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课堂1:养育女孩
4875900000006

第6章 给她爱,更要教会她怎样去爱(2)

在火车上,母亲告诉女儿她们马上就要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了。女孩打算向骆驼学习,赶紧灌下一瓶牛奶。到了目的地,母女俩从一口看似干涸的井中打起一桶水,那还是去年积下的雨水。村民告诉她们,这个地方日用水紧张,这水得循环着使用:先用来洗脸,然后再用来洗衣服,最后还要用这盆脏水去喂猪。女儿担忧地问:“猪怎么能喝这样的水呢?”妈妈反问:“那你觉得应该给它们喝什么?”“我给它们喝柠檬汁,喂牛奶。”女儿一脸稚气地歪着头回答。妈妈又问她刚才从井里打上来的水能不能喝,女孩立刻回答:“不能喝,不干净。”“如果你很渴了呢?如果你两天没喝水了呢?也不喝吗?”“不喝。”就在那天晚上小女孩哭了,因为这里的环境实在太艰苦,她已经两天没有喝水了。最终她还是喝了那在她看来很脏的水……半个月的生活转眼就过去了,女孩已和这儿的孩子结下了友谊,离去的时候竟有些难舍。虽然那些孩子灰头土脸,衣着破旧,而且他们从未尝过水的畅快淋漓,但可贵的是他们纯真的童心和从单纯的眼中流出的晶莹泪滴。他们质朴的脸庞和心灵给女孩儿的心烙上了深深的印记。

女孩的妈妈对这次的体验生活感到很欣慰,她想,她的女儿在这里,看到的不仅仅是贫穷和落后,不仅仅是水的珍贵,更是一颗善良的心的珍贵。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从道德品质发展的角度来看,一定要培养孩子具有一颗善良的心灵。时下,很多父母对孩子的道德教育要么停留在空洞、抽象的口号上,要么艰深、遥远的说辞,与孩子的生活体验毫无关系。于是,这些理想主义的道德律令失效了。除了考试之外,这些教条再也没有了用处。这就难免导致急功近利、自私自利、唯利是图、伤天害理的价值去向趁虚而入,占据了孩子的头脑。

其实,道德教育没有那么复杂。我们的传统教育里边有很多可供借鉴的营养。小的时候,老人教育我们要讲良心,要与人为善,要孝敬老人,要善待朋友,要知恩图报,要尊敬师长。其实,这一切都是在培养孩子具有一颗善良的心灵。《论语》教导人“温、良、恭、俭、让”,善良无疑是其核心。

父母想要培养女孩爱的能力,让她从小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就应该给女孩提供“爱心”教育的机会。比如带女孩搭公车时,看到有老人上车,父母应以身作则地起来让座,就是让孩子感受“博爱”意义的好机会。同时引导女孩关心身边的人。如果听到有其他小朋友有困难,父母可以主动告诉女孩去问问小朋友是否需要帮助,并且在女孩帮助小朋友时,能给予协助,让女孩从小就能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也能让她更富有怜悯之心,让她从中慢慢体会生命的意义,从而学会如何去爱这个世界。

育女心经

让女孩拥有善良的心,给她一双充满爱的眼睛,让她用充满爱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她会更懂得如何去爱自己,爱别人,爱这个世界,她会从这种爱中体会到生命的意义,也会变得更加快乐。

孝顺父母的女孩是最美的

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为有这样的传统感到自豪和骄傲。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美德。有许许多多孝顺、尊重老人的事例,感染着我们,打动我们的心灵。

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孝顺父母,他们希望自己用尽一生的精力和心血去培养的孩子会对他们懂得感恩。然而,孝顺并不是天生的。没有谁家的孩子一出生就是大孝子,也没有哪个孩子生来就是十恶不赦的大坏蛋。孩子孝敬父母的品德是教育出来的。孝,不是天性;不孝,也不是天性。能否让孩子从小就学会感恩,学会孝顺父母,很大程度上,在于家长的教育。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当热恋中男女商量着谈婚论嫁时,男孩往往会问女孩:“你愿意孝顺我的父母吗?”有时候买我们会看到一些很优秀的男士,身边的女性却会略显平庸,而当我们问道为什么会选择她时,听到的回答往往是:“因为她善良,她会孝顺我的父母。”

可见,最美的女孩子并不一定要在外表上多么出众,也并非一定要才华横溢,惹人注目。事实上,只有一个女孩子,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懂得孝顺父母,才是最美的,才有可能获得最终的幸福。

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识是从一个又一个亲情故事中体会的,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是从自己的亲人的一个又一个孝行中学会的,孩子的孝心是从日常小事中培养起来的。所以,想要培养出一个孝顺父母、尊老爱幼的女孩,做父母的首先就要懂得孝顺,以身作则,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当父母去看望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时,要带上孩子一同前往,让孩子亲眼看看父母是怎样孝敬自己的爸爸妈妈的。

有一个女孩儿在外地上高中,就在高考前夕,孩子的姥爷病逝,有人说,孩子离家比较远,又马上面临高考,就不让她回来吧。可是女孩的父母毅然决定让孩子回来参加姥爷的发丧、火化、吊唁、追悼会、下葬等活动。女孩自始至终陪伴着她的妈妈,她一次又一次地看到妈妈哭得肝肠寸断、死去活来的情景,自己也一次又一次地潸然泪下,泣不成声,内心受到巨大的震撼。她感受到了当一个人失去亲人的时候是怎样的撕心裂肺,在孩子的父母看来,这种亲情体验比她高考多考十分八分要重要得多。

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一种感情,比亲情更伟大、无私,不求回报。为人父母者,倾尽一生心血去栽培自己的子女,他们从未想过回报。但是,作为家长,有义务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艰辛,知道父母辛辛苦苦养育他们有多不容易。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同时也给孩子孝敬父母提供机会。

在现在的不少家庭中,爱只是父母对子女的单向倾斜,而不能实现爱的双向交流,那么这种爱就是畸形的爱。孩子只有把父母给他的爱转化为她对父母的爱,这种爱的种子才算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种人间大爱正是这样得以传承的。当年幼的孩子学会了关爱父母之后,才有可能在她长大以后去爱国爱民,去尊老爱幼,去爱天下苍生。

现在的家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宠爱简直到了溺爱的地步,平时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其实,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的于培养孩子的孝心。家长可以适当地要求孩子为他们做一些事情,比如,当父母生病或身体不舒服时,要理直气壮地要求孩子做她应该做的事情,如端水送药或陪同就医,不要怕耽误她的学习。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就从要从引导孩子为父母做这些小事入手。

对于女孩孝心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父母在平时生活中,从点滴的小事做起,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感受到,孝心是一种极其高贵的品质,一个人,只有先懂得孝顺自己的父母,才能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对女孩子来说,只有懂得孝顺父母,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才会懂得怎样去爱别人,才更加值得别人去爱。

养育女孩

养育女孩,首要培养的,就是女孩子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而一颗善良的心,是从孝顺父母开始的。倘若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尚且不能善待,又怎么可能去善待别人呢?所以,一颗孝顺的心,是女孩子获得幸福的保证。而如何能拥有一颗孝顺的心,就要父母从小对女孩有意识地培养。

先伸出双手,才能握住别人的手

先伸出双手,才能握住别人的手。其实就是告诉家长,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作为父母,不仅仅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也要注重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教会孩子明白:与人交往时,要主动伸出双手,首先表示你的善意,才有可能赢得别人的好感,从而获得更多的朋友。

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女孩就应当内敛、含蓄,无须像男孩那样,游走于社会的各种场合,在各个领域抛头露面,女孩越是娇羞越显得文静,温雅可人。但不要忘了,女孩也是社会的一分子,女孩也要学着适当表现自己,体现自己的价值,从而得到别人的认可,害羞虽然是女孩的天性,然而并非所有的害羞都能成为一种美,对女孩子来说,适当场合的害羞是一种矜持,但一味地害羞,就变成了胆怯,显得不够识大体,不那么端庄娴淑,并且,会让女孩错失很多交朋友的机会。当女孩的害羞程度甚至达到让她们无法参与到集体活动中,久而久之,就会阻碍孩子交朋友、有碍学习进步和自尊心的确立,也会降低心理适应能力。害羞的女孩通常会神经过敏、疑惑不安、孤单、沮丧以及难交朋友。

所以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应仅仅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加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她成为一个大方得体,端庄贤淑、人见人爱的女孩。

要克服女孩害羞的毛病,父母可以多给女孩以抚慰。离开母体,孩子就要以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随之就慢慢形成自我封闭的意识。

对此,家长可以采用拥抱法去抚慰孩子。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成人每天要有4个深情的拥抱,而孩子每天要有20个拥抱才能达到心理平衡。”

鼓励孩子主动伸出双手,也是克服害羞的一个办法,多带孩子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和有益孩子身心健康的社交场合。让孩子自己认识到朋友的重要性,有朋友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鼓励女孩交朋友。结交朋友是女孩社会化的一种途径。羞怯的女孩,会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而不去交友。这时家长就应该鼓励她,首先让亲朋好友或比较熟悉的孩子与她一起玩,克服她交往的恐惧心理,然后再鼓励她在同学中交朋友。当女儿带朋友到家中时,家长要表现得热情,以增加她的勇气,不要态度冷漠,这样对自己的孩子或是别人家的小孩来说,都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孩子迟早是要离开父母走向社会,与家庭以外的人交往的。试想,一个从小被家长严格管束、从不主动与其他孩子交往的人,当他骤然面对社会、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群时,该是多么无助和惶惑。与人的交往能力,是孩子成人后走向社会后赖以立身、甚至是生存的根本。一个被父母塑造成孤僻、敏感、怯懦、封闭的人,一个与世、与人格格不入的人,即使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可是无法融入这个社会,又有什么用?

所以,家长应该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多带她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平时周末,尽量多陪陪孩子,享受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光,让孩子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孩子就会有想要交朋友的欲望。这时候,再鼓励孩子,主动伸出自己的双手,让别人感受到她的善意,这样,才换赢得别人的好感,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朋友。

在与成人的交往中,他们更多的是来自外部的要求与压力,而在孩子的世界中,同伴的心是相通的。不存在什么压力和要求,因此无任何负担。他们可以很自由的展示自己,平和地对待各自的错误。更好地适应与不同的人之间的交往。所以,儿童时期,是培养孩子这种交往能力的最佳时期。从小便要她懂得先表示善意,会交到更多的朋友,这对她以后的工作和人生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育女心经

鼓励女孩,主动伸出双手,去握住别人的,这对一个女孩开朗乐观的性格的养成是极为重要的。与人交往时,主动表示自己的善意,不仅会给别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同时也能为自己带来更多的朋友,这对她今后的生活和建立自己的交际网络都是非常有用的。

尊重别人,才能让人尊重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学会基本的生存技能,更要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协作,只有懂得尊重别人的孩子才能赢得友谊,也才会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同时,也只有懂得尊重别人的孩子才会自尊。自尊是促使孩子不断向上发展的原动力。自尊是自信的源头,一个孩子不尊重自己,就不能激发出内心的勇气和自信,当然,也不会取得什么大的成就。屠格涅夫说过,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孩子只有尊重自己,才会珍惜和看重自己,才能够实现自己人生最大的价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亲近的人,父母的性格特质将很容易影响孩子品性的养成,父母的所作所为容易被孩子认为是合理的,并且,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知识经验贫乏,辨别是非能力差,对父母的言行会不加选择地模仿。因此,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要以身作则。父母要求孩子尊重别人,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这样才会树立父母的威信,在以后对孩子的教育中拥有说服力。

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内心世界一片空白,如果没有我们的指导与教育,孩子不会明白什么是尊重。所以,我们要教会孩子怎样去尊重他人。想要孩子学会尊重他人,首先,你要先尊重你的孩子,学会保护孩子的自尊心,避免与自己的孩子对立起来。尊重别人这种品德,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良好教育的结果。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40多岁的中年女人领着一个小男孩,来到美国一家著名企业楼下的花园,他们不远处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修剪灌木。

其间,中年女人数次从随身挎包里揪出一团白花花的卫生纸,丢到老人刚剪过的灌木上。老人什么话也没有说,默默拾起女人扔的六七个纸团,但他始终没有因此露出不满和厌烦的神色。“你看见了吧!”中年女人指了指修剪灌木的老人对男孩说,“如果你现在不好好上学,将来就跟他一样没出息!”

这时,老人放下剪刀走过来,对中年女人说:“夫人,这里是集团的私家花园,按规定只有集团员工才能进来。”“那当然,我就是这个集团所属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就在这座大厦里工作!”中年女人高傲地说着,同时掏出她的工作证朝老人晃了晃。老人拿出电话,用英语和对方交谈几句,很快,一名男子匆匆走过来,恭恭敬敬地站在老人面前。老人对那个男子说:“我现在提议免去这位女士在集团的职务!”“是,我立刻按您的指示去办!”那个男子连声应道。老人吩咐完后径直朝小男孩走去,他抚了抚男孩的头,意味深长地说:“我希望你明白,在这世界上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说完,老人缓缓而去。原来这位修剪灌木丛的老人正是这个集团的总裁。

这位母亲无疑是失败的,因为自己的言行失当丢了工作事小,在孩子面前丢了作为母亲的庄重和风度事大。而在她的耳濡目染下,那个男孩恐怕也难以学会在生活中尊重他人!

人们既然需要别人尊重自己,那么同样应该让自己像自己希望得到的那样去尊重别人。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在孩子的幼年时期就应该开始,只有一个孩子,从小就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在以后的人生当中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教育孩子,懂得尊重别人,才能拥有朋友,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同时,尊重别人,也是获得别人尊重的前提。

育女心经

作为父母,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学会尊重,首先自己就要做到一视同仁地对待别人,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恃强凌弱、嫌贫爱富,就很难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有品格的印象。只有当父母的做到一视同仁,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孩子才能把这种美德深入到灵魂中,在人生的道路上赢得更多的尊重和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