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企业做大做强的88个通用法则
4889400000003

第3章 初生牛犊不怕虎,绝不小看自己(2)

当年霍英东看中九龙尖沙咀的一块地盘,有意购买此地来建大厦。霍英东说,在购买香槟大厦地盘时,他碰到一些有关搬迁、补偿的麻烦事。在出售香槟大厦时,又碰到有关分层出售的新问题。虽然建大厦涉及的问题很多,但霍英东认为建大厦比建那些矮小的旧式唐楼利润高,因为建大厦,向空中发展,建筑面积就比旧式唐楼多几倍。霍英东说,从只能整幢楼宇出售到分层出售,再发展到分单元、分层出售,其间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初期,港府行政局议员关祖耀律师总是极力反对分层出售,认为将来业主之间肯定有纠纷。霍英东讲了他刚刚出售香槟大厦时,一个外籍律师说分层分单元出售大厦,将来在买电梯、改屋契、维修电梯等纠纷一定会祸及子孙后代。

后来,霍英东与一个英国律师商量,提出了“公共契约”的形式,每个人都负担若干管理费,等到这间楼倒塌时,每一个单元折回若干地皮,折成多份,可以按买楼时的价钱多少来分摊。买家在买楼时,就得签署这个公共契约,承担共同的责任和费用。

公共契约形式的推行,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更重要的是它将大厦分层、分单元出售后带来的问题给与了妥善的解决。公共契约的成功实施,使得分层、分单元出售大厦楼盘成为可能,也使得地产商转而愿意兴建大厦,从那以后香港的建筑物向高空发展,并迅速出现高楼大厦林立的新景象。霍英东建大厦,分层、分单元出售,正适应当时市场的要求。那时候,市民纷纷前去认购,根据个人经济能力和需要,选购其中的某一层楼或某一个单元。

霍英东的成功说明,想好做某件事就要审时度势,把握当前形势,适时地调整自己的目标,用目标激发斗志,在目标的指引下坚持不懈干下去。尽管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阻力,但是只要有目标,就不怕成功路上的艰难险阻,这就是霍英东取得成功后的经验总结。

2、创业纲领——企业成败的关键所在

创业纲领是企业的灵魂,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企业纲领确定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成败。

一个有潜力的企业要具备两个特点:首先,一个企业要想获得“长寿基因”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理念,也就是说,在创办企业之初,要为企业设立一个正确的创业纲领,并坚定不移的以该纲领为圆心,以企业家的理想为半径,把企业办强、办大。其次,企业家必须具备挑战困难的精神、审时度势的技能和敏锐的洞察力,同时还要有健康的心态和高尚的品德。

企业的兴起包含两个方面,创业纲领与机遇的把握。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里,虽说把握住机遇是每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可是,在企业纲领确定之前,每个领域的机遇都可能是企业家把握的对象,换句话说,就是没有针对性。由此看来,确定企业纲领又成了把握机遇的前提条件。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机遇逐渐增多,而企业纲领却只能有一个,倘若一个企业设立了多个创业理念,那么,该企业做大做强的愿望可能很难实现,因为,它的目标不够明确。

机遇容易把握,而企业纲领难以形成,它需要经过多项调查研究,多方奔走查访,多做市场调研才能生成。对于一个刚刚形成的小企业来说,这些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案例一:

做,就要做到最好

企业纲领对企业的发展有指导作用,是每个企业发展壮大的前提条件。每个企业领导者在经营企业过程中,都会将制定企业纲领放在首要位置。当然,博士德公司也不例外。

博士德公司的企业纲领就是做就要做到最好。这是对社会的公开承诺和宣言,是为消费者负责的表现,是勉励竞争对手奋发向上,是为自己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主要途径。

在这一企业纲领的领导下,博士德公司的员工把博士德的事业当成了自己的事业,把博士德公司的困难当成了自己的困难,人人愿意为博士德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从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博士德公司的企业纲领领导下,员工们将齐心协力、相识、相知、交流思想,当作工作准则,希望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用智慧完善博士德的事业。在博士德公司内部,人们经常能听到员工们说:“我们既是同事,又是朋友。彼此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是我们共同的目的。”在这种工作环境下,博士德想做到最好根本不是多么困难的事。

为了完善博士德的企业纲领,他们还把树立“精心做好一点点,百年品牌我亲造”的质量和服务理念摆在了心中首要位置。在产品研发上,他们的理念是“销售一代、研发一代、构思一代”。而在服务上,他们的理念则是“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制造出优质产品”。

为了将这两个理念做得更充实,博士德公司不断研制新产品,更新产品,使产品更好地为顾客服务。他们的志向高远,力争成为世界一流的软件公司。

人人都知道,要想将企业做大做强,争取顾客是最主要的方式。因此,博士德将顾客至上的商业道德表现得更为突出,他们在取得合理利润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他们把客户当作上帝,把顾客中的问题,当作企业中的大问题。当顾客在使用博士德产品出现问题时,博士德人会立即替顾客排忧解难。

满足客户需求是博士德人的工作要求是他们工作的目的。这一目的更有利于贴近用户,更有利于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为了维持市场竞争秩序,博士德为许多商家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们把公平竞争当作原则,把促进经济发展当作目的,从容的在商业竞争中游走。他们从不贬损任何竞争对手,当然也不会使用任何卑劣手段去陷害竞争对手,他们希望能与竞争对手一起成长。在成长中不断完善自己,使企业纲领得到进一步升华。从而促使企业的经济实力更上一层楼。

一个百年企业的形成,企业纲领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个好的企业纲领可以使企业走向正轨,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可以给消费者留下良好的印象。而一个不良的企业纲领,则很可能成为破坏企业长期发展的罪魁祸首,它会限制企业发展,为企业进步制造阻力。

所以说,企业纲领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案例二:

要做最大比例的客户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纲领,超太现代农业集团也不例外。企业创建之初,其领航人郭浩为自己的企业设立了一个企业纲领,他认为:民以食为天,要生存就必须有粮食。在此纲领的指引下,郭浩的企业逐渐的走向了辉煌,并于2001年以19.3亿的资产登上了《福布斯》排行榜,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富豪。

郭浩出生于福建,是靠电子行业起家的。因经营有方,曾多次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州市人民政府等授予“劳动模范”、“营销大王”、“先进工作者”等殊荣。

可是,在郭浩眼里,电子行业并不是自身企业发展的大方向,而农业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在他看来农业并不像人们所说的投资多、见效慢、利润薄,而是所有传统行业中一个值得挖掘的行当。他认为民以食为天,生存就离不开粮食,所以农业就是个永恒产业。尤其是高科技产品,如:优良品种、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都可作为其开发的项目。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郭浩开始召集与种苗、肥料、农药等相关的技术人员,开始向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大举进军。

皇天不负苦心人,在短短的数年内,超太现代农业公司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拥有数十亿资产的大型集团企业。

在国内外专家的支持下,超太成功研制开发出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生物有机肥、生物农药,在果蔬良种筛选、繁育领域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3、要做大事,必先从小事做起

勿因小事而不为。眼前的小事或许正是将来做成大事业的幼苗或基石。通常大的成功都是由做好每件小事积累而来的。眼前所做的每一件小事,也将成为日后成大事的储备力量。

虽然,没有人能够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但是,古代圣人说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虽然长远的目标,对当前的你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梦想,但是一点一滴的积累就有可能把梦想变成现实。

很多时候,成功在常人眼中是力不能及的事情。其实,成功的先决条件就是先把身边的那些“琐碎小事”做好,许多具有“成功信息”的东西,就隐藏在随处可见的小事中。帮助人们成功的路就摆在面前,而你却一次次地漠视它,昂首阔步地从它面前走过。总以为自己重任在身,总是习惯抬头远望,做一些自己办不到的事情。

反过来说,“成功信息”也会装扮成圣诞老人,来考验那些不做小事的人,看着你捡了芝麻,然后捧出西瓜。你可以仰仗一些准则,比如勤勉、谦虚、刻苦、诚实、认真等,来帮助自己做好每一件小事,从而使小事由量变转换成质变,从而实现大的成功。

“因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人,故能成其大。”要想渡过人生危难,战胜种种挫折,就要在年轻的时候着手去干;要想成就宏大的事业,实现理想和追求,必须从最细小最微不足道的地方做起。

案例一:

小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在台北,提起蔡万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一位“狼性十足”的商业界巨子。1957年,刚刚荣升台北市第十信用社董事会主席的蔡万春,不但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欣喜,而且表情十分严肃。他心里明白,在台北的金融同行中,“十信”太渺小了,小到根本无人去理睬它。台北信用良好、资金雄厚的大银行非常多,稍微有点名声的商家企业都把钱存放到他们那里去了。

蔡万春深知自己的实力不可与资金雄厚的大银行较量。但他又坚信,大银行虽然财大气粗,但它不可能没有薄弱环节或疏漏之处,而那些薄弱环节或疏漏之处,就是“十信”的好机会,自己则应该积极抢占这块生存之地。

蔡万春在街头巷尾调查研究,与市民交谈,跟友人商榷。工夫没有白费,他终于发现那些大银行忽略了一个潜在大市场——向小型零散客户发展业务。对于这些小业务,那些大银行根本不屑去做,蔡万春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无论做什么都要从小做起,那些大银行不愿做的这些小事,他愿意做。这就给蔡万春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发现这一商机后,蔡万春大张旗鼓地推出1元钱开户的“幸福存款”。一连数日,街头、车站、酒楼前、商厦门口,到处都是手拿喇叭满腔热忱向人们宣传“1元钱开户”种种好处的“十信”职员,而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宣传品更是满天飞。“十信”的这种宣传活动令金融同行们大笑不止,人人都在嘲讽蔡万春瞎胡闹,“1元钱开户”根本行不通,连手续费都不够,更不必说赢利了。

但是,就在一片喧闹和嘲讽过后,奇迹出现了:家庭主妇、小商小贩、学生争先恐后到“十信”来办理“幸福存款”,“十信”的门口竟然排起了存款的长队,而且势头越来越旺。没过多久,“十信”即名扬台北市,存款额与日俱增。

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蔡万春信心倍增。“不瞧不起小事,小事也能成就大事!”蔡万春经过仔细的观察分析,又发现随着市场的繁荣,灯火辉煌的夜市不比“白市”逊色多少,按照不成文的惯例,银行是不在夜晚营业的。蔡万春大胆推出夜间营业,台北市的各个阶层一致叫好,许多商家专门为夜市在“十信”开户,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十信”誉满台北。

如此一来,“十信”汇涓涓细流成汪洋大海,很快就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7家分社、10万社员、存款额达170亿新台币的大社,名列台湾信用合作社之首。

资金雄厚了,蔡万春又有了新的打算。1962年,蔡万春访问日本。日本闹市区金融业的一座又一座高楼大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觉得这些雄伟壮观的大厦不仅令人难忘,更给人一种踏实感、信任感。回到台北,蔡万春不惜重金在繁华地段建起了一幢幢高楼大厦。蔡万春的这一举动引起了金融界的轰动,大家对此褒贬不一,然而无人敢于效仿。不久后,蔡万春又一次证明了他的这一举动并不盲目:“十信”的营业额呈直线上升,那些属于金融大家的客户,也有许多人跑到“十信”来了。

小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瞬息万变的商场上,商机无处不在,往往一件小事就可以促成巨大成就,蔡万春就是一个敢于做小事的商人,也正是这一小事成就了一位著名的银行家。当然,这里所说的做小事并不是要求人们整天沉浸在繁杂的琐事当中,而是在把握商机的情况下,从小做起。无论任何人都要谨记一句话“一口气吃不成个胖子”,做任何事情都要一步一步来,一味地贪大,看不起零星小事,是不可能把事办好,把事业做大的。

案例二:

天才也要一步步走

服装大师皮尔·卡丹用50年的时间造就了一个享誉全球的服装品牌。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与他甘愿从小事做起有直接的关系。

皮尔·卡丹出生于一个穷苦的家庭,从一个不起眼的穷小子到世界服装业的霸主,可想而知他经历的人生路有多么崎岖艰难!不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经历的各种磨练,也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储备了实力。

1922年,一个普通的小生命在意大利威尼斯近郊出生了,他就是后来服装霸主皮尔·卡丹。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对服装很感兴趣,特别是对服装设计,似乎天生就具备这方面的天赋。因此,成为一名出色的服装设计师就成了他的梦想,他也同样向着理想而努力。

1934年,刚刚小学毕业的卡丹就放弃了学业,到一家小裁缝店做起了学徒,从此迈出了进军服装行业的第一步。

每逢观看各种演出时,演员表演的如何对他来说根本不重要,吸引他的只是演员们绚丽的衣着,他经常跑到后台去观察演员们的服装造型,以此提升自己的鉴赏力和创新能力。但是,穷乡僻壤毕竟会限制人的眼界,卡丹认为在家乡继续生活下去,根本不会有什么大的发展。

于是,他决定去巴黎开拓视野,也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实现自己的目标。

一天早晨,他鼓起勇气对父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父母不但没有反对而且还给了他很大的鼓励。次日,卡丹便带着简单的行李,骑了一辆旧自行车上路了。

当时正是二战爆发时期,一片火海的巴黎让卡丹无比失望,可他却不愿意回家,因为他一颗心都放在了服装上,他暗下决心不管多么艰苦、多么困难都要把梦想实现。于是,他来到法国的维希,依然从学徒开始做起,仅用了3年的时间他就成了当地最有名气的裁缝,但是卡丹仍然“身在曹营心在汉”,虽然在维希已小有名气可他依然向往巴黎。他认为,只有像巴黎那样的大都市才能为自己提供足够的发挥空间。可是,想法虽然很好,可目标与现实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要实现梦想还需要一步一步走,做好目前的工作,以此来积累实现理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