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注目:一位文艺记者的职场遇见
4913900000006

第6章 吴念真:分享心灵感悟要你心静(2)

吴念真告白:侯孝贤的电影,是以理念为出发点,他对理念的关照最详细,最有逻辑,这可能跟他学电脑有关系吧。他常年在国外,他对台湾地区的很多看法都是跳脱出来的,所以很多人说,他拍的电影,是老外的电影,有老外的视野。所以,他呈现的台北世界,好像不是我们所熟悉的台北世界,是他设计过的世界。他常常喜欢自问自答,比如会问:“儒家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然后谈很多细节,等等。他想东西非常中立,剧本形成很慢,所以跟他一起合作,你根本不知道他到底要什么,因为你说什么看法,他都是一副不置可否的表情。所以,当他的编剧,跟他讨论问题,会有一种子弹打进棉花里的感觉。不过,最终,当他的作品成型,你就知道非常厉害。

其实之前我们创作剧本,就是大家在一起瞎说,朱天文迅速写出剧本架构,把桥墩建好,然后找桥面铺上去。我呢,就再补充一下对白。在真正拍摄的过程中,剧本也一直在调整,到了后期,他的对白越来越少,越来越抽象。

我觉得侯孝贤是一个非常好的朋友,是大哥型的人。他之前给别人当副导演的时候,很多想法就非常细致了,比如他会把临时演员根据外形和个性分类,比如有个光头就让他穿上袈裟当和尚,有个妈妈和儿子,就让他们扮演妈妈追打儿子……就这样,一幅活生生的街头浮世绘就呈现在大家眼前。所以,等到他真正成为导演的时候,他对人的把握就非常准。到了现在,侯孝贤越来越有大师的感觉,说的话也是充满哲理,这种大师的感觉一出来,他的作品就比较不容易亲近了。不过,侯孝贤始终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人,即使现在年龄大了,那种可爱的真性情跟年轻的时候没有什么两样,比如他50多岁的时候,会在街上跟一个计程车的司机摆出打架的阵势,但最后因为觉得50多岁的人还打架很可笑,所以他主动喊一二三,大家一起放下武器,同时走开……他始终是一个有趣的人,不过到了现在,因为工作不一样,就像罗大佑的一首歌里唱的:我们两个见面变得越来越有礼貌了。

2.“当演员这件事,我至今依然存疑,我觉得自己不会演戏”——谈杨德昌的《一一》

背景故事:2000年时,杨德昌找到吴念真,让后者演男主角。但那年他同时在做两个电视节目,“忙得和狗一样”,只得推脱说:“你去找合适的演员,如果到时候要拍了,又找不到合适的,你需要我,我就答应演。”后来,吴念真发觉杨德昌根本没有考虑过别的演员。甚至剧中男主角的英文名与吴念真一样,也叫NJ。就这样,吴念真“被迫”当了一回男主角。

吴念真告白:其实我最不喜欢的是演戏,演戏非常没有把握。而且很奇怪的是,很多人找我演戏的时候,会说:“你是编剧嘛,就不用帮你写对白啦。”所以,有不少我演的戏的对白,都是现场临时说出来的。

杨德昌是一个非常拘谨的人,不太会表达情感。他没事不会找你,找你一定有事。有一天,他找我喝咖啡,说是要让我当男一号,我当场拒绝。我说我很忙,我当时有《台湾念真情》要做,还要拍广告。他说:“不!我剧本是照着你的样子写的!”结果我一看他写的剧本,结果真的是按照我的样子写的,也真的叫NZ(后来改成NJ)。看完剧本后,我说:“不要啦,如果我真的要变成男主角的话,要扛票房的责任,我在票房上一点作用都没有,你找金城武或者周润发还有点作用。”他说:“我要的是你的气质呀!”这话还真够安慰我的。

电影《一一》那个戏拍得很辛苦,前后折腾了8个多月。我后来想,他想要的就是我这种老实好欺负的样子。有意思的是,这个戏在不少国家放映之后,反映还不错。我美国的一个朋友某一天突然打电话对我说:“你居然和茱莉亚·罗伯茨并列哎!”细问之下才知道,当时日本有一个杂志选出了当年演技最好的演员排序前十名,我名列第7名,罗伯茨排在第8名。我想不到自己竟然跟世界一流演员排列在一起,哈哈。

当然,当演员这件事,我至今依然存疑,我觉得自己不会演戏,没有任何把握。我很欣赏中国台湾一个演员叫林美秀,她在第46届中国台湾电视金钟奖颁奖典礼上获得过电视电影女主角奖。她舞台剧演得非常好,可以在舞台上念完对白之后,一转头,眼泪静静滑落,我非常佩服她。

3.“有些老店,自有人情的美妙之处”——谈短片《有家小店叫永久》

背景故事:这是台湾导演集体亮相的短片合集《10+10》计划中吴念真执导的作品,《10+10》计划是由金马影展牵头,其导演阵容有中国台湾新电影时代的侯孝贤、吴念真、王童等人,有“后新电影”的陈国富、张作骥等人,最后是中青代的魏德圣、郑有杰、钟孟宏、陈骏霖等人。

《有家小店叫永久》讲述的是,连老邻居都去隔壁的7-11买饮料了,过沟乡下的“永久”杂货店生意冷冷清清,到底要不要把店给收了,老人和儿子用一个打赌来决定!该短片讲的还是《这些人,那些事》里头常见的小故事,呈现的是新与旧的冲突和内心的笃定。

吴念真感言:台湾地区的老式杂货店逐渐被7-11打败,几近消亡。但是,前者的诸多优势与功能,后者永远无法做到。比如,老式杂货店里会提供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如烧纸、樟脑丸等等。同时,这里可以赊账,是街坊纠纷处理中心,八卦中心,甚至还是媒人成就姻缘之处……旧人情的美妙之处就在这里。而7-11店根本做不到这一点,比如,只要有人进店,门铃一响,店员会本能地喊“欢迎光临”,这种机械化的表达,让人会觉得不诚恳,我比较讨厌人与人相处的不诚恳。

三、作者手记

念真夜话,有笑有泪有温暖

吴念真的讲座定在晚上7点,而6点40分时,香港中文大学的邵逸夫堂门口,已经排了一条蜿蜒的长龙,观众队伍中除了学生,还有不少从各处赶来的上班族。我的好友深圳资深文艺青年周鸣听说我要见吴念真,立刻将当天的工作推掉,跟我一起来到讲座现场。年过花甲的吴念真的魅力,显然超出我的想象。

讲座现场座位不够,大家围拢着席地而坐,灯光与气氛一样温柔。穿着白衬衫,背着双肩包的吴念真,像个文艺中年,他一进场,就赢得掌声一片。他满头白发的太太阿瑞坐在观众席间,被讲到与她有关的往事,早已云淡风轻地含笑而过。

这是一场少见的温暖的交流与倾听。吴念真眼神单纯,讲话表情与动作都有点飞扬,不经意还故意玩两句粗口,但分外可人。这是一场极有魔力的分享,他动情地讲述年少时遭遇的挫折,生活的艰难,他总结挫折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他讲台湾地区经济腾飞时期女工的命运,讲她们消逝的无奈的青春……他让现场的观众抽泣了,他让我们知道,生活虽然不易但活着依然美好且有力量。他说自己很庆幸从来没有当过官,一直做的是自己喜欢且有兴趣的事情,所以他的敏感度与情感一直都在。他讲儿子与他之间的父子情,讲儿子对自己的调侃,讲下一代人让他疑惑的交往方式。等等。

他的童年往事,他的人生故事,他遇到的人与事,他笔下的主人公,在他平静又流畅的讲述中,让身边的观众,时而笑时而掉泪。让这样一个3月的夜晚,如此迷人。

【吴念真百度百科】

本名为吴文钦,中国台湾知名导演、作家、编剧、演员、主持人,在中国台湾文化界,吴念真被人们称作“全方位文化创意人”、“最会讲故事的人”。自中国台湾新浪潮电影运动始,吴念真陆续写了《恋恋风尘》、《老莫的第二个春天》、《悲情城市》等75部电影剧本,作为编剧,他曾凭借《鲁冰花》、《恋恋风尘》等先后5次获得金马奖的垂青,7次获金马奖提名,人称“吴金马”;作为导演,他执导的作品《多桑》在多个国际影展斩获大奖;作为演员,在杨德昌导演的电影《一一》里塑造的老实木讷的简南俊让人称赞。

(穆肃?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