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欢喜:处世秘诀
4894300000015

第15章 以疾病为良药

疾病与痛苦是分不开的,所谓“病痛”、“病苦”、“疾苦”。生病了,这是很不幸的经验;然而凡人吃五谷长大,哪有不生病的呢?所以“生老病死”,疾病是人生免不了的过程。

佛陀说:学道的比丘要带三分病,才知道要发道心。有时候健康的人不知道疾病的苦处,有一些疾病正可以给自己一些示警,给自己一些体验。能够知道“有病方知身是苫”,就容易体会世事无常,就会知道要发心、向道。由此看来,疾病固然要吃药才能痊愈,然而事实上,疾病的本身就是人生的一帖良药。

早期对肺结核还没有研究出一套很有效的防治办法,肺结核是一种传染病,大家一谈到肺病,无不恐惧不已。然而有医师说,其实有百分之五的传染,不但不可怕,反而能增加身体的抵抗力,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所以有一点传染,不但不是不好,反而有益于身体的健康。

有了疾病,其实也不必恐惧,何妨“与病为友”!生病了,要找医生治疗,其实最好的医师就是自己。自己要做自己的医师,自己身体上的疾病,应该自己首先知道。当然,身体的构造复杂,有时还是免不了需要透过仪器的检查,才能准确地知道病因。

然而,佛教对于疾病,希望病患要能从“身不苦”,做到“心不苦”,这就要靠自己的信心和意志力。所谓“精神能克服一切”;真正的良药是心力,心力才是疾病的最好良药。

此外,物理可以治疗疾病,时间可以治疗疾病,饮食可以治疗疾病,运动可以治疗疾病,修行也能治疗疾病。

病,一般人把它比作“魔”。病魔要来为难我们,我们如何才能不被病魔所打倒呢?首先我们要能不惧怕病魔,自己要对自己有信心。

生病有时也不会全然是身体上、生理上的疾病,有时疑心也会成病、妄心也会成病、执着也会成病、幻想也会成病。纵使有时候真的是身体的技能有了毛病,也不要病急乱投医,不要听信江湖郎中的话,更不能迷信偏方。有了疾病,除了要透过正当的中西医治疗,要相信医师的话以外,也要相信自己。如果自己能够成为自己的良医、良药,当然一切疾病也就无所畏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