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下辈子我还当女人
4890200000001

第1章 序

沈仁康

女性有一片自己的天空,也有一块自己的土地,他们对生活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解析、自己的视角、自己的发掘。这几年女性文学有长足发展,有时候我感到,女性于文学得分结缘有比男性更优越的条件,他们观察细致,笔触细腻,感情细微,这都表现在文学上,就生产了很大的特色。

宋晓琪的文章,我零零碎碎早就读过,这次集中读了几十篇,感到很新颖。如果说前几年的作品,还偏重于就问题讲见解,有事不免简单了一些,生硬了一些。随时她的不知疲倦地探索生活,从生活中提取、归纳真谛,文章也越写越自然了,文笔也越流利了,见地也越写越真纯,感情也越写越充沛了。

她的作品的题材比较集中。家庭日常生活:恋情、事业、友情等。她不空发议论,总是从生活的最细微处、最现实处提取和发现内容,娓娓道来,在最平凡处道出一点新意来。她的作品是现代生活中最日常的、最广泛的层面的反映。写法有事拉家常式的不拘、聊天式的自在。我们平常常说什么“生活真理”“人生真谛”“生活”“人生”都不是大而空的概念,它们在现实中分解为无数日常问题,“生活”和“人生”原本就是复杂的,有喜就有悲,又笑就又泪,有顺境就有逆境,有着善美就有假丑恶…。“生活”“人生”充满了矛盾。大道理固然要,与人息息相关的、每天每时发生的,成千累万重复着的事件,也决不可轻视,正是它们组成了人们的大千世界。宋晓琪着眼于这些小事件,其实是有深厚的意义的。她在写这些小事件中,写出了某些哲理,这些哲理也许并非了不起,但却是人们生活中十分需要的。她看生活,有一种基调,那就是开朗的、潇洒的、微笑的、进取的基调。因此,我在读宋晓琪的作品时,也是用同一基调去感受的。

她写的内容是小事件,但因接触、联系到许多人的实生活,特别是中青年的实生活,有针对性,有引导性,所以读者面是广的,可读性是高的。我就在阅读过程中受过很多启发。我就特别喜欢《买菜乐》、《留下心头隐秘的一角》、《我只是微笑》、《做人得潇洒》、《何必非要改变他》、《我喜欢一种主体的透明》……。文章道出了某些生活底蕴。时代在变,观念也在变,陈旧的观念、心态乃至习惯,在人与人之间、在家庭之间都会是一种障碍了。需要代之以新的一切。有些东西看来,似乎是“这些还要教吗?”不!要教!一代人的素质有赖于无数次这样的“教”,才得以渐渐提高。

所以,我一点不以为宋晓琪作品的意义是小的。

人生,是一本大书,是一本充满矛盾、充满复杂、充满希望的大书。有人提倡要史诗式的反映,史诗固然很好,如能切合实际、写写与千万人生活有联系、为千万人关心的问题,即使不算是史诗,我看也值得。史诗也不是自封的,自以为是史诗就是史诗了吗?

是为序。

1991年12月23日雨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