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求人办事技巧大全
4775600000004

第4章 把话说进心窝里--求人"说话"潜规则(4)

与智慧型的人说话,需要有广博的知识;与学识渊博的人说话,辨析能力一定要强;与善辩的人说话,就没有必要啰啰唆唆;与上司说话,就要把话说到他心坎里;与下属说话,必须让他们感觉到你的慷慨,从你这里他们能得到好处;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勉强;而别人喜欢做的,应给予大力的支持;别人喜欢听的话,要多说;别人不喜欢的,要少说,甚至不说。做到这些就算是管好了自己的嘴巴。

汉高祖刘邦灭楚、平定天下之后,开始对他的臣下论功行赏,这时就出现了彼此争功的现象。

刘邦认为论功劳萧何最大,封他为侯最合适不过,给他大量的土地也实属应该,可是其他人却不服,私下里议论纷纷。大家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12次伤,而且攻城略地最多,论功劳他应该最大,应当排第一,要封地他也应该占最多。"

刘邦心里知道,因为封赏问题,委屈了一些功臣,对萧何是偏爱了一点。可是,在他心目中,萧何确实应该排在首位,可身为皇帝又无法对这一想法明言。

正当为难之际,关内侯鄂君似乎揣摩出了刘邦的心思,不顾众大臣反对,上前说了一些言不由衷的场面话:"群臣的意见都不正确,曹参虽功劳很大,攻城略地很多,但那只不过是一时的功劳。皇上与楚霸王对抗五年,丢掉部队、四处逃避的事情时有发生。是萧何常常从关中调派兵员及时填补战线上的漏洞,才保汉王不受太大的损失。

楚、汉在荥阳僵持了好多年,粮草缺乏时,是萧何转运粮食补充关中所需,才不至于断了粮饷啊!再说皇上曾经多次逃奔山东,每次都是因为萧何出力,才使皇上万无一失,如果论功劳,萧何的功劳才称得上是万世之功。现如今,汉王即使少一百个曹参,对大汉王朝又有什么影响呢?难道我们汉朝会因此而灭亡吗?为什么你们认为一时之功高过万世之功呢?所以,我主张萧何排在第一位,而曹参其次。"

刘邦听了关内侯鄂君的话,自然是非常高兴,因为关内侯鄂君的场面话说到了刘邦心坎里去了。刘邦连忙说:"好,好,就这么定了。"

关内侯鄂君因揣摩出刘邦一直想封萧何为侯的心思,然后顺水推舟、投其所好,挑刘邦爱听的话说,刘邦自然非常高兴,刘邦的心愿落实了,鄂君也因此被刘邦封为"安平侯",封地超出原来的一倍。

由此可见场面话的重要作用,假如关内侯鄂君没有趁机将场面话说出去,刘邦也不会给他封侯,扩大封地面积。所以说,场面话该说时还要说,但必须掌握好度,不能太不切合实际。

有人认为,说场面话是一件可耻的行为,那是对说出去的话不负责任的表现。但是身处复杂的社会,有时不说场面话又寸步难行,所以场面话还是要说的,只是在说之前考虑清楚,管好自己的嘴,尽量说一些贴切实际的恰当的话。

13、怎样避免撞南墙

你满怀希望地向别人提出要求时,却当场遭到对方的拒绝,那场面是很令人难堪的。这种被拒绝而产生的尴尬,往往令你感到失落,心理失衡,甚至出现不正常心理,比如记恨或报复的心理,因而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造成尴尬的原因很多,有些是无法预见的,难以避免的,但有些却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避免的。从交际的角度来看,避免尴尬也是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懂得并力争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场面的出现,是每一个交际者都应该掌握的。

在参与交际活动之前,要对交际对象和自己提出的要求及可能被满足的程度有基本的估计。起码要对三个方面情况有所估计:一是看自己提出的要求是否超出了对方的承受能力。如果要求太高,脱离实际,对方无力满足,这样的要求最好不要提出,否则,必然会自找难看。二是看对方的人品和自己与之关系的性质、程度。如果对方并非乐善好施之人,即使你提出的要求并不高,对方也会加以拒绝。对于这种人最好不要提出要求,不然也会自寻尴尬。此外还要看彼此关系的深浅,有时自己与对方并没有多少交情,就提出很高的要求,其结果碰壁的可能性就会很大。三是看你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合法。如果所提要求违犯政策规定,人家是会拒绝的,最好免开尊口。在进行求助性交际活动之前,需要先做上述估计,然后再决定如何提出自己的要求。这样做,一般来说是可以避免很多尴尬场面出现的。

人际交往的情况是很复杂的。有时,即使你事先作了充分估计,也难免遭遇意外,或出现估计失当的情况。这样,尴尬场面仍然可能降临到你的头上。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避免出现令人难堪的局面呢?运用必要的试探方法,就成了交际时避免尴尬的选择了。常见的方法有:

(1)打电话法

打电话提出自己的要求与对面提出有所不同,由于彼此只能听到声音而不见面,即使被对方所否定,其刺激性也较小,比当面被否定更易接受些。

(2)开玩笑法

有时还可以把本来应郑重其事提出的问题用开玩笑的口气说出来,如果对方给以否定,便可把这个问题归结为开玩笑,这样既可达到试探的目的,又可在一笑之中化解尴尬,维护自己的尊严。

(3)顺便提出法

有时提出问题,并不用郑重其事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显得过分重视,至关重要,一旦被否定,自己会感到下不来台。而如果在执行某一交际任务的过程中,利用适当时机,顺便提出自己的问题,给人的印象是并未把此事看得很重,即使不满足也没有什么感觉。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顺便提出的问题往往是自己要说明的真正意图,但是,由于使用这种轻描淡写的方式顺便说,就使自己变得更主动一些,有退路可走,可以有效地防止对方否定造成的心理失衡。

(4)触类旁通法

当你想提一个要求时,还可以先提出一个与此同属一类的问题,试探对方的态度。如果得到肯定的信息时,便可以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要求;如果对方的态度是明确的否定,那就免开尊口,以免遭到拒绝出现尴尬。用触类旁通法进行试探,其好处是可进可退,进退自如,在交际中有广泛的用途。

(5)投石问路法

你有具体想法时,并不直接提出,而是先提一个与自己本意相关的问题,请对方回答,从其答案中,如果自己已经得出否定性的判断,那就不要再提出自己原定的要求,这样可以避免尴尬。

(6)自我否定法

就是自己对所提问题拿不准,如果直接了当提出来恐怕失言,造成尴尬。这时,就可能使用既提出问题,同时又自我否定的方式进行试探。这样在自我否定的意见中,就隐含了两种可能供对方选择,而对方的任何选择都不会使你感到不安和尴尬。

14、马屁该拍还得拍

"拍马屁"一词原本是说,人在骑马前最好先拍马的屁股,这样马才去温顺地让人骑上去,否则,不仅骑不上,还会被摔下来。后来才被引申为专门说奉承话是人的天性,虚荣心是人性的弱点。当你听到对方的吹捧和赞扬时,心中会产生一种莫大的优越感和满足感,自然也就会高高兴兴地听从对方的建议。相信你也到私人商摊处买过衣服,在你试衣时,卖主说:

"啊,真漂亮!你穿起来非常合身,朴素、大方、有风度。"

本来你是不想买那件衣服的,却买回来了。

第二天,你神气起来,可是穿了不到两小时,某条缝隙断了,裂开了一个大洞。此时,你才骂他是个骗子"。然而,又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常是如此,吹你捧你然后趁你晕乎乎之机,大掏你腰包。

有自大狂的人虚荣心最重,往往他们不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喜欢别人对他做阿谀式的颂扬。

许多有成就的人便是如此。如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和钢铁大王卡内基,他们都喜欢别人恭维,有一位著名作家消雷曾经说过:

"倘使有人称赞他的家庭经济,这位石油大王常会乐不可支,同时,他又喜欢听别人说他对慈善事业和办理学校是如何的热心,当他听到这类话时,他会马上非常兴奋。有一次,我赞美他向学校里一群小孩子所发表的谈话,他立刻感到高兴极了。"

消雷又说:"钢铁大王卡内基或洛克菲勒只要你恭维他某一次的演说辞是怎样的有益和怎样的动人,就很容易引他回答平时不愿回答的问题。"

他又说:"如对着卡内基或洛克菲勒赞美他们的商业领袖才能,是绝不会使他们发生兴趣的,这些在他们听来反而会觉得你没有诚意。然而"家庭经济"和"公开演说"却是他们癖爱的虚荣点。"

如此大名鼎鼎的人物可以说是见多识广之人,一般要请他作演讲或出席一次会议,简直八抬大轿都难以请来,但一席不要钱的吹捧即能顺利地解决问题。可见必要时,马屁该拍就得拍。

要想早日出人头地,首先就要澄清自我的主观意识,尽快地学会拍马屁的本领。俗话说"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习惯成自然"、"习惯成性",当恭维别人已经变成你的习惯时,你的成功也就指日可待了。到那时,曾在背后对你指指点点,甚至批评你的人,都将对你刮目相看了。

15、套交情说话术

求人办事的初始阶段,其实就是与人沟通感情的交际阶段。在交际中寻找共同点的说话术,俗称"套交情",也叫"名片效应"或"认同术"。

认同,是要在交际双方的经历、志趣、追求、爱好等等方面寻找共同点,诱发共同语言,为交际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进而赢得对方的支持与合作。

一位日本议员去见埃及总统纳赛尔,由于两人的性格、经历、生活情趣、政治抱负相去甚远,总统对这位日本议员不大感兴趣。日本议员为了不辱使命,搞好与埃及当局的关系,会见前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最后决定以套交情的方式打动纳赛尔,达到会谈的目的。下面是双方的谈话:

议员:阁下,尼罗河与纳赛尔,在我们日本是妇孺皆知的。我与其称阁下为总统,不如称您为上校吧!因为我也曾是军人。也和您一样,跟英国人打过仗。

纳赛尔:唔......

议员:英国人骂您是尼罗河的希特勒",他们也骂我是"马来西亚之虎",我读过阁下的《革命哲学》,曾把它同希特勒《我的奋斗》做比较,发现希特勒是实力至上的,而阁下则充满幽默感。

纳赛尔:呵,我所写的那本书,是革命之后,三个月匆匆写成的。你说得对,我除了实力之外,还注重人情味。

议员:对呀!我们军人也需要人情。我在马来西亚作战时,一把短刀从不离身,目的不在杀人,而是保卫自己。阿拉伯人现在为独立而战,也正是为了防卫,如同我那时的短刀一样。

纳赛尔:阁下说得真好,以后欢迎你每年来一次。

此时,日本议员顺势转入正题,开始谈两国的关系与贸易,并愉快地合影留念。日本人的套交情策略产生了奇效。

在这段会谈的"开场白"中,日本议员先后五处使用认同术,终于使纳赛尔"不感兴趣"到"十分兴奋"而至"大喜",可见日本人套交情的功夫不浅。

一开始,日本人把总统称作上校,降了对方不少级别;挨过英国人的骂,按说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但对于军人出身,崇尚武力,并获得自由独立战争胜利的纳赛尔听来,却颇有荣耀感;没有希特勒的实力与手腕,没有幽默感与人情味,自己又何以能从上校到总统呢?接下来日本人又以读过他的《革命哲学》,来称赞他的实力与人情味,并进一步赞颂了阿拉伯战争的正义性。这不但准确地刺激了纳赛尔的"兴奋点",而且百分之百地迎合了他的口味,使日本人的话收到了预想的奇效。

这位日本议员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意义重大。首要一点,就是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有备而来,才能套得交情,并且套得牢靠。

让我们再拿记者为例。记者采访,常常是"跑断腿,磨破嘴",有时还不得不面对冷面孔,坐冷板凳,他们是如何与采访对象套交情的呢?一位经验老道的记者如是说:"记者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他们几乎天天都跟不熟悉的人和不熟悉的事打交道。工农商学兵、三教九流都有可能涉及。记者跟各种各样的人接触,离不开说话。怎样跟采访对象谈话,这里面大有学问。方法不当,可能成为胸有百策却噤若寒蝉,如同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所以,记者要勤于用嘴,善于用嘴。"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得情况,收集材料,常常是通过记者提问题来实现的。能不能够提出问题,问题提得是否恰当,是记者的一项重要基本功。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记者多与不熟悉的人打交道,怎样才能谈得投机呢?这多半要看记者的能力。初次见面,彼此陌生,得有个熟悉的过程,有经验的记者能够把这个过程缩短。通过观察和分析谈话对象,能够迅速地找到一个可以引起双方话题的共同点,打破那种不知从何谈起的尴尬局面。

有一位老记者去采访一位科学家,到了科学家那儿,老记者看到墙上挂着几张风景照,于是就扯上了构图、色调,原来这位科学家爱好摄影,他兴致勃勃地拿出了他的相册,谈话气氛非常融洽。正是由于这种气氛,使后面的正题采访进行得非常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