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小荷尖尖
4738800000006

第6章 家族超度——大化壮族超度亡灵的民族志研究罗彩娟(5)

当夜幕降临之时,死者的家属们吃过了斋饭后,他们把白天岳丈家送来的猪、羊以及饼干等礼物从家里拿出来,摆放在院子里的桌子上。此时,四周也挤满了人。道公来到这里举行各种活动。这时,有几个妇女和年轻女子头上盖着一条毛巾(看不到她们的脸)哭着从家里走出来到院子里,她们每两人一对,一人手里捧着一只筛子,另一人从桌子上取一些饼干之类的礼物放在同伴手中的筛子里。她们一边忙着,一边痛哭起来,特别是年纪大一点的那几个妇女更是边哭边唱,哭唱的内容有两方面,一是哭亡灵(父母),显示丧亲之痛;一是代表亡灵感谢亲属们所送的礼品。她们走后,人们又把这些东西收回家里了。

之后,人们又回到了道场来,道公又带着所有的孝男孝女们围绕灵堂走了一圈又一圈。结束后,所有的男性到道公的文案前接受道公赠予的酒并喝下。如此重复了几次。

七、末夜方

这是最后一个夜晚的道事,主要是通过佛祖、神灵的帮助使亡灵从地狱出来,准备升上天堂,末夜方步骤很多,许多步骤与初夜方或翌日早朝方相同。

1.启奉道、香文、水文:同上所述。即鼓手打起鼓,道公开始念诵道经,并引香用水。

2.洒大罗、洒主:这是道公通过念经洒水,将装有各种道书和字条、长幡的箩筐和丧家主人洗净,不受任何丑恶的东西污染。

3.纳水:道公口中含着一口水。

4.玄门启师:即师公到道场前开始唱经,准备为保护道场出力。

5.安槨:即封闭道场,不准其他鬼神、亡灵进入玷污。

6.以今发炉:就是道公向佛祖、神灵介绍死者的情况。

7.称职位:是大道公给亡灵赋予一定的身份,以利于他进到天堂之后能名正言顺地与他人交往。

8.入三府神目:即请来各路神灵进入道场。

9.安座:通报摆放神灵牌位的方式给神灵安排坐位。

10.献茶:道公给神灵斟酒。

11.宣悃:指道公将亡灵的基本情况向神灵交代。

12.引亡忏罪:道公在神灵前为亡灵忏悔他在阳间曾犯过的罪行。道公认为放火烧山、打骂兄弟、欺骗朋友、杀害生灵等行为都算是一种罪行。

13.退亡去材头:孝男把灵牌拿到棺材头放好。

14.孝男点灯拜引道父跟师公换水:换水的意思是把亡灵从地狱中解救出来,须文武并用。而道公代表“文”,师公代表“武”,他们两者合作就是文武并用了。

15.点三关老:三关老即是指十号、七佛、五灵等神灵。其中十号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方、下方共十个方向的神灵;七佛指胜光、戬法、除业、居政、登缘、静德、快乐七个神灵;五灵指东方青灵、南方赤灵、西方白灵、北方黑灵、中央黄灵。而点三关老当然就是指一一念出这些神灵的名字了。

16.点十狱:即道公带领孝男绕灵堂而转,道出死者生前所受的各种苦难。十狱,即各种苦难犹如地狱。

17.点五灵:在点完十狱后,即点五灵,意为请出五位神灵,准备破除地狱。

19.散花、治丧:即道公向孝男孝女洒圣水,表示代表亡灵接受孝顺儿女的帮助。

20.孝男踏花:即孝男绕灵堂快速跑三圈,表示报恩的急切与真诚。

21.排灯四九:壮话音译,即儿女摆放自己要送给亡故父母的灵前,表示为了送父母上天堂,自己疯了、傻了也在所不惜。这源于一个故事,说古时有一个女子,因家境贫寒,为了让死去的父母能免受苦难,就把家里的所有食物摆供父母,自己斋戒了七七四十九天,最终她疯了,而她的父母却得以上了天堂。这则故事后来被传开了,人们也用一句精炼的话来概括这个故事:“七七四十九,送父母登天。”因为有这个故事,所以在丧场内,如果有乞丐进入求食,人们都会很热情地招待他,把他当成贵人。

22.洒灯:即道公以圣水洗净女儿摆送的礼物,实际做法是,道公往东西上洒几滴水来表示。

23.引亡到灵前:即将亡灵的牌位放回其灵位。这一步必须在洒灯之后,因为如果在洒灯之前做这一步,则到洒灯时,同时又洒亡灵了,这是不行的。

24.道父点五灵、享食:道长请五灵进食。

25.迪酒四九:壮话音译,即女儿依次为亡故的父母斟酒报恩,但斟酒时,应当由女婿来完成,女儿是不能拿酒壶斟酒的。

26.化财:即烧纸钱,送给亡灵财物。

27.退亡到材头:将亡灵的牌位放回棺材头。

28.回灯:即请神灵退回休息。这次回灯与以前不同,要从第十二位神开始倒回依次请,十二位神灵的名字都在的间科这本书中,他们是按顺序排的。

29.回灯师完恩:报恩灯科到此结束。

30.纳灯:壮话音译,即熄掉灵堂前的灯火。

31.三献:道公告诉亡灵将得到的财物。

32.宣疏:道公向亡灵点数儿女送上的钱财。

33.遣棺:壮话音译,道公检查清理棺材,不让其他亡灵或鬼神来抢用。

34.查踏:壮话音译,道公带领孝男做好准备,要破除地狱。

35.启道:道公到灵位前启道,引亡灵唱十号、五灵、七佛。

36.孝男背幡:孝男背上写有亡灵名字的幡,即背着亡灵走路,不能让亡灵受路途之累。

37.玄门谈经头横:音译,两个道公分别在棺材两头诵经,准备让阴阳两世的夫妻相见。

38.放十别夫妻科:这是一个专门的科目,意为让亡灵在升入天堂之前,与在世的配偶相见、相别。如果夫妻双方都已去世,这一步就免做。这一步一般由道公诵经完成,无须活人配合。

39.退亡去灵前:夫妻相别后,退亡灵到其灵位。

40.告王:即道公向七佛、五灵共十二个神灵状告,要求把亡灵从地狱中救出。

41.破狱:由道公、师公同时做。道公诵经,即孝男坚决破狱,重在说理。师公唱经挥剑,意为只要不同意亡灵出狱,即付诸武力。

42.称王:壮话音译,亡灵出狱后,被道公赐予一个称号。

43.玄门度福之福境:这一步只有当死者为道公时才做,即为亡灵洗却原来在世间所负之罪。

44.诵经:这是师公唱经。

45.踩经:道公诵经。

46.玄门忏罪:到道案前给亡灵忏悔罪行。

47.解结:这是专为道公死而用。意为把道公生前所犯的错误向佛祖神灵谢罪。

48.回向:音译,请神灵退回休息。

49.讽经:即经已唱完,诸事已办妥帖。

50.奉送文钱、焚财马:烧纸钱。

末夜方到此结束。

八、出丧方

一般情况下,在经过前面几个程序后,出丧方都能在最后一个早晨开始,这也是最后一个环节。几个道公领着家属们游走到昨晚摆放礼品的空地上,再走回道场,这样来回重复了好几遍,停止后,陆续有人把灵堂里的纸棺材、纸房子和纸做的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饭锅等物抬到路口。还有两匹栩栩如生的马,其中一匹马是送给死者韦世福的,因为巫婆说他生前是党员,经常要去开会,如今别人都骑摩托车或马,甚至有的开小车去开会了,就他自己走路,所以他想要一匹马骑着去开会,以免迟到。另一匹马是送给死者韦瑞仁,因为巫婆说他生前当过兵,需要马。也正因为他当过兵,所以师公专门为他做了一种法事,师公边唱边跳,手舞足蹈,口中念念有词,说是在与后面的追兵进行搏斗,把这些追兵打败,否则他们会继续追上死者,使他不能畅通无阻地奔赴黄泉之路。

同时,人们还在那块空地上摆放桌子,在桌子上放有各种供品,如有糖果和用糯米做成的鱼、虾、姜太公钓鱼、螃蟹等等。在另外的桌子上放置死者的灵牌,届时在道公的主持下,由一男一女两个7岁左右的小孩一一把这些供品呈上死者的灵牌前。期间死者的三个亲属在灵牌前跪下,并斟酒、站起来绕桌子走。直到所有的供品都呈上为止。

随后,家属们来到路口几根之前树立在那里的长帆下,人们说这是摇钱树。待师公做了相关活动摇这两棵“树”后,所有女性家属都争抢着去把“树”上的白纸条扯下,并放到各自最亲近的死者的纸房子(灵车)里,说是抢到的越多,自己的亲人在阴间就越有钱来使用,这样生者就感到安慰了。

一阵争抢、笑闹之后,七位死者各自的亲属分别守候在早已摆放在路口的亲人的遗像、供品、赠品旁,死者的儿女、儿媳、女婿必须跪在遗像的背面,聆听道公念祭文,并等道公进行各种仪式后,方能起来。之后,亲属们在一位道公(每个道公带领一户)的带领下,抬着这些祭品、供品到亲人的坟墓前烧掉,送给死去的亲人。

出丧方的用意在于,在前面各个环节为亡灵超度做好准备后,此方就将亡灵送上通往天堂之路。其程序为:

1.启奉道、香文、水文:即鼓手打起鼓,道公开始念诵道经,并引香用水。

2.纳水:道公口中含着一口水。

3.玄门启师:这专门为死者为道公而用,即师公入道场内启唱师经,为后面护送亡灵上路做准备。

4.以今发炉:经文的一段。就是道公向佛祖、神灵介绍死者的情况。

5.称职位、文白者、凡世香:(见初夜方第11步)。

6.神目谨运:请各位神灵到场。

7.安座、献茶:安座即是请坐的意思,献茶则是祭酒。

8.宣悃:道公介绍亡灵的基本情况(包括出生年月和死期)和开丧的弟子。

9.引亡听十号礼文科:即道公开始启诵十号礼文科。十号礼文科的主要用意在于给亡灵升天开路,准备出发。十号礼文科是一个专门的、独立的经书。

10.退亡去灵前:听完十号礼文科,道公退亡灵回灵位。

11.脱车:音译,即将棺木移动一点,表示即将启程。

12.化衣:音译,道公重新点过女儿送的物品。家属给死者准备的一系列纸做的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煤气罐、灶台、高压锅、电风扇、水壶等生活用具,必须先让道公在每一件器具上签上送给某某的字样,以示区别,之所以送这么多生活用具给死者,家属们说是为了让死去的亲人在阴间能衣食无忧、过上和他们在阳间一样幸福的生活。

13.玄门点九霄:这为死者为道公专用,在仪式上,表现为用九块肉摆祭神灵,用稻草拧成九条火把,表示上路的亡灵非同一般的身份。点九霄,要唱专门的《九霄科》。

14.催灵:道公念经催促亡灵马上上路。

15.要筷条:因为灵堂里每个亡灵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碗供米,其上插有一双筷子,壮话称为“当头米”,意为保证亡灵口粮之意。要筷子,就是把当头米倒掉,拿走筷子,意为要上路了,要带上自己的锅碗瓢盆。倒当头米,不是随地乱倒,而是由道公收走。

16.倒分离:音译,由女儿、儿媳来做,即自己准备玉米、谷子、布、纸钱等东西代表衣、食、住、行之物。在经过父母的棺材头时,把这些东西倒进道公置放在棺材头的锅里,然后走开,不能回头。之后道公默念道经,把每个锅内的东西分成两半,表示就此生死分离了。道公默念道经就是天机,不能出声。

17.催灵到迪酒告别:壮话音译,意为道公叫亡灵向亲人告别。此时,道公诵离别经。这段经非常感人,催人泪下。

18.道父封瓶:道长封酒瓶,亡灵与家人告别仪式结束。

19.要照牌:音译,即把亡灵的灵牌挂在幡上。

20.大升度:道公回道案前诵升度经。

21.退轮回:道公请各神退回休息,与第6步是相对的。

22.倒公辰:(专为死者为道公用),因为初夜时是唱公辰,此时结束了就要倒公辰。

23.安四柱:整个丧场的道事要有三次,这一次是最后一次,用意与前两次相同。

24.行途:音译,所有道公在道场内敲锣打鼓,来回转十几圈,提醒所有亡灵要上路了。

25.读长灵:音译,由道公或一个专门的人念亲人献给亡灵的祭文。一般写祭文的人是专业的,祭文很感人,催人泪下。现引用当时一篇祭文如下:祭文。

公元2003年岁次癸未载十一月初九日今有阳居内侄韦可荣、韦明荣等谨具香烛、宝帛、茗茶、清酒、刚鼠柔毛德禽不碘之礼,奠祭于已故尊姑父韦世高老大人之灵架前,哀而言曰:呜呼!乌云惨惨,红尘花花,星沉北海,日落西山。人谁不死,物孰不亡。念我姑父生前之为人也,禀性纯良。交朋结友,慨而且慷,遇事谨慎,不慌不忙,办事认真,不夸不张,和睦邻里,急事相帮,兄弟和睦,互敬互让,夫妻恩爱,丹桂三枝,枝枝茁壮,红花一朵,秀气芬芳,男婚女嫁,各自吉昌。曾孙绕膝,兰桂馨香。民国出生,家境贫寒,兵荒马乱,生活艰难,含辛茹苦,饱尝风霜。解放之后,国泰民安,集体生产,劳动模范,生意改善,靠党恩光。改革年代,更是荣昌,分田到户,谷米成仓,市场繁荣,生意兴旺;折旧迎新,荣造华堂,钢筋结构,装修辉煌。六畜兴旺,生活小康,晚年幸福,宜寿而康,呜呼!

丙辰出生享阳间,兰桂芬芳福寿全

稀阳七十添七岁,勿别戚里忆登仙。

九二年冬,身体欠安,年老力衰,驾仙返乡。呜呼!

立冬时节遇鹃啼,鹤算寻追运数低。寒风呼啸父遇鬼,生寄生归谁料知;日落西山不有转,水流东海莫归西,梦入黄粱辞子舍,独留宝体在阳居。

呜呼!今逢盛世竟辞阳,噩耗传来泪两行,教子义方勤通获,持家勤俭朴广积粮,谬莪诗咏何时报,寿星云迷哪日光,更痛姑父别我去,惟望苍穹与天长。

呜呼!视膳音容貌渺渺,承欢训诲语稀稀,深恩未报平生憾,思念姑父无绝期。

呜呼!深悲姑父别阳间,千载难逢不见颜,侄在驾前空读章,音容何在泪涓涓,虽有牲礼来祭奠,不比阳间见眼前,今日叩奠三杯酒,祝愿姑父好安眠。

呜呼!一奠酒来一断肠,一字下十字张,十字头上加一笔,千年赴去不还阳;二奠酒来二断肠,二字下来土字张,土字脚下加一,去到灵山见法王;三奠酒来三断肠,三字下王字张,王字头上加一点,五灵赴去阴辞阳。

呜呼!告谢阎王登地府,哀哉痛起伏惟尚饗!这样的祭文可谓道出了生者对死者的深切怀念和追忆死者生前的勤劳善良等优良品质,同时饱含感情。这样的祭文在做道场时是每一个死者都不能少的,正如有的学者说:“葬仪被公认为是最保守的风俗,道场却加上了颇为动人的祭文,‘生我劬劳’之句,山村里稍懂点汉字的壮人都会。”

26.三献:每做一个法事后,都要用供品来供。

27.玄门召师:道公召师公一起,护卫亡灵上路。

28.动费:音译,即请同村人抬棺出发。在这里,死者早已下葬,代之以抬纸棺材、纸房子和其他的纸祭品到坟墓前焚烧。

29.奉送分水、倒红水:音译,道公洒几滴圣水,表示保亡灵路途中不干渴。倒红水,是针对荡刑方中的“封水”而做的,即解除封水。

这一步做完,送丧的队伍就出发了,即出殡。这里指人们在道公们的带领下送纸祭品到坟前祭奠亡灵。送丧的队伍很壮观。

30.岳丈排拦路灯:音、意译结合,即岳丈家在半路摆宴,为亡灵作最后的离别。源于朱文瑞的故事传说(见午晚二朝方)。

31.洒灯:道公清点摆放在半路的所有供品,并向供品洒圣水以表示接受。

32.点五灵:五灵指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的神灵。道公用砂纸来卷成灯芯,放在花生油里烧,意味着照耀亡灵前行的路。

33.享食:岳丈家人用供品来招待亡灵吃饱喝足。

34.迪酒:此时用的酒是岳丈家的酒,本家酒已不能用,因此前道公已封饭。

35.化财:即烧纸钱,送给亡灵财物。

36.去栋地:音译,即半路排灯结束,继续上路。

37.玄门眉路杯行途:音译,这一步专为道公死亡而用,即道公生前的徒弟在半途中跪拜师父,做最后诀别。

38.启出坡科:这是一个专门的科目,有独立的经书,是为送亡灵安葬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