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聪明女人投资聪明之道
4865600000006

第6章 聪明女人,走出理财误区

误区一——理财,是男人的事儿

在现代社会中,女人早已走向社会,多数女性都有一份属于自己工作,再谈理财似乎显得有些多余。很多女人生命中的核心始终是婚姻、家庭,大多数女人结婚后往往把更多的精力倾向家庭,从某种角度上讲,家庭就是女人的全部。理财,交给男人去做就好了。

但现代社会也出现离婚率上升等不和谐的现象,生活中,总有太多事情是你想不到的,感情最是捉摸不定的东西,谁也无法预料明天会怎样,许多事情不是由自己一厢情愿所想象的那样。如果婚姻出现了一些变故,懂得自己经营、理财的女人一定会很快站起来,就算失去了现在的家庭,她还有自己的追求,还有自己的经济来源,有理财本领,物质生活就有一定保证,精神上也不会从此一蹶不振,生命中还有自己的支点。而完全依靠别人的女人遭遇婚变,她们的人生似乎就失去了精神支柱,找不到精神寄托,似乎自己的生命都变得没了意义。只有经济上真正独立,才会在生活上获得心理上的安宁。

目前国内女性比男性退休更早,花钱要更多。女性正常退休年龄一般是55岁,但男性是60岁。而且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长,相应的退休金要求更多钱。第60届世界卫生大会在瑞士的日内瓦公布了《2007年世 界卫生统计报告》,中国人平均寿命为男71岁,女74岁”,而一般家庭当中,老公一般比老婆大几岁,假设老公30岁,老婆27岁,那么这位老公71岁离开时,老婆是68岁,活到74岁仍有6年是自己一个人过的。所以,在一个家庭当中,女性比男性一般要长6到10年的寿命,退休金不足的问题在女性身上更为严重。此外,女性的保健等健康费用比男性多,从这个角度来讲,女性理财是十分必要的,如果钱全靠老公管,自己的将来怎么办?

在家庭理财实际中,女性当家理财的成功率比男性高,理财要成功是要付出的,女性要花时间、精力与学习投资理财知识,男性在工作上面的时间一般会多于女性,所以从时间分配上面,女性有更大的空间。

从女性行为角度来讲,一般较为保守,且更有耐性,在理财上面,成功率比男性高。

一旦女性会理财的话,对自己是一种有效保护。一旦女人懂得如何理财与投资,她们就和男人一样有着成功的机遇。

高职毕业的台湾名女人何丽玲,曾经在一次访谈中说:“我很小就明白,美貌和理财是女人一生最重要的事。”她提到她的祖母告诉她:

“女人读书成绩差一点没关系,但是一定要懂得理财。”

误区二——理财,是富人的事儿

很多女性朋友都是工薪阶层或中低收入者,持有“有钱才有资格谈投资理财”的观念。普遍认为,每月固定的工资收入应付日常生活开销就差不多了,哪来的余财可理呢?“理财投资是有钱人的专利,与自己的生活无关”。

事实上,越是没钱的人越需要理财。假如你身上有10万元,但因理财错误,造成财产损失,很可能立即出现危及你的生活保障的许多问题,而拥有百万、千万、上亿元“身家”的有钱人,即使理财失误,损失其一半财产亦不致影响其原有的生活。因此必须先树立一个观念,不论贫富理财都是伴随人生的大事,在这场“人生经营”过程中,愈穷的人就愈输不起,对理财更应要严肃而谨慎地去看待。

理财、投资是有钱人的专利,大众生活信息来源的报章、电视、网络等媒体的理财方略是服务少数人理财的“特权区”。如果真有这种想法,那你就大错而特错了。真正的有钱人毕竟占少数,中产阶层工薪族、中下阶层百姓仍占极大多数。

投资理财是与生活休戚与共的事,没有钱的穷人或初入社会又身无一定固定财产的中产等层次上的“新贫女”更需要理财!

误区三——理财,是中年以后的事儿

刚刚迈入社会的小女生,由于经济和阅历方面的原因,大可不必像中年人那样,一定要靠理财达到一个很高的财务预期。最起码的理财意识是一定要有的。尤其是在刚入社会的时候,培养正确而有效的理财意识将会让自己受益终身。很多女生在谈到理财问题的时候,经常会用一句话打发劝她理财的人:“我理什么财,过了35岁再说吧!”

这是可以理解的,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都会心存这样一种想法:自己每月固定的那点工资收入,应付日常生活开销就差不多了,而事实上,只要你有收入,有现金流,钱再少,只要好好规划,一样可以理财,关键就看你有多强的理财意识。现实生活中,不是只有穷人才会很落魄,反倒是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很有钱,却因为没有很好的理财意识和愿望,结果让自己沦为一文不名的穷光蛋。

其实,理财面前人人平等,理财关系到每一个人。今天,拥有100万元的富人如果选择把钱全部存银行吃利息,那他的钱很可能因为通货膨胀而在不断贬值。而一个只凭1万元进入股市的年轻人如果操作得法,倒有可能过不了几年就已经拥有了一套市价100万元的房产。

误区四——女人天生没有数字概念

常有女性朋友把“没有数字概念”、“天生不擅理财”等借口挂在嘴边以回避与每个人生活休戚相关的理财问题。似乎女人更易于把“理财”归为个人兴趣的选择,或是一种天生具有的能力,甚至与所学领域有连带关系,没有商学领域学习经验者自认与“理财”绝缘。

事实上,任何一项能力都非天生俱有,耐心学习与实践经验才是重点,理财能力也是一样,现代经济带来了“理财时代”,五花八门的理财工具书多而庞杂,许多关于理财的课程亦走下专业领域的舞台,深入上班族、家庭主妇、学生的生活学习当中。

没人是天生的高手,能力来自于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误区五——会理财,不如会赚钱?

在年轻的女性朋友当中,也不乏这样的人,她们学历高,所学的又是热门专业,所以工作好,工资高,甚至每个月万儿八千也不是问题。

所以这其中就有一部分人觉得没必要理财,节流不如开源。乍一听,好像这样的生活方式也挺好,不用费心去理财,钱肯定也够花,但这种很随性地对待自己钱财的态度看似悠闲自在,实际上还是因为没有遇到不可预期的风险。一旦遇到了,我们就会发现,目前的这种“自由”是有代价的,它会让你在缺乏有效防御的前提下,将自己暴露在风险之中,遭受挫折或损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有许多白领由于工作压力较大,很少顾及理财。常常是把钱往银行一存,就以为是最安全的了。而实际上,正如我们在前面文字中所提到的那样,这种把钱放在银行里任其生灭的方式,在理财产品和理财渠道如此丰富的今天,其实是十分错误和愚蠢的。

今年25岁的王林,在一家房地产公司担任客户经理,年薪加分红在十万元以上。这在同龄人中是相当不错的收入了,看着银行里的存款一个月比一个月高,王林很是得意,觉得周围的同事今天聊保险、明天又 选基金,真是有点瞎折腾。自己的收入那么高,存在银行里,又安全又省心,有什么不好呢?所以王林从来不会听公司组织的理财咨询课,同事们纷纷购买商业保险,他也从来不参与。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次驾车游玩时,王林不小心伤了腿,需要手术治疗,并卧床几个月,这下子,光是手术费、住院费、生活费就要十几万。而王林的所有存款也不过七八万而已,好歹公司还有医保,但是也才一万多。没有办法,王林只好去借,东拼西凑总算把救命钱给拿出来了,算是救了急。

此时的王林是追悔莫及,他恨自己没有未雨绸缪,本来只花几千块钱办个保险就可以解决的问题,结果现在倒好,不但自己从前的积蓄被一笔勾销,还成了“负翁”。他从这件事上长了记性,开始学习保险及各种理财手段,为自己规划一个稳定的未来。

与王林相类似的境遇,我们也经常可以在报纸上见到。比如,年收入几十万的白领因为一场重病而倾家荡产,被打入社会底层的故事屡见不鲜。也许,这样的事情不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是谁也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的。

说来说去,我们都是在讲这样一个道理:对一些高收入的年轻朋友而言,理财是同样重要的。即使在目前,你的工资已经远远高出同龄人,暂时不必担心生计问题,但是要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可能会面临买房、结婚的事情,甚至以后养育子女的问题,面对这一大笔即将到来的支出,如果不及早作打算,到用钱时怎么办?和父母要?找朋友借?——要知道,手心向上(即伸手讨钱)的日子可不好过哟!再比如,假如有一天,你或者你的家人像上面的王林一样,不幸得了重病或受了外伤,在现有的医疗保障体制下,大部分的医疗费用由自己承担,需要很多钱来医治时,你又该怎么办?其实,所有这一切不可预期的意外,只要你在平时有足够的风险意识,未雨绸缪,遇到问题时可能就会是另一种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