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全史之先秦史
4770000000035

第35章 36.权威何在

平王其人

在周朝的的历史上废掉的太子只有一个下场,就是囚禁起来,一辈子不许出去,可是周平王却已废太子的身份即位了,这主要源于自己的警惕性,主要的对象是他的父亲周幽王。

有一天,宜臼在花园里玩耍,幽王将笼子里的猛虎放出,打算让猛虎将宜臼咬死。宜臼很有胆量,当猛虎向他扑来时,他非但不惊慌逃避,反而迎上前去,冷不防大吼一声,吓得老虎吃了一惊,后退几步,伏在地上观察动静。宜臼便从容离去。他知道这是父王存心暗害他,就与母亲申后暗暗逃出都城,投奔外祖父申侯。

其实周平王最初即位的地方并不在洛邑,而是在西申(陕西宝鸡一带),因为这儿是他母亲的家乡。在西申当了几个月的天子,宜臼在秦国护送下,东迁至洛邑,在晋、郑等诸侯国夹辅下,勉强支撑残局。东迁后的周朝,史称东周。东周开始的这一年,就是春秋时期的开端。

周朝的命运在公元前770年时被斩为两段,不过这只是个小事情,可是在即位的同时,西周旧都镐京也发生了变化。诸侯虢公翰拥立幽王的另一个儿子余臣为天子,称携王,出现了两周并列的局面。不过仅仅十年,支持姬宜臼的晋文侯就攻杀了携王,周王朝又重新统一。

宜臼东迁时,因为秦襄公护送有功,就提升他为诸侯,并答应说:“戎人攻占了镐京和岐山地区(今陕西凤翔县一带),你去攻击他们吧,打到哪里,那里就归秦所有。”不久,岐山以西地区为秦所攻占,秦国从此开始发展起来。

可是东周王朝的威仪和西周王朝的威风不可同日而语。由于大片故土丧失,东周王朝仅仅拥有今河南西北部的一隅之地,东不过荥阳,西不跨潼关,南不越汝水,北只到沁水南岸,方圆只有六百余里,地窄人寡,与方圆数千里的大诸侯国相比,它只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而已。周王朝大大衰落了。

郑、晋、齐,鲁、燕、宋、楚等大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相互之间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纷乱局面,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大变革的动荡时期。

宜臼在位期间,因外祖父申侯拥立自己有功,便赐予申侯以封地,并派自己畿内的百姓去戍守。这使百姓离乡背井,十分怨恨。

姬宜臼一度委任郑庄公寤生为朝廷卿士。后由于郑国实力雄厚,姬宜臼对郑庄公怀有戒心,不愿朝政为郑庄公所操纵,又乘郑国多事,郑庄公没有来上任的机会,想撤掉他卿士的职务。郑庄公闻知,马上赶到洛阳,对姬宜臼施加压力。姬宜臼再三赔礼,郑庄公不依。姬宜臼只好提出让太子姬狐去郑国作人质。不过这太有损天子的体面,群臣又提出了相互交换人质的办法,让郑庄公的儿子忽也来洛邑作人质,而周太子去郑国则用学习的名义。史称“周郑交质”。从这一史实可知;姬宜臼东迁后,周王室已势力衰微,周王名为天子,实际上要看大诸侯的脸色行事,可以说周朝这个时期的颜面尽失。

周平王于十一岁即位,六十二岁驾崩,一生无所作为,所以政绩平平,他死后,由于自己的长子姬狐(由于要避开周厉王的名讳,所以改成姬泄父)早死,所以没有等到那一天,而他的小儿子名叫姬武,他被封在的地方也是名曰武地,所以以地为姓,他也就改姓武。武则天称帝之后,曾追封他为康皇帝,新、旧唐书中仅作“康皇帝武”。

由于宜臼死得太早,所以姬林(泄父之子)即位的时候只有二十岁,这个二十岁的君王,早已没有了先周的威风,他也知道姬泄父是怎么死的(平王病死时,太子姬狐正居于郑国为人质。郑庄公和周公黑肩迎姬狐回朝继位。姬狐因一路上哀伤过度,回朝后就病死。姬林便被郑伯和周公黑肩扶立为天子),所以他虽然表面上悲伤暗地里却兴起了讨伐大军。

姬林这时候正应该夹起尾巴做人,给郑国以高官厚禄迷惑他们,可是他确实办了一件不人道的事:即位之后,为了压制郑庄公的权利,周郑交恶,最后双方在繻葛开战,郑国将领祝聃射中姬林左肩,周天子的权威于是荡然无存。

但是具体这件事又是怎样发生的呢?这要从郑国侵占周朝土地开始说起。

姬林在位期间,因郑伯扶立他有功,将位于黄河北岸、泌水之南的温(今河南省温县西南)赐给郑国,周王朝的疆域又缩小了。

以前,诸侯去世,其儿子于继位和治丧完毕后,必须赶往都城去接受周天子的册封,以求得合法地位。公元前712年,鲁桓公谋杀了兄隐公,自立为国君,不向桓王请求册封。从此,诸侯由天子册封的制度被破坏了。公元前706年,楚国以武力逼迫随国国君,要他向桓王提出提高楚国等级的要求。桓王不允,楚国国君熊通在大骂了姬林一通以后,自行提高等级称为楚武王。姬林接到报告,又气又羞,但也奈何他不得。

姬林继位后,郑庄公在朝廷继续以卿士身份专权。姬林不甘心受他的控制,就撵走了郑庄公。郑庄公回国后,便制造事端,扰乱周境的安宁,双方关系越来越紧张。不久,郑庄公又假借天子之命,出兵攻伐宋国。姬林大怒,干脆免去了他卿士的头衔。郑庄公也不示弱,一连五年不去洛邑朝见,表示不把姬林放在眼里。姬林实在忍耐不住,不顾臣下劝阻,亲自统领军队去讨伐郑庄公。郑庄公也点起兵马迎战。

两军在长葛(今河南省长葛市东北)相遇,姬林求胜心切,派人叫骂挑战。郑庄公却摆好阵势,按兵不动。周军叫骂到下午,还不见郑军出战,都面露倦意,松懈起来。郑庄公乘机挥动大旗,擂鼓冲锋。周军猝不及防,被杀得大败。姬林只好退兵,自己断后。郑国将军祝聃远远望见,奋臂一箭,射中姬林左肩,亏得铠甲坚厚,伤势还不严重。郑庄公见已经教训了姬林,怕部下杀得性起,要了姬林的性命,使自己在舆论上吃亏,忙鸣金收兵,任姬林逃走。

事后,郑庄公又派臣下祭足去向姬林赔罪,说本来只准备自卫,没想到部下违反纪律,冒犯了天子,并去每个营慰问军士。姬林哭笑不得,只好借此下台阶,垂头丧气地宣布免郑庄公之罪,从此再不问郑国事。长葛之战使姬林威风扫地,打掉了周天子“受命于天、辅有四方”的牌子。从此,诸侯越来越不将周天子放在眼里。

这时候的姬林越想越气,终于病倒了。公元前697年(周桓王二十三年)三月,姬林病重,召周公黑肩入卧室托付说:“依照祖宗制度,我立了嫡长子姬佗为太子。但是,我所钟爱的却是次子姬克。今天,我将姬克托付给你,日后如果姬佗寿终,就兄终弟及,让姬克继位。你要尽力办好这件大事。”不久,姬林病死于洛邑。

这样周朝的权威彻底的扫地,原来支持的国家也发生了背叛之事,这都是在姬林在位的末年发生的,姬林年仅四十四岁就病死,可以说是他的气太深了。

庄王不宁

周桓王死前的意思是要将王位过渡到他的次子的手中,但是他的长子在位的时候,他的次子就忍不住了,这就使得西周王室第一次正统意义上的手足相残开始了,我们将其称为“王子克之乱”。

姬佗继位后的第三年(公元前694年),周公黑肩遵照桓王临终时的嘱咐,策划要杀掉姬佗,改立姬克为国君。辛伯劝阻他说:“嫡庶有别,废嫡立庶,这是内乱的根源阿!”周公黑肩不听。于是,辛伯将这一阴谋报告了姬佗,姬佗就立即捕杀了周公黑肩。姬克见事情败露,逃奔燕国。这件事史称“王子克之乱”。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周朝内部确实存在着矛盾,但是幸得有忠心的部落首领,才将昏庸的首相意见压服,这可以说明周王朝还是有实力去恢复到中兴时代的。

不过周朝也办了一件比较好的事情,使得权威仍然在他们的手里,这就是“赐命鲁桓公”事件。这件事情在史书上也有记载,但是很简略。

公元前693年夏天,姬佗为了笼络齐国,要将女儿嫁给齐国国君。他让鲁桓公作媒,并派卿单伯先将女儿送至鲁国。冬天,姬佗又派臣荣叔赴鲁,“赐命”(即册封)杀兄自立的鲁桓公,鲁桓公就派人将王女嫁往齐国。

这一件事说明了周朝已经堕落到了笼络诸侯国的地步,可见这个周王朝还是有一定的办法的,不至于立刻就灭亡。

但这一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齐国正在强大起来,可以和周朝比肩了,周朝的权威即失去大半,那么下面的诸侯国真的乱了套。

请看下讲:齐鲁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