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现代家庭生活指南丛书:新编世界未解之谜大全
4917200000010

第10章 破译政坛悬案之谜(4)

巴顿将军是威名赫赫的美国将军,号称“血胆老将”。他于1885年出生于美国一个军人世家,先后在弗吉尼亚军校、西点军校、顿利堡骑兵学院及轻装甲部队学院接受军事训练,可谓经纶满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巴顿奔赴欧洲参与作战,积累了经验;二战时期,他更是驰骋沙场,威名远扬。1942年11月,他以美国装甲军团司令的身份参加了北非战役;1943年7月,他率领的第七集团军在38天内就攻下西西里岛,创下辉煌战绩;1944年8月,他又率军横扫法国德军占领区。在战场上他最有特点的话语是“混蛋,你们的刺刀应毫不犹豫地刺向那些杂种的胸膛”。正是由于他的勇猛神武,1945年8月,美国军方授予他四星上将的军衔。

本该躺在战功簿上安享成果的巴顿将军,却在被授予军衔的四个月后遭遇了一场有预谋的车祸。

1945年12月9日早晨,住在德国曼海姆的巴顿将军要和盖伊上将去养雉场打猎,明天一早,他将搭乘艾森豪威尔将军的专机离开这里。他的司机霍雷斯·伍德莫开了一辆超长豪华卡迪拉克送他们去,沿途他们还参观了山顶的一座城堡。

当轿车驶入曼海姆郊区的38号公路后,在一个宪兵检查站停了下来。巴顿将军上了右后方的座位。盖伊少将坐在了左后座上。

经过军需仓库时,将军让车停下来,观察并讲述了一番。司机注意到离火车道只600码处停着两辆大卡车。当他把车发动时,发现一辆卡车从路边开过来,向着巴顿将军的轿车慢慢驶来,同时另一辆卡车也由相反方向驶近。情急之下,巴顿将军的司机迅速踩了刹车。但是事故还是发生了。卡迪拉克车重重地撞在了卡车右边的底盘上,被撞出10英尺开外。巴顿将军被惯性向前甩去,头部重重地撞在司机座后面的围栏上,脊柱完全裂开,眉骨上方的头皮也被隔板玻璃撞成3英寸的伤口,当时的时间是11时45分。巴顿将军那时还有知觉,咒骂了几句。

1个小时后,巴顿将军躺在海德堡医院的病床上,他的头脑还比较清醒,但是四肢不能动,脖子以下没有知觉。医生诊断说,他脊柱严重错位,头骨也受了重伤。

巴顿将军发生车祸的消息传开后,问候的电报、信件和卡片从四面八方雪片似地飞来,报纸和电台也长篇累牍地报道他的病况。犹太战区、爱尔兰战区、国外战区和美国地区的老兵都真诚地祝愿这位“美国最伟大的战斗英雄”早日康复。

经过精心救治,巴顿将军的病情开始好转,他的一条胳膊变得有力,另一条腿也有了些微弱的知觉。医生们认为他已经脱离了危险,但是巴顿夫人却担心他会出现血栓。因为15年前巴顿将军曾因腿骨折,差点死于血栓。

12月20日下午,可怕的血栓还是发生了,巴顿将军的病情急转直下。12月21日清晨5时55分,他终因重伤抢救无效而停止了呼吸,死因是血栓和心肌梗塞。

人们唱着赞美诗,将巴顿将军的灵柩送到卢森堡哈姆的大型美军公墓。在葬礼的最后一刻,为巴顿将军服务多年的勤务兵成廉·乔治·米克斯将覆盖过灵柩的旗帜交给巴顿夫人。12名士兵组成的枪队举起步枪,齐射3响,为他们所爱戴的将军送行。

在巴顿将军死后,留给我们的是一个谜。车祸发生时轿车里坐的共有3人,为什么只有巴顿将军受重伤,而其他二人则毫发无损呢?案发后肇事司机竟能溜掉,也令人不可思议。车祸后赶来的宪兵们对现场进行的例行调查也极为草率,甚至没有留下任何官方记录。那两辆卡车是干什么的?为什么早早停在那里,等巴顿将军的车到来后又同时向它驶近?究竟是有意还是无意?有人认为,巴顿将军的死与“奥吉的黄金案”有关。“奥吉的黄金”是二战中纳粹埋藏的一批黄金,被美军一些将领发现并据为己有。巴顿将军奉命调查此案,进展迅速,案情就要大白。也许有些人怕事情败露而下了毒手。也有人说,巴顿之死与艾森豪威尔将军有关。二战以后,巴顿一直有亲德倾向,他曾公开批评盟军的“非纳粹化政策”,并把纳粹分子和非纳粹分子的斗争比喻成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之争,甚至要扶植德国几个未受损失的党卫军部队。这些行为无疑与艾森豪威尔的主张大相径庭。艾森豪威尔对此不满,派人除掉巴顿也未可知。

究竟是哪种原因,恐怕只能等车祸策划者本人坦白才能弄清吧?

丘吉尔生日宴会遇险之谜

温斯顿·丘吉尔是本世纪最负盛名的英国资产阶级政治家,曾两度出任英国首相,多次担任内阁大臣职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领导英国人民取得了抗击德国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被人们推崇为英国的拯救者。丘吉尔的一生坎坷曲折。在大战期间,他的非凡魄力和出众人格得到了大显身手的机会,更遭到了他的敌人的仇视。他在一次生日宴会上安全脱险的故事,更让人津津乐道。

1943年11月30日,正值丘吉尔69岁的生日。当时,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正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主要讨论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为了隆重地庆祝自己的生日,丘吉尔邀请了斯大林、罗斯福以及各方代表34位客人参加宴会。席间,正当人们举杯祝贺之时,大厅内灯光突然熄灭,接着响起了一阵枪声,只听得碗碟碎裂声、客人们的骚乱声混成一片。这场枪击案使一位盟国领导人的私人秘书倒在血泊中,还有一个侍者被一根毒针剌进喉咙,当场死亡。值得庆幸的是,丘吉尔只受了一场虚惊,毫发未损,而在场的斯大林、罗斯福及其他客人都安然无恙。

事件发生后,人们不禁提出许多疑问,究竟是谁借生日宴会之机企图谋杀丘吉尔?又是谁在关键时刻使丘吉尔转危为安?长期以来,这一事件在世界历史上成为一桩令人费解的悬案。

后来,据二战期间曾担任丘吉尔侍卫长的英·汤普森的回忆。当时的情况是这样:“德黑兰会议”在苏联使馆举行。敌人在会议期间企图制造混乱。但被挫败了。那个倒在血泊自中的私人秘书被纳粹用几十万英镑的现金所收买,准备在会议室内安放定时炸弹,可是,当时别说携带定时炸弹进不了会议室,就连一根小小的针未经检查也带不进去,因此,那个私人秘书在等待时机。

宴会要开始了,丘吉尔以主人的身份领着客人们朝餐厅走去。那个私人秘书犹豫了片刻,转身从口袋里取出一个精致的小包放在桌上,然后若无其事地步人了餐厅。汤普森警觉地注视着这一切,随后取走小包,带到另一间屋子,轻轻地打开小包一看,里面只有一块十分昂贵的钟表。他又仔细地把小包和钟表检查了几遍,也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地方。于是,他放心地走进了餐厅,来到了丘吉尔的身边,但是,他的脑海中已经存有疑虑,两眼更加警觉地注视着周围的动向。

此刻,餐厅中正在进行切割蛋糕的仪式,一只精致的大蛋糕摆在餐桌上,上面点燃着69只蜡烛,在客人们的祝贺声中,丘吉尔完成了这个值得纪念的仪式,然后,他十分高兴地致词说:“我衷心感谢诸位光临我的庆寿仪式。尤其是,两位伟大的朋友斯大林元帅和罗斯福总统抽出宝贵的时间出席这个聚会,我深表感谢。”席间,宾主频频举杯,鼓掌声、碰杯声不时响起,大厅内洋溢着一片样和、喜庆、热闹的气氛。

突然,餐厅的南门打开了,一个惊慌失措的侍者托着一只盛着冷饮杯子的大盘子,踉踉跄跄地走入了餐厅。紧接着,这个侍者连人带盘栽倒在斯大林的译员鲍罗克的身上,盘子中的布丁和冰淇淋溅得鲍罗克满身都是。望着鲍罗克尴尬的模样,人们不禁哄堂大笑。正在此时,餐厅的灯突然全部熄灭了,一片漆黑中,只听有人大声嚷道:“抓住侍者!”接着立即响起了枪声、碗碟的碎裂声和人们的骚乱声。当人们刚刚反应过来这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突然,四周亮起了手电筒。这时,人们发现私人秘书的头部已经中弹,被击毙,一只手枪掉落在一张椅子底下。那个侍者则倒卧在地,身体早已变得冰凉,他的喉咙里刺进了一根半寸长的细针。经过检查,发现侍者的托盘底部有个按钮,启开后,里面装有一枚微型定时炸弹和一只袖珍时钟,指针离12点仅差了3分钟。汤普森急忙拔掉定时炸弹的引信,避免了一场大的惨案,使三国首脑幸免于难。事后,想起这件惊心动魄的事件来,汤普森还心有余悸。

事发之后,人们只知道当时德国的密探和间谍千方百计跟踪丘吉尔的行迹。希特勒曾下过一道死令:“无论如何要干掉丘吉尔。”大批的纳粹特务已汇集到德黑兰。然而,那个被纳粹收买的私人秘书与携带定时炸弹的侍者是什么关系?是谁幕后指使侍者将定时炸弹带进餐厅的?尤其令人难解的是,谁在关键时刻打死了私人秘书并刺死了侍者,使丘吉尔逢凶化吉、安全脱险?事情过去半个世纪了,可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之谜。看来,这一悬案还要由其他知情者提供进一步的情况,方能有望解开。

戴高乐突然失踪36小时之谜

有人说,在整个法兰西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只有两个。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他——叱咤风云几十年的戴高乐。他生于法国南部城市里尔,中学毕业后考入圣西尔军校成为一名军人,一名出色的指挥官。是他,在二战中发动“自由法国运动”,率领法国人走出战争阴影,二战后也是他为了法兰西利益对美苏等强国不屈不挠地抗争,领导人民建设法兰西共和国并着手建立欧盟以抵抗美国。他用一串串坚实的足迹为自己、为法兰西织就了一顶美丽的桂冠,也留给人们无数神秘的话题。

就是这样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却在1968年5月29日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整整36个小时,当时总理蓬皮杜在即将召开内阁会议之前,发现总统不知去向,一时间他乱了阵脚:总统去了哪里?他又在玩什么游戏?事情要从。1968年震撼全法国的“五月风暴”说起。1958年12月,戴高乐当选法国总统后,在外交上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周旋于美、英、苏之间,使法国的国际地位迅速上升。但是国人对他的对内政策的不满却与日俱增,首先是对处置叛徒苏斯戴尔的方法不满,认为戴高乐冷酷****;其次是对经济改革不满;另外学生们对陈腐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体制也极为不满,一场风暴在暗暗酝酿。1967年11月,位于巴黎郊区农泰尔文学和人文科学学院的学生首先发难,要求改革考试制度,参加学校管理。后来,学生组织的议题渐渐涉及政治问题。农泰尔学院不仅不考虑学生提出的正当要求,反而在政府支持下暗中掌握领头学生名单,并出动警方人员加强戒备,激化了同学生的矛盾。学生们纷纷上街游行,阴谋家乘机拉拢学生加入极端主义组织。1968年5月2日,巴黎大学停课。3日,巴黎警察以抓捕恐怖分子为由冲进巴黎大学,逮捕了大量青年学生,当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被塞进囚车时,人们愤怒了。于是在拉丁区,阴谋家带领一群人撬起铺路石,警察上前去制止,双方拉拉扯扯,有人抄起石头将警察砸得血流满面,引发了冲突,汽车被烧毁,铺路石被掘起,学生与警察展开了激烈搏斗。5月6日,在另两个区也发生了骚乱,学生攻占大楼,筑起街垒,与警方展开巷战。在这两场骚乱中,共有600多人受伤,400多名学生被捕。

发生骚乱以来,戴高乐一直没有公开露面,以使自己跟“事件”保持一定距离,给自己留有活动余地。军校出身的他对学生没有什么好感。7日凌晨,当他得知骚乱后表示“坚决不允许在大学中有暴乱分子存在,更不允许出现街头暴力,要坚决予以制止。”但是,暴力行为禁而难止,事态正在扩大。5月10日晚8点,约一万名示威者到关押青年学生的桑秦监狱,要求立刻释放学生。两个小时后,他们占领了街头,与警察开街对垒,一时间街头火光冲天,催泪瓦斯的烟雾弥漫,汽车爆炸声此起彼伏。11日清晨,沉睡中的戴高乐被下属叫醒,告知此事。有人建议他释放被捕学生,与学生和解,他毫不妥协,询问哪些军队可以调用。11日上午,原本不支持学生的工会决定于5月13日实行总罢工。戴高乐有些坐立不稳了。

就在当天下午7时15分,总理蓬皮杜结束自2日以来对伊朗和阿富汗的国事访问,回到巴黎。他曾是戴高乐的办公厅主任,深得戴高乐赏识,1961年11月被任命为总理。初时,他将需要处理的所有问题都向戴高乐汇报,慢慢地,羽翼丰满的他不再满足于“被人提拔”了。就在他飞抵巴黎的当晚5点,他便主持了内阁会议,满怀自信地说出自己的主张:从5月15日开始,开放大学并复课,释放被捕学生。这与戴高乐以前的主张大相径庭。晚10点10分,蓬皮杜发表了电视讲话,向全国宣布了上述决定。他的口气表明,他在处理国家事务中的权威和独立自主性越来越大,俯首听命于戴高乐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从此,两人关系出现了明显的裂痕。

蓬皮杜的和解讲话并未能阻止5月13日的大罢工,游行示威群众高喊要戴高乐下台的口号。5月14日以后,所有大城市的工潮、学潮风起云涌,交通中断,生产停滞,几乎处于瘫痪状态。

5月23日,戴高乐主持内阁会议,宣布本人今后要负责重大的和实质性的问题,让蓬皮杜只处理“日常生活问题”。5月24日,他开始发表电视讲话,指出“我们的社会必须改革”。并宣布于6月份举行有关国家改革的公民投票。如果得到通过,他将使法国重新活跃起来,若多数人不同意,他就只好辞职。在内心里,戴高乐寄希望于全民公决。但是人们并没有买他的账,觉得他的改革方案总是老一套,从未找到贯彻落实的途径和办法。许多人听过讲话后便大声嘲弄,“算了吧,戴高乐”。这使戴高乐十分沮丧。而蓬皮杜却正在同总工会达成妥协的协议,这几天他的形象占据了各种新闻媒体的主要版面,俨然成了国家最重要的人物。蓬皮杜有些得意了,以为自己控制住了局势,但是想不到的是,到了基层公司,协议却遭到否定。于是,人们认为蓬皮杜政府不是有效的对话者,一些急功近利的反对派开始大肆攻击,意图“改朝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