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浩然孟子:重塑中国人的阳刚精神
4738500000004

第4章 以小事小与以大事大

当自己能够为别人做出一点事情的时候,这将是人生最幸福的体验。绝非套话!其实,活着的目的,不仅是为自己,还要为别人。为别人又有何用?这不是功利性的问题,而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以小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孟子·梁惠王下》)

要保护弱者,这才是大丈夫的行径。别忘了,在整个社会面前,在大自然面前,你也是弱者,谁都是弱者。嚣张的人死得很难看,人有九十九种活法,但只有一种死法,那就是自以为强大。

晚上无事,打开电视看MTV,听到一首好歌,是艾敏唱的《天使》。

这首歌画面制作得很美。清纯的女孩子穿着白衣服站在竹林里,一只熊猫缓缓打开背上的翅膀。歌声反复吟唱:“你是我的天使,你是我的天使。”旋律比较简单,但很纯正上口。

这首歌给我的感觉就是她在做梦,在幻想,她想用微弱的歌声拯救微弱的美,但这样就更微弱了。

美本身脆弱,负担不起拯救的责任。

美必须加上爱,才会有希望。

重点是爱。不是美。有爱必有美。

地球生灵数万,弱者居多。今天我与朋友走在永定河里。随处见到枯草长在干涸的河床上,有的已经断了根。浮在河床上。可以叫做“浮草”。北京沙漠化严重,走在永定河里我们触目惊心。河床变沙漠,河床上的草还能变什么?再看岸上。有些槐树因失水而成片枯槁憔悴,很少有能活到开春。

生命是脆弱的,意外死亡与必然死亡同样触目惊心。

人也是弱者。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任何本事自足,纯粹靠天吃饭,再发达的地区也经不起哪怕一点点灾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却以为自己很了不起,经常欺负弱者。无疑是自取灭亡。

世上没有强者。

人都是内心空虚的。如果没有信仰与物质作为支撑,任何人将很快倒下。

所有的强者都是外强中干的。

中国男人中的强者莫过于秦始皇,但秦始皇刚登上宝座,没过几年就暴死,因为他树敌太多,杀人太多。我们不谈报应,我们谈心理压力。假使我们犯了点小错,天性使我们也会忐忑不安。何况杀人成千上万者,岂无内心谴责?

让人非死即伤者,自己也很快非死即伤。

以强凌弱者,将被弱者反弹,或被更强者欺凌。

中国女人中的强者莫过于王熙凤,但王熙凤年纪轻轻就病死,因为她活得太累,太贪心,又不懂得收手,就把身子骨透支了。我们为人不能像王熙凤,取太多了必会被其他人连本带利搜走。

很多人以残酷为乐,喜欢压迫人,甚至暴力加于人,但这样很快乐吗?不会的。

你在气急败坏时毫无快乐可言,你在得意忘形时容易跌倒。

老子教我们谦让。

孔子教我们平和。

现在孟子教我们做大丈夫,又岂是为了欺负弱者?不,当然不是。大丈夫诚然是强者,但他是站在弱者一边的强者。不是站在强者一边的弱者。

孟子铮铮铁骨,一生以强硬姿态对抗诸王,就是要从思想上打消诸王作恶的念头,将他们引入善道,从而减轻弱者的痛苦。

齐宣王说:“什么样的德,才是王天下之道?”

孟子说:“以保民为本王天下,没有什么能抵挡。”

齐宣王说:“我可以保民么?”

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你怎么知道我可以?”

孟子曰:“我听胡龅说,大王看见有人牵牛过堂,问是拿来干什么的,那人说是杀掉牛以取它的血来浇涂新铸的钟。大王说不要,大王不忍心看见它惨死,叫那人把牛换成羊,有这事吗?”

齐宣王:“有。”

孟子:“大王有此心便足以王天下,大王是心有不忍。”

齐宣王:“当然,牛无罪而死,我于心不忍,便换成羊。”

孟子:“大王真不忍心其无罪而死,那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你这是见牛不见羊。”

齐宣王:“我用心也是合于王道的,为什么事情不能到我满意的程度?”

孟子说:“得王道者,一手可举百钧,不得道者举不起一片羽毛。你的用心能细微到明察秋毫,却看不见一堆柴薪。举不起一片羽毛是不用力,看不见柴薪是不用眼,百姓不得保,是不用恩,所以大王之所以不能成就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

齐宣王:“不能和不为有什么区别?”

孟子说“把泰山搬过北海去,是不能;人很高却折不下枝条,是不为。大王便属于高入不折枝。养天下的老人如同养自己的老人,爱天下的幼儿如同爱自己的幼儿,如此为人,天下便可运于股掌之中。”

齐宣王比梁惠王好些,但都是当面受教,等孟子一转身就变的家伙。孟子的话虽然点醒了他、说服了他,但他依然我行我素,因为他自认为是强者,完全不需要“仁义”那一套婆婆妈妈的东西。

齐宣王们的这种错误认识直接动摇了他们的统治,在孟子时代,贵族弑君、士兵叛乱、平民暴动频频发生,这些事件虽然各有原因,但总的来说都是弱者的反抗。

天下没有绝对的强者弱者,在一个也许本来不起眼的地方发生的一件“小事”就可以改变整个格局。

世界是多变、易变、随变、连变的,再高的前浪也会很快被也许并不高的后浪推下去。这个世界必须变,才能动起来。天道酬勤,自然运动随时进行,生命长河生生不息。

并非一定会进步,但一定会变化。

并非一定会变好,但一定有变动。

强者的权威不足畏,因为当他鼎盛之时,也就是衰败之时。中国最强盛的朝代是唐朝,唐朝最强盛的时候是唐玄宗时期,但也许就在这位风流天子兴致勃勃地看杨贵妃跳霓裳羽衣舞时,整个帝国就在崩溃了。

有些事情,你根本不知道已经发生。

有些事情你知道已经发生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它发生,完全束手无策。

为什么会这样?

这不是你的错,这是必然的。谁都躲不过自然的规律,天地的戏剧,谁也戳不穿造化的魔术与宇宙的阴谋。

当此之时,人要保守,方可强身。

要做“弱者”,不要做“强者”。前苏联就是太强大了,一夕瓦解。

当然也不能太弱,要刚刚好,刚刚能保全自己,又能从容发展。今天在去永定河的路上,李文明说我们做事不能突破极限,我表示赞同,又说:

“我们要有限突破极限,不要无限突破极限。完全不突破,必不能发展,一下子缺口打开,又会泛滥成灾。”

李文明与王麒认为我言无谬。

总之,要保守地进步,不要动辄革命地进步。革命的后遗症是可怕的。

中国历史是这样的:伴随每个开国者的丰功伟绩的同时还有他的致命缺点,他的继任者便一直做剜肉补疮的工作,最后也解决不了。

比如周朝靠以暴易暴得天下,留下暴力统治的后遗症,文王武王的继位者一直在修礼,希望“以礼克暴”,但它的礼也是“暴礼”,因此是无效的,最终西周被犬戎暴力摧毁,东周被秦国暴力取代。

为什么历代周王用了八百年时间,都弥补不了一个错误?这是因为周文王、周武王一开头就错了,并且不是小错,而是大错特错,方向、性质都错了,谁也无改。

煌煌中华五千年古史,我只看到了“暴力”。

我们应该弃暴力而持爱心,如此才有微弱希望。

《圣经》上有个比喻:

“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雨淋,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得很大。”

没有爱心基础的社会就像沙子上盖的房子,以爱为磐石的房子则可以永固。

要说“强大”,还有比爱心更强大的吗?

野狼为了救它的孩子,敢与狮虎相斗。没有谁是弱者,谁都有自己生存的武器。一旦犯了众怒,天必亡之。

爱能使弱者强大。

爱能削减强者的暴桀之心。

不要欺负弱者,不要欺负弱者,你要保护弱者,这样才是大丈夫的行径。别忘了,在整个社会面前,在大自然面前,你也是弱者,谁都是弱者。嚣张的人死得难看,人有九十九种活法,但只有一种死法,那就是自以为强大。

警告一:你以为你顶天了,其实天外有天。

警告二:你以为你做了就做了,其实人神共鉴。

警告三:你以为你不怕来硬的,其实你内心一直很软。

戳穿了吧!自以为是强者的人相当蠢,他竟然看不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如果说弱者是蝉,那么我宁愿做蝉。因为蝉是机敏善飞的,螳螂只能飞一尺,而蝉能飞一丈。

只道自己弱的人,才能够依靠内在的宁静与爱心真正强大起来。

孟子梦见耶稣

孟子做梦看见一座山,山上立着一个十字架,架上钉着一个活物,血肉模糊。

孟子以为是白天与齐宣王说故事时说到的那只羊跑到自己梦里来,就同情地走了过去。谁知一看才知道是一个人。

孟子急忙上前:“我帮你解下来吧!”

那人说:“不用,三天后我必复活。”

孟子:“你是谁?”

那人说:“我是羊。”

孟子疑惑。

那人又说:“我是拿撒勒人耶稣。”

孟子:“我听说过你的事迹,我的老师孔子还称赞过你呢。”

耶稣:“哦,他称赞我什么?”

孟子:“他说你有一颗伟大的爱心。”

耶稣闭上眼,泪水流在十字架上,与血渗在一起。

孟子:“你为什么会这样?”

耶稣:“你不也是这样吗?”

孟子一惊,从梦中醒来,心口还咚咚地跳,仿佛自己还与耶稣一起被钉在十字架上。

出门一看,大街上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把无形的刀,杀气腾腾的。孟子定了定神,继续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