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识别打岔的动作是有意义的。当上述这些动作出现时,你首先要根据对方的面部表情判断他是想结束谈话还是想插话,如果他面无兴奋的表情,就是不想谈下去了。相反的,也许是听者想告诉你,你的一席话是多有益而多吸引人。当你对听者打岔的姿势有所反应时,对方会认为你是个十分健谈的人,因为你允许他积极地参与谈话。正如哲学家季诺所说我们有两只耳朵一张嘴巴,或许就是叫我们多听少说的意思。”
“心不在焉”一语见于《礼记》载《大学》。书中写道:“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传为秦汉时期,儒家之作。原为《礼记》中的一篇,南宋教宗淳熙年间(1171-1189),朱熹把《大学)列入他所撰《四书章句集注》
中,从此成为“四书”之一。
《大学》中认为,“格物”才能“致知”,致知必须“诚意”,而诚意在于“正心”。正心就是指心意正中不偏,纯直不邪,单一不紊。否则,就是“心不在焉”,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正心”是“修身”的关键,如果心不正,则不能“修身”,不能“修身”,也就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认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原来说“心不在焉,就是没有把“心”放在“明明德”这个境界上面。
现在汉语中说的“心不在焉”。是取其字面意思,形容某人的心思和精力不在某件事情上,泛指身在其境,而心在其彼。
在会客中,你可能会有这样的体验,在你与某人的交谈中,对方边听边点头。这时,你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因为你认为你的话他在认真地听着,或者你还会认为是你的话打动了对方,甚至你会进一步认为对方很赞同你的看法。
其实,很可能他边点头,边想别的事,你说什么他根本没往心里去,这就是“心不在焉”的“听而不闻”。不信你问他我这样说,你看对不对”他会如梦方醒,跟你哼哼哈哈地说:“啊,是呀,是呀,那是呀……”等等。
因此,在会谈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用心思地与对方交谈,不能心不在焉地笑一笑,哼一哼,或点点头,同时眼睛到处看。否则,对方就不愿意跟你谈下去了。
当然,有时是因为谈话的一方心里想起了很急的一件事,但是,又不好意思终断谈话,于是,就出现了心不在焉的情况。这时,另一方就应该主动停止谈话,如说:“今天谈了不少啦,很愉快,改日再聊吧。”
问题是,在对方不断点着头时,你怎么能看出他是“心不在焉”地瞎点头?关于点头方面的实验,有以下的结果。
对同一个人,有时印象良好,有时感觉恶劣。实验里电视演员被分为两组,易产生好印象的,及产生恶劣感觉的,而由另一些人来评判,看过此录影部分,心里所发生的变化。
结果发现根据接受与否,亦表示能否承诺对方。
初步分析如下。
第一,当对方针对谈话内容或音律,向你做点头的动作,表示其对你表示某种承诺的允许及好感。
第二,若于两人的谈话过程中点头超过三次以上,此举表示对你说话技巧感觉不耐烦或否定的意味。
第三,若点头的动作与谈话情节不符,表示对方不专心,或有事隐瞒你。
另外,还可以从面部表情上作出断定。正如有的资料指出的,人和猴子同被称为视觉动物,所以当由视觉上得到讯息时,通常都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通常给予人们视觉和听觉印象较深刻的,大致包括:
例如在新闻、报章杂志所见的肖像画,仿佛曾相识,对其印象深刻不减。盘旋在脑里的脸部神经细胞因人而异,每人脸部的表情反应程度也不同,如果遮住一个人的眼睛,他的反应能力将会减弱。当你想要读懂对方的心理,最重要的还是脸部表情:即使只是嘴与眉的变化,就能慢慢领悟出他的心里。
在宾主的交谈中,双方使用最多的是“眼神”。研究资料证明,人们在谈话,只要不是盲人相会,他们的眼睛的作用,常常超过了有声语言。有些说不清的内心感情,可能一个“眼神”就表达了。
“眼神”有许多用途,上司可以用“眼神”让部下紧张,情人也可以用“眼神”勾出对方的心。我们在这里研究的,是在宾主交谈时,怎样用“眼神”消除客厅里的紧张空气,让对方快点放松下来。因为,即使是比较熟的人隔上一段时间再相见时,也会多少有点不知说什么好的感觉,这就是紧张,那么,陌生的人初次相见就更不待说了。因此,掌握这方面的运用,是很有意义的。
日本棒球教练星野曾说过:“眼神可决定胜负。”当然他指的是教练的那种凶狠的眼神。如果这种眼神被运用到客厅里,客人早就被你吓跑了。
使用什么样的眼神能使对方放松精神,从而对你产生好感时,有五个要点第一,尽量对准视线:这是应该注意的最基本事项。若想使对方放松或使现场气氛变得融洽,则应该注意下列的另外几点。
第二,焦点应该轻松地放在对方脸部中央:虽然说,我们平时与人交谈时,应该注视对方的眼睛,因为这是一种礼貌。但是这样注视着对方,会使对方产生紧张或不自在的感觉,只要把视线轻松置于对方眼睛、鼻子、嘴唇的周围即可。
第三,避免长时间地凝视:凝视时间在十秒种以上,双方之间就可能会产生不安的气氛,因此眼睛不应该静止在一点上,而应该缓慢而适切地移动着。
第四,视线在交会或离开时应先换一次气: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别人的交谈时,就会发现没有视线同时“交会”或“转移”的现象,通常是一方在注视另一方时,对方会换口气,将视线转移到别的地方。这种现象会你来我往的重复下去。换言之,“换气”的时机非常重要。
关于“换气”这一点,在《高明的说话秘诀》一书中,曾提供一套有趣的数字,这里特别提供出来,供各位做参考。关于亲密的人相互注视的时间,在平常聊天时为三秒钟,谈有趣的话题时为五秒钟,其他一般状况有一秒钟,而视线移开的时间为七秒钟。
第五、视线不能突然很快地转开,当我们在拥挤的车厢中,与别人的视线的视线相遇时,总是会慌张地把视线转移到别的地方,这是在强调“我和你没有任何关系”、“我不想和你有任何牵连”。但是在会客厅里,绝对不能有这种神气,因为这样做会让对方以为你正在拒绝沟通,可能会给他留下十分恶劣的印象。
如果你是足球爱好者,当你打开电视看足球赛时,经常会看到一些很熟悉的镜头。譬如说,后卫闪过人,一个妙传给前面的队友,结果他那队友失误了,球落人了对方脚下,错失了大好良机。这时,那个失误的球员最常出现的情绪化反应就是踩脚、踢地、抓扯自己的头发,然后对着天空咒骂两句。若传球失误的球员,则他常会手把头发往后一掠,抓抓后脑勺,然后踢起尘土,或猛踢任何脚边可踢的东西,以此表示自责。从身体语言看,这是脚“生气”了。
踢地或踢任何幻想的对象。当你觉得生气、受挫、或困扰的时候,是不是会有想去踢门的那股冲动?我相信你多半是踢过的。你曾否轻踢着土地以无声表达你的需要?你曾否已经举足准备用力踢一样东西,然后又收了回来没踢?这些都是很平常的动作。但是有另外一种轻踢地面的姿势与代表生气厌恶的轻踢是不同的,有些人地考虑一件事情时,常会轻踢着地面,就象我们说的:“想把事情踢皮球似地踢掉!”
从以上的实例中我们看到,人的情绪有时会明显地表现在脚上。在主客会谈中,从“脚语”察知对方心态是争取主动的方法之一。
人在高兴、轻松、愉快的时候,两只脚一般都是分开着的,或站或坐都如此;而在心里紧张的时候,往往把两只脚叉叠起来。
许多研究资料都指出,这个姿势确实表现出某种“压抑”。请诸位假设自己正处于一种实际的生活状况中。你现在是在一个牙医的待诊室里。请注意你的脚,脚踝是否紧紧交叠?如果不是,请想象自己是坐在诊疗椅上。看看两脚现在是个什么情形?应该是紧紧交叠吧?人们在压抑强烈的感觉或情感时会不自觉地采取脚踝紧紧交叠,双手抓紧的姿势。
有人在对美国克哈基·梅非与全世界管理服务俱乐部的军人调查中,有一位上校,在宣誓后被问到为什么不报告所发现的事故,他以这个姿势说明,有句军人的谚语“随时让脚踝紧紧交叠”,意思是说不要多嘴多话,尤其是事不关己时。
在讨论这个姿势时,我们有一位常搭飞机旅行的同事吐露,从飞机起飞到降落,他的脚踝不断地交叠再松开。不过在家中办公室里,却很少这么做。结果他承认自己坐飞机时感到很紧张。研究身体语言的录像带中,有特别强调足踝交叠的镜头。当问到这种姿势和压抑或反对一个提议是否有关时,结果发现大家认为在压抑潜在的让步时,脚踝交叠的比例颇高。
空中小姐对于真正需要服务却又羞于启齿的旅客,似乎具有独到的辨别本领。许多空中小姐告诉我们,她们能从乘客紧紧交叠的脚踝中(尤其是在起飞时),看出他的紧张与不安。这个人或许会在空中小姐端咖啡、茶或牛奶给客人时,把脚踝分开移向椅边。如果他的脚踝仍紧紧交叠,她们多少会感觉出这位沉默的客人其实可能需要东西。空中小姐会立即问他说:
“你真的不要吗?”
许多人在应征工作坐着面试时,会由于紧张而自然把脚踝紧紧交叠。妇女脚踝交叠的方式与男人的不同,她们往往在交叠双脚的同时,两只手也相交起来。
虽然一个着名的模特儿训练机构劝告模特儿们坐着时不要交叠脚踝,但在多次面试中,她们仍会由于不安、急躁或心中有所不满,而以一种笨拙的方式将脚踝紧紧交缠起来。
有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帮我们搜集下列问题的答案:男人在诊疗椅上脚踝交叠的平均次数多少?妇女又是多少?发生在何时,当时手的姿势如何?坐时脚踝分开的是哪一类的病人?
结果显示150名男性病人之中,有128位是一坐下就把脚踝交叠起来。而150多名妇女之中,只有90位在开始坐下时就这样。而且在采取这个姿势时,男性多半是双手在骨盆附近紧紧握住,或者是紧紧抓住椅臂。而妇女则通常是把紧握的双手搁在腹部。
脚踝分开的人通常是做例行的牙齿检查,知道不会痛,一下子就过去了。有时常看牙医的人,在去过四五次以后变得习惯诊疗椅了,因此他不会把脚踝交叠起来。而且我们这位牙医朋友也发现,在他使用笑意使病人镇静之前,他或护士常会叫病人把脚踝放开。这是很重要的,否则血液循环受阻,笑意就不能达到完全的效果。此外护士还告诉我们,在进人手术室时两脚交叠、两手紧握的病人,通常都是那些感到很害怕而又非动手术不可的人。
有些人说是这种姿势能使他们感到舒适,企图以这种借口掩饰真正的理由。如果你也有这个毛病,在下次仰卧休息时,若发觉自己脚踝交叠,请松开它们,然后再看看这样是否能使心情更容易放松。
因此,在会谈中,当发现对方出现这种姿势时,可通过献茶、递烟的方法,使对方解除这种心情紧张、压抑的状态。
在交谈中,脚的另一个动姿就是“踱步”。许多中老年人似乎比较倾向于这种类型,特别是当他们要解决困难问题或作困难的决定时,就姿态而言,这是非常积极的姿态。但是旁人可能对踱步者讲话,因而可能使他思绪中断,并且干扰到他正想作的决定。多数成功的推销员了解:要让踱步决定是否购买的顾客单独思考,不去打扰他,这点是很重要的。假如他想要问问题时,他们才让他停止踱步思考。有许多成功的谈判乃在于一方咬着舌头不吭气,让另一方继续决策行为,在地毯上踱方步。
另外,谈话时观察对方脚尖所指的方向也很重要。你是否有过这种感觉,与你说话的人恨不得不是在与你说话,虽然他看起来好像喜欢与你在一起似的,这情况可能是:①这人面对着你,脸上带着笑容并不时点头,②这人的身体和脚却是指着别人或是指着门。就是表示他想去的方向。
例如,两个人在门边谈话,在左边的那人很想保持对方的注意力,但对方却想往他身体指向的方向去,(他的脚尖指向门外)虽然他的头仍是转过来的。但只有对方身体也转过来时,才可能会有彼此都有兴趣的交谈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在交谈时,当一方想停止谈判而离开时,他会把身体或脚指向最近的出口。在面对面接触时若发现这种讯号,你应该想办法吸引他的注意力使他参与,否则就先结束会谈以保持主动。
鲁迅先生曾用“今天的天气,哈哈哈……”来形容那种无话找话,随声应和的谈话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