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4761300000008

第8章 在家庭生活中最易犯的错误(4)

周五傍晚,妈妈在小玲到图书馆半个小时以后,也来到图书馆,想看看女儿在做什么。这时刚好小玲和班上一个男同学坐在一起商量问题。看到这一幕的小玲妈妈非常愤怒,她冲进去拉起女儿就走,把女儿一直拖到图书馆外边。小玲看到妈妈心里也很惊讶,随即她明白母亲是不相信自己,就大叫起来:“我不回去!”妈妈说:“我就说你怎么一吃了饭就往图书馆跑,还说是去自习,分明就是和男生拉拉扯扯!”小玲争辩道:“我就是来上自习的,我的事不要你管!”母女俩在大街上就这么僵住了,此后,俩人整整一个星期都没有说话。

从这以后,小玲更是凡事总和父母对着干。放假时她宁愿整天呆在房里玩电脑或是和同学“煲电话粥”,也不愿和父母谈心事。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她都不愿和父母交流。母亲觉得女儿越来越倔犟、极端逆反,让她别做的事她偏要做,为此伤透了脑筋。

【专家点评】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感觉:自己的孩子在小时候显得像个小大人似的,很懂事,很听话。可是,随着年龄一天天增长,脾气越来越不好,总和父母对着干,你让他(她)往东,他(她)偏往西;你不允许他这样做,反而使他增强了这样做的欲望。

孩子为什么要针尖对麦芒似地跟父母对着干呢?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个特殊转变就是“自我意识”的逐渐清晰和“独立意识”的日益强烈,他们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处处要体现“自我”的存在。但是他们的世界观毕竟尚未成熟,缺乏自我克制和分辨是非的能力,于是他们会靠和父母对着干来体现“自我”,显示“自我”。

于是很多家长可能会把问题归咎到孩子的身上,给他扣上“不听话”的帽子,贴上“任性”的标签,但是实际上,很多时候不是孩子的错,而是家长的错。

目前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一厢情愿地为孩子付出,却没有真正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很多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应有的沟通。

有的家长对孩子管得过严或放任自流。家长事事限制孩子,使孩子难以承受,他们出于逆反心理就很容易通过另类的行为来表示反抗。而如果对孩子放任自流,孩子又有受到漠视和冷落的感觉,他们便与父母对着干以引起家长的重视。

还有的家长对孩子乱猜疑。随着青少年的一天天成长,父母的担心也越来越大,总是担心孩子做错什么。可是对孩子管教越严,他们就越不信任父母,有什么心里话也不愿向父母讲,这样父母无法正确地认识子女,往往会妄加猜测,一旦被他们认为“抓住把柄”时就借机教训孩子。为了去心头之火,难免会说出伤害子女自尊心的话来,严重的甚至会把他们推向绝望的深渊,最后导致不理智行为的发生。

【教子有方】

孩子和家长赌气,故意和父母对着干,确实是件让人头疼的事。但只要父母掌握一些方法,就可以避免这样的事。

1.家长不要过分干涉孩子的事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过分干涉孩子的事情,也不要用成年人的心情过分催促孩子做某些事情。当孩子要自己穿衣脱衣时,就让他自己动手;在洗澡时可以让他自己洗,让他有时间在澡盆里玩一会儿;进餐时,应该让孩子慢慢吃,不要催促他;当他吃不下时,就让他离开餐桌。

2.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

父母做孩子的朋友,取得孩子的信任。孩子情绪不稳定时,不要训斥、指责,多与孩子沟通,告诉他父母的心理感受,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过激言行会伤父母的心。多鼓励,少唠叨,更不要把父母的意识强加给孩子,努力营造温馨、民主的家庭氛围。

18、爱打小报告,遇事就向父母告状

孩子事无大小都向父母投诉一番,有时候真的令大人烦扰不已。孩子若经常有投诉的表现,那一定要小心处理,因为如果不好好引导孩子,将来孩子长大了也持续这种爱投诉、爱告状的性格的话,就会变得不受欢迎,而且他心胸会变得狭窄,生活也不会开心。

【引以为戒】

一天,爱心用手托着鼓起的两腮,露出不开心的样子来。

妈妈:爱心,你为何闷闷不乐地坐在一角?

爱心:妈妈,我不开心。妹妹经常哭,弄得我不能集中精神温习功

妈妈:那你回房间温习好了。

爱心:房间的灯光太暗。

妈妈:那等爸爸回来给你看看吧。

爱心:爸爸又要很晚才回家。

妈妈:你今天怎么了?总有这么多不满。

爱心:……

【专家点评】

在现实生活中,如“妈,哥哥在欺负我的洋娃娃啦”、“爸爸,小华又抢走人家的玩具了!”这样的告状话语,在有两个孩子以上的家庭常常可以听到。孩子打小报告是很常见的,也不完全是不好的行为,但是要如何避免让孩子养成打小报告的习惯,甚至将此举视同一种手段来达成私人目的,就是父母必须注意之处了。

孩子爱打小报告、告状的原因有:

一是引起父母的注意与关怀。孩子会喜欢告状,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有心理上的需求,希望引起父母、师长的关爱、注意,也想让被告状者受到处罚,以寻求自我认同价值。其次,告状也能够表达孩子不满、愤怒的情绪,希望父母介入他所受到的困扰。

二是错误的身教或同伴影响。严格说来,告状、打小报告并非只发生在幼童的世界里,在我们成人的关系中有时有所闻,如亲友邻居间的耳闻传言、职场的流言蜚语,其实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观察模仿力强的孩子们。

父母之间的相处是孩子学习模仿的对象,应该随时以理智、平和的态度来处世,才能引导孩子朝正向发展。

【教子有方】

喜欢向大人告状的孩子,很多时候都是有被忽略的感受,这种情况特别容易出现在家里有兄弟姐妹的小朋友身上。当父母专注于其他人时,孩子就会感觉受到冷落,于是想尽法子吸引大人的注意。

1.调整一下亲子时间

如果孩子经常告状是因为有被忽略的感受的话,父母就有必要调整一下自己给予子女的时间了。特别是当孩子的弟弟妹妹刚刚出生时,由于初生孩子特别需要照顾,父母会不自觉地忽略了做哥哥姐姐的。父母不妨为自己和孩子定一个时间表,每天特别拨出时间给大的孩子,跟他一起玩耍,听他的心声,并跟他强调就是有了弟弟妹妹,父母也不会忽略他的。

2.并引导孩子将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孩子会打小报告,主要是他的心理需求没有被满足,因此,父母在面对孩子打小报告时,应该先处理告状者的情绪,而非急着去处置被告状的孩子。另外,应该引导告状的孩子将他的需求说清楚,例如“哥哥欺负你的洋娃娃?那你希望哥哥要好好对待你的娃娃,对不对?”先倾听,能有助于孩子被了解、关怀的感觉,接下来就不会强烈要求处罚被告者了。

3.留意孩子的情绪

父母也应该注意孩子的情绪。如果孩子突然事事告状,是否跟近日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有关呢?孩子感到不开心便觉得事事不如意,这时父母就得多给孩子关心才行。

至于父母的表现也同样重要,有时候大人也会有如此表现,有任何小事也会投诉一番。孩子看得多了,自然会有一样学一样,这时父母也应该检讨一下自己的行为。

3.引导孩子试着自己解决

两个孩子乃至一大群孩子相处在一起,发生争吵在所难免,而向大人告状,孩子会认为一来能讨大人欢心,二来不必自己花脑筋想解决办法,因此,大人对于孩子的告状最好不要全力干涉。你可以引导孩子自行解决,这样孩子才能习得解决的技巧,也比较不会喜欢用告状的方式来赢得长辈注意。

5.从日常生活培养相亲相爱的氛围

孩子之间的相处、互动感情愈好,发生争吵的机会就愈能降低。因此,在平常可以多培养孩子相亲相爱的氛围,例如教导较大的孩子要爱护弟妹,陪弟妹玩游戏、喂饭;跟较小的孩子说要听兄姊的话,顺便能培养孩子爱护弱小、敬爱年长者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