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分生意七分做人
5000300000006

第6章 和气生财,买卖不成人情在(3)

在西风氤氲的十里洋场香港,李嘉诚能将致富与守道德较好地结合为一体,实为难得。

对这么一个“德商”,谁不愿意与他做生意呢?

由此可见,既守道德,又生财有术者,实在是生意人之上乘者。

企业富有凝聚力,员工精诚团结,为老板出力,这个企业必定大有前途。

李嘉诚出任10余家公司的董事长或董事。但他把所有的佣金都归入长实公司账上,自己每年只拿5000港元。这5000港元,还不及公司一名清洁工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年薪。按80年代中的水平,像长实系这样盈利状况甚佳的大公司主席佣金,一间公司就该有数百万港元。进入90年代,便递增到1000万港元上下。李嘉诚20多年坚持不变,只拿5000港元。按现在的水平,李嘉诚万分之一都没拿到。

李嘉诚的高明之处在于:小利不取,大利自赢。李嘉诚每年放弃数千万佣金,赢得的是公司众股东的一致好感。甚至李嘉诚购入其他公司股票,投资者莫不步其后尘,纷纷购入。李嘉诚是大股东和大户,得大利的当然是李嘉诚。有公众股东帮衬,长实股价被抬高,长实系市值大增。而以李嘉诚所持股份看,佣金又算得了什么呢?

1994年4月至1995年4月的年度,李嘉诚所持长实、生啤、新工股份,所得年息就共计有12.4亿港元——尚未计他的非经常性收入,以及海外股票的年息。

有人说,一般的商家,只能算精明。唯李嘉诚一类的商界翘楚,才具备经商的智慧。舍小取大,李嘉诚又是其中最聪明的人。

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一些人目光只停留在眼前利益,做生意不舍一分一厘,只求自己独吞利益。恰好是一时赚得小利,而失去了长远之大利。可谓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李嘉诚正相反,他舍弃了小利,而赢得了大利。小利不舍,大利不来,这是定则。

李嘉诚说过:“如果一单生意只有自己赚,而对方一点不赚,这样的生意绝对不能干。”

生意人应该利益均沾,这样才能保持久远的合作关系。相反,光顾一己之利益,而无视他人的利益,只能是做一锤子买卖,自己将生意做断做绝。

7.和气生财,风物长宜放眼量

在市场竞争中,很多企业视竞争对手为敌人,大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之势。于是不计代价打压对手,最后形成过度竞争,大家都没有好日子过。以杀伤对方来获得自己的成长,正所谓杀敌一万,自损三千,过度竞争的结果就是大家都无法获得持续成长。

俗话说:和气生财。与其相互结怨因争斗而导致双方受损,倒不如化解矛盾彼此相安共存。竞争是难免的,但盲目树敌则是愚蠢的。我们说,商场犹如战场,但毕竟不是战场。战场上敌对双方不消灭对方就会被对方消灭。而商场赛场不一定如此,为什么非得争个鱼死网破,两败俱伤呢?

几年前,格兰仕与美的就小家电收购一事大打口水战,引起一段商界恩怨。说起两家恩怨,可谓源远流长,当年格兰仕进军空调行业,并且宣布要做中国空调的制造大王,而空调恰恰是美的的拳头产业;同样,美的小家电也进入了微波炉领域,并且做到了全国市场第二,紧跟在格兰仕之后,而微波炉也是格兰仕的核心产业。两家都把对方进入自己的核心产业领域看作是对自己的侵犯,于是,仇恨就此形成。

其实,不光是格兰仕与美的之间互相视为仇敌,青岛的海尔和海信之间,合肥的美菱和荣事达之间,都发生过类似的不惜代价,不择手段,必欲除之而后快的恶性竞争。

同行相争只是一个极端的表现,实际上,更多的现象是在同一行业内,大家都寸土不让,有的不仅是要挤垮主要竞争对手,还要消灭一切对手,一统天下。20世纪90年代的彩电价格大战,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大家为了争霸而起,当年的长虹举起价格屠刀,大杀四方,随后创维、TCL、康佳等企业也不甘示弱,纷纷跟进,一时间烽烟四起,最后,大家都无钱可赚,彩电行业成为夕阳行业。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有肯德基的地方,基本都有麦当劳,它们是竞争关系,但是,我们没有看到什么时候肯德基发动个什么“战役”把麦当劳给消灭了,相反,它们在互相竞争中促进彼此的进步,同时共同培育了市场。相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身上。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互相视对方为主要竞争对手,但是,两家企业却从来不搞恶性竞争,甚至连促销活动往往都有意错开。

也许,我们能够从蒙牛的发展中参透商业的大道。短短6年,蒙牛就崛起为中国乳业的领袖型企业,获得中国成长最快企业的称号。1999年,当时的蒙牛还名不见经传,但是,蒙牛没有像其他企业那样,拼命打压竞争对手,相反,蒙牛几乎投入血本,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打出了“中国乳都********”的旗帜。在它的广告里面,有其重要对手伊利,还有众多其他竞争对手。这样做的结果是,内蒙古的乳业整体发展迅猛,确立了中国乳都的地位,而蒙牛也借乳都之势迅速崛起,乃至最后与伊利双雄并立。

在蒙牛的崛起过程中,就是“同城相生”的典型范例。“同城相生”的本质,就是一种共存共赢。在现代社会,商业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一种非零和博弈,是可以达到共赢的。很多行业,都可以通过大家一起努力,造就一个大的产业。现代商业社会讲的是在竞争中合作,最后大家一起成长。企业要获得持续的发展,必须懂得共存共赢,这才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大道。

离因异而起,合因同而生。离中有合、乖中有正、异中有同,此乃客观规律。经商要能够做到异中求同、去离趋合、共存共荣。

当别人与自己的想法不同时,不可一意孤行、排斥异己,而应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尤其是在企业管理中,一意孤行只会使自己陷入无助的境地,这乃是企业经营者之大忌。只有各个方面的声音都听听、求同存异,才能团结一大批人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市场虽有竞争,但各公司之间并非一定是敌人。同行间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互相妒忌,似乎已是常情了,由妒忌到倾轧,相互诋毁、相互拆台、大打出手、你死我活……这种低下的、卑贱的、无道的、愚昧的蠢行,全是自我作践的笨法。

“同行不妒,什么事都可以成功。”清代大生意人胡雪岩这样说。因而精明生意人在生意往来时,往往能够通过巧妙调整而取得双赢的效果。市场竞争是激烈的,同行业公司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竞争对手在市场上是相通的,不应有冤家路窄之感,而应友善相处,豁然大度。这好比两位武德很高的拳师比武,一方面要分出高低胜负,另一方面又要互相学习和关心,胜者不傲,败者不馁,相互间切磋技艺,共同提高。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自己的生存发展,竭尽全力与对手竞争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在竞争中一定要运用正当手段,也就是说,只能通过质量、价格、促销等方式进行正大光明的“擂台比武”,一决雌雄,切不可用鱼目混珠、造谣中伤、暗箭伤人等不正当手段损伤对手。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市场形势是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此时可能对甲企业有利,彼时又可能对乙企业有利。所以,做生意时应“风物长宜放眼量”,不可以一时胜负论英雄,更不可以一时失利而迁怒于竞争对手。

8.和气才能生财,竞争不是恶斗

朋友是人生的财富,没有敌人,多交朋友,才是赢得人缘的根本。在生意场上大家要相互帮衬,做到和气生财。这就是说,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朋友。和气才能生财,商场上很忌讳结成仇敌,长期对抗。

一般来说,商场上很容易为了各自的利益争执不下,甚至争斗不休。或者因为一笔生意受到伤害,从而耿耿于怀。但是,无论如何,都没有反目成仇、结成死敌的必要。这是一个深刻的做人哲理。

今天可能因为利益分配不均而争吵,或者为争一单生意搞得两败俱伤;然而,说不定明天相互携手,有可能共占市场,彼此得利。所以,有经验有涵养的生意人总是在谈判时面带微笑,永远摆出一副坦诚的样子,即使谈判不成,还是把手伸给对方,笑着说:“但愿下次合作愉快!”

因为,生意场上树敌太多是经营大忌,尤其是如果仇家联合起来对付你,或在暗中算计你,你纵有三头六臂,也是难以应付的。况且,做生意的主要精力应用于如何开拓市场,如何调动资金,如何做广告宣传等方面,要是老在对付别人的暗算与报复,难免会顾此失彼。

中国有句老话:生意不成人情在。生意人一般都较圆滑,这也是多年的经验使然。人与人之间,或许有不共戴天之仇,但在同一行业里,这种仇恨一般不至于达到那种地步。毕竟是同行,都在为着同一目标而奋斗,只要矛盾并没有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境况,总是可以化解的。中国有句老话:冤仇宜解不宜结。同在商界谋生,低头不见抬头见,还是少结冤家比较有利于自己。不过,化解敌意也需要技巧。

所谓世界很小,如果某天遇见曾经被你捉弄的同行,你将如何面对他?这岂非陷自己于危险境地?要是对方的实力比你更高就更不妙,所以何必自设绊脚石?奉劝你给人留下一个良好印象,不要做“小人”,所谓“少一个敌人等于多一个朋友”,开开心心地去做生意,又与同行保持良好关系,才是上上之策。

“如何化敌为友”,在生意场上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没有敌人,将使你在商业竞争中左右逢源,将使你所向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