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领导者修养文库:怎样当领导
5001500000002

第2章 适应时势 更新观念(1)

观念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人们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又对客观事物有着巨大的反作用。旧的观念会阻碍事物的发展;新的观念会推动事物的发展。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要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就必须破除小农经济、自给自足、闭关自守、因循守旧的旧观念,树立市场观念、系统观念、现代管理观念、效益观念、战略观念、信息观念、贡献观念、创新进取观念、素质观念、服务观念、人才观念、竞争观念、法制观念、民主平等观念、时间观念、群策群力观念。其中不少内容将在有关章、节论及,下面对前四种分别进行阐述。

一、市场观念

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长期探讨的科学总结,它提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思路。拓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视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作用

市场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魏礼群同志对市场经济归纳了如下七种特征:1.凡是商品,不论是消费资料,还是生产资料,不论是产品还是生产要素,其交换和流通.都应通过市场。2.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大量的经济活动主要靠市场调节,社会经济运行必须符合市场供求规律。3.商品经济的一般法则即等价交换,是商品运行的基本原则,商品生产者要按照这个法则交换自己的产品。4.竞争机制发挥优胜劣汰的作用,竞争是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刺激效率的有效方式,这种方式在市场得到广泛运用。5.市场是天生的平等派,在市场中的交易和竞争是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同时市场也是统一的、开放的。也就是说市场竞争具有平等性、公开性、开放性和规范性,不准许实行保护落后的经济封锁与垄断。6.市场商品供求对价格有重要影响。价格能灵活反映资源的供求状况,即它们相对稀缺的程度。7.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它企业都进入市场,通过平等竞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提高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宏观调控上,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的长处。

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是运用市场手段,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看不见摸不着,而是通过价格的涨落和市场上的竞争发生作用,某一产品的社会需求量增大,其市场价格就会上升,生产这一产品的利润相应增加,就会刺激企业添置设备。招收工人,扩大生产规模或兴办新工厂,社会资源就自动地转移到这种产品的生产上来,使供应迅速增加,需求得到满足;反之,当某一产品的社会需求量减小,其市场价格就会下降,生产这一产品的利润就会减少甚至亏损,这时,企业就要缩减这种产品的生产,把资源转向其它领域,实现供需平衡。

通过以上阐述,市场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增强企业活力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何时生产,都要听从政府机关的指令,市场经济体制则不然,企业自主经营,自觉地利用价值规律根据市场供求情况下安排生产经营活动,这可极大的发挥企业积极性。

2.可以促使企业不断改善经营管理 商品生产者在不断增加盈利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驱使下,会努力进行技术革新,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合理使用各种资源,不断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可以加速商品流通 由于生产者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产品就不会滞销积压,因此,不仅促进商品流通,而且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率。

4.可以促使企业科学决策 市场经济将生产经营者的自身利益与其经营成果紧密结合起来,如果生产的产品不适销对路,就有被淘汰的可能。又由于市场供求状况瞬息万变,存在着某些不可控制因素,为避免或减少风险,生产经营者在决策中必须慎之又慎,尽量科学、合理。

5.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基础 尤其是在我国恢复“关贸总协定”之际,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我国的经济运行机制能够与整个世界的经济运行机制一致起来,为我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竞争中提供良好的条件。

6.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宏观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一切生产要素都要进入市场,包括资金、技术、劳务等,形成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务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从而促进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的形成。同时,强调经济运行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如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一方面可以发挥生产经营者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国家可以从直接管理企业“腾出手”来,把主要精力用于经济的宏观管理,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可以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过程

市场营销观念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发展而产生的、发展的。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众说不一,粗略的分法,是经历了生产观念、推销观念和市场营销观念三个阶段。下面,选择一种细的分法:

1.生产观念 20世纪20年代以前,西方社会产品供不应求,处于卖方市场,以生产为中心,表现为“生产什么,就卖什么”,“生产多少,就卖多少”,反正不愁卖不出去。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增加产量,降低成本,而在销售上用不着花费多大功夫。

2.产品观念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产品增多,消费者有了挑选产品的更多机会,因此,经营者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争取以质量取胜,但对产品之外的服务还没有引起重视。

3.销售观念 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出现后,市场出现竞争,企业开始认识到扩大产品推销的重要性,开始重视广告、培训推销人员和疏通销售渠道等方面的工作,销售管理职能也提到了重要地位。这种观念确认了推销的刺激作用,认为必须依靠推销的刺激,才能促使消费者采取购买行为。

4.市场营销观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迅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西方企业面临空前尖锐的买方市场,迫使许多企业的经营思想转变为“顾客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我能卖什么,就生产什么”。企业的销售部门不单是推销产品,还要为生产决策提供可靠的市场需求信息。这种观念强调,企业的计划和策略应以顾客为中心,在满足消费者的基础上。实现长期的盈利目标。

5.生态学营销观念 进入70年代,西方不少企业片面地强调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忽视了企业本身的资源和能力,结果往往生产的不是自已所擅长的产品,竞争力也不大。于是有的专家认为,企业应把面向消费者(市场营销观念)和面向生产者(生产观念)结合起来,树立“生态学营销观念”。企业如同生物有机体一样,要同它的生存环境相协调,积极适应外部环境,发挥自己的优势,去生产既是消费者所需,又是自己所擅长的产品。这种营销观念更讲求经营成果。

6.社会营销观念 当今工业高度发展的世界,企业营销活动的目的不仅是获得最大的利润,而且要使企业担负起社会责任。企业的营销活动要考虑取得良好的社会价值或社会效益,企业要充分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地球资源.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取得合理利润的同时,要保护环境,减少公害,维持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以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7.大市场营销观念 80年代以来,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际贸易处于严重不平衡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开展国际营销进入目标市场,光在产品、定价、分销、促销等方面下功夫不行了,必须赢得当权者和有关集团的支持与合作,即把政治权力与公共关系(如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加强、贸易保护主义等)这两个因素考虑进去。大市场营销观念的中心点是:营销人员对企业所处的营销环境不只是单纯地适应和顺从,而是可以施加影响的,它打破了企业对营销环境“不能改变,只能适应;不能抵制,只能顺从”的传统营销观念。

(三)树立市场观念

一切生产经营者必须根据市场供求状况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市场供求状况往往是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反映出来的。于是市场价格便成为商品生产者了解市场供求状况的晴雨表,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指南针。因此,生产经营者必须随时了解市场行情。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商品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所谓买方市场是买方在交易中处于优势地位,主导市场发展趋势的市场。其特征,一是商品供过于求;二是消费者持币待购,且挑选性强;三是市场活动以“消费者为中心”,以销定产;四是买方处于有利地位,主导市场发展趋势;五是卖者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

在这种形势下,一切商品生产者必须树立强烈的市场观念,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生产企业必须“生产能卖得出去的产品”,商业企业必须采购“消费者能欢迎的商品”。否则,就会造成商品大量积压、资金周转不开,致使企业陷入困境。为此,企业第一要自觉地、积极地、经常地进行市场调查、预测,把握市场发展趋势;第二要树立市场信息观念,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灵敏地获得及时、可靠、有用的信息;第三要根据市场需求、消费者的心理进行产品决策,不断开发新产品,使产品适销对路;第四要重视价值规律,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提高劳动效率,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充分利用资金和机器设备。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一个企业要想有效地开展以市场为中心的营销活动,必须把有关的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即优化组合),以便提高企业整体功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对产品、定价、分销、促销等可控制的四大要素的组合称为“大组合”,在“大组合”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合”,如产品因素组合(包括产品实体、服务、品牌、包装等因素的组合),价格因素组合(包括基本价格、折扣价格、付款时间、信贷条件等因素的组合);分销因素组合(包括分销渠道、存储设施、运输设施、存货控制等因素的组合),促销因素的组合(包括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等因素的配合)等。企业最佳的营销组合,有利于杨长避短,发挥优势;有利于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的活动;有利于进行竞争,克“敌”制胜,取得好的营销效果。

二、系统观念

所谓系统观念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着重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佳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

(一)系统及其特征

系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相同而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特殊功能,并从属于另一个大系统的有机整体。一个系统大到整个地球、宇宙,小到一个细胞、电子。一切系统都具有如下特征:

1.集合性 系统的集合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组成,如工业企业里由许多工作者和生产资料、劳动对象、资金、技术、信息、时间、空间等要素所组成。

2.关联性 系统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任何要素的性质和行为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其它要素,甚至使系统整体的性质和行为发生变化。

3.目的性 系统的目的性与集合性是联系在一起的。若干要素集合在一起,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要素的集合。

4.非加和性 系统的特性、功能与行为并非是组成要素的性质、功能和行为的简单叠加,而是任何组成部分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

5.层次性 一个大系统由一系列小的系统(子系统)有机结合而成,子系统又由更小的系统(二级子系统)构成,如此不断地分解下去,直到分解到系统的最小的要素。一个系统能否高效地运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分清层次。

6.环境适应性 任何一个系统的存在和发展,都受其外部环境的客观条件所制约,因此,系统必须对环境有适应能力。

为了说明上述道理,下面介绍沈括在《梦溪笔谈·卷二》中叙述的一例子。宋代真宗年间,一场雷击引起一场火灾,把皇宫中的昭应宫夷为一片瓦砾。朝廷指派大臣丁渭负责修复皇宫。他把工程筹划为三步:首先,叫施工人员在宫外向汴水方向挖一深沟,就地取土烧制砖瓦。其次,引汴水入沟,使该沟变为水路,并通过此水路运输沙石、砖瓦、木材等建筑材料到工地。最后,等到昭应宫修复后,把修完皇宫残剩的碎石、瓦砾陆续将沟填平,依然恢复了原来街道的景况。

这项工程体现了丁渭的朴素的系统思想。他把修复皇宫过程的各个部分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环节、各个工序都要服从这个整体,使整体效果最优。于是沈括评论道:“整个工程以一举而三役济,省费以亿万计。”

(二)现代领导者牢固地树立系统观念

一个地区或部门,一个企业或学校,都是一个系统,这些系统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级领导者的重要职责是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使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起来,力求使系统整体优化,不断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怎样使系统整体优化呢?

第一,系统目标要优化。现代管理要求一切组织、部门都要建立明确的管理目标,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使目标优化。有的学者列了如下一个数学式:

管理效能=目标方向x工作效率

这里,首要的因素是目标方向。如果目标方向正确,工作效率高,管理效能就高;反之,如果目标方向错了,那么工作效率越高,管理效能反而越低。要使目标优化,必须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管理组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分析,把握系统的本质和运动的演化规律,既不能急躁冒进,又不能保守不前。在系统分析过程中,要充分重视人的自觉能动作用,这与目标优化的程度是联系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