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是人生中获得幸福的重要条件。让孩子从小认识到财富的"魔力"和"魅力",才能激发他长大追求财富的野心。告诉他:财富很重要,很宝贵,只要经过足够的努力,一定能够像很多富翁那样拥有财富。因为你知道,只要尽早进行适当的教育和熏陶,孩子一定能具备获得财富所需要的素质,那样你就不用担心他长大成为穷人了。
金钱很重要,但不是万能的
在市场经济社会,金钱对于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都是具有魅力和魔力的。"金钱不是万能的,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已被大多数人所认可。
我国虽然曾有"君子寓于义,小人寓于利"的古训,君子有羞于谈钱,耻于赚钱的传统,但这种谦谦君子式的金钱观,在当今的商品经济社会已经过时。
金钱是有益的,它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使人们能够从事有价值的话动。而归咎于金钱的罪恶并不是源于金钱本身,而是源于追求和使用金钱的人。
钱在生活中就像空气一样必不可少。父母如果不想让孩子长大后成为穷人,首先应该让孩子认识到金钱的重要性,树立一个正确的金钱观。
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健康与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钱。在贫穷落后的国家,或者我们社会中的贫苦人家,他们和富有的人家比起来,婴儿死亡率偏高,而且平均寿命较短。富有的人,因为食品、生活环境,医疗保健方面都比穷人优越,所以健康教好,寿命较长。
生活中的物质资料:如美味的食品,潇洒的衣着,宽敞舒适的住房,漂亮的家具,高级彩电、冰箱、洗衣机、落地音响,还有名牌汽车......都由钱所带来。每个人拥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之后,马上就会渴望得到新的、不同的东西,这种欲望没有止镜。
钱也是所有休闲活动的前提条件,冒险、旅行、文艺活动,无一例外。富裕的人可以领略富士山、五大湖、金字塔、尼亚加拉大瀑布的美景,到阿尔卑斯山滑雪、在法国里耶维拉海滩度假,或赴非洲沙兰哥弟平原玩氢气球。而负担不起这些娱乐的,只能在家里看电视代替。
事业的发展更是常常凭钱而定。有钱,才有创业资金,有钱,才担得起风险,撑到成功到来。这个公式适用于每一个阶层、每一个人。金钱对事业的发展和成败有重要影响。
穷人不得不从事较脏和累的工作、投入工厂生产线,或靠体力劳动赚钱。因为收入低,那一点点钱关乎生存,也就格外重要。和其他社会阶层不同,穷人往往纯粹是为了钱而工作;至于工作能为心理上带来满足,就算有,也很微小。许多人为了钱不得不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好莱坞的一位演员说:"我不能拿到好的角色,全是因为我没有钱。"他遗憾地表示:"钱可以让你没有后顾之优。当你像我一样三餐不继时只要有钱赚,什么角色都好,甚至想去演小电影。如果有钱,你就有了选择权,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开创前途。"显然这种情况不只适用于演员,也适用于许多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
大笔的金钱使你能做你感兴趣的事,而经济拮据的人往往惧怕掌握他经济命脉的人。有家的男人最怕被解雇。当他为自己的某种嗜好花了几块钱时,会有一种犯罪感,因为这儿块钱可以为家庭做更需要做的事情。钱的压力阻止他做自己想做的事,自我表现欲受到压抑,束缚了手脚。
钱对事业成功最关键性的影响,在于教育机会。要想实现理想和野心,首先要能支付得起教育的费用。有较多的钱可以选择较好的学校,而随着学费上涨和贷款机会的减少,负担得起实现梦想的费用的人愈来愈少了。一般穷人的教育程度通常比中产阶级和高收入阶层低。
"望子成龙"是每一个家长的希望。人才需要教育,而受教育的费用如今越来越高。每个想要子女成才的父母,一定会感觉到金钱的重要。
在现代社会,孤独困扰着许多人,而朋友能够克服孤独。富有也会让你交到更多朋友。你不必担心别人怎么看你,如果有人不喜欢你,那也没关系,你完全有条件找到新朋友。钱可以使你参加旅游和有兴趣的娱乐活动,住你想住的地方,从而开辟结交新朋友的天地,在自己选择的情境中结交朋友。钱允许你帮助那些不如你走运的人。《圣经》上告诉人们:财富使你宾客盈门。
金钱与自信相辅相成。金钱,是衡量一个人在社会中取得成就大小的标准。富有的人更让人放心,或者银行有大笔存款,或者在保险柜里有热门的股票,或者拥有机器、厂房、房地产......凭正当手段赚钱,的确能发挥人的潜能,增强人的自信心。作家毛姆曾经说过:"钱就好比人的第六感",缺了它,你就不能更充分地利用其它五个感官。"
金钱还能够满足我们贡献社会的欲望。很难相信一个三餐都没有着落的人会对这个社会有什么贡献。而那些有钱的人,在自己享受生活的同的,还通过设立基金,让其他人分享他的快乐。
比尔·盖茨是世界首富、但也设立厂世界第一位的慈善基金,价值20亿美元,可以使很多没有钱的人继续上大学,比尔通过智赚取金钱,又把它回馈给社会,这不是很高尚的行为吗?
正是金钱的美好,美国作家爱默生才大声地讴歌金钱,他指出如果不是金钱刺激了人类的创造能力,人类社会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
父母在让孩子认识到钱的重要性的同时,应该让孩子明白,金钱是为人服务的,它不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最终目的。在家庭中,金钱的使用可以为家人带来好处,使家人一同分享食物和爱;在社会中,金钱的流通可以为生产活动带来便利,可以促进财富的生产以提供给整个社会。如果把金钱看成是唯一重要的,它就从我们那儿偷去了我们和他人以及社会的联系,而正是这些联系使生活充满意义。这个理念必须告诉我们的孩子。
金钱固然很重要,但它并不是万能的。金钱只能给我们提供一个实现愿望和理想的有力工具,但并不是只凭它就可以得到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有一首流行的诗是这样写的:
金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金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金钱可以买到"饰物",但买不到"青春";金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金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金钱可以买到"虚名",但买不到"实学";金钱可以买到"荣耀",但买不到"尊重";金钱可以买到"权威",但买不到"威望";金钱可以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金钱可以买到"躯体",但买不到"灵魂";金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金钱可以买到"武器",但买不到"和平";?金钱可以买到"小人之心",但买不到"君子之交"。
总之,我们应该教育孩子对金钱有一个恰当的正确的观念,既要认识到它在人生中的必不可少和难以替代的重要性,也要认识到它不是万能的,避免孩子形成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的腐朽堕落的人生观。
渴望财富,才能拥有财富
有这样一个故事:
法国一位年轻人很穷,很苦。后来,他以推销装饰肖像画起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成为媒体大亨,并且跻身法国50大富翁之列。不幸,他因患上前列腺癌,1998年在医院去世。
他去世后,法国的一份报纸刊登了他的一份遗嘱。在这份遗嘱里,他说:我曾经是一位穷人,在以一个富人的身份跨入天堂的门槛之前,我把自己成为富人的秘诀留下,谁若能通过回答"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而猜中我成为富人的秘诀,他将能得到我的祝贺,我留在银行私人保险箱内的100万法郎,将作为睿智地揭开贫穷之谜的人的奖金,也是我在天堂给予他的欢呼与掌声。
遗嘱刊出之后,有48561个人寄来了自己的答案。这些答案,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有的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机会,穷人之穷是因为背时。有的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技能,一无所长所以才穷,有一技之长才能迅速致富;还有的人说,穷人最缺少的是帮助和关爱,是漂亮,是名牌衣服,是总统的职位等等。
而出乎人们的意料,富翁的遗嘱公开他致富的秘诀是:穷人最缺少的是成为富人的野心。
在所有答案中,只有一位9岁的女孩猜对了。为什么她得出这个答案呢?她说:"每次,我姐姐把她11岁的男朋友带回家时,总是警告我说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于是我想,也许野心可以让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谜底揭开之后,引起了轰动。很多富翁在谈论此话题谈论,都承认:野心是永恒的"治穷"特效药,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穷人之所以穷,大多是因为他们有一种无可救药的弱点,也就是缺乏致富的野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成为富人,首先要有"我要成为富人"的意念。有钱人和贫穷人的差别在哪里? 有钱人欲望无穷尽;相对而言,贫穷人则是欲望谈泊。
其实欲望并不是邪恶粗俗的事。人如果没有欲望,就不成其为人了。拥有高尚的情操虽然很好,但是来到这个世上,如果只是两袖空空地走完这一遭,没有充分享受生活,不是太遗憾了吗?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少年时代从英格兰移民到美国,非常贫穷,不得不他年纪轻轻地便投身于劳动者之列。 "我一定要成为大富豪"这样的信念、使得他于19世纪未,在钢铁行业大展鸿图,进而涉足铁路、石油,成为豪门巨富。洛克非勒、摩根都是满怀欲望,以此为原动力,成为资本主义盛行初期,美国经济的胜利者的。
我国的传统观念中,君子耻于谈利,只以"修身治国平天下"为荣。而在美国,致富是善事,也属正义的学问。即使是为人师表的大学教授也认为"能获得更高薪的人是了不起的"。这是深受佛教、儒家洗礼的东方人和他们差异最大的地方。
当年,从英格兰、爱尔兰等地渡海来到新大陆的美国人,无一不是满怀希望而来的,他们认为美国是致富的天堂。但是,他们虽然致富了,却也毫不吝惜地将得来的财富回馈给社会。卡内基投入大笔财富,设立了卡内基财团,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洛克菲勒集团也不断地捐助社会事业。完全不同于某些国家的政商名人,只知购买折扣债券,或想办法如何逃税。他们完全是正正当当而致富的。
"只要三餐能温饱,要那么多钱干嘛?"这是违心之沦。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想成为富翁的。
要向致富之路迈进,一定要克服许多困难,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以及永不服输的斗志才行。"我根本不适合发财"脑里一直被这种消极观念盘绕,你恐怕与金钱无缘。此外,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怀有罗曼蒂克想法的人,才容易赚大钱--把自己的梦、理想和愿望一一加以实现,便是发财的主要动机。
有句话说:"对人生充满野心的人,才会成功。"这句话用在赚钱上同样有道理。一般人都认为,想发财的人都很现实,其实不然,他们应该是很罗曼蒂克的人,对人生满怀梦想,充满希望。
真正钟情于金钱才是成为富人的务件。松下幸之助曾说:"钟情于金钱吧!"正是他的经验之谈。
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在克利夫兰读书读到高二就中途辍学了。并不是因家境贫寒,供不起他读书。一个重要原因是父亲反复地给约翰灌输金钱和商业意识。"人生只有靠自己,做生意要趁早。人生只是有钱!钱!"父亲每次回到家里,总是不厌其烦地向约翰这样说。
约翰深受父亲的影响,决意早一天辍学从商,他对这个多彩的现实世界向往已久,年轻的约翰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个富有的人。
一次,他和一个同学散步,同学问他:"约翰,你长大后想干什么?"
"我要成为-个有10万美元的人,我一定会成功的。"约翰毫不迟疑地说。十几岁的少年,立下这样一个目标,抱负可谓远大(当时的10万美元跟现在的10万美元可不是一回事)。然而,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他后来得到的财富,要远比这个数字巨大得多。
父亲望子成龙心切,他不仅向约翰灌输商业意识,还用心地教约翰如何写商业文书、如何准确而迅速地付款,以及如何清晰地记账等实际的商业知识。他着重训练约翰的细心、勤快和负责。
父母对金钱的态度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子女。有时是他们有意为之,有时则是无心插柳。子女在家里所学的第一课通常可以称为"认识钱的价值"。父母是否强调金钱、家长是否为钱而产生冲突、家庭经济状况如何以及父母的花钱方式等,确实会影响子女金钱风格的形成。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赚钱能力,跟父母对他的期望有直接关系。父母愈是强调赚钱,子女的赚钱欲望愈明显;收入所得愈高的家庭,愈想着赚钱,而他们的孩子日后也就真的拥有较高收入。换句话说,父母如果给孩子设一个较高的标准,子女比较可能胸怀大志,不负所望。
所以做父母的,应该适当地给孩子灌输"金钱重要"的意识,告诉孩子他们想要的东西的价格,给他们讲必须努力挣钱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从而刺激孩子挣钱的欲望。
工作创造财富
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以前,有一位老人临终时对他那好吃懒做的儿子说:"在屋后那片地里埋了一坛银子。"老人去世后,儿子赶快去挖银子。可怎样挖空心思也找不到。他母亲对他说:"干脆种麦子吧!"儿子听了之后就往地里撒下了麦种。麦子可以收成了,当年的收获真不少,他把卖麦子得来的银子放在一个坛子里。到了第三年,他继续种麦,继续埋银子。一天他抱着那坛银子对母亲说:"妈妈,爸爸说地里埋的那坛银子,就是这一坛。妈妈听后笑着对他说:"你说对了!不劳动,财富会从地里冒出来吗?"
经济学家们曾说,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的美好生活都是来自劳动。孩子做家务中就能体会这一点:他会知道如何把地扫得又快又干净;会掌握把窗和玻璃擦得光亮的技巧;会发现使衣服不打皱褶的秘决......这些都是用劳动换来的。
有些人不喜欢劳动,不爱动手,也不爱动脑,只想过悠闲的生活。有的幻想天上会掉馅饼,不劳动就会有舒坦的生活。有的看到别人先富起来,不想通过勤劳来创造财富,改变生活,而是想怎样一夜暴富。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呢?
我们热爱工作还有其他的理由。美国某大学曾就工作对人的价值作了这样的实验,该实验研究小组征求自愿者进入一间小房间,除了吃喝等基本需要外,不作任何事情,只要超过24小时即可获得一笔巨额奖金。
每一位志愿者均认为一定可以达成要求获得奖金,不料仅六、七小时即有人无法忍受孤寂,在没事可作的情况下,便中途放弃要求出来。最后仅有一个人勉强完成24小时的预订时间,但出来之后却变成神志恍惚,久久无法恢复,当这个人回复正常后,他说死也不再接受这样的实验。
由此实验证明人人需要工作、人人都需要团体生活,毕竟人是群体的动物。唯有不断工作,才可以肯定人的价值,满足人性所需的成就感。
其实在我们周遭环境里,也常看到这样活生生的实例,一些无论在公司里担任高级主管,或是一般劳工,每当退休之后,便由神采奕奕,生龙活虎的上班族,变成暮气沉沉,不知所措的垂垂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