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养生 受益一生:健康长寿的养生之道
4799700000008

第8章 五官的养生(3)

我国传统中医理论把口腔分为唇、口、齿、龈、舌五个部分,口腔与腑脏的密切联系也早有历史记载。其中关于牙齿的记载也有很多,如《三因方·齿病论治》、《圣惠方·口齿论》、《景岳全书》等,都记载了牙齿与肾、胃、肠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景岳全书·终结篇》、《永类铃方》等书中,也阐明了牙齿与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和任、督二脉皆有密切关系。现在就牙齿疾病的问题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1.牙龈出血

牙龈出血以局部原因最为常见,但也有的是其他疾病在牙龈组织上出现的一种症状。局部原因为牙龈炎和牙周炎,主要是口腔卫生不佳,牙垢,牙结石、不良修复体、补牙材料、食物嵌塞等局部刺激因素引起牙龈充血肿胀,在刷牙、咬硬物、吃水果时发生牙龈出血,有时可有少许的自发性渗血。将刺激因素去除后,出血即会好转。牙龈外伤主要是指剔牙时造成的牙龈损伤,致使牙龈出血。这样情况应采取正确的剔牙方法,保护牙龈。如自己觉得不属于上述情况的,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以防是血液病的征兆。

2.牙齿肿痛

牙痛是一种常见疾病。其表现为:牙龈红肿、遇冷热刺激痛、面颊部肿胀等。牙痛大多由牙龈炎和牙周炎、龋齿(蛀牙)或折裂牙而导致牙髓(牙神经)感染所引起的。中医认为牙痛是由于外感风邪、胃火炽盛、肾虚火旺、虫蚀牙齿等原因所致。牙龈炎是常见的牙周组织疾病。是由于不注意口腔卫生,牙齿受到牙齿周围食物残渣、细菌等物结成的软质的牙垢和硬质的牙石所致的长期刺激,及不正确的刷牙习惯,维生素缺乏等原因所造成。

3.牙齿变长

有的糖尿病患者有这样的经历——牙齿变长了!究其原因,是糖尿病患者的唾液糖分很高,有利于细菌生长,同时唾液中钙的含量增高,也容易形成结石,这些都会让牙周病、龋齿等病的患病几率增高。而由于这种情况的逐渐形成,牙齿开始变长,实际上那是牙龈萎缩的结果。

4.牙齿缺失

如果你的牙齿不够整齐,或是牙齿缺失,就应该检查一下你的营养问题,起码不要偏食或贪食。营养不足或是过量都会造成牙齿的形成不全,牙质脆弱。牙齿喜欢蔬菜,蔬菜能使牙齿中的钼元素含量增加,增强牙齿的硬度和坚固度,多咀嚼含纤维素的蔬菜对牙齿有辅助清洁作用。

5.牙齿不洁

如果你的牙齿不够清洁,上面附有牙菌斑,你应该注意一下自己的心脏是否健康。研究人员调查显示,牙菌斑会导致牙龈炎,从而使肌体免疫机制做出反应,表现为白细胞增多。而心脏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就是白细胞增多。所以,对于心脏不太好的人来说,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十分重要。

6.牙齿松动

发生牙齿松动的时间都是人到中年,通常那个时候随着更年期的到来,年龄的增加使骨骼的状态走下坡路,骨密度也越来越低。牙齿松动脱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牙槽骨的不坚固,全身骨质疏松情况严重,牙槽骨骨质疏松就很有可能发生。

了解了牙齿可能发生的病症以后,还要注意使用牙刷的正确方法。牙科医生给出了正确的刷牙方法,应当是将竖刷法和横刷法相结合,最后还要漱口才行。

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竖刷法适用于刷牙齿唇颊面和后牙舌腭面。将刷毛与牙的长轴平行,刷毛指向龈缘,使刷毛与长轴成45度角,转动牙刷。刷上牙时刷毛顺着牙间隙向下刷,刷下牙时由下往上刷,带一点震颤,同一部位要反复5-6次。竖刷法能有效地去除牙齿间隙中的残留物、牙菌斑及软垢,还能按摩牙龈,维护牙龈外形的正常。

其次,横刷法适用于刷后牙咬合面,清洁牙合面的窝沟点隙,保持与牙面的45度角,按平行的方向刷,每侧来回刷8-10次。

最后应该注意的是,刷完牙后,不要立即大口漱口,特别是比较好一点的牙膏里面除了磨光剂以外,还有氟和其他的对口腔健康有好处的东西,如果漱口太厉害了,把这些东西都漱干净了,反而牙膏对牙齿的保护作用就减弱了。一般漱1-2次,每次漱口5秒钟左右就足以了。

小贴士

对付牙周炎的几大特效牙膏

中草药牙膏:中草药牙膏由于添加了一些药物成分,如黄芩、冰片、薄荷、金银花等中药精华,所以有一定的消炎、止血和杀菌清凉的功效,牙周病患者使用后会感觉清爽舒适,坚持使用有保健和辅助治疗的功效。

具有抗菌消炎功效的牙膏:一些牙膏含有新型的抗菌消炎成分,对慢性牙周炎、牙龈肿痛等牙周疾病有着良好的功效,但一定要在认真刷牙的基础上才能显出效果。

对付口腔异味的牙膏:造成口腔异味的原因主要有牙周疾病、肠胃疾病和全身疾病等。清爽型牙膏可以作为消除异味的辅助产品,一般选用含有荷叶精华和清新香型的牙膏,不仅可以消除口腔异味,还有抑制产生口腔异味的细菌,从而达到持续清新口气的作用。

对付特殊牙周疾病的牙膏:许多牙膏由于新型添加剂的加入,在具有抗菌抑菌功能的同时,还对一些特定牙周疾病有显著的功效。它们的特点是:产品新、功效显著和品牌知名度高。

耳朵疾病及中医保健

耳,为五官之一。古称“窗笼”,《河间六书》称其为“听户”,《温热经纬·余师愚疫病篇》称之为“龙葱”。耳为听觉器官,是清阳之气上通之处,属清窍之一。近代医学研究发现,耳朵还具有平衡功能。

中医理论认为,肾开窍于耳,肾虚或肾阴虚火旺的病人往往会出现耳鸣、耳聋,甚至耳中生疮的疾病。因此耳病辨证首先应考虑肾与肝,明辨其属于肝肾不足,阳热亢盛,或是肝胆实火炽盛。当然,脾胃不足,气血两虚,清阳不升;脾虚湿阻,清窍闭塞;风寒外束,肺窍闭郁;以及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等,也都会引起耳听失聪或耳鸣,临床时也应考虑这些因素的存在,不过与肝和肾相比较,其出现的机率则相对较低的多。

现针对耳鸣与耳聋及耳中生疮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1.耳鸣病症产生的原因

★炎症肿胀、中耳积液或感染、发生阻塞,引起耳鸣、耳聋。患者以耳部肿痛为主,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一般患者服药一周可治愈。

★颈部疾患。如颈椎病颈部周围软组织水肿压迫了颈动脉时,可引起受压的一侧耳鸣。这种耳鸣的特点是持续性。治疗时应按颈椎病治疗。

★噪声损伤。短暂的强噪声或长期反复的噪声(如职业噪声、摇滚乐、迪斯科音乐、强音量立体声耳机等)均可导致听力下降并伴耳鸣和眩晕。

★神经衰弱耳鸣。当人的情绪忧郁、焦虑不安时,也可出现耳鸣。多为双侧性,并伴有头痛、头昏、失眠、多梦等症状。身体虚弱时,耳部供血不足可以引起耳鸣。治疗以补气血为主。

2.常见的耳聋分类与成因

耳聋大致可分为三类:传导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及混合性耳聋。

★传导性耳聋是指外耳、中耳部分出现病变或受阻,致使外界声音在传人内耳途中发生障碍,声音强度减弱。如中耳炎、鼓膜穿孔、胆脂瘤、耳硬化症。因为有此种障碍者的内耳正常,所以听力损失并不大。

★感音神经性耳聋是指外耳、中耳声音传导系统正常,但耳蜗或听觉神经系统出现病变,致使听觉器官对声音感知发生障碍,听力损失比较严重。由于过量噪声、机能退化、耳毒性药物注入、遗传等原因,会使声音信息无法完全准确的传到大脑。

★混合性耳聋指同一只耳朵上混合存在传导性听力障碍和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

中医理论认为,耳为肾之窍,是“宗脉之所聚”。清代《杂病源流犀烛》说:“肺主气,一身之气贯于耳。”俗话“要想全身少得病,勤揉耳朵与聆听”,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学会一些耳部按摩的方法,对自己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好处的。

★提拉耳尖法。用双手拇、食指夹捏耳廊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20次,使局部发热发红。此法有镇静、止痛、清脑明目、退热、抗过敏、养肾等功效,可防治高血压、失眠、咽喉炎和皮肤病。

★提拉耳垂法。双手食指放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为限,每次3—5分钟。此法可治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

★手摩耳轮法。双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此法有健脑、强肾、聪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阳痿、尿频、便秘、腰腿痛、颈椎病、心慌、胸闷、头痛、头昏等病症。

★搓弹双耳法。两手分别轻捏双耳的耳垂,再搓摩至发红发热。然后揪住耳垂往下拉,再放松。每天两三次,每次20下。此法可促进耳朵的血液循环,健肾壮腰。

★双手掩耳法。两手掌掩两耳廊,手指托后脑壳,用食指压中指弹击24下,可听到“隆隆”之声。此刺激可活跃肾脏,有健脑、明目、强肾之功效。

★双手扫耳法。以双手把耳朵由后面向前扫,这时会听到“嚓嚓”的声音。每次20下,每日数次,只要长期坚持,必能强肾健身。

★双手拉耳法。左手过头顶向上牵拉右侧耳朵数十次,然后右手牵拉左耳数十次。这一锻炼可促进颌下腺、舌下腺的分泌,减轻喉咙疼痛,治慢性咽炎。

★全耳按摩法。双手掌心摩擦发热后,向后按摩耳正面,再向前反折按摩耳背面,反复按摩5—6次。此法可疏通经络,对肾脏及全身脏器均有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