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领导者修养文库:怎样当领导
5001500000004

第4章 适应时势 更新观念(3)

现代管理方法按管理性质划分有以下五类:行政的管理方法、经济的管理方法、法律的管理方法、社会心理的管理方法和数学方法。80年代中期,一方面总结我国几十年来的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在“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指导下,先后引进了许多现代管理方法。1984年,经国家经济委员会批准,向全国推荐出如下18种现代管理方法:经济责任制、全面计划管理(包括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全面经济核算、统筹法(网络技术)、优选法(正交试验)、系统工程、价值工程、市场预测、滚动计划、决策技术、ABc管理法、全员设备管理、线性规划、成组技术、看板管理、量本利分析与微电子计算机辅助管理。这就是有些同志常说的“十八般武艺”。

实践证明,推广现代管理方法,既是对传统管理方法的改革,也是对旧思想和习惯势力的一场革命。

管理手段机械化、自动化 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逐步使用先进的信息传递、处理设备,先进的检测、控制装置和电子计算机,使管理工作达到经济、准确、及时、高效的要求。据报载,美国女排为了研究中日等女排强队的战术,使用了现代科学技术——电脑。他们的教练塞林格说:“我们就是打电脑排球。”从后来的女排国际比赛中看到,美国女排的确有了很大进步。

(三)“四化”之后加“一化”

我国有些学者提出在“四个”现代化之后,还应加上“一化”,即管理现代化。管理现代化是实现前“四化”的重要保证。西方工业发达国家近一百年来经济发展的共同经验之一是:非常重视管理。日本把生产技术现代化与管理现代化看做经济高度发展的两个车轮,有的国家把管理、科学、生产技术称为现代文明的“三鼎足”或“三个环子”。瑞士经济学家肯德则断言:“19世纪是工业世纪,20世纪,则以管理世纪载入史册。”60年代。美国组织并实施了庞大而复杂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地发射了“土星—5号”火箭。其总负责人韦伯博士说:“我们没有使用别人没有的技术,我们的技术就是科学的组织管理。”因此,有人作出这样的结论:没有科学的管理,就不可能有现代社会的任何一项重大成就。

英国是世界上的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但在经济上逐渐落后于德国,并远远被抛在美国之后,而日本从50年代以后经济飞跃发展,20余年的时间就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究其原因,据西方某些经济学家、管理学家认为,德国、美国十分重视管理,日本有一套适于本国国情的现代化管理方式。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孔茨和奥唐纳在经过长期研究的基础上,作出如下结论:“我们把管理看成是与经济发展有关的唯一最重要的社会活动。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本身只不过是被动因素。如果一个国家想要使经济增长和发展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就必须通过健全的、主动的管理工作,把这些资源有效地结合起来、协调起来。”我国管理水平比较落后,许多企业的产品质量、能源消耗、原材料利用率、资金周转率、劳动生产率、产品成本、资金利润率等经济指标不太理想,经济效益不大好,目前正处于两种经济体制交替阶段,因此,加强科学管理是当务之急。要顺利地组织社会化大生产,要使我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迅速发展,必须在领导者的头脑中消除小生产传统管理思想,牢固地树立现代科学管理思想,在我国逐步实现管理现代化。

四、效益观念

能否取得效益,是经济建设及其它事业应关注的重大问题。国民经济各部门只有全面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大幅度地增加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增多,无论是积累基金,还是消费基金,都能得到相应增加,因而才能加速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

(一)没有效益,人类将无法生存和发展

经济效益反映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劳动耗费量与劳动占用量同取得劳动成果量的比例关系。用同样的劳动耗费量和劳动占用量,所取得的劳动成果量越大,或同样的劳动成果量,所耗费的劳动量和占用的劳动量越少,经济效益就越好;反之,经济效益就越差。从这里可以看到,经济效益的大小,同劳动成果量的大小成正比,而同所耗费的劳动量和所占用的劳动量的多少成反比。

上面劳动耗费量指的是生产经营中实际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包装物料、固定资产因使用磨损而提取的折旧费、职工的工资,等等。劳动占用量指的是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其货币表现就是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劳动成果量指企业生产的产品以及产品销售之后所取得的收入和利润等。因此,企业用的资金越少,成本越低,职工越少.而生产的产品越好、越多,销售收入和取得的盈利越多,这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越好;反之,经济效益就越差。

经济效益不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范畴,在任何社会,人们都要力求用最少的消耗去创造更多的有用成果。如果“所得”小于“所费”,人类将无法生存下去。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劳动产品超出维持劳动的费用而形成的剩余,以及社会生产基金和后备基金从这种剩余中的形成和积累,过去和现在都是一切社会的、政治的和智力的继续发展的基础。

在当前,评价社会主义经济效益,应具有全面性。特别注意的是: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使用价值效果与价值效果的统一,数量效果与质量效果的统一,目前经济效益与长远经济效益的统一。不能只片面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

(二)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

1.重视市场信息,做好市场调查研究,根据市场需求,生产经营适销对路的产品。

2.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增加产品数量,或者生产单位产品减少工时耗费,既可节约成本中的工资开支,又可降低成本中的其它费用。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职工素质(包括职工的思想觉悟、劳动态度、文化知识、劳动技术等方面),加强责任制度和劳动纪律,关心职工生活,细致地进行思想教育工作,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改进企业内部分配制度,充分发挥职工劳动积极性。

3.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技术革新包括生产工艺设备、工艺和操作方法及产品设计等方面。通过技术革命,提高企业生产能力,改造老产品,开发新产品,以质优价廉、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用户的需要,提高企业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和竞争能力。

4.节约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大力开展综合利用,以降低单位产品中的物化劳动消耗。除了不断改进技术外,推行“优选法”选择最优方案的投料;合理套裁切削;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合理使用代用品;严格控制配料成本;做好材料、物资的采购、收发、保管工作;及时总结、推广节约能源、材料、物资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5.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设备利润率。企业要注意机器设备的配置成套性;认真制定并执行设备能力利用指标;对原有机器设备要进行挖潜、革新和改造,做好机器设备的维修、保养,保证设备的完好;逐步更新机器,使机器实现高速化、自动化、电子化。

6.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废品损失。一个国家工业产品质量的高低,是衡量该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技术和经济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企业应制订科学合理的技术标准,加强对职工重视产品质量的教育,严格遵守技术操作制度,健全质量检查制度,对废品要及时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