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现代教育学
4913100000013

第13章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1)

教育在受到社会发展的规律所制约的同时,还必须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培养什么样的人,应该使受教育者学习哪些知识技能,具有哪些思想品质,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教育的对象是人,主要是正在成长的年轻一代,为了保证一定的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能够顺利地实现,有效地促进年轻一代身心健康的成长和发展,教育还必须从年轻一代的身心实际出发,遵从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诸如教育任务的要求高低,教学内容的多少与深浅,教育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等,都要根据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水平来确定。因此,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是制约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我们必须按照这两个规律的要求进行教育工作。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的过程是具有一定的顺序的。如身体的发展是按着“从头部向下肢”和“从中心部位向全身的边缘方向”进行的。儿童的思维总是由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他们的记忆总是从机械记忆发展到意义记忆。教育工作就要适应这种顺序性。马克思曾经说过:“对儿童和少年工人应当按不同的年龄循序渐进地授以智育、体育和技术教育课程。”我们在向年轻一代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着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等顺序,逐渐地前进,不能“堰苗助长”、“凌节而施”。否则,就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甚至损害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近年来,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主张及早地把儿童置于学校教育的影响下,以利于智力开发和早出人才。例如1964年美国的心理学家布卢姆发表了题为《人类特征的稳定性与变化》的研究报告,他认为“个人的智力成熟从出生到4岁发展到40%,4岁到8岁再发展30%,8岁以后发展剩下的30%。……如果儿童在这非常重要的早期岁月中得不到理智的刺激,他们的学习能量就受到严重的妨碍”。早期教育的主张是对的,但早期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还应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还应该遵循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去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否则,是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的。

二、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在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特征。如童年期(6、7岁至11、12岁)的学生的思维特点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对抽象的道理不易理解。少年期(11、12岁至14、15岁)的学生,抽象的思维己有很大的发展,但经常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作支持。青年初期(14、15岁至17、18岁)的学生,抽象的思维居于主要的地位,能进行理论的推断,富有远大理想,关怀未来的职业。由于年轻一代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育工作中,就必须从教育的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如对童年期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多讲些比较具体的知识和浅显的道理,在教学方法上应多采用直观教具。对少年期的学生,在教学上要特别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对青年期的学生,要注意培养学生辩证逻辑的思维能力,向他们进行革命的理想教育和升学就业的指导。如果不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在教育工作中搞“一刀切”、“一锅煮”,叫娃娃同成年人一样地听报告、搞活动、开批判会,把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成人化”,这就违反了教育工作的规律,得不到好的效果。

三、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注意适时和及时

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

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之一,是同一个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它的发展速度不相等。例如,身高和体重的增长就有两个高峰期:一是出生后第一年内,身高平均增长25厘米,体重平均增加7公斤;二是青春发育期(男14、15岁,女12、13岁),身高平均每年增长7~8厘米,体重平均每年增加5~6公斤。而其它时期大约每年平均身高增长2~3厘米,体重增加2~3公斤。又如,与人的智力发展关系密切的大脑,其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出生后第5至第10个月之间,此后大脑的发展又会经历两个显著的加速期,第一个在5、6岁之间,第二个在13、14岁之间。另外,同是大脑,各区之间从发展到成熟,亦有先后次序,最先是运动区,接着是体觉区,随后是视觉区,然后是听觉区,紧接着成熟的则是围绕着这四个区的神经系统。

身心发展不均衡性表现之二,是不同方面的发展不均衡。有的方面在较早年龄阶段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而有的方面却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达到较成熟的水平。比如人的知觉、记忆、比较与判断、动作与反应速度等方面成熟与衰退的年龄就是不完全相同的。知觉方面是10~17岁成熟,以后逐渐衰退;记忆方而是18~29岁成熟,以后遂渐衰退;比较与判断方而是18~49岁成熟,以后又慢慢衰退;动作与反应速度方面是18-29岁成熟,随后渐渐衰退。又如少年期学生,四肢长骨发展迅速,而肌肉的发育却稍慢于骨骼的发育,中枢神经系统运动调节能力的发展也较慢。所以,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一般显得体形瘦长,动作不够灵活协调。教育工作者在组织体育活动和生产劳动,安排生活作息和学习负担时,必须充分考虑他们的这一特点。

由于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或不同方面的发展,在各个年龄阶段并不是匀速的,所以,教育工作一定要从该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适时和及时。有的心理学家根据他们的实验证明:学习与成熟相适应。假若人的某一方面发展达到成熟期,这就意味着为接受某一方面的教育和学习做好了准备,那么,此时便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某一方面的教育。有关方面的教育既不要超前,也不要延后,既要适时,又要及时。反之,如果不顾学生身心某方面尚不成熟的实际,而强行灌输他们尚不能接受的东西,这样做,既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又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格塞尔和他的双生子爬梯实验

在教育心理学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试验,是由一位叫格赛尔(AGessell)的美国心理学家完成的。这个试验叫做“双生子爬梯试验”,研究的是双生子(即双胞胎)在不同的时间学习爬楼梯的过程和结果。

格赛尔选择了一对双胞胎,他们的身高、体重、健康状况都一样。让哥哥在出生后的第48周开始学习爬楼梯,48周的小孩刚刚学会站立,或者仅会摇摇晃晃勉勉强强地走,格赛尔每天训练这个孩子15分钟,中间经历了许多的跌倒、哭闹、爬起的过程,终于,这个孩子艰苦训练了6周后,也就是到了孩子54周的时候,他终于能够自己独立爬楼梯了。

双胞胎中的弟弟,基础情况跟哥哥完全一样,不过格赛尔让他在52周的时候才开始练习爬楼梯,这时的孩子基本走路姿势已经比较稳定了,腿部肌肉的力量也比哥哥刚开始练的时候更加有力,并且他每天看着哥哥训练,自己也一直跃跃欲试,结果,同样的训练强度和内容,他只用了两周就能独立地爬楼梯了,并且还总想跟哥哥比个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