书城历史毛泽东和“三国”
5015700000004

第4章 1913年

******在湖南第四师范(翌年并人第一师范)。在冠名“讲堂录”的“修身”和“国文”笔记里,记有“天下无所谓才,有能雄时者,无对手也。以言对手,则孟德、仲谋、诸葛而已。”魏司马朗复井田之议,至易代而后行。元虞集京东水利之策,至异世而见用。[5]

[5]《******早期文稿》第587、599页,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

[附注]孟德,曹操(155—220),字盂德,东汉末三国时期重要的政治活动家,军事家,文学家,沛国谯(安徽亳州)人。他从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到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先后击败昌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统一了北方,为建立三国中最强的魏国打下了基础。

仲谋,孙权(182—252),字仲谋,三国吴国皇帝。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他继兄孙策据江东六郡。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联合刘备,在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大败曹操,继又联曹攻蜀,夺取荆州,后来又在夷陵(今湖北枝江县古老背镇)大败刘各。吴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在武昌(今湖北鄂城)称帝。

诸葛,即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蜀汉丞相。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在隆中(湖北襄阳西)隐居,经刘备“三顾茅庐”方才出山辅佐。根据他的《隆中对》,在联孙攻曹,取得赤壁大捷后,又乘机占领荆、益,建立蜀汉政权。刘备死后,主持军国大事。在平定南方后,又对西南各族采取和好政策,促进了边缘地区的开发,而后北伐。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病死。遗作编有《诸葛亮集》。

司马朗(171—717),司马懿兄,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出任曹操的丞相主簿,他建议恢复西周时推行的井田制,以发展生产。

虞集(1272m1348),元朝学者、官员。他在任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时,建议在大都(今北京)以东沿海筑堤拦水为田,让富民开垦,既可拦挡海潮,又可捍卫京师。建议虽没有被采纳,但后世海口设万户,大都采取他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