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历史上的奸与诈
4782800000004

第4章 奸邪小人无所不用其极(3)

阴谋得逞,李斯立了大功,但却成了赵高索取最高权力的障碍。赵高决心除掉李斯,取而代之。

他装出一副博学多才的神态,对二世皇帝说:“陛下身为天子,可知道天子怎样才能显得尊贵?”二世皇帝听不懂这个话,摇了摇头。赵高解释说:“天子所以尊贵,就是让臣下只能闻声,不能见面。陛下年纪还轻,不一定样样事情都懂,如果坐在朝廷上,成天和大臣们议论国政,难免有的话会说错。天子说错了话,就会被臣下看轻。为陛下设想,不如深居后宫,等着大臣们奏事。事情奏上来了,在宫中和几个娴熟法令的人一块儿商量,商量出好办法了,再交给臣下去办,这样,臣子们都会以为陛下十分英明。”

二世皇帝认为这是个好主意,便天天深居后宫,与宫女们嬉戏玩乐,朝廷大事全被扔到一边。赵高掌管宫廷警卫,连丞相也不能进去奏事。李斯对此十分着急,去找赵高想办法。赵高告诉他:“等皇帝空闲的时候,我再通知你入宫奏事。”此后,每当二世皇帝与宫女们玩得兴致正浓时,赵高便派人召李斯进宫,因此,李斯每次来的都不是时候。结果事情没能奏成,还惹二世皇帝大发雷霆,认为李斯是有意找别扭。赵高趁机诬告李斯有野心,想当诸侯王,还说李斯的儿子李由与犯上作乱的陈胜、吴广相勾结。李斯被加上“谋反”的罪名下了大狱。

为了使李斯认罪,赵高指派亲信,扮成二世皇帝的使者,把李斯打得死去活来。李斯受刑不过,只好屈招。后来,被处死在咸阳街头。赵高这时的权力达到顶峰,登上相位,朝中一切由他裁决。

奸佞小人想为所欲为,往往先想办法封住众人之口。大家慑于他的淫威,不敢说话了,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然而他还不满足,于是,又演了一场“指鹿为马”的把戏。

有一天,二世皇帝临朝,赵高把一只梅花鹿牵到大殿上。二世和大臣们大眼瞪小眼,不知道是什么用意。赵高神情端庄地给二世皇帝行了一个礼,大声说道:“这是臣刚刚得到的一匹宝马,诚心敬献给陛下!”

秦二世眨巴眨巴眼,满脸疑惑地说:“这是一头鹿,丞相怎么说它是一匹马?”赵高仍是一本正经,声音又往高提了提,说:“这明明是一匹马。请陛下再问问群臣,让他们鉴别鉴别。”

群臣们深知赵高的淫威,连李斯丞相都被他弄得满门抄斩,还怎敢说“不”字?于是很多人都说这是马。赵高一看心里美滋滋的,自以为得计。可就在这时,有三五个不知深浅的人仍争执着说这是头鹿。因此赵高心里已对这几位大臣恨之入骨。赵高一手导演的这场把戏,是鹿是马成了赵高区分知己异己的衡量标准,用此小计,赵高就轻而易举摸清了朝臣们对待自己的态度。事后,凡说是鹿的大臣,他都给加上了各种罪名,予以处决了。

从此以后,赵高说的话,谁也不敢反对。赵高就是这样一个飞扬跋扈、奸佞无比的阴险小人。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入关后,秦朝灭亡在即,赵高恐受诛罚,在望夷宫发动兵变,逼令胡亥自杀。他篡位不成,遂立子婴为秦王,后被子婴诱杀。

7专权的奸臣总是想方设法铲除隐患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专权的奸臣,一方面扳倒与自己平起平坐的人,另一方面又扼杀后起之秀,因为这两种人种对他们的威胁的最大,特别是后起之秀随时都可能取代他们。一个朝代,一旦出现专权的奸臣,国家必定因缺人才而衰落或灭亡。

据《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载: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比自己高,及被皇帝所器重者,地位将接近自己的,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制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李林甫虽然骨子里阴险狡诈,但他与人接触,却总是装出一副平易近人的态度,说一大堆好听的话,使人以为他心地善良。

靠着巧取钻营,在开元二十二年,李林甫终于成了与朝中裴耀卿和张九龄并列的三宰相之一。裴耀卿和张九龄博学多才,因而很受玄宗重视,所以李林甫决心将二人排挤下去。可当时他刚刚登上相位,实力还不强大,于是他便夹起尾巴做人,对张九龄和裴耀卿毕恭毕敬,曲意逢迎。李林甫在逢迎玄宗的同时,还竭力讨好玄宗身边的人。

受宠的武惠妃陷害太子,玄宗大怒,想废掉太子,张九龄坚持不可,李林甫当面不发表意见,背后却在玄宗亲信的宦官面前散布舆论说,皇上“家事,何须谋及于人?”,影射张九龄干预皇上“家事”。

玄宗欲加封牛仙客。张九龄不赞成,约李林甫一起到玄宗面前去“固争”,李林甫当即表示同意,可到了玄宗面前,他却一言不发,私下里反而告诉了牛仙客。牛仙客在其鼓动下,面见玄宗,哭着辞职,玄宗又欲升牛仙客为相。张九龄认为牛仙客目不识书,不能当大任。李林甫私下对玄宗说:“但有才识,何必辞学。天子用人,有何不可?”接着又说张九龄是文人,不善用才。从此玄宗认为张九龄太专权,对他逐渐疏远,并认为裴耀卿和张九龄是同党,就将二人的相位都罢免了。牛仙客升为宰相,李林甫取代张九龄为中书令。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三月的一天,玄宗驾临勤政楼。兵部侍郎卢绚正骑马经过楼下,气宇轩昂,雄姿英发。玄宗看到后心生欢喜,称赞道:真乃伟丈夫也!李的耳目喉舌马上将此事汇报给李林甫。他担心卢绚被皇上重用,便设计阻挠。于是他把卢绚的儿子召来,告诉他父亲威望很高,皇帝准备派他父亲到外地任职,要想不离开京城,可上书奏请说自己年老,皇上就不会将他派往外地了。卢绚听从李林甫的指点,上书奏称自己年老,不堪重任,结果李林甫以此为据,罢了他的兵部侍郎之职,让其出任华州刺史。卢绚到任不久,李林甫又诬其有疾,州事不理,被授予太子员外詹事,就这样卢绚一直被冷落压制着。

原中书侍郎严挺之很有才华,早年被李林甫排出京师。天宝元年,唐玄宗忽然想起他,就问李林甫他现在哪里,欲以重用。李林甫马上把严挺之的弟弟召到府中,谈话叙旧,虚伪地告诉他要授予他员外郎的职务。又关心地问起他哥哥的情况,鼓动他替哥哥写一奏折,以身体不好为名,请求入京就医。这样,进京以后,见了皇上就可受到重用。严挺之的弟弟不知是计,非常感激,立即照办。

后来,李林甫就拿着他写的奏折对玄宗说:“挺之年高,近患风,且须授闲官就医。”玄宗听后,叹息良久,只好令严挺之到“东京养疾”去了。

刑部尚书李适之是唐太宗的曾孙,此人非常勤奋,天宝元年,牛仙客死,代为左相,被李林甫视为竞争对手。

在李适之上任之初,他便对李适之说:“华山下面有金矿,采之可以富国,我想皇上还不知道。”李适之轻率地相信了李林甫的话,就把这事告诉了唐玄宗。玄宗很高兴,立即问李林甫是否真有此事,李林甫却说:“这件事臣已经知道很久了,但我想到华山是皇家的龙脉所在,王气所在,不可开采,所以臣不敢上奏皇上。”李林甫这马屁拍得玄宗很舒服,玄宗感到李林甫对自己是一片忠心,因此宣布,“自今奏事,宜先与林甫议之”。此后玄宗逐渐疏远李适之,后来李适之终于被罢相。

李林甫用这种方法整倒了一批内阁大员,而对于那些无能的、善于逢迎拍马的邪险之徒则加以引荐,作为自己的左右臂膀。又用小人充塞各种机构,就这样他稳稳地当了19年宰相。

李林甫当了19年宰相,靠的是什么?自然是奸诈的手法,他善于诬陷,精于整人,特别是有可能成为自己对手的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他先扳倒有才能的人,一朝中有三个宰相,他先后整倒了两个,然后又换上他的心腹之人。另一方面,新人总是不断涌现的,他的地位时刻受到新人的威胁,因此,他总是会想办法把新人扼杀在摇篮里。

8奸诈之人善于伪装成好人

狡诈性格的特点就是见风使舵,察言观色,而且善于伪装,而且能不露痕迹。善于伪装的人有两种,-是装得有良心,二是装得聪明。伪装得有良心,往往害人不浅;伪装得聪明,往往会弄巧成拙。

秦桧(1090-1155),字会之,江宁(今江苏南京)人。进士出身,在北宋时曾任密州教授、监察御史、御史中丞。南宋时曾任吏部尚书、参知政事、宰相,被封为太师、魏国公。死后高宗加封他为“申王”,谥号献忠。

在徽、钦二帝被擒时,他已官至御史中丞,是个不小的权臣了。徽、钦二帝被捉后由秦桧侍奉。不久,徽宗听说康王赵构即位,便修书与金世宗议和,并派秦桧前往。

狡诈的秦桧看到宋不是金国的对手,在金世宗面前,低声下气,百依百顺,有意讨好金国。金世宗认为他很有才干,便留下了他,并把他转送给自己的弟弟挞懒,从此,秦桧鬼使神差一般,追随挞懒,成为挞懒的忠实仆人。在挞懒死后他仍忠于金国,以出卖南宋为己任。

被金国俘虏的宋朝帝王子孙、宦官及世代为官的家族,全都沦为金人的奴婢,生活十分困难。能够逃回来是很不容易的。秦桧说自己杀死了看守人员,和王氏逃了2800里,回归南宋。朝中许多大臣认为这不太可能,一路之上,金人盘查严密,岂容一对汉人夫妇自由往来?再问起同被俘获的朝臣情况,他也支吾不清,有许多地方不符实情。其实,秦桧完全是在蒙弊高宗。但秦桧也有他的一套办法,他事先拜会了他原来的密友宰相范宗尹和李回,二人都替他说好话,又加之他在前朝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他还是取得了高宗的信任。可见秦桧之狡诈。

秦桧回朝后,高宗召见他,向他询问徽、钦二帝在金国的情况。狡诈的秦桧已看出高宗的软弱,想和不想战,于是献上早已准备好的《与挞懒求和书》。高宗被金兵追得无处立足,见到了秦桧,仿佛见到了救命稻草一般,况且秦桧又自吹跟挞懒打交道数年,深知挞懒秉性,信函一到,必能议和成功。在召见秦桧后不久,高宗竟与人说道:“桧忠仆过人,与其一谈,朕高兴得夜不能寐。”至此,秦桧开始了他的卖国生涯。

当时,南宋军队中的将领主要是由河北、山东等地的军人组成,这些人不愿回去受金人的统治,因而,他的策略遭到了广泛的反对。为此,秦桧又具体提出了以南宋的河北人归还给金国,送给刘豫(金人设的傀儡)的策略。他的策略轰动了朝野,弄得大臣士民纷纷公开反抗。

挞懒得势以后,恃兵威胁南宋,早已被吓破了胆的宋高宗,又起用了秦桧,让他主持议和,并任秦桧为相。朝廷上许多正直的大臣表示忧虑,许多人上书劝阻,但高宗企图让秦桧来往于两国之间,救护南宋朝廷。

秦桧深知,如果再公开谈论议和之事,一些正直之臣必然会从中阻挠,于是他就私下里与高宗密谈,他说:“臣僚们大多数是畏首畏尾的人,没有必要与他们讨论大事。议和之事请陛下只与我一人商议决断,不要让其他的人干预,不知道可不可以?”软弱的高宗回答说:“可以,我只派你一个人来主持此事。”

狡诈性格的人往往容易抓住他人的弱点行事,而且专拣此处攻破。秦桧就是抓住了高宗软弱的心理,一再促使议和,但害怕日后引起主上的怪罪,他为自己加了保险。他对高宗说:“我对这件事是有信心的,只是不知陛下是否下定了决心。请陛下考虑三天再定,免得我行事时有不方便之处。”

过了三天,他们进行了第二次谈话。高宗说:“我的信心已经很坚定了!”秦桧说:“我恐怕你考虑不周,别的方面还有不方便之处,请陛下再考虑三天!”

又过了三天,他们进行了第三次密谈。秦桧觉得高宗的信心不再动摇了,就去坚定地实行他的投降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