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圣经文学二十讲
4909300000002

第2章 前言

拙著首版风行欧亚,是必然的。因为“此中有新意”。

《圣经》是部历史文化现象。其赋于神人合一的精神引领,这是后知后觉者们对先知先觉者的一种感悟、一种认知,一种传承及其张扬。

《圣经》之所以成为文学,是由于先知与后知者皆是读书人的缘故。他们对上帝与耶稣的信仰,可谓同出于一门,“同谓之玄,玄之又玄。”只是到了十七纪后,人们对“旧约”中上帝的神圣性产生了怀疑,但对“新约”耶稣却推崇备至,这其中难道有什么可以非议问题的吗?

不错,所谓神圣性就在于上帝对撒旦原本是鄙视的,正如耶稣鄙视他并不受他诱惑一样。其实这是上帝在考验耶稣。耶稣知不知道?耶稣似乎知道。但他就是不说出来。有首歌词说:“没有先知先觉者的心得,是糊涂的普通人。”耶稣显然对先知先觉的精神了然于心垒的。他在临死前的呼唤,便是石破天惊的一个后知后觉者的呼唤,同时也是对不知不觉者们的痛苦的启发。自从《圣经》历经2000年后,有学者研究发现,作为魔鬼化身的撒旦,实际上是上帝耶和华的忠实执行者,也是遵循上帝路线的首席执行官,他手持尚方宝剑,颇有格杀勿论的权利。比如他对富人约伯的折磨,就很戏剧化地看出撒旦的暴行,也有着上帝的默许。

加利福尼亚大学中世纪问题专家亨利·安斯加尔·克利教授说,魔鬼一直遭受着不公正的评价,是毫无根据的诽谤的受害者。他说撒旦并不比英国军情五处的间谍头目更为邪恶。

这位教授说:“他是一位重臣,他的主要职责是衡量人类的行为,控诉他们的罪行,但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方面他有点愤世嫉俗和过于热心。我们可以把他想象成一个肆无忌惮的官方调查员或检察官。”

假定圣经文学中的撒旦诚如这位教授所言,那么耶稣就是纯粹的修正主义者,也是伟大的修正主义者。他不甘受撒旦诱惑,也即是不愿与撒旦同流合污。撒旦是严格意义上的阴谋家,也是阴险的检察官。同时也是作风卑劣的反派人物。而耶稣恰恰相反,他是个光明正大的正面人物,颇有君子坦荡荡的儒者风度。其所作所为,是代表平民阶层的,是代表正义事业的,其生亦伟岸,其死亦伟岸。耶稣反对阴谋,与反对专制是一以贯之的。他之所以成为人们信仰的偶像,是因为他首先是博爱的象征,是追求自由平等民主与和平的殉道者。作为上帝的耶和华,他更欣赏“道成肉身”了的忠臣耶稣。在圣经文学里,当撒旦毁掉了亚当连同伊甸园后,耶稣便是上帝再造的亚当,也更是上帝再造的完美的自身。于似乎,耶稣基督,俨然是“三位一体”的人物。

这部《圣经文学精讲》,未作进一步修改,也不愿画蛇添足。因为它所饱含的基督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精神,已然生根立地的了。

将神秘玄奥的圣经,以作蛹化蝶般地解读,这是我个人在历史上的责任,也是推崇基督文化、社会文明的现实责任。因此,当对基督文化和中国文化有相当学养的家斌君等邀请我到各地文化学术机构演讲圣经文学时,我也慨然应许。家斌先生认为,这本书“给信徒提供了认识信仰的新视野,给基督文化研究者开辟了新渠道”。

我想,这也是一本正本清源的宣讲书,但愿能给读者诸君带来反思并有所收益。

古敏2006年8月9日于北京香山等闲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