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该拿多少薪水
4760300000008

第8章 发现非凡的自己(1)

帝王将相,确有种哉

2000多年前,陈胜吴广登高一呼,“帝王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得以流传千古。多少年来,激励了无数“小人物”心怀大志,奋斗不息,甚至在现实面前撞得头破血流。然而,帝王将相,真的是只要想,就能做到的吗?

成功学喜欢说:只要下定决心,一切梦想都会实现;如果你还没有成功,那是因为你的努力不够;如果没有得到想要的一切,只是因为你没有下定决心……听上去很美很振奋人心,可如果世界真是如此绝对公平,如此“心想事成”,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遗憾和不圆满?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希拉里和******都是民主党内强有力的总统候选人,香港凤凰卫视台还以“不是女人当总统,就是黑人当总统”为题进行了跟踪报道,可见当时赢得大量女性选民选票的希拉里,呼声不弱。不久,希拉里主动退出竞选,麦凯恩成为******最大的对手,两人票数一度相持不下,麦凯恩的票数还一度反超******。麦凯恩和******为竞选总统各出奇招,你能说谁想当总统的决心比对方小,或者谁付出的努力比对方少吗?

你可以找出一千个******胜出的理由,诸如******的强势态度更能刺激美国经济、******夫人那次亲切感人的,给******“揭丑”的演说赢得了选民的好感、******穿着有型讨得女性选民欢心,等等。你也可以找出一千个麦凯恩应该获胜的理由,但无论其他人如何用心、努力,都不会改变结果——最后的赢家只有一个!这场竞选的胜者是******。有些事,不是努力过就一定能成功,就像希拉里和麦凯恩。

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最后的晚餐》的作者达·芬奇,他的绘画成就举世公认,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真正的兴趣是科学研究,尤其对机械世界痴迷不已,还曾担任过军事和建筑工程师,画了许多武器装备的设计图。这个自小学画的人,却对解剖学、土木学、水利学、天文学、光学以及流动力学等多种自然学科了解甚深,画画,并未占据他的全部时间,尤其是到了晚年,更是极少作画。他一生完成的画作并不多,却几乎每幅都是像《最后的晚餐》这样的不朽之作。画画对他来说,更近乎业余爱好,像是在玩票,可玩票,却玩出了“史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的头衔。比他更努力的不止一个,可很多人画了一辈子画,名头没他响,成就没他大,传世之作没他多。画画的那么多,名冠后世的又有多少人?努力,真的能决定一切吗?

再如被国家体委授予“国家一级棋士”的石一佐,十岁时,背着父母去广西钦州市举办的第二届运动会,出其不意夺得那届象棋比赛金牌。从那以后,石一佐的身影就常常出现在象棋比赛的场地上。象棋界不少大腕都和她过过招,都被她挑落马下。最经典的一次,广东一位大师和她就一盘棋酣战六小时,结果大师败北。石一佐是中国第一个无大师指点,未经专业培训,没有休学练棋的棋手,也由此获得“中国象棋天才少女”的雅号。2008年时,年仅17岁的石一佐收到了国家体委颁发的“国家象棋大师”资格证。她的棋迷下至七八岁的小孩,上至七八十岁的老翁,无论到哪里参赛,她的粉丝都前呼后拥,抢着要她签名和她留影……张爱玲那句“出名要趁早”被无数人奉为经典,可如果跟石一佐比出名,除当年和她一样,十岁成名的围棋天才李昌镐,有多少业内人士比得过?

记得从前念书的时候,我们教室里挂着一幅爱迪生的名言:“天才=1%的灵感+99%的汗水。”那时我引为真理,认为没有天才,或者说每个人都是天才,只要努力,谁都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师、泰斗。可20年后,看多了世事,再反省自身,我不得不承认天才的存在。宋朝的黄庭坚说“书到今生读已迟”,又何尝不是对此的喟然长叹呢。

其实,那句众所周知的名言,据资料显示,还有下半句:“但是,这1%的灵感恰恰是最重要的!”99%的汗水,能让人成为“栋梁之材”,甚至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而那1%的灵感、天赋,才是让人成为“划时代人物”,甚至开创一个时代的关键所在!

天才未必都能成为大师,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故事比比皆是。天才的存在,不过是告诉我们一个真相——我们常说的“人人平等”,实际上是“人与人并不平等”。因每人的天赋、机遇、能力、条件和性情等各不相同,人与人之间,起初并非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有时,帝王将相,不是“宁有种乎”,而是确有种哉!

因为天赋是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更不会无中生有的东西。天赋,可以让你在和别人付出同等努力的条件下,赢得更大的成功,可以让你在努力后,比一万个人都做得好,而缺乏它的时候,努力只能使你表现平平,不会落得太远,或进步到偶尔优秀,却很难做到持续优秀。譬如菲尔普斯,他几乎为泳池而生,异于常人的身体条件,无疑是他称霸泳坛强有力的助力,即使和别人花同样长的训练时间,他赢得第一的可能也远远高于其他人。

因而,第一的光环固然耀人眼目,人人渴望得到,但未能拿到第一,也不代表失败。

承认有的人确实比自己强,承认差距的存在,明白有些目标凭一己之力难以达到,不是要从此妄自菲薄,更不是要放弃自我成长与超越,而是为了让自己更理性地面对生活,避免因过度期望导致的迷失和挫败;学会在够不着那个流芳百世的第一时,努力争取自己能碰触到的第二,或索性转身,寻找另一座适合自己的山峰攀登。

譬如游泳,你做不成菲尔普斯,可并不妨碍你把游泳当作一种娱乐方式,做不到国际一流,可你能努力做到地区一流,再进而争取国家一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走下去,在前一个成功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成功,比追寻远在天边的目标更易于实施,也更能切实地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达·芬奇、爱迪生这样享誉世界的大家,可我们每个人,依然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独属自己的星光,这就是下一个话题:每个人都是一颗璀璨的星!

每个人都是一颗璀璨的星

如果让泳坛霸主菲尔普斯和体操王子杨威来个换位参赛,结果会怎样?恐怕彼此都无法进入赛场。最大的可能,不过是让双方从此多了一项业余爱好而已。看,就算是天才,也不是无法超越的,只要换个方向。这意味着,即使是平凡如你我者,也同样能活得精彩,活出自己独特的人生!

要知道,早在我们出生之前,就已经赢得了一场具有决定性的,最重要的战役——只有最具活力的精子,才能和比针尖还细还小的卵子结合,形成一个微小的活细胞,开始孕育一个生命。每个人,都是从胜利者而非失败者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

因而,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地位,无论你现在的境遇如何,看起来有多普通,你都有与众不同之处,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有赢得胜利的无限潜能。

就像我的同事们,他们虽然平凡,却个个都有过人之处:有人亲和力特别强,尤其擅长人际交往,与人相处时令人如沐春风;有人记忆力超群,能轻易记得公司里每一个人的姓名,甚至客户的每一个喜好;有人擅长讲课,再平常的内容,也能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有人心思细致,头绪繁多、杂乱无序的工作交到她手上,总能很快地理出头序,变得井井有条;有人电脑水平高超,小故障分分钟搞定……

茉莉羡慕银杏的高大挺直,银杏却妒忌茉莉的清香宜人;孔雀向主神朱庇特抱怨神不肯给它夜莺那样的婉转歌喉,却不知神已给了夜莺所没有的美丽羽毛……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们常常向外张望,不停地和别人攀比,却常常忘记回过头反省自身。要知道,除非你认识自己,否则你只是一只重复别人话语的鹦鹉。而当你了解自身,看到真实的自己时,富有创造力的非凡行动就开始了,你的人生才真正启程。

无论你成为一座巍峨的高山,还是一块小小的石头;无论你是一棵参天大树,还是一株小草,只要存在,就有值得被开发的价值。

台湾的证严法师曾对记者讲过一则轶事:有次法师和父亲在河边散步,恰巧一群鸭子在水中嬉戏追逐。父亲借机对她说:“孩子,你看到了吗?每只鸭子在水面上都游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水路,大鸭游出来的水路,是大路;小鸭子游出来的水路,是小路。每只鸭子都有自己的路,而且小鸭也能够像大鸭一样,从河的此岸到达河的彼岸。”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条路,何须羡慕他人?因为,天生我材必有用!

补其短,不如扬其长

借用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水桶定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板——弱势,也有长板——优势。那么,到底是取长补短,还是扬长避短,更有利于个人发展呢?

一种观点认为,我们要弥补缺点,纠正不足,并以此来定义“进步”。念书时,如果有六门功课得A,三门功课得C,老师、家长通常会给我们得C的那几门功课补习,以求均衡发展。生活中,如果我们改正了某个缺点,或是把原来不擅长的事情做好了,便会迎来父母的赞许,在取得了进步的表扬中沾沾自喜。于是,我们渐渐习惯了用放大镜看自己的不足,牢牢记住短板,却忘了长板。

虽然天生我材必有用,可怎么用,却大有讲究。用得不好,十分材只能发挥出三分;用得好,三分材能变成十分。把目光盯着短板的结果,往往是前者。试想,是把短板变长容易,还是把长板变得更长容易呢?是前者容易带来工作的满足感,还是后者呢?

补短,实在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在自己不擅长、无兴趣又没有什么天赋的领域努力,就像在水源稀少的地方打井,费九牛二虎之力,打出的水也有限。努力多年,顶多熬出一个业余专家的称号,和真正的行家一比,气势便无端地低了三分,无法相提并论,很难享受到工作带来的成就感。

退一步讲,即使你努力多年,补好了第一块短板,那第二块呢,第三块呢?对个人而言,短板永远比长板多,不擅长的领域永远比擅长的领域多。如果我们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补短上,通常的结果是门门功课都是B,但很难有A——均衡发展同时也意味着平常,甚至平庸。就像万金油,头疼脑热,晕车中暑,昏眩倦怠,乃至伤风感冒,抹一点,便觉得清凉爽快,似乎病痛大为缓解,可实际上它的疗效很有限,治不好病,但也没什么坏处。所谓均衡发展的“万金油人才”也是这样,对什么都有一定的了解,什么都可以做一点前期的粗浅工作,可哪一块都顶不起大梁,难以成为独当一面的人物。

时间不是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而是挤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再挤;我们的人生也不是无穷无尽,而是生而有涯,不过匆匆数十年光阴。时间这块蛋糕,分一块,少一块,分给了A,就很难再分给B。当我们把大量的时间放在我们不擅长的领域,放在弥补不足上,无形中,就失去了增加和发挥我们优势的时间。而那些优势,才是水源丰富,能成功让我们打出大量水的优质水井。

既然补短是如此事倍功半之事,既然我们穷尽毕生之力,也无法做一个全知全能的人,何不做做人生的减法,放弃那些难以变长的短板,而集中精力,将更多的时间用在水源丰富处,以收获更丰盛的人生呢?

德国文学巨匠歌德曾学习画画,努力了十多年却毫无成就,直到他找到自己的天赋所在,于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铁手骑士葛兹·封·伯里欣根》,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至此蜚声德国文坛。1794年歌德开始与席勒合作,以各自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推向历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他说,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天分,当这些天分得到充分发挥时,自然能为他带来极致的快乐。

没有多少人知道阿瑟·柯南道尔是个医生,他的小说却名扬天下。阿瑟·柯南道尔曾在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毕业后作为一名随船医生前往西非海岸,1882年回国后在普利茅斯开业行医,却行医不顺。他开始写作,搬到南海城后,他开始花更多时间在写作上。他一生著作颇丰,写过多部其他类型的小说,如科幻小说、历史小说、爱情小说以及戏剧和诗歌等,并因成功塑造了侦探人物——夏洛克·福尔摩斯而成为侦探小说历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李开复、陈天桥、马云……尽管他们各自成功的模式不同,各有各的道路,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做的是自己擅长的事!或许我们会有许多理想和想法,但那么多想法中,真正能成事,做出成就,为你带来荣耀的,必定是你的天赋和优势所在——很多时候,我们做得最得心应手,最擅长的工作,往往在接受培训之前,就已经擅长了,其后的种种努力,不过是让它发挥得更加出众而已。何况,即使你未能借此成为一方诸侯,至少,你不用跟自己拧着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