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奇峰迭起——柳暗花明的绝处逢生 (3)
原来,试验时电池的两根导线恰好掉进了金溶液里,在电解作用下,金
粉就均匀地依附在雕像的表面上了。阿伦专心致志地研究这个新发现。就这样,他发明了电镀技术。
【故事智慧】
打翻了一座雕像,产生了一种技术,顿悟是受人们青睐的智慧之光,它既是从天而降的,又离不开长期的积累。
笔比剑更强
20世纪初,派克公司生产的钢笔最负盛名。匈牙利人拜罗克发明的圆珠笔,因其实用、方便、廉价,很快便打破了派克公司的市场垄断地位。派克公司在圆珠
笔的冲击下,濒临破产。虽然派克公司也跟风推出了圆珠笔,但
销路却并不好,原有的钢笔市场也日益萎缩。
后来,著名企业家马科利成为公司的最高经
营者。马科利分析形势后认为,派克钢笔与圆珠笔争夺市场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长。因此,他果断决定将派克钢笔包装成高雅、精美和耐用的新形象。为此
,派克钢笔削减产量,提价30%,跻身于高贵精品之列。同时,马科利还煞费苦心,让派克
钢笔获得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喜爱。
1988年1月3日,派克钢笔广告首次与前苏联消费者
见面。广告的标题是5个大字——“笔比剑更强!”在标题的下面,刊登了
苏美两国首脑戈尔巴乔夫和里根用钢笔签署销毁中程导弹条约的大幅照片。照片
下边附有派克钢笔的说明。派克钢笔由此身价倍增,马科利又趁机再次提高售价。就这样,
以名贵、高档装饰为标志的派克钢笔重振雄风,终于成就了今天的地位与辉煌。
【故事智慧】
只有根据实际情况,探索新的规律,灵活运用
多种方法,才能突破障碍,引领时代潮流。
鸡蛋饼卷出的甜筒
冰淇淋甜筒的发明者是一位鸡蛋饼摊主。
1904年,在圣路易博览会上,一名男子租了个摊位卖热鸡蛋饼。他一直用纸盘子盛鸡蛋饼,一
天,纸盘子用完了,他只好把
鸡蛋饼直接卖给顾客。结果,饼里的配料都流到了顾客的袖子上。无奈之下,他只
好改卖冰淇淋。然而,他的脑子里一直在思考着如何处理那些剩下的鸡蛋饼原料。突然,一个念头闪现在他的脑海中。第二天,他
做了1000张鸡蛋饼,并用铁片把它们压扁,然后把这些饼卷成圆锥状,里面填上冰淇
淋,中午之前,他就把这1000张装有冰淇淋的鸡蛋饼卖完了。
后来,他专门从事冰淇淋甜筒的制作,成为了一名富商。
【故事智慧】
当事情出现意料之外的插曲时,是变换思维,享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还
是受困于意外的牢笼,把“念头”束之高阁?由鸡蛋饼卷出的甜筒给我们上了一堂抓住商机的必修课。
由裙子到瓶子
美国人卢托是一个年轻的制瓶工人。有一天,他的女朋友穿了一条裙子,这
条裙子的膝盖上部较窄,使腰部显得很有吸引力。卢托觉得这条裙子线
条十分优美,便目不转睛地欣赏着。
这时,一个念头突然跃入他的脑海:如果做一个这种形状的瓶子,一定别具一格。随后,他
便着手干了起来,并在瓶身印上了和裙子一样的图案。半个月后,一种新款瓶子诞生
了,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可口可乐瓶子的造型。它不仅外观别致美观,而且用手握住的时候
不容易滑落,同时,瓶子里的液体看上去要比实际的多。基于上述优点,在1923年,卢托将瓶子的专利权以6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可口可乐公司。
【故事智慧】
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往往蕴含着各式各样的惊喜,关键是看你能否用思考的犁
,在平淡无奇的世界里翻出奇迹。
饮水更思“杯”
事情发生在1907年。美国人休?穆尔和劳伦斯?卢埃伦是亲戚。劳伦斯认为:“发明点什么
有用的东西就能赚钱。”一天,他对休说:“我已经取得了自动售水机的专利。如果我们合
伙做生意,一定会发大财的。”两人越谈越投机,决定立即行动。
很快,在火车站和马路边出现了第一批自动售水机。但是,他们预想中的抢购热潮并没有发生。
因为美国各个城市都有饮水龙头,因此很少有人愿意花钱购买原本可以免费饮用的水。后
来,卫生委员会宣布公共饮水龙头会传播细菌,他们的生意才稍有起色,因为自动售水机使
用的是书写纸黏合的一次性杯子。
休突然醒悟,他们不应该卖水,而应卖一次性杯子!凡到公共饮
水龙头喝水的人,出于对患上肺病和流感的恐惧,都希望能买到一次性杯子。于是,休说服
劳伦斯移师纽约,准备创建一次性饮水杯公司。
他们在寻找投资者的过程中遭到了数十次拒绝。最后,他们终于找到一个理想
的投资人——美国罐头公司总裁W?T?格雷汉姆,这是个十分害怕细菌的人。格雷汉姆同意
投入20万美元,休和劳伦斯由此开始时来运转。恰巧当时一项调查结果公布:学校免费饮
水箱含有大量病菌。美国的父母们立即陷入了恐慌。而休和劳伦斯的一次性杯子及时出现
了。
一百年过去了,休和劳伦斯的发明随处可见,但很少有人知道,这种极为普通的一次性杯子
原本只是自动售水机的副产品。
【故事智慧】
困境中孕育着机会,“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及时转移视线,从被你忽略
的事物中找到转机。很多时候,无心插上的柳枝反而能给你带来一片荫凉。
小说旅馆
位于美国俄勒冈州的纽波特海湾,一年四季风光旖旎,海风习习,宁静而安详。在那里的一
个小镇上,人们过着远离尘世的生活,除了海浪扑向海岸的声音,其他的一切似乎都在沉睡
。没有摇滚,没有“嬉皮”,没有“朋克”,没有一切来自大城市的污染。偶尔有游客到这里来转转,便显得特别惹眼。
莎莉斯和科利尔决定在这里开设旅馆。
这无疑是一个冒险的举动。靠旅客吃饭的旅馆,面对的却是寥寥无几的外来人,而那些来小镇
办事的人又大都住在政府开办的招待所。大家都认为他们简直是疯了。
但是八年后,莎莉斯和科利尔的这家名为“西里维亚?贝奇”的旅馆红火的生意让人眼馋,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游客在这里下榻。住宿还需要提前两个星期预订房间。
莎莉斯和科利尔是如何把游客吸引来的呢?
谜底是小说。
八年前,莎莉斯和科利尔在俄勒冈州的一家大酒店里供职。他们发现,很多人在
旅游之余,不愿意去酒店里的酒吧、赌场、健身房这些娱乐场所,也不怎么看电影、电视,
而是喜欢静下心来在房间里看书。时常有游客问科利尔,酒店里能不能提供一些世界名著?而酒店
里没有这些书。问的人多了,莎莉斯就留心起来。
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这一消费群体相当庞大。现代社会的压力极易让人浮躁,人们强烈地要求
释放自己,有的人偏爱寻一方清静地让自己远离一切烦恼与压力,看书则是最好的方式。开一家专门针对这类人的旅馆是否可
行呢?在一次闲聊中,莎莉斯把这个想法对科利尔说了。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合伙开办一家“小说旅馆”。
他们最后选定了纽波特海湾这个偏僻而宁静的小镇。他们集资购买了一幢三层楼房,设客房20套,房间里没有电视机,旅馆内没有酒吧、赌场、健身房,连游泳池都没有,而客房却设置得十分独特。
在“海明威客房”中,人们可以看到旭日初升的景象,通过房间中一架残旧的打字机及挂在
墙壁上的羚羊头,人们马上就会想到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以及《战地钟声》里动人的情节,并迫不及待地想从“海明威的书架”上翻看这些小说。
科利尔和莎莉斯在布置旅馆的同时,就已经开始了招徕顾客的工作。
既然是小说旅馆,顾客群自然是与书亲近的人。为了方便与顾客接触、交流,他们在俄勒冈
开了一家书店,凡是来书店购书的人都可以获得一份“小说旅馆”的介
绍和一张开业打折卡。许多人在看了这份附着彩色图片的介绍之后,就被这家奇特的旅馆吸
引了,有的人当即就预订了房间。为了扩大客源,莎莉斯还与俄勒冈其他书店联系,希
望他们在售书时附上一张“小说旅馆”的介绍。这种全方位有针对性的出击,为他们赢得
了稳定的客源。这种形式一直持续到现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说旅馆”的影响日渐扩大。莎莉斯和科利尔的书店也生意兴隆。旅馆的房间和庭院里,随处可见阅读小说、静心思
考、埋头写作的人,甚至一些大牌演员和编剧也来这里讨论剧本。一些新婚夫妇更以住在用法国女作家科利特命名的“科利特客房”中度蜜月为荣。
【故事智慧】
没有绝望的形势,只有绝望的人,一些看似无用的细节,往往能解开思维的死结,激发你的灵感,为你带来不凡的创意。
赚乞丐的钱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没有人比阿伯特?戴维森的谋生方式更奇特了。这得从他拒绝向
乞丐施舍一个硬币说起。
“赏个小钱吧,先生。”一天,一个流浪汉向他乞讨。
当时戴维森是个已经“休息”了很长时间的演员。因此他没好气地说:“别纠缠我,我也
是身无分文。”
乞丐转身走开时,戴维森发现他虽然失去了左臂,但是脸色红润,衣着也并不破烂。
“等一等,”戴维森把他叫住,“你知道我为什么一个子儿也不给你?”
乞丐摇了摇头。
“因为你看上去境况比我还要好,”戴维森对他说, “你跟我来。”
回到住所,戴维森拿出自己的化妆盒,开始向乞丐的脸上涂抹油彩。一会儿工夫,乞丐就有
了一副苍白的面容,脸上呈现出憔悴的皱纹,头发也被剪得乱蓬蓬的。
“你昨天挣了多少钱?”戴维森问。
“4元。”
“那好,去试试今天能否多挣些。”
两天后,乞丐来到戴维森的住所,付给他5元钱。原来化妆后的第一天,他就挣了30元钱,这个数目是他从前最高所得的7倍。
没过多久,其他乞丐也纷纷向戴维森求助。
戴维森向每个乞丐收费2元钱。他把他们装扮成一副孤独凄苦和绝望无助的样子,并提
示他们应恰当掌握哀诉的嗓音。
在头一个月里,他每天给18个乞丐化妆。一年工夫,他就搬进了一所条件良好的住宅,拥有
了一部小汽车和一大笔存款。16年来,他接触了成千上万
的纽约乞丐。后来有一天,纽约市政厅向他们颁布了一项禁令。但这是不明智的举动,因为
这些人全是选民。
一次,2万名乞丐在布朗克斯举行集会。这些人中有17万人是(或曾经是)戴维森的顾客
。他们的首席发言人在会上宣布: “我们需要的是能为我们说话的受过教育的人。”
戴维森就这样成了纽约市乞丐协会的秘书长。
【故事智慧】
要想在财富的天空留下自己飞翔的痕迹,就必须开动脑筋,用创造性思维为自己插上智慧的翅膀。一个充满创意的人总能在最微小的缝隙中寻觅到成功的踪迹,这就是为什么戴维森做乞丐的生意也能致富,而有些人即使拥有几万资产也会步入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