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率军初次进兵洛阳时,见城中富足,贵族府第连绵,家家殷实,金帛财产无数,便放纵手下士兵,实行所谓“收牢”运动。这些士兵到处杀人放火,****妇女,劫掠物资,把整个洛阳城闹得鸡犬不宁,怨声载道。控制中央政权后,董卓残忍不仁的恶性更加膨胀,经常派遣手下士兵四处劫掠,残暴百姓。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二月,董卓部属的羌兵在阳城抢劫正在乡社集会的老百姓。士兵们杀死全部男子,凶残地割下他们的头颅,血淋淋地并排放在车辕上,令人触目惊心。
此外,他们还趁机掳走大批妇女和大量财物。回到洛阳后,他的手下将领把头颅集中起来加以焚烧,而把妇女和财物赏赐给士兵,对外人宣称是战胜敌人所得。
一次,朝中许多官员被董卓邀请去赴宴。官员们都莫名其妙,不知董卓葫芦里到底装的什么药。宴会上,董卓兴致高昂,招呼大家不要顾忌,畅怀痛饮。
酒过三巡,董卓突然起身,神秘地对在场的人说:“为了给大家助酒兴,我将为各位献上一个精彩的节目,请欣赏!”说完,击掌示意,狂笑不已。董卓把诱降俘虏的几百名北方反叛者押到会场正中央,先命令士兵剪掉他们的舌头,然后有的人被斩断手脚,有的人被挖掉眼睛。顿时,整个宴席变成了肃杀的刑场。其手段之残忍,令所有在场官员和士兵不忍观看,许多宾客手中的筷子都被吓得抖落在地。董卓却若无其事,仍然狂饮自如,脸上还流露出洋洋得意的神色。另有一次,董卓把俘虏来的数百名起义士兵先用布条缠绑全身,头朝下倒立,然后浇上油膏,点火活活将他们烧死,可谓残忍至极。
迁都长安时,为了防止官员和人民逃回故都洛阳,董卓将整个洛阳城以及附近二百里内的宫殿、宗庙、府库等大批建筑物全部放火烧毁。昔日兴盛繁华的洛阳城,瞬间变成一片废墟,凄凉惨景令人顿足痛惜。为了攫取财富,董卓还派吕布洗劫皇家陵墓和公卿坟冢,尽收珍宝。整个洛阳城狼藉不堪,在董卓肆意践踏破坏下,已是千疮百孔,满目疮痍。天下老百姓都对董卓非常痛恨,当时,京都到处传唱着《千里草》的童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千里草”即“董”,“十日卜”即“卓”,“青青”是说董卓权势暴盛,“不得生”
是说他很快就会家破人亡。
初平三年(192年)四月,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与董卓的亲信吕布共同密谋诛杀董卓。一切准备就绪,正好逢上皇帝大病初愈,朝中文武大臣都集会于未央殿,恭贺天子龙体康复。吕布借此机会,事先安排同郡骑都尉李肃等人带领十多名亲兵,换上卫士的装束隐蔽在宫殿侧门的两边。董卓刚到侧门,便遭到李肃等人的突袭。董卓大骇,慌忙向吕布呼救,吕布正襟危坐,大声道:“我们是奉诏讨杀乱臣贼子,你死有余辜!”绝望中的董卓虽然奋力反抗,但已无济于事,当场被杀,并株连三族。
董卓被杀的当天,满朝文武和所有士兵都高呼万岁!长安老百姓高兴得在大街小巷载歌载舞,共同庆祝奸贼被诛。据说董卓死后,被暴尸东市,守尸吏把点燃的捻子插入董卓的肚脐眼中,点起天灯。因为董卓肥胖脂厚,“光明达曙,如是积日”。
名家回眸
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董卓一生粗暴,满怀私欲和野心。他从陇西发迹到率军进京操纵中央政权,不择手段玩弄权术,践踏法律,破坏经济,残害人民。
他的种种倒行逆施,造成了东汉末年政局的极度混乱,给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董卓最终被诛杀,暴尸东市,是应有的报应。正如宋人苏轼所说:“衣中甲厚行何惧,坞里金多退足凭。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
年幼皇帝葬政权
董卓擅权之时,废少帝立献帝。虽然汉献帝刘协并不昏庸,却先后成为董卓等强臣的傀儡,特别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出现后,汉献帝更失去了人身和政治自由,最后只能亲手把政权交给了曹魏,成为汉朝政权的葬送者。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崩,刘协为陈留王。在袁绍等人诛杀宦官时,刘协随刘辩被宦官张让和段圭绑架,遇到过董卓。董卓曾和少帝谈话,少帝语无伦次,再和刘协谈话,刘协则将事情经过完整交代。董卓认为刘协贤能,且为董太后所养,又自以为与董太后同族,遂有废立之意。董卓后来立刘协为汉献帝,那一年刘协才九岁。
献帝年幼即位,不能理事,由何太后执掌朝政,太后兄何进,企图依靠凉州军阀董卓捕杀宦官,不料消息走漏,宦官先动了手,杀死何进。之后,袁绍又起兵灭宦官两千多,再往后,董卓引兵到洛阳,何太后被杀,东汉历史上外戚、宦官集团终于一起寿终正寝了。同时,东汉后期以来皇帝赖以维系统治的支柱也被完全砍断。其后,王允借助吕布杀死了董卓,但王允一味株连,“时百姓讹言当悉诛凉州人,卓故将校遂转相恐动,皆拥兵自守”。董卓部将李傕等走投无路,收兵十万人攻打长安,长安打下之后,朝中大臣被杀无数,“吏民死者万余人,狼藉满道”。献帝被迫封李傕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然后,李、郭等处死了王允。李、郭执掌朝政后互相猜疑,各自引兵相攻。李傕扣留献帝,放火焚烧宫殿。当时的形势,用太尉杨彪的话来说,那就是:“君臣共斗,一人劫天子,一人质公卿。”汉献帝成为朝臣的傀儡。195年李傕移汉献帝于北坞之中,并派校尉严密监视,弄得献帝侍从左右连饭都吃不饱。而汉献帝向李傕要五斗米、五具牛骨用以解燃眉之急时,居然遭到李傕拒绝,最后好歹给了一点臭牛骨。献帝虽然大怒,但毫无办法,只得忍气吞声。如此狼狈,哪有一点皇帝的威严气象,早已沦为一般囚徒境地了!
献帝的悲剧在于他本人并不是一个低能儿,有时还颇具政治智慧。如194年天大旱,长安城内谷一斛值钱五十万,人相食。献帝令侍御史侯汶开仓济民,饿死者如旧。献帝怀疑侯汶作弊,于是亲自检验,用米、豆各五升于殿熬粥,竟有两大盆之多,轻而易举地弄清了侯汶的假公济私,结果是“乃杖汶五十,于是悉得全济”。胡三省是这样评价汉献帝的:汉献帝并不是一个昏庸无能之辈,之所以在他手里终结东汉一朝,是因为他只不过是一空头皇帝而已。如前所述,汉献帝并不昏庸,如195年,他在董承等护卫下东行,李傕兵追杀,身边大臣如邓渊、田芬等皆死于战乱之中,李进劝说献帝快骑马脱离险境,献帝却说不可舍百官而去。胡三省认为:“观帝此言,发于难危之时,岂可以亡国之君待之哉,特为强臣所制耳。”
为了摆脱李傕等的追击,杨彪、李乐等准备偷渡黄河,由于兵荒马乱,道路阻塞,董承等人硬是从人群中砍出一条通道,以致鲜血四溅,连伏皇后身上也满是血污。
渡河时,河岸太高,献帝是被人背上匍匐而下的。由于混乱不堪,董承、李乐等砍翻了无数企图攀船而上的兵士,“手指于舟中可掬”。同船而过的只有伏皇后及杨彪等数十人,到了安邑,河东太守王邑迎驾有功,被封为列侯,同时拜胡才为征东将军,张杨为安国将军。此时的汉献帝是何等狼狈。
196年,袁绍谋臣沮授曾劝说袁绍“宜迎大驾,安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但同为袁绍谋士的郭图、淳于琼认为:汉的崩溃只是旦夕间的事,要想振兴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在群雄逐鹿中原过程中,有一徒具虚名的皇帝在身旁,一举一动必须向皇帝禀告,如果听从皇帝命令,就会削弱自己权势;如果不听命,则有违旨的口实,所以不是个好办法。袁绍深以为是,担心汉献帝在身边“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当袁绍拒绝了沮授建议后,沮授感慨地说:“袁绍不这样做,必有先之者矣!”事实证明果然如此,曹操动手了。
曹操毕竟不同于袁绍,政治上比较有远见卓识。时隔一年,当他在许昌立稳脚跟之后,就计划把献帝抓在手中。他身边的人都说不可以,独荀彧力排众议,他举了“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影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的例子,说明迎献帝的迫切性和对今后政治斗争的有利性,并说这是一件“大顺”、“大略”、“大德”
的事,劝曹操及早动手。后来,当韩暹自认为护送献帝还都洛阳有功而因此专权时,董承唯恐于自己不利,暗召曹操到洛阳,使曹操领司隶校尉,录尚书事。曹操大权在握,一时间讨有罪,赏有功,矜死节。董昭提醒曹操说他虽然兴义兵诛暴乱,辅佐天子,可以成就五霸一类的功劳,但洛阳诸将未必服从于他,如果留在洛阳,反而诸多不便,最好是把汉献帝移到根据地许昌,方能确保无虞。曹操于是借口京都无粮,要送献帝到鲁阳就食,骗过了拥有精兵的杨奉,安全抵达许昌。献帝封曹操为大将军、武平侯,曹操从此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局面。
曹操挟持献帝到许后,袁绍如梦初醒,但为时已晚。196年献帝封袁绍为太尉,位在曹操之下,袁绍大怒而坚持不受,他说曹操“挟天子令我乎!”但事已至此,袁绍也无可奈何。着名史学家胡三省说得好:“绍不能从授之言,果为曹操所先。帝既都许,乃欲移以自近,不亦晚乎!”
献帝到许后,起初生活较为安定。但他不能忍受曹操的飞扬跋扈,企图恢复皇帝的权力和尊严。200年,他曾经密令刘备、董承合谋诛杀曹操,但事情很快暴露。刘备逃往徐州,董承被诛灭三族。
经过这次失败之后,献帝彻底死了心,再无奢望,仅仅“守位而已,左右侍卫莫非曹氏之人者”。215年,献帝立曹操的二女儿曹节为皇后,日子稍微好过了一些。220年,曹魏代汉后,献帝被废为山阳公。史载:“山阳公奉二女以嫔于魏。”这是献帝向曹魏政权表示亲善友好的明哲保身的做法。正因为如此,献帝才得以寿终,于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年)三月去世,享年五十四岁。
纵观献帝一生,生于东汉衰亡之际,长于****之中,幼年怙恃皆失,又无辅佐大臣,以致被曹操挟持,成为其夺取政权的工具。这实在是他的一大不幸,但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不特是他,另换任何一个人,恐怕也不能挽危澜于既倒。
名家回眸
《后汉书》的作者范晔说:献帝生不逢时,即位以后,流离迁徙,国家又多难,在他手中结束了汉家四百年天下,但他却像尧子丹朱那样,被魏以礼相待,视为上宾。其间虽含有辛辣的讽刺味道,但却实在地替他辩解。也可以说,正是由于他的韬晦政策,才有了“永作虞宾”的结局吧!否则连这也做不到。范晔又说:“天厌汉德久矣,山阳公其何诛焉!”也是同一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