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总是元曲最销魂
4863400000003

第3章 寂寞的灵魂,声声的叹息(2)

【驻马听】凭男子豪杰,平步上万里龙庭双凤阙;妻儿真烈,合该得五花官诰七香车。也强如带满头花,向午门左右把状元接;也强如挂拖地红,两头来往交媒谢。今日个改换别,成就了一天锦绣佳风月。(云)我掩上这门,看有甚人来此。(院公持扫帚上,云)哥哥祭奠去了,嫂嫂跟前回复去咱。(见科,云)嫂嫂,舍人祭奠去了。院公特地说与嫂嫂得知。(正旦云)院公可要在意者,则怕老相公撞将来。(院公云)老汉有句话敢说么?今日清明切,有甚节令酒果,把些与老汉吃饱了,只在门首坐着,看有甚的人来。(旦与酒肉吃科)(院公云)夜来两个小使长把墙头上花都折坏了,今日休教出来,只教书房中耍,则怕老相公撞见。(正旦唱)

《墙头马上》剧情简介

元曲作为元代文学的代表,以其特殊的艺术成就,永载中华诗歌戏曲史册,流芳百世。《总是元曲最销魂》打破以往的赏析形式,试图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元曲的大致风貌,向您呈现每一首元曲的来龙去脉,并从中介绍一些元代名士的奇闻轶事。

工部尚书裴行俭奉皇帝之命前往洛阳采买奇花异草,因自己年事已高,奏请其子裴少俊代出公差。少俊骑马路过李家花园之时,正遇洛阳总管李世杰之女李千金立于花园墙头,二人一见钟情。裴少俊在简帖上赋诗一首,遣随从张千给李千金送去,李千金看后当即回复,相约晚间在花园幽会。二人幽会时,被李家嬷嬷发现,嬷嬷斥责丫环梅香在其中穿针引线,千金却勇于承认是自己的主张。嬷嬷进一步恶言恫吓,还要送官问罪,千金慷慨陈词,为自己辩护,进而要解下裙刀,以自杀相威吓。这一招让嬷嬷手足无措,于是给他们安排了两条路:一是放秀才求官去,得意时来迎娶千金;二是两人一起私奔,等秀才得了官,两人再回来认亲,李千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李千金与裴少俊私奔后,被裴少俊藏在自家后花园,生下一男一女,男孩叫端端,女孩叫重阳。七年后的一天,裴尚书游后花园时发现两个小孩,虽然老院公极力遮掩,仍然引起了尚书的怀疑。他走进书房,看到了李千金。询问院公,院公说是折花的妇人见老爷来了,躲在这里暂避,但李千金却直言自己是裴少俊的妻子。裴尚书不认李千金为儿媳,并对其进行诬蔑和威胁,李千金大胆地给予回击。裴尚书以“石上磨玉簪”、“井底引银瓶”刁难李千金。簪折瓶坠,迫使裴少俊写下休书,将千金赶出大门。李千金被迫回到洛阳娘家。裴少俊上朝赶考,一举状元及第,除授洛阳县尹之职,得官后前来认亲,李千金怪裴家当年狠心休弃,执意不从。裴尚书只得引着端端和重阳,同老夫人一起上门道歉。得知李千金是曾指腹为婚的李家女儿,裴尚书十分后悔。李千金因舍不得一双儿女,终于同意和裴少俊同归于好,夫妻团圆。

该剧题目为“李千金月下花前”,正名为“裴少俊墙头马上”。现存版本有《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古今名剧合选·柳枝集》本和《元曲选》本。

白朴的杂剧《墙头马上》,与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一起,被誉为元杂剧中的四大爱情剧,也是元曲中的喜剧杰作之一。这出喜剧是以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井底引银瓶》

为素材改编创作而成的。白居易原诗描写了男女主人公“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后,旋即山盟海誓,女即随男私奔而去。然而“君家大人频有言: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苹蘩”,结果落得个“君家不可住”,娘家又“悲羞归不得”的尴尬局面。最后现身说法,得出“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的“止淫奔”主题。在白朴以前,《井底引银瓶》的素材,已经受到民间艺人的重视。宋周密《武林旧事》

载,宋官本杂剧有《裴少俊伊州》一本;元陶宗仪《辍耕录》载金院本有《鸳鸯简》及《墙头马》各一本,《南词叙录》载南戏有《裴少俊墙头马上》。而宋话本《西山一窟鬼》中有“如燃青梅窥小俊,似骑红杏出墙头”的插词,人们不断地改编这一故事,添加了不少情节,甚至确定了主人公的名姓。在此基础上,白朴的剧本也大大地丰富了《井底引银瓶》一诗的内容。白朴在《墙头马上》中反用白居易原诗的题旨,热情歌颂了李千金大胆地、赤裸裸地渴慕和追求爱情,充分肯定她“爱别人可舍了自己”,并毅然决然和裴少俊“私奔”而去,即使在封建家长陪话、认错以后仍然单单要为“私奔”坚决正名,并在“从来女大不中留,马上墙头亦好逑。只要姻缘天配合,何必区区结彩楼”的歌声中结束全剧。

《墙头马上》是一出以李千金为中心的四折旦本戏,李千金作为皇帝宗室洛阳总管的千金小姐,“志量过人,容颜出世”,但受着封建礼教的禁锢,个性备受压抑,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长年闭锁深闺。当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时节,洛阳城中王孙士女,结伴游赏,相与而歌,“淫奔而不禁”,李千金却只能和丫环梅香到后花园赏花。千金不满意封建家庭给她安排的命运,赏花时触景生情,抒发了伤春的苦痛和怨恨,她声称:“我若招得个风流女婿,怎肯教费工夫学画远山眉,宁可教银缸高照,锦帐低垂,菡萏花深宿鸳鸯,梧桐枝隐双凤栖。”对于这种率真的表白,清人梁廷柟批评道:“偶尔思春,出语那便如许浅露”(《曲论》)。非但如此,当她突然隔墙看见了身骑白马风流俊俏的书生裴少俊时,“一个好秀才也”脱口而出,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梅香劝她,“小姐休看他,倘有人看见。”千金却毫不掩饰自己的爱慕之情,直率地回答:“咱待要暗偷期,咱先有意,爱别人可舍了自己。”这种对爱情热切的追求和大胆表白,是同时代同类题材女性主人公从未有过的口吻和气魄。她处处采取主动态度。央求梅香替她递简传诗,约裴少俊跳墙幽会。当千金与少俊幽会的事被李嬷嬷撞破,李嬷嬷斥责梅香在其中穿针引线时,千金却勇于承担责任,说嬷嬷“枉骂她偷寒送暖小奴才”,做此事“是这墙头掷果裙钗,马上摇鞭狂客”。自己做事,敢作敢当。嬷嬷进一步恶言恫吓,还要将她送官问罪,千金这时却毫不畏惧,针对嬷嬷的威吓,慷慨陈词,为他们的正当结合辩护,并以自杀相威吓。这一招倒真让老于世故的嬷嬷手足无措,于是给他们安排了两条路:一是放秀才求官去,得意时来迎娶千金,一是今夜两人一起私奔。李千金毫不犹豫地回答:“只是走的好。”面对功名富贵和爱情需要做出抉择的时候,她毅然地选择了后者。千金随少俊到长安裴家后花园,过了七年“不明不白的好天良夜”,生下一双儿女,千金对这种囚禁似的隐居生活不满意,但是她又非常珍视这份靠自己努力争得来的爱情,希望这种不明不白的生活能够继续下去。“生怕老相公撞将来”,拆散他们的幸福家庭。当裴尚书在后花园中发现了他们的隐情,院公还要为她极力隐瞒的时候,她却主动迎了上去,坦然承认自己就是裴少俊的妻室。表现出胸怀坦荡,蔑视礼俗,无所畏惧的品质。

李千金鲜明的性格特征还表现在不仅大胆泼辣,而且坚韧不屈,勇敢倔强;不仅追求人生权利,而且维护理想的人格尊严。裴尚书斥责她是“淫奔”,败坏风俗,她却理直气壮地以“我则是裴少俊一个”来加以反驳,以此来维护自己纯洁的人格。当裴尚书用封建礼俗来声讨她时,她却声称“这姻缘是天赐的”,以天道来强调自己行为的合理性。在第四折,裴少俊真的状元及第,做了洛阳县尹,特意前往李府重续旧好,这骤然而来的新情况,搅乱了千金的思绪。千金也曾希望裴少俊“折一枝丹桂群儒骇”,夫贵而妻荣,可是裴尚书粗暴干涉他们婚姻的严酷现实深深教育了她,使她认清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她把积聚多年的怨恨倾泻无遗。她怨恨少俊懦弱,“读五车书会写休书”,她痛恨婆婆“无那母子情”,公公“怎肯相怜顾”。不仅让少俊吃了闭门羹,就连裴尚书上门认亲时,她也“断然不认”,而且还举出了历史上卓文君司马相如的爱情艳事,为自己也为天下大胆追求幸福爱情的私奔女子正名:“怎将我墙头马上,偏输却沽酒当垆。”在剧中,渴望爱情的李千金,所看重的又不仅仅是爱情。

由于注重维护自己的人格和理想,她敢于把封建道德和封建伦理统统扔到脑后,理直气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勇敢地掌握自己的命运。

《墙头马上》的艺术风格以紧凑、生动的情节安排取胜。在这个戏里,作者充分显现出他善于通过戏剧场面刻画人物形象的才能。像在第三折裴尚书撞见了重阳和端端,打醒正睡得糊涂的院公查问:

(院公做醒、着扫帚打科,云)打你娘,那小厮。(做见慌科,尚书云)这两个小的是谁家?(端端云)是裴家。(尚书云)是那个裴家?(重阳云)是裴尚书家。(院公云)谁道不是裴尚书家花园。小弟子还不去!(重阳云)告我爹爹奶奶说去。(院公云)你两个采了花木,还道告你爹爹奶奶去?跳起恁公公来也打你娘!(两人走科,院公云)你两个不投前面走,便往后头去!

这一段戏,把小孩子的天真无邪和老院公力图遮掩的狼狈相描绘得栩栩如生。这充满喜剧性的场面使人忍俊不禁,人物形象也在戏剧的冲突中凸现出来。

《墙头马上》具有强烈的喜剧性,清新明快,饶有风趣,一反爱情剧缠绵悱恻的格调。明人孟称舜评此剧:“昔人评其(白朴)词如大鹏之起北溟,奋翼凌乎九霄,有一举万里之志。而此剧潇洒俊丽,又是一种。”又云:“《梧桐雨》摹写明皇、玉环得意、失意之状,悲恸动人。

《墙头马上》说佳人求偶处,亦自奕奕神动,真大家手笔也。”(《柳枝集》眉批)不过亦有人短之,如明人沈德符云:“《梅香》、《倩女离魂》、《墙头马上》等曲,非不轻俊,然不出房帏窠臼,以《西厢》例之可也。”(《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可谓见仁见智,无可厚非也。

【寄生草】柳暗青烟密,花残红雨飞。这人、人和柳浑相类,花心吹得人心碎,柳眉不转蛾眉系。为甚西园陡恁景狼藉?

正是东君不管人憔悴!

白朴《墙头马上》第一折

这段话是写李千金所住的园内情景:“柳暗青烟密,花残红雨飞。”

在李千金眼中,园内景物残破,徒惹佳人不快。实则是佳人不快,才看不惯园内的风光。

就在她百无聊赖的时候,突然见到一个俊美至极的书生骑马经过。两人四目相对,风拂过,掀起他们的发丝,勾勒出他们清新的轮廓,那一瞬间,他们彼此均感如沐春风。千金脸上一红,急忙从梯子上下来,躲在墙后。

骑马的书生并不是普通人家的子女,而是工部尚书裴行俭的儿子裴少俊,但千金并不知晓。裴少俊当时年过十八岁,墙头惊鸿一瞥,觉得千金貌若天仙,一时间心潮涌动,文思泉涌,便写了首诗,抛进了李家的墙内。躲在墙后的千金拾起诗来看了看,微笑着回赠一首抛出去。此后,两人便常以传小诗的形式恋爱。以诗传情是古人常常采取的形式,像王实甫的《西厢记》里就有类似的情景。

李千金的乳母发现二人偷偷恋爱,可怜他们爱得辛苦,便帮他们两个私奔。裴少俊遂把李千金偷偷带回家藏在后院,整整七年,裴家人都没有发现千金的存在。在这七年当中,李千金还为裴少俊生了两个孩子:儿子端端六岁,女儿重阳四岁。

许是天不从人愿,又或者事情早晚要曝光。端端和重阳在玩耍的时候被工部尚书裴行俭发现了,后者几番追问裴少俊,才知道他竟然早已暗结连理,便大骂李千金不知礼数,迫使裴少俊休了她。李千金据理力争,但裴少俊却拗不过父亲的威逼而休了她。痛苦异常的李千金唯有回到洛阳,却发现父母双亡,一时间悔恨不已,心念着“家万里梦蝴蝶,月三更闻杜宇。则兀那墙头马上引起欢娱,怎想有这场苦、苦。都则道百媚千娇,送的人四分五落,两头三绪。”(《墙头马上》第四折【醉春风】)想当初只顾着恋爱,可七年下来却落得被休的下场,父母又双双亡故,人生还有什么希望?万念俱灰下,她去了父母的坟前守孝,寻个清净。

时光匆匆流逝,大半年过去了,裴少俊中了进士,担任洛阳令一职,将父母接到洛阳,打算与千金再识前缘。但是千金那时早就断绝了复婚的念头。而且她痛恨裴少俊就那样休了自己,缘分已被隔断,还有什么可续,于是死活不肯答应复婚。

而裴行俭这时知道了李千金竟然是自己的旧交李世杰之女,便主动跑去跟她道歉,希望她再做自己的儿媳妇。千金被求得心烦,又看到自己的儿女抱着她的大腿不肯松开,无奈之下只好原谅了裴少俊,总之一切皆大欢喜。

一个墙头、一匹高头马,成就了这段姻缘,所以白朴为李千金与裴少俊的故事起了《墙头马上》的名字,以表示对墙头、马背等“媒人”的感激。

白朴为李、裴设定的美好结局,让这个故事成为元杂剧四大爱情剧之一,也是难得的喜剧。然而在真实的生活中,李、裴二人原型的结局却并非如此。

这个故事本来源于白居易的一首诗《井底引银瓶》:“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一个女子爱上了一位男子,二人同居了五六年,终被家人发现。男方家里认为,没有三书六聘就进门的女人,甚至连妾都算不上,便将女人逐出门。回到家中的女人趴在墙上,看着墙外骑马而过的夫郎,二人虽然近在咫尺,实则已远如天涯,一时间心如刀割,肝肠寸断。白居易在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时候,说出了“在天愿作比翼鸟”的美好愿望,可是在他的这首诗中,写的却是“劳燕分飞”。

现实的残酷让人们心灰意冷,所以人们把美好全寄托在向往当中。许多古代的悲情故事,在曲人、剧作家的笔下都变成了欢喜结局,这些作家们想从世人那里看到感动和欢乐的泪水,而不想看到他们为一个个悲情故事而痛哭流涕。

乔吉在《天净沙·即事》一曲里曾写道:“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在爱情美满的人眼中,一切的事物都变得美好,莺莺燕燕不再是杜鹃啼血,花红柳绿不再是满地飘零,女人也娇娇嫩嫩、风韵十足,男人自然也春风得意、丰神俊朗。

美好的感情不只令当事人变得风采十足,也会使欣赏他们的人觉得赏心悦目。在古今文人的笔下,爱情无论好坏,都是行文的永恒主题,人们在怨怼情感生活不美满的同时,也对它寄予了厚望,因此不如把惨剧化作喜剧呈现给世人。这也就是白朴写《墙头马上》的重要原因。

然而,《墙头马上》的启示却不单纯是如此,其实人世间的真正爱情不是去珍惜那些“得不到”和“已失去”的东西,而是当珍惜眼前人。人们总是说,失去了才知道珍惜。但是为什么偏要等到失去了才珍惜呢?为什么不在拥有的时候牢牢握住呢?

夕阳西下,一个人形单影只地与垂暮一起消失在地平线。再回首,无人在身后等待你的归去。这就是情人们想要的吗?断然不是!

白朴笔下的李千金,得到了后世的大量“粉丝”,是因她面对爱情够坦诚坚贞,在决裂的那刻也够坚定果断,虽然最后她看在孩子们的分上原谅了少俊,但她的骨气并没有放下。千金敢爱敢恨,不怕“得不到”,也不怕“已失去”,一个女人拥有超越时空的魅力便在于此。

私结连理的缠绵

《西厢记》剧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