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常见病防治专家指导方案:糖尿病人食疗自疗与生活宜忌
5000800000003

第3章 常识与荅疑(3)

利用口服葡萄糖使血精升高而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反映细胞的功能情况,从而有助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分型及治疗。通过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查,发现Ⅰ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胰岛索水平低于正常或测不出,表示胰岛功能衰竭或遭到严重破坏,需用胰岛素治疗。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胰岛素水平可正常或稍高,刺激后能分泌胰岛素,超体重者,空腹胰岛素水平比正常体重者高,刺激后,胰岛素分泌水平能增加5~10倍,此型单独用饮食治疗或者服用降血糖药物,常可获得良好控制。

糖尿病的可信号

典型糖尿病容易确诊,但早期和特殊病人不够典型,无三多一少症状,根据中医理论“病发于内而形于表”,一旦发现下列信号,就应注意或做糖耐量试验,以便早期发现。

1.有糖尿病家族史。因有的糖尿病与遗传有关,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的人患病可能性大。

2.曾分娩过巨大胎儿(超过4千克)的妇女。

3.不明原因的多次流产或胎死官内,易引起内分泌失调,因糖尿病可引起微血管病变和供血不足,影响胎儿发育。

4.明显肥胖,进食后2~3小时有心慌、出汗、手抖和乏力、饥饿等低血糖反应症状者。低血糖反应是肥胖者患糖尿病的早期表现。

5.皮肤瘙痒,外阴瘙痒,皮肤疖、疮、痈等化脓性感染经久不愈,肺结核进展较快,消瘦明显,手足末端发麻,排尿不净,下肢脉管炎、溃疡、白内障、浮肿、冠心病,无痛性心肌梗塞,脑血栓等不可忽视。

6.乏力、虚汗、阳痿、嗜睡。

糖尿病会遗传吗

较多的学者认为糖尿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遗传学研究表明,

因调节血糖的基因组合异常,而导致发病。调查中发现,糖尿病人的亲属比非糖尿病亲属发病率高得多。其父或其母有糖尿病者为8.33%,其亲胞有糖尿病者发病率为1.62%~5.85%。一般认为,隐性遗传常隔代或隔数代,糖尿病病人遗传给下一代的不是病的本身,而是遗传容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即突变基因遗传,临床称之为糖尿病易感性。糖尿病易感者,对胰岛素的适应能力很差,极易发生糖尿病。

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性

糖尿病的危害性是可怕而又严重的。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有关专家发现:

1.因糖尿病引起失明比一般人多10~23倍;

2.糖尿病性坏疽和截肢比一般人多20倍;

3.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及中风比一般人增加2~3倍;

4.糖尿病导致肾功能衰竭比肾病者多17倍;

5.糖尿病遗传危险率1.90%~8.33%;

6.目前糖尿病导致的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脑血管和肿瘤等疾病。

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在中年及老年的糖尿病患者中,以心血管病为主要致命原因,冠心病为主要死因。250例糖尿病尸检材料中,有46.4%死于心血管病。

2.在幼年型患者中,主要致死原因多为肾功能衰竭。

3.应用胰岛素及抗生素以前,糖尿病性酸中毒及感染亦是糖尿病人的主要致死原因。

4.21例尸检中,死于感染者占42.95%。

5.103例糖尿病尸检材料表明,糖尿病性昏迷及尿毒症为死因之一。

由于过度饥饿,或降糖药物使用不当等因素,而发生低血糖,并在低血糖之后出现高血糖反应,严重低血糖导致反应性高血糖,可持续数日之久,这种现象称为苏木杰氏反应。苏木杰氏反应,临床多见于胰岛素用量不当所造成。因此,一般多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中发生。

无论哪一类型的糖尿病人,只要平时在饮食、药物、运动三方面配合得很好,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者,可以结婚。但在选择对象时,必须要找对方没有糖尿病,没有糖尿病家庭史者,因为糖尿病具有遗传性。文献报道,如果男女双方都是糖尿病患者,那么他们后代中将有5%的人可能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人结婚后,病情控制一直很理想,无心、脑、肾脏器官及其他严重并发症者,可以怀孕。但在妊娠的前3个月,特别要控制好。因为只有在正常血糖水平的环境中,受精卵才能正常发育,才能早期预防胎儿畸形,才能降低流产、早产、胎死宫内及巨大胎儿的发生率。

胰岛素受体在体内起什么作用

在人体组织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等的细胞膜上都有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在人体内必须与受体结合,才能使细胞周围的葡萄糖输入细胞中,葡萄糖进入细胞中才能被细胞所利用。所以在同等血浆胰岛素水平时,胰岛素受体越多和功能正常,胰岛素作用能力越强。如果胰岛素受体减少或衰退,胰岛素作用能力就减弱。肥胖病人由于人体组织细胞增大,胰岛素受体数目相对减少,因此各种降糖药物治疗效果都很不理想,原因就是没有针对胰岛索受体来治疗。

糖尿病性潮红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患者有的面部及手足生有弥漫性淡红色斑,以额部最常见,并且常在同侧眉毛的外侧伴有脱毛现象,称为糖尿病性潮红。

还有,由于酮症酸中毒所致糖尿病性昏迷时出现的面部潮红,是临床常见的体征。但轻度或潜在性糖尿病病人,有时也可以看到“面色赤红”现象。

脂肪和患糖尿病时脂肪代谢

脂肪主要是由硬脂酸、软脂酸与甘油组成。它是体内能量储存的最好形式。饮食中的脂肪包括:

1.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食物有植物油、鱼油、硬粟油和各种禽类的脂肪等。

2.含饱和脂肪酸较多的食物有猪油、牛油、羊油、奶油、可可油等。

脂肪组织是机体的能量仓库,它具有双重任务,即脂肪被消化吸收后,将多余的“燃料”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起来,饥饿时就动员脂肪分解,以满足机体各组织能量的需要。全身组织,除脑和血液中的红细胞外,约有一半的热量是由脂肪转化的,充分利用,可减少蛋白质的消耗。

患糖尿病时,机体内的脂肪合成减少,分解加速。脂肪代谢紊乱引起血脂增高,甚至导致大血管和小血管支脉硬化,临床出现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等并发症。这些病的出现就会形成脏腑失调,代谢紊乱,加重糖尿病。

蛋白质和患糖尿病时的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是一种含氨的高分子化合物,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参加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总共有20多种,其中8种氨基酸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8种必需氨基酸是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高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蛋氨酸、缬氨酸。

作为组织主要结构成分的蛋白质,经常处于自我更新之中,人体没有储存蛋白质的特殊场所,肌肉便成为蛋白质的临时调节处所。食物中如瘦肉、鱼、鸡蛋、各种豆类及豆制品等含蛋白质较多,这些食物被人体消化吸收后,以氨基酸的形式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以补偿生理性消耗。正常情况下,每人每天进食50克蛋白质即可。患糖尿病时,蛋白质代谢紊乱,表现为合成受阻,分解加强,导致高血糖症:蛋白质消耗增多,患者形体日见消瘦和衰弱,抗病能力下降,故极易并发各种感染性疾病。但是蛋白质过量也会增加机体代谢负担,所以应以适当为好。

应检查血糖、尿糖、尿酮,最好测血酮,同时须做动脉血气分析、血电解质(包括血钾、钠、氯)、血常规、肾功能等。

糖尿病非酮性高渗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非酮性高渗综合征是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的另一种临床类型,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Ⅱ型糖尿病病人。有些病人既往糖尿病史并不明确,而以非酮性高渗综合征为首发表现。它以高1仉糖、高血钠(通常大于150毫摩尔/升)、血渗透压升高(通常大于340毫摩尔/升)、脱水、低血压、休克、电解质紊乱、神志不清甚至昏迷为主要特征,但无明显酮症酸中毒,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糖尿病严重并发症。

什么情况会诱发非酮性高渗综合征

目前,糖尿病非酮性高渗综合征并不常见,其发病占糖尿病病人的1%~1.5%,但由于它是一种糖尿病的急性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死亡率很高。所以糖尿病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应警惕,注意避免以下诱发因素:

1.感染、手术、外伤、高热、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应激因素。其中感染居首位,占所有诱因的60%以上;因手术、心脑血管意外诱发的也较常见。

2.糖摄人过多,如含糖饮料、静脉输注过多葡萄糖,或中断糖尿病药物治疗。

3.过量使用某些干扰糖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普萘洛尔、苯妥英钠、西咪替丁、环孢素A、氯丙嗪(冬眠灵)等。

4.过量饮酒。

5.肾功能或心功能减退(多见于老年人)。

6.妊娠或分娩。

糖尿病非酮性高渗综合征需要监测哪些体怔和指标

主要应抽血和留尿测定血糖、尿糖、血电解质尤其是血钠、肾功能、血浆渗透压,其次是尿酮、血电解质其他项。必要时还要监测血气分析。

为什么糖尿病病人摄取脂肪太多会出现酮尿

正常情况下,酮体被肌肉所利用。由于糖尿病人体内脂肪代谢紊乱,其合成受阻,分解加速,游离脂肪酸增多,大量脂肪在肝内不能被完全氧化分解,而产生大量酮体(酮体由****乙酸、β-羟丁酸和****组成)。血中酮体堆积,超过人体内组织需要,而出现酮血症。酮体经肾代谢排出体外形成酮尿,检测时,尿中酮体呈阳性。当糖尿病病人摄人脂肪太多时,加重了脂肪代谢的负担,而产生酮尿,因此糖尿病病人在膳食中应注意这个问题,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肝脏糖原异生对血糖水平起什么作用

肝脏是糖原异生的主要场所。当正常人三餐食物被消化、吸收、利用后,血糖逐渐下降引起能量不足,产生饥饿感,此时热量的不断补充,即由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提供。每天约生成100~150克葡萄糖,其中90%在肝脏生成,约10%由肾脏生成。

肝脏对稳定血糖水平起到调节的作用。进食时,血糖逐渐升高,在胰岛素作用下,将多余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储存在肝脏。当机体需要时,肝糖原义转化为葡萄糖,释放入血液中,以满足各组织器官所需的能量。

糖耐量减低易患心血管疾病吗

糖耐量减低的病人,对血中葡萄糖处理不如正常人迅速,储存与利用能力降低,糖耐量的异常对动脉硬化的发生及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不但临床糖尿病,即使仅有轻度的糖代谢异常,在还不能诊断为糖尿病时,就已开始对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起了促进的作用。由于糖耐量减低,体内糖代谢紊乱,使血管和血液成分改变。糖代谢紊乱又可促发脂肪代谢异常。堆积的胆固醇则是形成动脉硬化的重要物质。所以,代谢失调易患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病人的血流变

糖尿病病人均有血阏现象,应做血流变检查。糖尿病患者全血和血浆的黏度均升高,当合并酸中毒时,血液中的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黏度增高,血液运行阻力增大,流速减慢,血流淤滞,导致局部组织营血供养不足,造成脏器发生变性栓塞。加上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则启动凝血系统形成血栓,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治疗糖尿病必需辨证治疗淤血和痰饮,降低血黏度和防止血栓。

糖尿病病人的微循环

糖尿病病人的微循环包括微血管病变,血流障碍。血流理化特性的改变。糖尿病病人几乎全身的微血管壁的基底膜均有改变,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异常。所以糖尿病人微血管发生扭曲、打结、生成不足或有血管瘤形成,在其他代谢异常共同作用下,发生血流缓慢、淤滞、阻断、渗出、血管壁脆性增强。

糖尿病病人的骨密度

糖尿病在中医讲,主要是肾虚,精血、津液产生不足,属全身性代谢异常。过去主要讲降糖治疗,对骨密度方面不重视。随着科学的发展,已经发现糖尿病患者有骨质量下降现象或出现骨质疏松。所以要做骨密度测定,以便有效治疗。

1.与饮食结构有关。由于偏食、贪食而过量摄入糖、脂肪,使人体代谢失常,抗体下降。

2.食品中的附带物质,如色素、其他添加剂、保鲜剂等在一定程度上会损伤、影响细胞生长代谢。

3.饮食量增大,活动量减少。

4.由于种种原因使抗体下降、细胞而终成糖尿病。病毒感染侵犯,以致损害胰岛。

为什么老年人易患糖尿病

从资料看,美国全部糖尿病患者中,65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约占40%。年龄越大,患病机会越高。原因有:

1.基础代谢率下降,饮食不合理不科学;

2.体力活动减少;

3.胰岛β-细胞衰老以及全身各器官衰老、不协调,胰岛素质量、产量下降,机体消除氧自由基的作用下降。

总之,老年人的身体各脏器趋于老化和发生逐渐衰弱变化,在罹患糖尿病的基础上,身体损伤更甚,以致表现为各种并发症。所以对老年人的糖尿病,更不能单纯以降糖治疗,要考虑总体治疗。

监测糖尿病

监测糖尿病可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对病情和治疗效果进行监控,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从而延长寿命,减少发病、致残与死亡。

1.早期预防关键在自己根据科学来验证自己身体情况,如有肥胖、嗜睡、乏力、视力减退、脱发、口干、口渴、多食、偏食等现象,可做糖耐量检查。

2.早期预防,重在科学饮食、生活对人体有不良影响的周围生活环境等要重视改进。

3.重视自我监测。已患糖尿病要注意自身症状变化,还要掌握一定的监测技术,如血糖、尿糖等简易测定技术。而且要知道感觉出症状来时要及时防治,如发现头晕、心慌、出汗就应该知道有低血糖出现,及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