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大统一转为长期分裂,又由长期分裂转为短暂统一的时期。追述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要从东汉时期说起,正如历史上所有朝代的兴亡一样,一个王朝从建立之始就埋下了使其灭亡的祸根,东汉王朝亦不例外。
外戚干政,宦官专权
东汉末年的乱政,主要表现在外戚干政和宦官专权两个方面。这两股力量,是中国古代最为人诟病的腐朽政治势力,它们的交替擅权,直接导致了东汉王朝王纲解纽,政治黑暗,是后来发生党锢之祸、黄巾起义乃至三国分裂割据的重要原因。
外戚是汉朝皇帝为巩固****集权而培养的一支政治力量。东汉末年,继位的皇帝年龄都很小,为防止朝臣觊觎皇位,以皇太后为代表的皇室就要寻找可靠的外部力量,而皇后的兄、弟等娘家人自然成为辅政的首选。东汉外戚势力之庞大和嚣张者,无过于梁冀。
梁冀,字伯卓,大将军梁商之子。他长着鸢一样的肩,豺一样的眼睛,目光有神而斜视,说话含糊不清,擅长书写、计算。年少时因是贵戚,四处游玩随心所欲。生性好饮酒,能拉强弓,玩弹棋、格五、六博、蹴鞠、意钱之类的游戏,又喜好臂鹰走狗,跑马斗鸡。最初任黄门侍郎,后转为侍中、虎贲中郎将,兼任越骑、步兵校尉以及执金吾。
永和元年(136年),梁冀官拜河南尹。他为官残暴,做了许多违法事。梁商死后,顺帝拜梁冀为大将军,梁冀弟弟侍中梁不疑为河南尹。到了顺帝驾崩时,冲帝还在襁褓之中,太后掌权,下诏让梁冀与太傅赵峻、太尉李固参与总领尚书事。梁冀推辞不干,而且越发骄奢残暴。冲帝又崩,梁冀立质帝。质帝少而聪慧,知道梁冀骄横,曾经在朝上当着群臣,看着梁冀说:“这位是跋扈将军。”梁冀听到后,非常痛恨质帝,于是命令质帝左右的人在煮饼中加入毒药,质帝吃后当天就驾崩了。梁冀又立桓帝,并枉杀李固和前太尉杜乔。建和元年(147年),桓帝加封梁冀一万三千户,增大将军府推举高第茂才的权限,官属人数比三公府多一倍。桓帝又封梁不疑为颍阳侯,梁不疑的弟弟梁蒙为西平侯,梁冀的儿子梁胤为襄邑侯,各赐万户。和平元年(150年),又增封梁冀一万户,加上以前所继承的共三万户。桓帝还封梁冀的妻子孙寿为襄城君,兼受阳翟的租税,每年收入五千万石,加赐红色丝带,与长公主服饰相同。孙寿长得很美而且善于作媚态,能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极为迷人。孙氏宗亲假冒梁姓之名而当侍中、卿、校尉、郡守、长吏的有十几个人。梁冀一伙贪婪凶狠,各自派遣自己的门客记录自己属下县中有钱的人,把他们安上罪名,关在监狱中拷打,让他们的家人用钱来赎,给钱财少的甚至被打死或迁移到别的地方。扶风人士孙奋富有而生性吝啬,于是梁冀将马车给他,想从他那里贷款五千万,而士孙奋仅给他三千万,梁冀大怒,告诉郡守,将士孙奋的母亲认作他的看守财宝的婢女,说她偷了白珠十斛、紫金千斤之后逃走,于是士孙奋及其兄弟被收捕拷打,都死在牢中,一亿七千多万的家财全被没收。
永兴二年(154年),桓帝封梁不疑之子梁马为颍阴侯,梁胤之子梁桃为城父侯。梁冀一家前后有七人封侯,三位皇后,六位贵人,两位大将军,夫人、女儿赐食邑称君的有七人,娶公主的有三人,其余为卿、将、尹、校的五十七人。
梁冀在位二十多年,大权独揽,百官不敢违抗他的指令,天子成为傀儡,无法参与政事。
与外戚相比,宦官可称得上是中国古代政坛上更为腐朽的力量。但汉帝之所以宠信宦官,也是由复杂的原因造成的。事实上,宦官力量的崛起是东汉皇帝与外戚贵族权力斗争的产物。比如汉桓帝时,梁冀擅权,桓帝不得不借助宦官的力量诛杀了梁冀及其党羽。
《后汉书·宦者传》记载说,起初,梁冀的两个妹妹做顺帝、桓帝的皇后,梁冀接替父亲梁商担任大将军,作为两代掌权的外戚,梁冀威震天下。梁冀自从杀害太尉李固、杜乔等人,更加骄横。皇后借助梁冀的势力恣意忌妒,用毒药毒死许多妃子,朝廷上下都闭口不敢说话。皇帝长期受到逼迫,心中不平,但怕言语泄漏,不敢设谋对付。延熹二年(159年),皇后崩。汉桓帝到厕所里面,单独叫来宦官唐衡,问他:“身边都有谁同皇后家不和呢?”唐衡回答说:“单超、左悺以前去见河南尹梁不疑,礼数尊敬方面稍有不到,梁不疑就将他们的兄弟抓起来送到洛阳监狱,单超、左悺二人上门道歉,这才作罢。徐璜、具瑗痛恨皇后家中的人放纵凶暴,嘴上不敢说。”桓帝将单超、左悺叫到内室,对他们说:“梁将军兄弟专擅国家朝政,胁迫宫廷内外,公卿以下官员都跟着他们的旨意做事。现在想要杀掉他们,你们认为怎么样?”单超等人回答说:“他们实在是国家的奸贼,早就应该杀掉了。但我们力量弱小,不知道圣上怎么考虑的。”
桓帝说:“真是这样的话,你们秘密对付他们。”单超回答说:“对付他们不难,但担心陛下犹豫不决。”桓帝说:“奸臣威胁国家,应当让他们服罪,有什么犹豫的!”于是又召徐璜、具瑗等共五个人,将计策决定下来。桓帝又将单超的臂膀咬出血来,歃血为盟。随后桓帝下诏书将梁冀及其宗族、亲戚、党羽全部逮捕处死。左悺、唐衡升为中常侍。桓帝下令封单超为新丰侯,食邑二万户;封徐璜为武原侯,具瑗为东武阳侯,食邑各一万五千户,每人各赏赐一千五百万钱;封左悺为上蔡侯,唐衡为汝阳侯,食邑各一万三千户,每人赏赐一千三百万钱。五个人在同一天受封,所以当世称为“五侯”。又封小黄门刘普、赵忠等八个人为乡侯。自此权力集中到宦官手中,朝廷日益混乱了。
五个宦官中,单超生病早死,后来四侯变得凶暴,天下人说他们是:“左悺转动上天,具瑗骄贵无双,徐璜像趴着的老虎,唐衡胡作非为。”他们都比着建造住宅,楼宇台榭雄壮华丽,穷尽天下的精巧技艺。他们弄来许多良家美女作为姬妾,都用珍宝打扮,华美奢侈,像宫中的宫女一样。他们的仆人随从都乘坐牛车并且在后面跟一队骑兵。另外,他们还供养旁系亲属,有的要来别人家的儿子作为继承人,有的买来奴仆作为儿子,都可以继承封国,袭封爵位。他们的兄弟及姻亲都在州郡担任长官,剥削百姓,同盗贼没什么分别。
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的政治争斗不断发生,公卿贵族也参与进来。外戚宦官多来自社会中下层,他们与公卿贵族等传统意义上的士大夫出身不同,文化水平也有天壤之别。他们之间经常发生互相排斥的情况。其中,最着名的就是“党锢之祸”。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专权,清流士人李膺等联合太学生发动清议,抨击朝政,最终导致许多大臣和文士被诛杀和禁锢,不许做官,史称“党锢之祸”。“党锢之祸”的结果,是直接导致了宦官集团垄断政权,而以儒家知识分子为代表的清流士人则被彻底边缘化。
这样,由于外戚干政、宦官专权而发生的政治斗争,到了东汉末期就转变为围绕皇权而展开的皇室、宦官和传统文化士人的政治角力。曹操之父曹嵩系宦官曹腾的养子,可以看作宦官势力的代表;袁绍家族四世三公,出身经学世家,是传统文化士人的典型代表;刘备虽然出身贫穷,但却时时以汉室宗亲的身份自居,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作皇室的代表。汉末的军阀混战,直至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形成,都可以说是以上三股势力角力的结果。
名家回眸
着名史学家司马光曾解析说:东汉末年的政治****和天下三分,还有更为深层的经济、政治、军事乃至民族关系的原因,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只是这些深层原因的外在表现。汉末的政治****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与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有着直接的关系。
黄巾起义天下动
东汉末年,东汉王朝已经腐败透顶。汉桓帝有妻妾五六千人,其他在宫中服役的更兼倍于此;即位后的灵帝,其贪婪更胜过桓帝,他把东汉原有的卖官制度扩大执行,弄得民不聊生。皇帝如此昏庸,官吏就更是巧取豪夺,各种类型的地主包括贵族、世家大族、地方豪强、富商等,无不广占田地,敲诈勒索,奢侈逾制。广大人民群众处于饥寒交迫之境,纷纷破产逃亡。既已求生无路,他们也就只好铤而走险,起来进行反压迫斗争了。
从汉安帝时开始,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就不断发动武装起义。在黄巾军起义以前,各地发生民变可以统计的就有六十七次之多。在东汉末年最先起义的是会稽人许生。许生起兵的地点在今浙江慈溪。许生起兵后,攻打县城,杀官吏,没有几天工夫,他的队伍就聚集了一万多人。汉灵帝于是下令叫扬州刺史和丹阳太守发兵围剿,结果反被起义的农民打败。许生的声势由此越来越大,并自称为“阳明皇帝”。这其实也说明了许生思想的局限性,他如此大张旗鼓,却又没有明确的政治目的,既无法推翻东汉政权,也无力割据一方,刚刚聚众,就迅速称帝,缺少高瞻远瞩,其失败也就是早晚的事了。公元174年,吴郡司马招募人马,联合州郡官兵打败了许生,吴郡的起义军就这样被镇压下去了。吴郡的起义之火虽被扑灭,但自此以后,农民起义不断发生,而且规模越来越大,次数越来越多,于是一场更大规模的农民运动在动荡的社会局势中逐渐酝酿成形——这就是发生于184年,由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
经过几十次农民起义的失败,后来的起义者们也在前人的鲜血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联络各地农民共同起义。做这种联络工作的是巨鹿人张角和他的兄弟张宝、张梁。
汉光武帝刘秀在建立东汉王朝后,以今文经学为基础;大力提倡妖妄的谶纬之学,借以证明自己是受天命的真命天子,所以东汉妖术盛行。东汉后期,佛教逐渐流行,文化的相互碰撞,促进了东汉方士妖术的发展,使神仙方术有了种宗教性质。方士们把神仙术与《老子》书中如“谷神不死”、“玄牝之门”等玄而又玄的话结合起来,这样就产生了道教的基本雏形,方士也改称为道士,而哲学家老子则被奉为道教之主。由于东汉皇帝推崇老庄哲学,所以在东汉,尊奉老子的神仙方术也是为统治者服务,得到统治阶级认可的。
张角看到了这一点,他加以利用,创教太平道,自称为大贤良师。他手执九节杖画符诵咒,教病人叩头忏悔自己的罪过,给病人符水喝,好了则是信道,死了则是不信道。张角组织传道十余年,并派遣弟子到各地方治病传教,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信徒多至数十万人。人多以后,为了方便组织管理,张角把信徒分成三十六方部,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设将帅统率各方,而且他还收买一些宦官作为起义的内应,皇宫卫士也多有响应的。可见,张角借用宗教以达到起义目的的策略是成功的。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后,张角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就秘密约定三十六方在甲子年,也就是184年三月初五,于京城和全国其他地区同时起义,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简称为“黄天泰平”。“苍天”,就是指东汉王朝;“黄天”,就是指太平道。京师及州郡各官府门上都用白土写上“甲子”二字。大方帅****义则来京师布置起义,准备把距离洛阳较远的荆、扬二州信徒数万人集中到邺城,以作为起义军的主力,配合洛阳附近的各州郡起义军,一举攻下洛阳。可是,就在离起义时间还有一个多月的紧要关头,起义军内部出了叛徒,张角的一个弟子向东汉政权告了密。于是朝廷立刻在洛阳进行搜查,捕杀了****义以及与太平道有联系的群众一千多人,汉灵帝同时命令冀州官吏抓捕张角,这样就打乱了张角的部署。
在此紧急关头,张角只好派人飞告四方,立即起义。起义者都戴黄巾作标志,因此这次起义被称为“黄巾起义”。张角、张宝、张梁兄弟三人起兵后,烧官府,杀官吏,攻破州郡坞壁,州郡长官纷纷败逃。一时之间,各地的黄巾军像风暴一样气势凶猛,东汉统治为之震动。
张角兄弟起义以后,其战斗精神尽管十分高,但黄巾军还是不足以推翻腐朽的东汉王朝,因为东汉政权的上层统治并没有从根本上被破坏。黄巾军仓促起义以后,汉灵帝大赦党人,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整个上层统治阶级都发动了起来,大豪强出身的皇甫嵩、儒生出身的卢植、小豪强出身的朱儒,以及董卓、曹操、刘备、孙坚等各方豪强纷纷率兵镇压起义,一致向黄巾军发起了进攻。这是两个不同阶级之间的较量,各自都有各自所信仰、所需要保护的事物,正义与非正义就看是站在哪一方的立场来看了。经过九个月,几次大战,184年仲冬,张角兄弟被皇甫嵩等大小豪强以极为血腥的手段镇压了下去。在战斗中,只皇甫嵩一人的军队就屠杀黄巾军二十余万人。
张角兄弟死后,青、徐、豫各州郡黄巾军仍继续战斗。青州黄巾军有三十万人,加上其他州郡共百余万人,其众虽多,却不过是缺少粮食的武装民众,这样的军团也就无法长久维持,最后被曹操等人消灭或收编。
名家回眸
黄巾起义军的主力虽然失败,但这次规模浩大的农民起义还是给东汉王朝以致命的一击。虽然东汉王朝没有被黄巾军直接推翻,但它不久之后,就灭亡在了因镇压黄巾军而得以拥兵自重的豪强董卓之手。这一结果虽有着许多的历史偶然因素,可腐朽的事物会灭亡却确实是一种必然。这是古代着名历史学家马端临对这次起义的评价。
“十常侍”之乱
外戚专权是东汉时期一个显着的政治现象。其实早在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之初,他就借鉴西汉衰亡的教训,通过各种举措加强了皇权,以防止外戚专权。
然而到了东汉中期,却出现了历史上着名的“娃娃皇帝”现象:自汉和帝起,即位的皇帝年龄都十分幼小,如汉和帝即位时年仅十岁,之后即位的汉殇帝更是刚刚出生几个月的婴儿,再之后的汉安帝十三岁即位,汉顺帝十岁即位,汉冲帝即位时年仅两岁,汉质帝即位时八岁,汉桓帝即位时十四岁。这些“娃娃皇帝”当然没有能力治理国家,便只能依靠自己的母后。而作为一介女流的太后也不懂国事,便又依靠自己娘家的父辈、兄弟等亲戚,一来理政,二来壮大自己在朝廷中的声势。如此一来,皇帝的“娘家人”逐渐掌握了朝廷的实权,他们独揽朝政,飞扬跋扈。
汉质帝时,外戚梁冀当政。梁冀心狠手辣,权欲熏心,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他不仅用血腥的方法消灭朝中异己,独揽大权,而且连地方每年给皇帝的进贡,都要先经他的享用,才轮得上皇帝。忍无可忍的汉质帝禁不住骂了他一句“跋扈将军”,竟立即被梁冀命人毒死。梁冀一门极盛之时前后有七人封侯,三人被拥立为皇后,六人被选为贵人,两人做过大将军,其余高官不计其数。梁冀在位二十余年,穷极满盛,威行内外,百官畏惧,无敢违命,皇帝也只能对他恭恭敬敬而不敢过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