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趣谈修辞
4859400000008

第8章 美学家和蝙蝠的苦恼

古往今来,美学家的苦恼是找不到一个公认的关于美的定义;《伊索寓言》里的蝙蝠的苦恼是无家可归,无法归类。本文要谈一谈明确概念的两种方法:定义与划分。

樊莘生、高若海著《美与审美》这本美学读物告诉我们:有这样一种现象,人们谈论得最多的东西,往往对它知道得很少。美就是这种现象之一。

两千多年来,有多少哲学家、美学家都曾试图作出完满的回答,众说纷纭,结局仍不免莫衷一是。

古希腊的柏拉图试图找到美的本质,当他把“美在恰当”、“美在有用”、“美是有益”、“美是视觉听觉的快感”等一系列流行说法都否定以后,仍然找不到一个简明的定义,他不得不叹息说:“美是难的。”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说:“多少博学的思想家写了堆积如山的讨论美的书,‘美是什么’这一问题却至今还没有完全解决,而且每一部新的美学著作中都有一种新的说法。”

美的定义之所以会层出不穷,原因在于下定义的着眼点不同。黑格尔说:“乍看起来,美好像是一个很简单的概念。但不久我们就会发现,美可以有许多方面。这个人抓住的是这一方面,那个人抓住的是那一方面,纵然都是从一个观点去看,究竟哪一方面是主要的,也还是一个引起争论的问题。”

人们谈论得最多的东西,往往对它知道得很少。人们谈论中医,敢说真正知道“中医是什么”的人比知道美的人更少。

据中新社报道,著名《周易》专家、山东大学刘大钧教授为“中医”正名。他说:“中医不是中国医学的简称,而是以《周易》‘中’的概念医疗、平衡人体以恢复健康。将中医理解成中国医学是一大误解。”刘教授认为,“中医”两字的本义,是一个“易”、医结合的概念,是对中医理论最高度最简洁的概括。他还指出这一误解的原因,是由于近人将西方医学称为“西医”,与西医对应,人们由此播下将中国之医简称为“中医”的种子。日本学者还将中医称为“汉医”、“汉方”,并编写了《汉方大全》,更是推波助澜、错上加错。

确定美和中医的本质是给美和中医下定义的关键。形式逻辑无法越俎代庖,没有能力为你找出美和中医的本质,因而仅仅依靠形式逻辑是无法为你下出一个确切的定义来的,但是形式逻辑可以为任何概念包括美和中医提供一个下定义的方法。

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明确概念的内涵就是明确事物的本质属性。形式逻辑的定义方法对任何科学都是适用的。

定义的特点是言简意赅,使用精炼的语句揭示出对象的本质。因此,定义的作用是以压缩的形式把对事物的认识加以总结。通过定义,可以把握一个概念或语词的内涵,明确官们的区别,确定各自的适用范围,以使交际顺利进行。例如:

宪法就是国家的根本法。

商品就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所谓有公民权,在政治方面,就是说有自由和民主的权利。

以上是用得最多的属加种差定义。“宪法”称为被定义项,“国家的根本法”称为定义项,“就是”是定义联项。一个完整的定义由这三部分组成。“法”是属概念,“国家的根本的”这一性质就是种差,种差把宪法与其他法区别开来。

被定义项的外延与定义项的外延相等是定义的一条规则。

古今中外,“人”的定义很多:

人是会走路的动物。

人是会哈哈大笑的动物。

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脚直立的动物(柏拉图)。

人是城邦的动物(亚里士多德)。

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辩也(荀子)。

柏拉图的一个学生跟老师开玩笑,他把一只鸡拔光了毛,说:“这就是柏拉图的‘人’!”这一嘲讽,暴露出柏拉图的定义过宽。类人猿就能二脚直立且没有羽毛。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许多动物都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有辩),但与万物之灵的人仍有天壤之别。

“人”的正确定义应为:人是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

1990年第三届亚洲大专辩论会决赛的辩题是: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

正方认为:和平共处是与战争相对而言的。按照联合国的文件,所谓人类的和平共处是指国家、民族、集团之间不使用武力地平安相处。其被定义项与定义项外延相应相称,非常恰当。

反方却认为:人类的和平共处是与暴力相对而言的。参考美国社会科学大辞典的解释,所谓人类的和平共处,从积极面来说,人类应该放弃用一切暴力的手段来解决彼此的冲突;而从消极面来说,人类应该免除暴力的威胁。

针对反方主张“放弃一切暴力的手段”这一种差使得定义项外延过大的错误,正方讥讽说:“如果两个小孩为了一块糖果而打了一架,这也是对人类和平共处的一种威胁吗?”

什么是新闻?一位美国记者说:“新闻嘛,就是关于离奇的、非同一般的、出乎预料的事情的报道”,他举例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由于很多新而不奇的事情也是报道的内容,因而这个定义太窄了。

有人说:“宗教信仰自由就是信仰某一种宗教的自由。”这个定义也太窄了。宗教信仰自由既包括信仰任何一种宗教的自由,也包括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循环定义是常见的错误。有人说:“麻醉就是麻醉剂所起的作用。”在定义项“麻醉剂所起的作用”中直接包含了被定义项“麻醉”,自然什么也没说明。

“欲望就是为了欢愉的欲求。”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欲望都是为了欢愉的,因此,为了欢愉与欲望就是同语反复。

梁启超先生在《学问的趣味》中说:“怎样才算‘趣味’,不能不下一个注脚。我说:凡一件事做下去不会生出和趣味相反的结果的,这件事便可以成为趣味的主体。”这一循环定义究竟告诉人们什么呢?

有本台历,把下面这些对爱情的不同理解称为“较著名的定义”:

爱情是生活中的诗歌和太阳(别林斯基)。

爱情,不是两人相对而看,而是朝着一个方向看(圣·埃格祖佩里)。

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伊萨柯夫斯基)。

爱情是一根魔杖,能把最无聊的生活点化成黄金(西班牙谚语)。

爱情是一位甜蜜的暴君,恋人都心甘情愿地忍受它的折磨(德国谚语)。

可惜的是,凡定义都不能用比喻,这些“较著名的定义”都是比喻,虽然对爱情作了直观的生动形象的说明,但不能准确地揭示概念的内涵,达不到定义的目的。

在各种定义中,语词定义的使用率很高,语词定义就是说明或规定语词意义的定义。“炊饼者,馒头也。”就是一个说明的语词定义。

1942年,剧作家曹禺的《日出》在延安上演获得成功,他收到一份从延安拍来的贺电,引来了一群全副武装的警察、特务。搜查者从一本油印小册子上发现四个奇怪的字——“第四堵墙”。“啥事叫‘第四堵墙’,这是你们的什么暗语?说!”曹禺听了,啼笑皆非,说道:“这个?请你们听我的一年级戏剧概论课就懂了。”最后,这些人扫兴而回。“第四堵墙”是戏剧术语,指挂幕帘的这一层空间。

北京距渤海约150公里,然而有不少“海”,如中南海、北海、什刹海都在城内。有人解释说,“海”是蒙古语“海子”的简称,意即花园。这是元代沿袭下来的名称。

1958年,著名进步诗人柳亚子先生逝世。为了纪念这位民主斗士,******总理指示,应将柳老的书稿、遗物作为革命文物收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在清点其家属捐献的遗物时发现有两枚印章很特殊。有一枚的印文是:“前身祢正平,后身王尔德,大儿斯大林,小儿******。”另一枚印文是:“兄事斯大林,弟畜******。”保管人员对印文含义大惑不解,以为用这样的词加之领袖大不敬。文物鉴定专家史树青则说:“话出有典,未必是不恭之辞。”印章就登记入藏了。

可是“****”一开始,“中央****小组”顾问康生批示:“反动之极,二印立即销毁……有关人员必须追查。”史树青等五六人被关进了牛棚,一再挨批斗。

其实,祢正平就是三国时赤身击鼓骂曹的祢衡,他性格傲岸,没有媚骨。王尔德,是19世纪著名的英国文学家。柳亚子以二人自比,是自我欣赏。“大儿”、“小儿”则典出《后汉书·祢衡传》:“大儿孔文举(孔融),小儿杨德祖(杨修),余子碌碌,莫足数也。”此处的“儿”,是男儿、男子汉之意,相当于现代的“健儿”美称。诗人柳亚子是以古喻今大大称颂了斯大林和******。他比斯大林小,比******大,于是他说像对兄长一样看待斯大林:像对小弟一样对待******。

以上对“第四堵墙”、“海”和“大儿”、“小儿”以及“兄事”、“弟畜”等语词的意义的解释,都是属于说明的语词定义。说明了一个语词的意义,也就同时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即概念的内涵。

作出一个科学的定义,要具备两个条件。首先必须具备科学的知识,其次是要掌握下定义的方法和规则。

如果说概念的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方法,那么概念的划分则是明确概念外延的方法。

在古今中外的寓言里,有不少是以蝙蝠为主人公的。在中国的民俗中,蝙蝠之蝠与福谐音,蝙蝠是吉祥物。但在西方的著述中,它每次出场,名声都不大好听,是个反面角色。

伊索的一则寓言说到,鸟兽各开大会,蝙蝠奔于禽以四足被逐,归于兽又以双翅见排。从这则寓言可以看到,蝙蝠被孤立于集体生活之外,日子是不好过的。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谁叫它长成个“四不像”呢?

其实,从生物学的知识来看,蝙蝠是哺乳动物,理应划分到“兽”类里去,“兽”类不纳是没有道理的。但寓言毕竟是寓言,我们总不能去责怪兽类既不懂生物学,也不懂逻辑学吧。

还有鸭嘴兽,它的归属也曾引起人们的误会。19世纪中叶,当英国博物馆展出澳洲的哺乳动物鸭嘴兽所生的蛋时,有的生物学家提出抗议,要求取消这一图谋赢利而不惜哗众取宠的展览。那时的常识是,它是哺乳动物,而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年轻的恩格斯也把这一展览视为愚蠢之举。在生物学家到澳洲实地考察了鸭嘴兽的卵生、哺乳过程之后,在哺乳纲动物中增设了单孔目鸭嘴兽科。面对科学的结论,恩格斯在给朋友的信中,郑重地向鸭嘴兽请求原谅。

把事物分门别类,在逻辑上表现为概念的划分。概念的划分,就是把属概念分为若干种概念的逻辑方法。通过对概念的划分,我们就明确了该概念的外延包含哪些对象。

要明确一个单独概念的外延,我们可以指出这个对象。对某些有限的普遍概念如“人造卫星”的外延,也还有可能把它包含的对象一一列举,但天下的树有多少,就无法也没有必要一一列举。我们可以说树有两种:针叶树和阔叶树。把树分成这样两个小类,“树”这个概念的外延就较明确了。

划分有三个要素:母项、子项与划分的标准。母项就是被划分的属概念,子项是划分所得的种概念。每次划分必须以一一定属性作根据,这作根据的一定属性就是划分的标准。

把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的标准是语气;把战争分为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的标准是战争的性质;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准是生产方式。

划分的标准可以是本质属性,也可以是非本质属性。划分包括分类。科学分类的标准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因此,分类的结果可使人们对某些对象的知识系统化,并固定在每门科学之中。

划分以什么为标准,这要从实际出发。处理一批古旧书,你送到废品收购站去,值不了几个钱,因为那里是以纸张的形式——大小规格以及纸质来归类和论价的;倘若送到古旧书店就不同了。这里是以书的内容或版本等作为取舍和定价的标准。不同的标准,体现了不同的实用价值。鲁迅说:“分类有益于揣摩文章,编年有利于明白时势,倘要知人论世,是非看编年的文集不可的。”

每次划分只能根据一个标准,所划得的子项不得兼容。下面一个例子编得实在好:有人跟一个小朋友开玩笑,要他来分四个苹果,挑一个最大的给爸爸,最好的给妈妈,最红的给姐姐,最圆的留自己。这可难为了他,因为有一个是最大的,也是最好的,还是最红的,而且是最圆的。给谁好呢?在一次划分中提出了“大”、“好”、“红”、“圆”四个标准,可面对的实际情况是,所分对象兼容,无法操作。这种在一次划分中用两个以上标准的做法,在语言文字表达上便会造成层次不清,子项势必交叉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