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追求身心和谐,赢得美好人生
第三节摒弃经验,获取更大的自由
——约翰·弥尔顿在英国议会的演讲
论出版检查之弊
如果我们想依靠对出版的管制,以达到醇正风尚的目的,那我们就必须管制一切消遣娱乐,管制一切人们赏心悦目的事物。除端肃质朴者外,一切音乐都不必听,一切歌曲都不编不唱。同样舞蹈也必设关检查,除经获准,确属纯正者外,其余一切姿势动作俱不得用以授徒,此节柏拉图书中本早有规定。但要想对家家户户的古琴、提琴、吉他逐一进行检查,此事确乎非动用二十个以上检察官莫办;这些乐器当然都不能任其随便絮叨,而只准道其所应道。但是那些寝室之内低吟着的绵绵软语般的小调恋歌又应由谁去制止?还有窗前窗下、阳台露台也都不应漏掉。还有坊间出售的种种装有危险封皮的坏书,这些又由谁禁绝?二十个检察官够用吗?村里面自也不应乏人光顾,好去查询一下那里的风笛与三弦都宣讲了些什么,再则都市中每个乐师所弹奏的歌谣、音阶等等,也都属此二例,因为这些便是一般人的《理想乡》与蒙特梅耶……脱离现实世界而遁人到那些碍难施行的“大西岛”或“乌托邦”式的政体中去,决不会对我们的现状有所补益。想要有所补益,就应当在这个充满邪恶的浊世中,在这个上帝为我们所安排的无可逃避的环境中,更聪明地去进行立法。
论言论自由之利
正像在躯体方面,当一个人的血液活鲜,各个基本器官与心智官能中的元气精液纯洁健旺,而这些官能又复于其机敏活泼的运用中恣骋其心智的巧慧的时候,往往可以说明这个躯体的状况与组织异常良好那样。同理,当一个民族心情欢快,意气欣欣,非但能绰有余裕地去保障其自身的自由与安全,且能以余力兼及种种坚实而崇高的争议与发明的时候,这也向我们表明了它没有倒退,没有陷入一蹶不振的地步,而是脱掉了衰朽腐败的陈皱表皮,经历了阵痛而重获青春,从此步入垂青真理与盛德的光辉坦途。我觉得,我在自己的心中仿佛瞥见了一个崇高而勇武的国家,好像一个强有力者那样,正从其沉酣之中振身而起,风鬓凛然。我觉得,我仿佛瞥见它是一头苍鹰,正在振动着它幼时的健翮,它那目不稍瞬的双睛因睁开对着中午的炎阳而被燃得火红,继而将它的久被欺诓的目光疾扫而下,俯瞰荡漾着天上光辉的清泉本身。这时无数怯懦群居的小鸟,还有那些性喜昏暗时分的鸟类,却正在鼓噪,上下翻飞,对苍鹰的行径诧异不已;而众鸟的这种恶毒和叽叽喳喳将预示着未来一年的勃勃生机。
【人物剪影】
约翰·弥尔顿,1608年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清教徒家庭。1625年进入剑桥大学,并开始写诗,1632年取得硕士学位。因目睹当时国教日趋反动,他放弃了当教会牧师的念头,闭门攻读文学6年,一心想着能够写出传世的伟大诗篇。
1638年,弥尔顿为增长见闻,到当时欧洲文化中心意大利旅行,拜会了当地的文人志士,其中有被天主教会囚禁的伽利略,弥尔顿深为伽利略在逆境中坚持真理的精神所感动。翌年听说英国革命即将爆发,弥尔顿仓促回国,热情洋溢地投身到革命运动中。
1652年,弥尔顿因劳累过度导致双目失明,但他没有听从医生的忠告,依然极度勤奋地从事自己喜爱的文学创作,口述完成了令他名扬后世的三部伟大作品:《失乐园》、《复乐园》和诗剧《力士参孙》。
弥尔顿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诗人和政论家,是英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他对后世的文学、法学、政治学和新闻学等诸多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读·品·悟】
这是弥尔顿在英国革命胜利后,为了捍卫人民的权利而做出的一篇演讲。在演讲中他强调了出版言论自由的重要性,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我们要营造一种自由的氛围,只有在自由的氛围中,我们才能进行更多的创造,在呼吸自由的空气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多地展示出自身的才华。
在生活中我们要摒弃经验主义,这样才能在生活中赢得更多的自由。
日常生活中,太多习以为常、耳熟能详、理所当然的事物充斥在我们的身边,逐渐使我们失去了对事物的热情和新鲜感,经验成了我们判断事物的“金科玉律”。随着知识的积累、经验的丰富,这些“金科玉律”使我们越来越循规蹈矩,越来越老成持重,致使我们的创意被抹杀,无法获得突破性进展,无法成为一个富于开拓进取的人。
其实,每个人都会受经验的限制,若能及时从中走出来,还原一个自由的自己,就是一种可贵的醒悟。发挥与生俱来的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勇于进取,绝不自损、自贬,在学习、生活中勇于独立思考,在职业生活中精于自主创新,正是能够从自我囚禁的“栅栏”里走出来的鲜明标志。
另外,要从自囚的“栅栏”里走出来,就要还思维状态以自由,突破经验定式。在此基础上,对日常生活保持开放的、积极的心态,对创新世界的人与事持平视的、平等的姿态,对创造活动持成败皆为收获、过程才最重要的精神状态,这样我们就会在一个很自由的氛围中,演绎出多姿的生活,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绚烂!
【链接】
在演讲技巧中,比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手法,它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生动化。在本篇演讲中,弥尔顿将“言论于社会”比喻为“血液于身体”,将抽象的思想一下子就简化为众人通晓的道理。鲁迅在黄埔军校给学员们所做的《文学与革命》中,形象地说“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这样就将文学与革命的关系由抽象蒙眬、艰深难懂变为形象具体、通俗简单了;克林顿在一次选举动员会上的演讲中说,“政治就像是身体接触性的体育运动,你不能因为受到攻击而发出抱怨,就像姚明打篮球时不应该抱怨对手犯规一样”。许多著名的演讲都运用了形象的比喻,这样不仅让听众听后记忆犹新,而且可以让听众更加深刻地领会演讲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