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文学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4851500000002

第2章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伟大的爱国者。屈原还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是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用楚辞(楚地民歌)进行写作的作家。

屈原名平,字原,出身于楚国贵族。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屈原从小就非常聪明,读书很多又十分勤奋,以至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能过目不忘,口才也很好。更重要的是,他十分关心天下大事,有理想,有远见。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中称赞他年轻时“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姻于辞令”。

屈原年轻时,家道已萧条冷落,和楚王的亲属关系也已经比较疏远。但他毕竟跟楚王同姓,加上才华横溢,又有良好的口才,因而有条件在楚王左右侍奉。22岁时,屈原由文学传臣擢升为左徒,从而跻身于楚国高级领导集团之中。

屈原的老师是个很讨厌民歌的人,他认为民歌是粗俗的文学,《民歌集子》是野书,因此不准诵读,更不准大家在课堂上看。一次,屈原在做完老师布置的功课后就偷偷拿出喜爱的书,悄悄看了起来。由于看得太认真,竟然没有发觉老师已经站在自己的身后。老师一看屈原手里的书后十分生气,命令屈原把书带回家去不准再拿来。但有一天放学后,老师又在一棵柳树下发现屈原看这些书,就向屈原的父亲告状说屈原不专心学习,看闲书。父亲虽然只是叮嘱了屈原几句,但屈原也不敢在家里读了。

屈原的姐姐发现屈原近来行动变得有点神秘,他放学复习完功课不和家里人打招呼后就悄悄走掉了,直到很晚才回来,天天如此。姐姐觉得很奇怪,于是一天悄悄跟着屈原准备看他做什么。只见屈原急匆匆来到附近的山上,然后拐进一个小山洞里。姐姐跟着他进了小山洞,里面黑乎乎,看不见东西。再拐了几下后眼前突然一亮,一束光从洞顶的小洞射入,而屈原就坐在那束光底下静静地看书。屈原看见姐姐进来也很吃惊,似乎想把手中的书藏起来,但已经来不及了。姐姐猜也不用猜就知道屈原手中的肯定是楚国民歌。屈原不好意思地对姐姐说:“我喜欢读这些楚国的民歌,但老师和父亲都不准,我只好来这个洞里读。”想了想又坚定地对姐姐说:“姐姐你放心,我这样做,只是为了多读书,以后我会作个正直的人。”姐姐很感动,回家在父亲面前给屈原说情,父亲终于也同意屈原看楚辞了。

屈原从民歌中汲取了很多有益的东西,对他以后的创作很有帮助,他用楚辞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人生抱负,终于成为一代大家。

屈原所处的时代是战国后期,正是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最激烈的时候。经过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实力最强,而楚国也是一个大国。出身贵族的屈原怀抱着一腔改革内政、振兴楚国的热忱,渴望实现自己的“美政”主张,由强盛的祖国来统一六国。

在屈原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就成为了楚怀王的左徒(左徒是仅次于地位最高的令尹的官职)。据《史记》记载,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非常善于外交辞令,掌管着楚国的内政外交,在当时楚国的政治舞台上是一个非常杰出的人才。他的主张是制定宪令,并联齐抗秦,在秦国特别强大的情势下,这是一个明智的策略。

但当时楚国内部小人横行。《史记》上说,有一次,怀王命他草拟法令,稿子还未写好,一个素来嫉妒他的同僚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夺过去看。这是一个尚未决定好的国家机密,屈原如何肯给?上官大夫因此怀恨在心,就在楚怀王面前搬弄是非,说每次法令颁布出来,屈原总是夸口说,要是没有他,谁也办不了。怀王听信此言后,就疏远了屈原。

后来秦派张仪出使楚国,张仪勾结和贿赂了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宠妃郑袖,破坏了齐楚联盟。后来屈原被派往齐国联盟,但无功而返。怀王恨张仪入骨,但当张仪再到楚国来时,怀王却再次听信郑袖的话,竟然放了张仪。刚从齐国回来的屈原问怀王为什么不杀了张仪,反而听信谗言?怀王追悔莫及。怀王二十四年(前305年),昏庸的怀王后来竟与秦国联姻。屈原联齐抗秦的政治主张失败了。大概就在这个时候,屈原被第一次放逐,地点是汉北,即汉水上游,在今湖北一带。

怀王二十八年(前301年),秦伐楚,占领八城,诱骗怀王到秦国会盟。以子兰为代表的贵族集团怕失去秦国的欢心,力劝怀王赴约。屈原等认为秦是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可前去。但怀王在子兰的怂恿下,还是去了。结果一去就因不肯割地,被扣留不放,三年后,竟死在了秦国。

襄王即位后,子兰继续当权,使上官大夫再次在襄王前进谗,襄王“怒而迁之”,屈原遭到了第二次流放,被放逐于江南。路途艰险,环境恶劣,诗人的身心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在放逐途中,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要返回故都郢,写下了“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的诗句。

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次年,秦兵大至,攻陷楚国巫郡,情势危急。漂泊了多年也不愿离开故土的屈原,在农历五月初来到了长沙东北的汩罗江边,自沉于江中。

每年的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的风俗。相传就是为了祭奠和纪念屈原。

屈原不但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还是一个优秀的文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中国有史以来至战国时代南方文化的优良传统,创立了新诗体——楚辞。或诗体有着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用绮丽的文辞,蕴涵复杂的思想,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洋溢着浓厚的神话色彩和浪漫主义色彩。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品是《离骚》。全诗370多句,2400余字,是楚国民间歌谣的基础上创建的一种新诗体。它是屈原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后,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也是作者自己这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

屈原开创楚辞,与《诗经》共同构成了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无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