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大事必知的88条金科玉律
4999000000008

第8章 确定目标:我选择,我喜欢(3)

这方面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达尔文学数学、医学呆头呆脑,一摸到动植物却灵光焕发……阿西莫夫是一个科普作家的同时也是一个自然科学家。一天上午,他坐在打字机前打字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我不能成为一个第一流的科学家,却能够成为一个第一流的科普作家。”于是,他几乎把全部精力放在科普创作上,终于成了当代世界最著名的科普作家。伦琴原来学的是工程科学,他在老师孔特的影响下,做了一些物理实验,逐渐体会到,这就是最适合自己干的行业,后来他果然成了一个有成就的物理学家。

一个人要成就大事,就得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绿州,这也是成大事的一个突破口。优良的种子只有在宜林地区才能尽快长成参天大树。因此,只有在属于自己的领域下功夫,利用一切机会发展自己的专长,才有可能取得大的成功。

[BT2]7.成功之人首先就有明确的目标

如果说成功的渴望是发掘自己强项的催化剂,而明确的目标则是开启发掘强项的“钥匙”。

所有成大事的人都有一项“明确的目标”作为他们成大事的基础。当一位有着“明确的主要目标”的骑士握住缰绳时,即使是一头很倔强的马儿也可以感受出来。这时马儿就会顺从地听从这位骑士的指挥。

当一位有着“明确目标”的人行经人群时,所有的人都会站到一旁,让出路来给他经过,但如果某人犹犹豫豫,让人感到他自己也不知道要向何方去,那么人们将会挡住他的去路,拒绝给他让路,这是生活中的一个真理——有着“明确目标”的人,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会受到他人的尊敬与注目。

一个人若没有明确的目标,以及支持达到这项明确目标的明确计划,不管他如何努力工作,都难以取得成功。辛勤的工作和一颗善良的心尚不足以使一个人获得成功,只有明确而坚定地目标才能指引他奔向成功。

每一栋建筑得很坚固的房子,一开始就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另外加上一张蓝图作为其明确的建筑计划。想想看,如果一个人盖房子时,事先没有计划,想到什么就盖上什么,那将会是什么样子。工人们会彼此互相牵制,互相妨碍,在地基完成之前,工地上将到处堆满了材料,结果将会造成混乱与误解,资金也将完全浪费掉。

然而,大多数人都是在没有明确目标或明确计划的情况下接受了教育,然后找到一份工作,或开始从事某一种行业。现代科学已能够提供相当正确的方法来分析人们的个性,决定个人适合的事业。但在想到上述情况时,你难道不认为这是现代的一大悲剧吗?

如果成就决定于能力,如果能力就是“各种努力的组合”,如果“组合”的第一步就是“明确的目标”,那么目标在整个过程中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你可以利用一个放大镜,把阳光集中在一个“明确的”点上,经过如此集中后,阳光变得十分炽热,可以在厚纸板上烧出一个洞来。把放大镜(这代表“明确的目标”)拿走,同样的阳光照射在同样的厚纸板上,即使照上100万年也不会把这块纸板烧掉。

1000个干电池,如果使用电线把它们正确地组合,并连接起来,将可产生足够的电力,用来推动一架大型的机器达几小时之久。但把这些电池一个个分开,解下电线,将没有任何一个电池能够有足够的电力来推动机器,甚至连短短的一瞬间也办不到。人的思想活动过程和这些干电池的情况完全相同。只有把你的所有能力组合起来,朝着你生命中“明确目标”的方向前进时,你已经在实践“团结合作的方法”,并通过这一方法而获得“力量”。

钢铁大王卡内基提出了这样的忠告:“把你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看住这个篮子,不要让任何人把它踢翻。”当然,他这项忠告的意思是说,我们不应该因为从事次要工作而分散了我们的精力。

卡内基是位颇有见地的企业家,他知道大多数人如果专注于一项工作,并集中精力于这项工作上,他们便能把这项工作做得很好。

一位没有双腿的男子,有一次遇见了一位瞎子。这位缺腿的男子告诉瞎子,他们也能够完成正常的人完成的事,于是就向这位瞎子提议,两人联合起来,可以给双方带来莫大的好处。他对瞎子说:“你让我爬到你的背上去,这样,我可以利用你的腿,而你可以利用我的眼睛。我们两人合作,做起事来可以更快一点。”

熟悉橄榄球运动的人知道,获胜的一队就是队员之间默契最好的队,获胜的原因就是良好的团队精神。在人生的大赛中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你争取成功的奋斗过程中,你应该时时记着,你必须知道你所要的是什么,你必须清楚地知道你的“明确目标”,以及“团结合作”在达成你明确目标过程中的价值。

一般而言,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渴望成功。但是,这仍算不上是一项明确的目标。在你的目标尚未“明确”之前,你仍必须做出决定,决定你打算将以哪种方法来成大事。如果你只是说,你将从事某个行业来赚钱是不够的。你必须决定究竟要从事哪一行业,以及如何开展这一行业。

成功的人士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即明确固定的发展目标所产生的最令人惊讶的作用,就是维持正确的方向,不会走入歧路。一个人要发展,要成就一番事业,就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

[BT2]8.成功的最大误区——目标不适

要想成大事并不是一件最难的事,最难的是你如何设定成功的目标,定位成功。

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认为,人们在执行任务、追求成功时,一般有两种心理倾向:第一种倾向是追求成功;第二种倾向是回避失败。这就是成就动机的两种表现形式。

影响成就动机的误区来自目标,目标是一种需要恰当地选择的方向。假如你的一个目标发生了问题,应当更换另一个目标,这样才能重新确定自己的强项!有些人把职业与目标和事业混为一谈,以为有了职业,就有了目标和事业。但职业不等于目标,有了职业,不等于事业的成功。要成就一番事业,还应在头脑中有个明晰而具体的目标。这个目标便是你要达到的境地和标准,它具有动力作用,能促使你为之奋斗。

有些人虽然知道要有奋斗目标,但往往目标太多,朝秦暮楚,摇摆不定。关键是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随大流,跟着感觉走,这些人的悲哀在于丧失了对生命的主动权。

审视目标的原则在于是否符合自身的能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有你的目标与社会需要的一致性越高,自身潜能的发掘才越充分,脱离社会需求而谈个人成功,无异是水中捞月一场空。

选择目标最忌目标太多举棋不定。哪儿都是目标,哪儿就都没有目标。正如古罗马的小塞涅卡所说:“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

人们往往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对未来的目标期望值太多且偏高。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对某一事物的内心期望值越高,心理上的情绪冲突就越大。一般而言,在期望值一定的情况下,内心期望值越高,其情绪指数越低,人就越容易灰心丧气、情绪低落;反之,情绪指数越高,人就越容易精神振奋、情绪高涨。

如果目标太低,举手之劳即得。容易使人丧失进取心。因此,及时调正目标的期望值是调动心理潜能的前提。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马斯·亨特·摩尔根的话,对青年朋友也许有所启迪:“不要把志向立得太高,太高近乎妄想。没有人耻笑你,而是你自己磨灭目标。目标不妨设得近点,近了就有百发百中的把握,标标中的,志必大成!”

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人因为一生干着不恰当的工作而遭到失败。在这些失败者中,有不少人做事都很认真,似乎应该能够成功,但实际上却一败涂地,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他们根本就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如果你所从事的事业一直没有成功的希望,那就不必再浪费时间了,不要再无谓地消耗自己的力量,而应该再去寻找另一片沃土。当然,在你重新确定目标,改变航向之前,一定要经过慎重的考虑,尤其不可三心二意,不可以既要抱着这个又想要那个。

[BT2]9.目标是成大事的动力

一个人在决定成就大事前都是铆足了劲,但如果没有目标就如同缺少马达一样,同样无法抵达成功的彼岸。

人生就像游海峡一样,先给自己一个定位坐标,然后沿着坐标进行漫游,这样才能达到海峡的彼岸。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说明一个人如果看不见自己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1952年7月4日清晨的太平洋洋面,笼罩在浓雾中。那天早晨,在加利福尼亚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34岁的弗罗纶丝·查德威克跳入了太平洋,开始朝着终点加州海岸游去。如果她成功了,她就是第一个游过这个海峡的女性。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了,海水冻得她身体发麻,雾很大,她几乎连护送船都看不到了。已经15个小时了,她还在加利福尼亚西海岸及附近游着。在以往这类渡海游泳中,她的最大问题不是疲劳,而是刺骨的水温。

终于,她觉得自己不能再游了,就请求拉她上船。随船的教练及她的母亲都告诉她海岸很近了,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浓雾弥漫,什么也看不到!

又游了50多分钟,在她的请求下,人们把她拉上了随行的船,其实这时她离加州海岸已只有半英里远了!

后来她总结道,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

“说实在的,”她对记者说,“我不是为自己找借口,如果当时我看见陆地,也许就能坚持下来。”这位弗罗纶丝并没有说谎,她一生只有这次没有坚持到底。

迷茫的目标,动摇了她的信念。

两个月后,她成功地游过同一个海峡,仍然是游过卡塔林纳海峡的第一个女性,且比男子的记录快了大约两个小时。因为这次她有了非常清楚的目标。

目标产生信念,信念产生动力。对于成大事者又何尝不是这样?有了明确的目标,你就会朝着目标而努力,你的阶段性目标实现了,对你来说就是一种鼓励,你就会更努力地朝着终极的成功目标奔去,直至达到成功的彼岸。

[BT2]10.不断制定后续目标

如果把完成一个目标而作为终结,是永远也成就不了大事的,只有不断地为自己制定后续目标,人才活得越来越有盼头。

有位医生素以医术高明享誉医学界,正当他事业蒸蒸日上时,不幸降临到他头上,就在某一天,他被诊断患有癌症,活不多久了,这对他犹如当头一棒。他一度情绪低落,但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个事实,在勤奋工作之余,他从没有放弃与病魔搏斗。就这样,他已平安度过了好几个年头。有人惊讶于他的事迹,就问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在支撑着他。这位医生笑盈盈地答道:是希望。几乎每天早晨,我都给自己一个希望,希望我能多救治一个病人,希望我的笑容能温暖每个人。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就是给自己一个目标,给自己一点信心。这些目标是引爆生命潜能的导火索,是激发生命激情的催化剂,并不是因为每一天的终结而不再怀有目标。每天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我们将活得生机勃勃,激昂澎湃,哪里还有时间去叹息、去悲哀,将生命浪费在一些无聊的小事上?生命是有限的,但希望是无限的,只要我们不忘每天给自己一个目标,我们就一定能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