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俄罗斯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
5009900000002

第2章 俄罗斯中小学教育概况(2)

俄罗斯政府在教育布局、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形式、方法方面的改革也初见成效。俄罗斯注重教学模式的科学性以及教学技巧的提高。充分考虑社会需要及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的调整。学生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学生和家长成为了教育过程中真正的主人。而教育管理模式的区域化、分权化改革,则使得俄罗斯中小学教育的传统管理模式过渡到了灵活的功能性管理模式。

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是俄罗斯中小学教育的亮点之一。师范学校、学院及师范大学培养大批专业教师,目前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水平颇高。

综合来看,俄罗斯中小学教育具有如下特点:学校类型多元化,教学内容综合化,学生培养个性化,培养理念国际化、人文化,重视素质教育,开展经济教育,重视发展天才儿童和弱智儿童。

俄罗斯中学多元化的学校类型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学校类型多样化是其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俄罗斯实施普通教育大纲的传统学校包括普通教育学校(由三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初等普通教育学校,第二阶段——基础普通教育学校,第三阶段——中等普通教育学校)、夜课制(轮班制)普通教育学校、劳动感化机构和劳动教养附属的夜课制(轮班制)普通教育学校。

苏联后期,学校多元化趋势已逐渐显露,一些传统性质的学校开始出现,如1988年改革后,出现的文史中学、理工中学和农医中学等。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提出了恢复古典教育传统,引进国外模式的办学方针。普通教育领域中普通学校类型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传统中按照功能性任务进行学校类型划分的局面已经被多元性原则取代。在俄罗斯现有的65136所普通学校中,有433所实科中学(1992—1993年为343所,在校生17.1万人)、727所高级文科中学(1992—1993年为587所,学生34.7万人)、6758所特科加深学校(1993年为8000所)以及1809所夜校和近3万个教学咨询点。在大多数规模较大的学校中,都进行了不同学习方向的划分,如人文方向、自然科学方向、数学方向和技术方向等。此外,还存在着大约447所非公立学校(1992—1993年为300所),占学校总数的07%。

一、实科学校

实科学校早在19世纪中期的俄国就已生成。当时的实科学校是从文科学校中分离出来的,侧重于自然、法政以及职业训练等课程的学习,主要是面向沙俄贵族子弟和中产阶级子弟而设的普通中等教育学校。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实科中学完全被废除。

20世纪90年代后,自民间又生发出这类学校,但是较之古典实科中学已发生重大变化。现在的实科中学既是俄罗斯普通中等教育中的一种类型,也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类型之一,基本上实施普通完全中等教育教学大纲,但要求学生加深学习一系列侧重于自然科学、数学和技术方面的课程,同时对学生施以旨在进行职前培训的普通中等教育。学校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必修科目有俄语和文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等科目的综合体)、伦理学、外语、数学、工艺和体育;选修课则因地区和学校不同而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包括教学游戏、讲习班、实习、讨论、小组研究等。

实科中学在创办中通常具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章程,创办过程与某些特殊的社会团体和家长支持密切相关,在学生培养目标上有自己特殊的主张和信仰,教学过程中一般都进行职业定向训练。很多实科中学有自己相对固定的高校联盟对象,高等学校作为其教学后盾,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援助,学校还大多与其高校联盟对象签订毕业生定向就学的合同,在大学招生过程中,联盟对象可以优先录取该校毕业生。

实科学校结构中一般包括基础教育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即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两个阶段,有些学校仅设第三个阶段。前者学制7—8年,通过竞试方式招收初级学校(1—4年级)的毕业生;后者学制2—3年,也是通过竞试方式招收初级中学的毕业生。实科中学的毕业生可获得标有中等学校规定标志的毕业证书。

实科中学属于高级中学之列,其生源质量较好,成绩优秀的学生才能进入该类学校学习,教学力量较之一般基础教育学校要强。因此,实科中学在俄罗斯普通中等教育中具有较高的声誉。

实科中学的归属在俄罗斯一直未有明确的界定。在1994年6月的《俄罗斯高等职业教育机构标准条例》中,实科中学与职业学校、技术学校并列划归中等职业学校之列;而在1994年11月的《普通教育机构和夜课制普通教育机构条例》中,又将实科中学划归普通教育系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是因为实科中学是首先源于民间的自发类型的学校,也是一种古典复兴的现象,对于社会和政府而言,对这种教育类型尚未有明确的认识和定位;二是传统上的实科中学既有普通教育的取向,也有职业训练的取向,这两种取向在新兴的实科学校中也有反映,所以人们从其教学的不同侧面出发,会得出不同归类的结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科学校的数量和在校生数量呈上升势头。

伏尔加格勒工程技术实科中学简介

自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在教育管理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92年7月颁布的《俄联邦教育法》(下文称《教育法》)重新构建了俄国民教育体制的组成部分:把原来的普通教育、中等专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四部分,归并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部分。其中,普通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初等教育(小学)、基础普通教育(初中)、中等普通教育(高中)。

该实科中学是在伏尔加格勒第3中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该校设有5—11年级,是一所完全中等教育学校,并以“中学—大学综合体”的名义附属于伏尔加格勒综合技术大学。

学校有一套严格的选拔制度,首先要对愿意进入学校的学生设立收费制辅导班,然后通过竞试的方式选拔学生。

学校教学按照基础教学计划和大纲进行,并在某些方向(数学、物理学、化学、信息学等)加设加深性课程。

学校教学通过该校教师与大学教师的合作进行。

从10年级开始通过化学—生物与技术讲座导入职业学习。

在学校高年级,主要通过非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如关于数学和信息学方面的科学实践讨论、参加大学生的科学社会工作等。

学校中各种学习小组的活动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各种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数学、物理学、信息学、经济学基础、世界文学艺术、心理学、技术创作等方面的活动,并经常邀请大学的专家给学生开办各个方面的带有展望性的科学讲座。

毕业生根据专业课程考试进入大学学习,而获得奥林匹克竞赛优胜奖的学生可免试入学。

二、特科加深学校

1967年7月苏联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办加深学习若干学习科目的学校或班的规定》。规定中指出,允许设立一定数量的中学和班级,以便在9—10年级(或11年级)加深学习自然—数学类或人文科学类的一些科目。加深学习的科目按专门编定的教学大纲进行,其余的科目按通用大纲进行,但是严格规定不能因加深课程的学习而减少其他课程的学习时间。根据此规定,在60年代末的苏联中学教育中,开始出现一些加深性质的专门学校,在许多普通中学中也出现了一些特殊班级。

该类学校与传统的重点中学并不一样。作为重点中学,在苏联形成的时间较早,而且从很大程度上说,是政府行为,即基本上是由政府按照发展精英教育的原则而设定的学校,而加深学校则是在普通学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1984年苏联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普通教育学校和职业学校改革的基本方针》中就“加深”性质的教学活动又作了说明:允许8—11年级学生借助于选修课按其选择的某些课程深入学习物理—数学、生物—化学和社会人文科学。这个文件认可了加深学习的模式,而且将时间延伸到了初级中学的高年级阶段。

1987年秋,苏联教学改革专家、教学最优化思想的首倡者巴班斯基提出一个新的改革方案。根据他的设计,从初级中学的高年级开始即进行分化区别教学,将原有的加深学习的模式推广到所有的中学中,并提前2—3年实施;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取向和个性,采取区别化的教学。1988年,苏共中央所通过的教育改革决议,基本上反映了巴班斯基的这种改革思想,即在追求统一性和一般基础性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尊重学生的不同学习发展倾向,区别对待具有不同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倾向的学生。

苏联解体后,特科加深学校得以继续保持。该类型学校属于完全中等教育,基本按照中等普通教学大纲实施教学,另外加设加深学习的1门或几门课程的附加性大纲,如外语、物理、数学、化学、生物、文学、经济等科目的大纲。此类学校在俄罗斯中等教育中所占比例较大,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普通中等学校。

三、文科中学

文科中学是一种古典学校类型,最早出现于1755年,是根据女皇N·彼得罗芙娜(1709—1761年)的命令按莫斯科大学附属中学的性质建立起来的,此后成为18、19世纪面向贵族和知识分子子弟的主流普通中等教育类型。在当时的俄国,这类学校的教学内容是以语法和语言学习为主,主要学习拉丁语、希腊语,并修习其他课程,其教育目标是为高等学校提供生源。莫斯科大学的创始人,俄国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罗蒙诺索夫,作为文科中学的最早奠基者,他曾形象地评价文科中学与大学之间的关系,说:“大学没有文科中学等于没有种子的田野。”

1917年,社会主义苏联建立,文科中学随着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建立而退出了历史舞台。一直到后苏联时代,1988年改革后,出现了带有古典性质的文史中学,这类中学与90年代以后出现的文科中学有了很多相似之处。

90年代以后的文科中学是俄罗斯普通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普通中等教育大纲的基础上实施教学,开设课程有语言学、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外语(不少于2门)、逻辑学、美学、古典文学等。在教学中偏重于人文科学的学习,即要求学生加深和拓宽学习外语、古代语、文学和艺术等方面的课程。

文科中学包括完全中等教育学校(1—11年级学校)和中等教育学校(6—11年级)两种类型。实行竞试入学的办法。文科中学在俄罗斯被认为是生源质量最好的学校类型,也是最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学校,因此,其入学竞争比较激烈。很多人认为,目前在俄罗斯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阶段出现的竞争现象,跟这类学校的出现有关系。很多孩子的家长,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进入这类学校,在学前教育阶段就开始了考试训练和竞争。1994年,莫斯科大学建立附属文科中学,该校招生的竞争激烈程度十分罕见。1994年招生名额为27人,报名者多达4000人。学校开设音乐、舞蹈、体育、计算机技术、英语、法语和应用创造等课程。

受传统的影响,许多文科中学是以大学附属学校的形式出现的。一些文科中学的毕业生因此可以不需要考试直接进入大学深造。

伏尔加格勒市立文科中学介绍

伏尔加格勒市立文科中学是在市立第135中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学校按照具有选择性、开放性的教学计划和大纲进行教学,教学日为每周5天。

在1年级、5年级、8年级和10年级四个阶段设有入学考试。

在小学阶段侧重于一般性训练和精神道德领域的发展,主要通过造型艺术、文学创作、音乐、唱歌、舞蹈、歌剧、韵律操等加深课程来塑造学生这方面的素质。从1年级开始学习1门外语(英语或法语),从5年级开始学习第二外语。

俱乐部小组学习活动是作为实施选择性课程的空间,为8年级学生而制定,它旨在帮助学生确定未来的加深学习方向。

8—9年级是加深某些课程方向的专业学习阶段:人文、自然科学、物理—数学。

在10—11年级中,必修课占总教学课时的2/3,其余的课程由学生在自选课程中自己确定。

学校组织旅游活动、俱乐部活动、体育课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还与德国建立了互派学生的制度。

学校设有专家顾问小组,成员由市立师范大学和医学院的学者组成。

毕业生根据中学—大学联合体制定的有关合同,无须考试直接进入伏尔加格勒师范大学的任何一个系科学习。

近几年来,俄罗斯学校在实施多渠道筹资过程中,各级各类学校纷纷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挖掘财源,例如,普通学校竞相改变自己的所属身份,或变为文科中学、实科中学,或挂靠高校和有资助的科研机构,成为其附属中学或实验学校,因为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凡改为上述学校者,国家财政拨款在原有基础上可增加15%,教师工资自然也相应增加。由于有此政策,文科中学和实科中学的数量增长势头还在上升。

四、长日制学校

俄罗斯是一个很注重人文关怀的国家,这一点在学校教育的组织形式中可略见一斑,长日制学校就是一个富有说服力的例子。

由于苏联时期大力提倡男女平等,因此绝大多数家长是双职工,白天根本无暇照顾和管理上学的孩子,这使尚缺乏自理能力的低年级学生放学之后的正常饮食和课外活动受到影响,也导致一部分学生放学之后聚于街头,沾染一些社会不良习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苏联在不完全中小学中推广长日制,即1—8年级学生每天正式课程结束后仍留在学校,在老师的直接指导下完成作业、准备功课或从事体育、游戏及其他课外活动,直至父母下班时间才离开学校。实行长日制要求学校具备一定的条件,如食堂、活动设施等。同时,长日制意味着学生一天的生活和学习活动时间的延长,而为了不使正式教学阶段与留校阶段生硬地分离成两个单元,还需要对一般教学计划和教学时间进行适度调整,如把上课时间上下午均匀分开,把游戏、体育和室外活动课合理地穿插于课堂教学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