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英雄的悲喜
5012700000015

第15章 闹洞房抢新娘的曹操

曹操(155~220),又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的祖父是东汉末年很有权势的中常侍曹腾,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曹嵩的出身,长期以来搞不清楚,西晋时期写作《三国志》的陈寿就说“莫能审其(曹嵩)生出本末”;也有人认为曹嵩原来姓夏侯,后来跟从曹腾改了姓。曹嵩靠着自己的好养父,先后做过司隶校尉、大司农、太尉一类高官。

曹操是曹嵩的长子,从小就不曾规矩过。他喜欢飞鹰走狗,追狐逐兔,成天在外面晃荡,不务正业。曹操的叔父看不过去,经常在曹嵩耳边提醒说这个儿子该管教管教了。曹操对哕哕唆唆的叔父很反感。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叔父,装出一副嘴歪脸斜的样子,说话含糊不清。叔父很惊讶地问是怎么回事,曹操说自己中风了。叔父回家赶紧告诉曹嵩,曹嵩也很惊愕:早上还好好的,怎么突然中风了?曹嵩把儿子叫到跟前,一看并没有什么异常,曹嵩就问:“叔父说你中风了,已《冀州夹右碣石图》北宋经好了吗?”曹操回答说:“我哪中风过啊?大概是因为叔父不喜欢我,所以对您说我不好吧。”曹嵩心中疑惑,以后曹操的叔父再对他说曹操犯了什么事,曹嵩再也不信,曹操于是更加肆意妄为。

曹操为人机警,这样的小阴谋耍得不错,但这时的他还没想到要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也不刻意去求名争利,所以当时人也没觉得他将来会成什么大人物。但是也有识人的,例如当时的名士桥玄。桥玄擅于观人之术,他曾经对曹操说:“天下即将大乱,非旷世之才不能安定,能安定的人,是车骑图三国不是你呢?”桥玄的看法并非没有依据,曹操武艺超群,打上十来个人大概没有问题;曹操又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经为《孙子兵法》作注。曹操也慢慢觉得自己不是池中之物,他曾经去问当时著名的人物评论家许劭:“我是个什么样的人?”许劭不说话,曹操纠缠不走,许劭说了一句不知是敷衍还是发自内心的话:“你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听了后大笑而回。

东汉灵帝熹平三年(174),20岁的曹操作为一名年轻人才,被郡守推举为孝廉,到都城洛阳为郎官。不久,曹操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掌社会治安和司法)。曹操刚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立即处死,从此京师的那些显贵们大为收敛。后来曹操外调为顿丘县令,又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屡有升迁。但是曹操看到朝中宦官、权臣、外戚斗争得正热闹,政治形势险恶,就辞官回老家,在城外筑了几间房子,春夏读书,秋冬打猎,过了一段神仙般的日子。

神仙可能也会寂寞,半个神仙曹操觉得总是读书打猎也没多大意思,又想出来做点事。正好此时凉州出了乱子,西凉人金城的边章、韩遂杀了刺史和郡守,纠集了十多万部众造反。朝廷急需军事人才,征召曹操为典军校尉,曹操再次到了洛阳。这时灵帝去世,太子即位,大将军何进辅政。

何进与袁绍想除去干政的宦官,太后不同意,于是何进召凉州的军阀董卓进京,想借他的手杀宦官。曹操听后笑道:“对付宦官只要几个狱吏就足够了,何必要招引外将呢?”果然,董卓到了洛阳后就把持了朝政,而这帮边境将领又野蛮得很,胡作非为,弄得谁都不满意。

曹操看到董卓成不了事,改名换姓逃跑回老家,途中经过老朋友吕伯奢家。有人说吕伯奢的儿子贪图曹操的好马财物,抢劫曹操,被曹操所杀;还有人说吕伯奢家人好心招待曹操,曹操却疑心他们将要捉拿自己送官领赏,总之,曹操杀了吕家8口人,还说了那句臭名昭著的话:“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曹操一路仓惶,还是在中牟县被抓住,幸亏一个功曹(县里的官吏)放他一马,曹操才免于一死。曹操回到陈留,散尽家财召集人马,又得到当地财主的资助,于中平六年(189)起义兵讨伐董卓。

其他不满董卓、想要攻打他的人多的是,何进的老部下袁绍此时也回了老家,召集各路诸侯讨伐董卓。袁家门第显赫,几代人都是当大官的,朋友、学生、下属到处都是,号召力极强。献帝初平元年(190)正月,关东军阀群起讨伐董卓,共推袁绍为盟主。曹操也参加了讨董联盟。董卓的凉州兵骁勇善战,关东军十佘万人到了酸枣一带,就不敢向前走了。各路将领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直响:打不打得过董卓难说,别人不打,我却傻乎乎地出兵,万一被消灭,这些盟友来抢我的地盘,我岂不是成了冤大头?

36岁的曹操正当壮年,不但不怕董卓,也没想到要抢地盘,于是一个人去打董卓,结果大败而回,士卒死伤大半,自己也被箭射伤,逃回酸枣。别人都说想出风头是没好下场的,曹操还劝联军将领们集体行动,但没人理睬。

李莈抢先把汉献帝一家劫走,汉献帝在惊恐颠沛中,辗转流离。第二年,献帝逃往弘农,回到洛阳。献帝重回旧都,以为能过些安宁的日子。哪承想,军阀争霸之战愈演愈烈,曹操抢先占领洛阳,牢牢地控制着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又挟持献帝,迁都许昌。皇宫侍卫换成了曹氏党羽,献帝与朝臣的接触被隔绝,忠于献帝的臣子被杀戮,献帝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献帝也曾抗争过,但是力量太微弱,终究难以改变受挟制、受欺凌的悲惨结局。献帝曾秘派车骑将军董承携密诏出宫,命刘备、吴子兰等伺机杀掉奸贼曹操。无奈,时运不济,计谋泄露,董承被杀,刘备逃走。曹操统一了北方,自立丞相,大施淫威。董承之女是献帝贵人,她受父亲株连被曹操所害。董贵人已有身孕,献帝含泪恳求曹操饶其一命,却被粗暴拒绝,堂堂天子,被曹贼肆意欺凌,心中的悲愤可想而知。

公元213年,曹操自立为魏公,献帝感到他代汉自立的日子不远了。献帝皇后姓伏,是伏完之女。伏皇后目睹了曹操的残暴虐行,预感到了汉室江山危在旦夕,偷偷写信给父亲,求伏完尽快行动推翻曹操。伏完不敢以卵击石,密信却被泄露。曹操大怒,代献帝写好废后诏书,命献帝废后,又派御史大夫郗虑尚书令华歆捉拿皇后。伏皇后被华歆从夹墙拖出,她披头散发,****双脚向献帝哭诉道:“你是一国之主啊,就不能给我求情留下一条命吗?”曹操是个很枯心的英雄,他怎会理睬献帝的哀求呢?伏皇后被幽闭而死,两个皇子也被毒死。献帝眼睁睁地看着妻儿被屠戮,却无力保护他们,痛苦时刻煎熬着他的心。献帝知道更大的变乱正等着他。

曹操这小子并非历史上正点的英雄,所以他出生时分,他琅并没有梦见一条龙横空出世,或者看见霞光万丈等等征兆。这些征兆是给历史上偶像派的英雄准备的。

这小子长得貌不惊人,不但貌不惊人,而且长得相当坷碜,身材短小是不说了,相貌还相当委琐。凭这幅尊容,估计长大后当个流氓地痞的二把手比较合适。曹操自己也为这副尊容犯愁过,比如后来当了魏王,要接见匈奴的使者,想想自己是国家的真正一把手,样子与知名度太不匹配,恐怕镇不住外宾,而且还要被当成笑话呢。于是叫了一流的帅哥崔琰,冒充自己,自己捉把刀冒充侍卫,站在一边。接见完毕,又故意去派人去问匈奴使者,咱们魏王怎么样,长得不错吧?使者说,魏王很帅,可是旁边那个捉刀人,更酷,肯定是个大英雄。曹操一想,娘的,要是传到外边去,说曹操只不过是个帅哥,连他旁边的捉刀侍卫都比他更有英雄气质,那岂不是更砸坏了牌子吗?更何况这人眼睛这么毒,让自己原形毕露,留着是个祸害。最好的办法就把匈奴使节给杀了。于是曹操就这么干了。可怜这个眼睛贼亮的使者白白送命,都是曹操相貌自卑惹的祸呀!

哪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得跟贾宝玉一样可爱,当成超级宠物来宝贝。可是曹操长得太不可爱了,没这种命,在家里并没有得到母亲的精心呵护。而且他老爹呢,也不怎么关心教诲他。为什么呢,他这个老爹曹嵩虽然也是做官的,可是没什么文化,爱财如命,他一辈子的精力放在聚敛财产,以及用钱买官这种粗活上。一个没文化的政治爬虫,怎么可能懂得教育、懂得言传身教熏陶下一代呢?

小曹操在家里精神是相当无依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很孤苦,所以他特喜欢在外边混。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没入疼没人爱的孩子呢,有主见,有心机,这是成长的一般规律。小曹操经常和死党袁绍一起,打扮成很酷很新潮的游侠样子,到处晃荡,挖空心思搞恶作剧,反正是除厂好人好事,什么都干得出来。

有一次这两哥儿们看见一村里有入在举行婚礼,来宾正吃得高兴着呢。看见别人干好事,他们就条件反射地动歪心思。两入趁着宾客散席的混乱场面。溜进庭院大喊,有小偷呀,快抓小偷呀!不出小鬼所料,大家都乱成一团去找小偷,连新郎也慌里慌张地出来凑热闹。两人一声奸笑,一使眼色,像很职业的淫贼一样溜进洞房,把刀架在新娘子的脖子上,叫道,小娘子,还是乖乖跟我们吃香喝辣去吧。就这样把新娘劫走了。

这桩溴事的发展有两种说法。一种说袁绍背着新娘先逃走,曹操则从另一个方向走,而且一边逃走一边喊,小偷在这边,大家快来追呀!大家都跟着他屁股后边跑。虽然大家没抓到贼,但还是很感激这个小游侠的拔刀相助侠义精神。这个结局里曹操不仅用了脱裤子放屁——兵分两路的兵法,而且还诱敌误人歧途,最后还伪善了一把。可以窥见日后军事政治手段一把抓的潜质。

还有一种结局说,两人劫着新娘逃跑,袁绍这个笨蛋居然陷进灌木从里,怎么整也挣扎不出来。曹操急中生智,喊了一声,小偷在这里!袁绍一急,居然蹦出来了。这种结局体现小曹操的机智多谋。这个心术跟他后面的用的“望梅止渴”之计如出一辙,都是激发入的潜能,来应急目前的困境。这事情的最终结局呢。新娘子最后还给人家呢,原封不动地还给人家。两入还小,吊毛都没长齐呢,还不懂得有比抢新娘更爽的事呢,只不过是为了体会恶作剧的快乐而已。不过俗话说,小时偷金,长大偷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规律,曹操日后落下了喜欢抢别人老婆的恶习,这个习惯可不太好,后果比较严重。

最严重的一次是发生在公元197年。曹橾43岁的时候,这时候他已经是一个著名的老色鬼了。宛城军阀张绣来投降他,结果他把张绣的婶婶即张济的妻子强行拿来做情人,这让张绣很屈辱,怀恨在心,结果曹操发觉到张绣的心思,心想,老子要你一个女人,你就敢怀恨,看老子灭了你。于是就商量把张绣搞死,但是不如怎么搞的就走漏了风声,张绣先下手为强,率先反叛,让曹操猝不及防、要不是贴身猛将典韦拼死相救,曹操的老命就丢了。这一仗让曹操发出著名的哀号:“非典,吾命休矣!”可以说,这次抢人老婆代价重大,不仅丢了战斗力一级的典韦,还丢了大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的性命。

曹操,就是这样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