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智慧故事全集
489600000028

第28章 把脉除疑——用果求因的反弹琵琶 (1)

第六章 把脉除疑——用果求因的反弹琵琶 (1)

皮包丢了之后

一对夫妇带着两个孩子来到一个度假村度假。全家人一大早就到了这里,心情愉快地在溪水中打水仗,玩得十分尽兴。到了晚上,全家人筋疲力尽地倒在小木屋的床上呼呼大睡。早晨的阳光由窗外沿着缝隙溜进小木屋,不一会儿,天大亮了,鸟声啾啾、花香阵阵,夫妇俩睁开眼睛,多美好的假期啊!

“咦!我的皮包怎么不见了?”太太喊道。

夫妇俩着急地四处找寻,却发现木门是开着的。

“糟糕!钱包被偷了!”先生紧张地说。

还好,大部分的钱都放在太太的贴身口袋里。可即使所丢财物不多,也还是很扫兴。全家人无精打采地来到中心的餐厅用午餐。

用过午餐回小木屋时,太太突然发现皮包又出现了,她打开包看了看,发觉并没有缺少任何东西。

先生对这种情形迷惑不解,如果小偷嫌钱不多不要这个皮包,大不了就将它丢掉算了,犯不着再冒险将它送回来啊!

他拿着皮包坐在门前的草地上翻弄,皮包里有小镜子、化妆品、一把钥匙、一枝笔和小记事簿,再有就是一些零用钱。

他一边翻看包,一边喃喃自语:“奇怪,真是奇怪。”

“呀!不好!”先生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大事似的。

他拿起手机马上拨了邻居的电话,接着要太太立即整装,带着孩子就回家了。

回到家中,果然见到邻居和一位警察在屋内谈话。

原来小偷找工匠配制了钥匙,再将皮包丢回小木屋内,让他们不要起疑。没想到让联想力颇强的先生察觉了,立即打电话让邻居躲藏在楼梯门内,当小偷来时立即打电话给警察,这才当场将两名小偷逮捕法办。

【故事智慧】

逆向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运用跳跃式联想,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在一些从表面上看毫无联系的事物之间进行联想,就能寻根溯源,找到别人所无法发现的真相。

妙用绿豆验布匹

宋朝末年,我国已与外国开始海上贸易。上海是最早的贸易港口之一,受松江府管辖。当时进出口的货物已达数百种。出口最多的是早已闻名海外的中国瓷器,进口最多的就是被称为“花番布”的印花洋布。松江府还专门设置了一名检验进出口物资的官员,叫“市舶官”。

第一任市舶官刚走马上任就面临一个棘手问题。

当时有个最大的洋商,名叫爱提斯,是个狡诈之徒。那时漂洋过海全是木船,千里迢迢,难免遇到风浪,而布一旦浸久了水就要受损。爱提斯欺负中国没有检验仪器,每逢船舱进水,就在未到达上海之前,停在沿海的隐蔽岛屿上,雇人将受潮受损的洋布晒干整理,然后再进港。对这种布,单靠肉眼根本无法分辨,只能照数收下。

我国出口的瓷器,尽管用稻草扎、竹箩装,可是经过长途跋涉、到了国外还是破碎严重,因此交货数量不足,常常被罚款。

市舶官眼看着受洋人愚弄,白花花的银子流入他国,心痛啊!他感到上负朝廷,下负商人、百姓,茶饭无心,终日苦苦思索。他想啊,想啊,终于有一天忽然脸上露出了笑容。

不多日,那个爱提斯又运了大批洋布到达港口。市舶官知道其中又混进不少海水浸过的布,但他不动声色,立刻发出请帖,在知府大堂宴请中外布商。

应邀的中外商人按时来到大堂。宾主坐定后,市舶官下令上菜。但端上来的,既不是山珍海味,也不是熊掌凤肝,而是在每人面前放一只洁白的空瓷盆,大家不免纳闷。这时市舶官令人取出一匹洋布,先请赴宴客商验明布上印记,然后当场将布剪成豆腐干大小,在每人盆中放上几块。放好后,市舶官拱手说道:“在菜肴上来之前,先请诸位尝尝爱提斯先生进口的洋布。”说着他从盆中取出一块布放在口中嚼起来。众商人不得不跟着把布放入口中咀嚼起来。

这时,市舶官问大家:“味道怎样?”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满口咸味!”只有爱提斯说他尝不出什么味道。市舶官说:“那好!”又命人当众抬出一口大锅,注入清水,然后把刚才那匹洋布剪下一段在锅中煮了一会儿,接着又在每人席前送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豆浆。再命人将锅中煮布的水舀在每人的豆浆中,那碗中的豆浆顿时凝成豆花。市舶官问爱提斯:“爱提斯先生,你还有何话说?”爱提斯无话,只得当众承认部分布匹确实被海水侵蚀,同意退货赔款。

虽然初战告捷,但市舶官又想到,“点卤凝浆”的办法只能检验布匹是否受海水侵蚀,如果船只在长江口遇到风浪,布受江水侵蚀,没有咸味就很难检验了。一天他在一艘船捡到一粒绿豆,顿时灵机一动,喜上眉梢,回府后,他再次召请各洋商,向他们宣布说:“今后我国进口洋布,同时进口绿豆。在装船时,必须一行布匹,一行绿豆。船抵上海港后,先验舱,后起货,否则布匹一律拒收。”洋商们听了这个怪规定,迷惑不解。只有爱提斯暗暗好笑:这又是你用的妙计,哪能瞒得了我?上次不小心,被你占了便宜,嘿!以后休想!很快到了来年九月十五日,爱提斯的货船又到了。市舶官亲临船舱检验,果然一行洋布,一行绿豆,装得整整齐齐。于是市舶官同意启舱,并约定仍在知府大堂检验。到了检验那天,知府大堂内中外商人云集,大堂外面还来了不少看热闹的老百姓。

待人员到齐,市舶官登堂问道:“爱提斯先生,你这次货船可曾进水?”爱提斯用手在胸前划了个十字,说:“靠上帝保佑,这次风平浪静,船舱滴水未进!”市舶官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说:“你在说谎,我们中国有句谚语,叫‘三月三,九月九,行人莫从江边走’。今年的九月初九,长江口风浪特别大,你的船在哪里?”这一问,问得爱提斯张口结舌。这时,市舶宫叫衙役抬出一麻袋绿豆,先请爱提斯验明封口和印记,然后当众倒出,其中有一些已经发芽,市舶官捡出当中最长的一根芽儿,说:“根据这根豆芽推测,正是九月初九进的水,你将进水布匹做了手脚,所以别人的船都赶在重阳之前到达,惟有你耽搁到月半才到。”爱提斯不由心中纳闷,上次市舶官提出装船要一行布匹,一行绿豆,他就猜透市舶官想用绿豆遇水会发芽,来检验布匹是否受潮。这次装来的绿豆全经他蒸过晒干,怎么会发芽呢?于是要求再抽检一包,但还是发现有少数发芽。他懊悔没把绿豆全部蒸透,但又不能明说,只得乖乖地折价罚款。

爱提斯两次耍奸,均被戳穿,心想:我来一个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于是他向市舶官提出:从严检验布匹,理所当然,但你们出口的瓷器也要加倍检验。如果到了大洋彼岸,以碎瓷充好,也要加倍罚款。市舶官满口应允。爱提斯把一船瓷器运到本国后,也大张旗鼓地邀请各国商人一起检验,还特地请了乐队,大吹大擂,企图报“绿豆芽”之仇。谁知检验下来,不要说瓷盆,连一个碟子都没有碎,气得爱提斯差一点儿当场昏厥。

怎么回事呢?原来市舶官早已料到爱提斯会在瓷器上大做文章,因此在瓷器装船之前,命人在空隙处也放进绿豆,然后洒上少量清水,将盖子盖上,包装得与以往一模一样。这样,在运输途中,绿豆缓缓发芽,绿豆芽无孔不入,几乎将篓中所有空隙全部填满,任凭风浪颠簸,瓷器有了软硬适中的“绿豆芽”保护,安全无损。

市舶官巧用绿豆芽检验进口洋布、保护出口瓷器的绝招,从此流传了下来。

【故事智慧】

“万事皆有因”,只要能洞察世间万物的规律,将事物的联系了然于心,小小的绿豆也能成为制胜法宝。无数例子表明,由绿豆及洋布,由此及彼的发散性思维往往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第一个快车道,也是打开智慧大门的最简便和最适宜的钥匙。

有中国特色的味精

吴蕴初,江苏嘉定人,是我国味精的首创者,素有“南吴”之称。他在20世纪20年代曾与人合作,在国内首创味精厂,后来被人们称为“中国味精大王”。

他在为其出产的味精命名时,费尽心机。

在此之前,中国人所吃的味精都是从日本进口的“味之素”。吴蕴初想,中国的东西应该有中国的名字,没必要跟在东洋人的屁股后面叫什么“味之素”,该取个什么名字好呢?

人们把最香的东西叫香精,把最甜的东西叫糖精,那把味道最鲜的东西就叫味精吧。他接着又想,生产的味精该叫什么牌子呢?他由味精是植物蛋白质制成的,是素的东西,联想到吃素的人;由吃素的人,联想到他们一般都信佛;佛住在天上,为佛制作珍奇美味的厨师自然是最好的,于是他决定将味精取名为“天厨味精”。

天厨牌味精上市后,通过声势浩大的广告宣传,以及后来正好适应国人抵制日货的反日情绪,不久便打开了国内市场。

【故事智慧】

千变万化的客观事物,正是由于组成了环环紧扣的锁链,才使世界在和谐中发展,把握好因果联系的链节,就能一石击起千层浪,在纷扰的竞争中守得云开见日来。

袁滋称金

晚唐时,李勉任凤翔太守,其辖区发生了一件奇案:

有个老农,在开荒种田时挖到一只大罐。他就招呼乡亲们一起将大罐抬到田边,打开罐盖一

看,大家惊得目瞪口呆,只见罐里竟是黄澄澄的马蹄金。这可不是件小事啊!众人都议论纷

纷。老农暗自琢磨了一会儿,决定请本村的两个壮汉将这罐金子,原样送到县衙,请县官发

落此事。县令非常高兴,忙令衙役将金罐严密藏好,第二天再向州府上交。

次日一早,县令想检查一下那些马蹄金,然后上交州府,谁知这一看,惊出一身冷汗,

罐里装的竟是马蹄金状的黄

土块!这可怎么办?县令心想:“这罐黄金从田里挖出抬到县衙,此事远乡近邻无人不晓,现在

却在我眼皮底下变成土块,这让我如何交待?就是变卖我所有家产也还不起呀。”无奈,只

得硬着头皮赶到州府,讲明事情经过。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件事,很快就

传遍四方。大家都认为是县令财迷心窍,欺上瞒下,将金子私吞了。州府

审讯县令,也没有结果,只得暂且将他收押在牢。待上报太守后再定案。县令是哑巴吃黄连

,有苦说不出。

太守李勉亲自提审了县令,也是找不出此案的疑点,不禁心烦意乱,就召集

其他官员们商议此案。众官员听后都沉思不语,惟独一名叫袁滋的官员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

。李勉便问他有何良计。袁滋道:“这件案子,县令定然含冤。”李勉便命袁滋审理此案。

袁滋先审阅了案宗,又仔细将案情从头至尾推敲了一番,忽然想出一计。只见他命人将罐中

土块取出,共计三百余块,当即又将银库中的大小相仿、数量相等的马蹄金取出过秤。马蹄

金刚秤到一半时,就累得两个差役抬不动了。袁滋见状暗自点头,果然不出所料!他问差役

当初是几个人将金子抬来的?差役回答说是两个壮汉用扁担抬来的。袁滋听后,让人计算了

一下金块的数量,又找来扁担抬马蹄金,结果扁担抬了一会儿就断了。众人都恍然大悟,马

蹄金肯定是被那两个壮汉半路调包了。于是,立即派人将那两个人捉到州府,经审讯,他们

都如实招供,并将金子原数交出。县令对袁滋感激不尽,叩头谢恩。袁滋因此得到李勉的赏

识和重用。

【故事智慧】

怀疑是相信的开始,智慧是经验的积淀,金子比土块沉的常识人人都知,但是要将这一常识用于推翻荒谬时,只有那些聪慧之人才能想出。

杀夫案之谜

海瑞曾经审过这么一桩案子。

徐继的妹妹徐氏,嫁给戴五孙为妻。戴五孙家境贫寒,从徐母汤氏处借银三两。徐继多次催

要,戴五孙无力偿还。衙吏潘天麒下乡核实黄册,住在戴五孙家。碰巧,徐继也来看望妹妹。

徐氏不在家,五孙买肉打酒,招待徐继。几杯热酒下肚,徐继又提索银之事,话不投机,妻

兄妹夫大打出手。徐继酒醉持刀,杀死五孙,缚尸于石,沉入池塘。

这案官司告到桐庐县衙,桐庐知县竟断:徐氏与潘天麒勾搭成奸,因奸情败露,杀死五孙。

判徐氏凌迟,判潘天麒斩首。潘徐二人不服判决,屡屡上告。

事隔10年,时过境迁,只靠一沓卷宗判明真伪,何其难也!海瑞心中暗暗叫苦。转而一想,

潘徐二人10年上告,必有冤情。民有冤不能伸,父母官于心何忍?想到这里,海瑞自言自语

地说:非查出其中的隐情不可!

海瑞发现:仅从案件记录上审看,这宗案子疑窦

甚多。借账催账时,徐继是主要当事人,案卷中怎么不见他的供词?潘徐二人因奸情杀人,

难以令人信服:徐氏姿色平平,且平日与五孙恩爱非常,潘天麒何能插足?杀人一节,只见

口供,不见物证,口供是真是假?

海瑞心中把这一串一串的疑窦翻来覆去地揣摩,最后拿定主意,走访桐庐,实地调查。

第二天,海瑞吩咐海安准备车马,前往桐庐县衙查访。

桐庐县衙,海瑞携海安拜见知县王书槐。

海瑞以商量的口气对王知县说:“大人和杭州知府判定的奸情杀人,海瑞有几处疑问。大凡

奸情杀夫,不外三种缘由。一是夫妻关系不合,二是奸夫位尊爵显,三是淫妇漂亮标致。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