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欧阳修(中国十大文豪)
4724600000003

第3章 欧阳修传(2)

诗歌夸耀钱惟演出行的仪仗和官品的高贵,看来是在抚慰钱氏那颗受伤的心。不久,欧阳修又有《上随州钱相公启》,也是对钱氏进行安慰,希望他“俟闻来复,以庆终亨”。谁知,钱惟演这次抱病离开洛阳,次年七月就在随州与世长辞。

十二月二十三日,朝廷发生一件大事,仁宗废除郭皇后。对外解说的理由,是皇后立了九年,没有子嗣,她甘愿入道,别居长宁宫。实际上,仁宗从来就不喜欢郭皇后。郭氏过去得立皇后,全由刘太后作主,仁宗被迫曲从。郭皇后昔日倚仗太后势力,骄纵放肆,常与别的宫妃忿争。刘太后作古以后,郭皇后失去靠山,后宫尚美人、杨美人跟皇帝打得火热。尚美人当着仁宗的面讥讽皇后,郭皇后气得跳起来批打尚氏耳光,仁宗上前庇护尚氏,巴掌误落在仁宗脖子上。一怒之下,仁宗决意废黜皇后。宰相吕夷简、御史中丞范讽极力怂恿,终于颁布了废后诏令。右司谏范仲淹、新任御史中丞孔道辅率全体谏官极力反对,并与宰相吕夷简争议,驳得宰相哑口无言。他们又准备廷争力谏,但是没等他们上朝,仁宗下令范仲淹出知睦州(今浙江建德东)、孔道辅出知秦州(今甘肃天水)。废后风波虽然暂时平息,但是由此酿成了三年以后朝廷政治的更大斗争,形成了以范仲淹、吕夷简为代表的两种政治势力。青年欧阳修坚定地站在范仲淹一边,深深地卷入了这场政治斗争的漩涡。

四、两上司谏书

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五月,欧阳修西京推官任期届满。两个月后,再赴京师,由王曙推荐,通过学士院考核,升为馆阁校勘,进入文学待从之列。与欧阳修同作馆阁校勘的,当时还有尹洙和蔡襄等。他们按照朝廷旨意,将三馆、秘阁的藏书重新整理,编著了一套详细目录--《崇文总目》。

当欧阳修置身秘阁,埋头古籍的时候,仁宗正为废皇后、宠美人闹得疲惫不堪。而在西部夏州(今陕西横山西),原属北宋的党项贵族首领元昊,却悄悄地发动叛乱,袭击宋军。宋、夏战争的序幕,从此揭开。

庆州(今甘肃庆阳)一仗,宋军大败。加以连年水旱,财用乏匮,仁宗不得不把苏州任上的范仲淹调回汴梁,升为天章阁待制。调整人事,应付局面。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欧阳修说他“二岁而孤”,“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资政殿学士户部待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在昏庸腐败的北宋统治集团中,他是难得清醒的人物。欧阳修前期的政治活动和文学活动,都同他有密切关系。

范仲淹第一次被贬官,是作司谏的时候。那时,欧阳修还在洛阳。虽然素不相识,欧阳修却用散文写了一封《上范司谏书》。与其说这是一封热情勉励的私函,不如说是一篇侃直督责的短论。

……司谏,七品官尔,于执事得之不为喜。而独区区欲一贺者,诚以谏官者,天下之得失、一时之公议系焉。……谏官虽卑,与宰相等。天子曰“不可”,宰相曰“可”;天子曰“然”,宰相曰“不然”;坐乎庙堂之上,与天子相可否者,宰相也。天子曰“是”,谏官曰“非”;天子曰“必行”,谏官曰“必不可行”;立殿陛之前,与天子争是非者,谏官是。

……近执事始被召于陈州,洛之士大夫相与语曰:“我识范君,知其材也!其来,不为御史,必为谏官。”及命下,果然。则又相与语曰:“我识范君,知其贤也!他日闻有立天子陛下,直辞正色,面争庭论者,非他人,必范君也!”拜命以来,翘首企足,伫乎有闻,而卒未也。窃惑之,岂洛之士大夫能料于前,而不能料于后也?将执事有待而为也?

欧阳修强调谏官的职责,要求范仲淹向朝廷进言,兴利除弊,有所建树。他对范仲淹的期望是那样殷切,以至援引唐代韩愈批评阳城一例,抨击了传统的“待机进谏”论:

……修独以为不然。当退之作论时,城为谏议大夫已五年。后又二年始庭论陆贽,及沮裴延龄作相,欲裂其麻,才两事尔。当德宗时,可谓多事矣:授受失宜,叛将强臣,罗列天下;又多猜忌,进任小人。于此之时,岂无一事可言,而须七年耶?……谓宜朝拜官而夕奏疏也!幸而城为谏官七年,适遇延龄、陆贽事,一谏而罢,以寒其责。向使止五年、六年而遂迁司业,是终无一言而去也,何所取哉?

今之居官者,率三岁而一迁,或一、二岁,甚者半岁而迁也。此又非更可以待乎七年也!……夫布衣韦带之士,穷居草茅,坐诵书史,常恨不见用。及用也,又曰:“彼非我职,不敢言。”或曰:“我位犹卑,不得言。”得言矣,又曰:“我有待。”是终无一人言也。可不惜哉!……

这种有理有据、辞婉义正的议论文字,正是汉唐古文的继续。范仲淹也没有辜负欧阳修等人的重望,他不顾个人安危,直言进谏,结果得罪了仁宗,被贬睦州(今浙江建德梅城镇),又移苏州。

范仲淹从苏州调回京师的时候,欧阳修的个人生活正遭到不幸。他的第一个妻子胥氏,婚后才两年就死去了。接着,续弦刚一年的妻子杨氏以及他的妹夫,又都相继病逝。而庆州战败和连年灾荒,更使他忧虑着国家的危局。这时候的欧阳修,已不再是倒冠落佩的洛阳才子。他开始正视生活并关心政治。

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五月,北宋统治集团内部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范仲淹为了革除弊端,向仁宗呈上一张“百官图”,指着许多官吏的升迁,评论哪个是公正的提拔,哪个是属于宰相进用私人。宰相吕夷简大为恼火,在仁宗面前诋毁范仲淹。范仲淹连写四篇论文,批陈时弊;吕夷简却谗陷他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范仲淹交章对析,言辞越发激切。终于又开罪于仁宗,被降职处分,贬往遥远的饶州(今江西波阳)。朝廷还张榜告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有位余靖上书反对这样做,也被贬逐。正直的尹洙索性自讼说,他是范仲淹的“朋党”,敬候降黜,被吕夷简逐出馆阁,贬往郢州(今湖北锺祥)监酒税。

这时,应该和能够出来讲话的,只有谏官了。可是,当时担任司谏的高若讷,非但不替范仲淹辨白,反而仰承宰相鼻息,竭力诋斥范仲淹。在这种情况下,欧阳修不顾朝廷“戒百官越职言事”,的诏令,连夜写了《与高司谏书》。这是关于司谏的第二封信,也是欧阳修前期的重要作品。

……某年十七时,……始识足下姓名。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识如人也?

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予犹疑之。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欧阳修心中虽充满愤怒,下笔却从很远的地方说起,而且说得温然敦悫。他认为,谏官沉默,若因为胆小怕事,那是庸人失职;如果属于阴险伪善,便是不可饶恕的罪孽。

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已不言之过。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是可言者,惟谏臣尔。若足下又遂不言,是天下无得言者也。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

文章至此,才急转直下;英气蓬勃,锐不可当:

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

“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一语,即自欧阳修骂高若讷始。斥骂峻厉,又责备得体。欧阳修当然预料到这封信会给他带来什么后果,所以还从容镇定地说:

若犹以谓希文不贤当逐,则予今所言如此,乃是朋党之人尔。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使天下皆释然知希文之当逐,亦谏臣之一效也。

这是历代议论散文中难得的一篇讽刺小品。它象一柄尖刀,剥下阿谀奉迎者的画皮,刺破玲珑奸猾辈的假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宋代谏诤制度的虚伪。高若讷读后,羞恨恼怒,果然将信送给仁宗看,说欧阳修攻击天子,以惑众听,要求予以惩办。于是,欧阳修在送别尹洙的当晚,也被逐出朝廷,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蔡襄气愤不过,作了《四贤一不肖》诗,赞扬范、余、尹、欧四人,斥责高若讷。这首诗被京都人士争相传写;书商还转手贩卖,得获厚利。该诗甚至被契丹使臣购去,连欧阳修的《与高司谏书》一起,张贴在幽州(今北京)馆内。

欧阳修第一次使用古文参加了政治斗争,他也为这场斗争的失败付出了代价。守旧派台吏百般催逼,命他即刻离京。他带了老母寡妹,匆匆坐船出东水门而去。仓卒之间,几乎淹死在汴河激流里。而厚颜无耻的高若讷,不但安然无恙,而且官运亨通,很快做到了宰相。

五、贬官夷陵

从汴京赴夷陵,有水陆两种路途。陆路比较近便,走襄阳(今湖北襄樊),经荆门(今属湖北),共计二十八驿站,约八百四十里。欧阳修原计划走陆路,但是,由于时令正值酷暑,又缺少马匹,只得改行水路。水路得沿汴河,渡淮水,入运河,泛长江,全程五千五百九十里,大约需要航行一百二十天。

船只行驶在夷陵境内,只见两岸山谷中,甚至在悬崖绝壁上,都生长着一种黄杨树。它郁郁葱葱,点缀在险峻的山崖间,煞是可爱!可惜它生长在穷乡僻壤,不能接受正人君子的培植和观赏,樵夫野老是不懂得欣赏的。睹物思己,同病相怜,欧阳修援笔写下《黄杨树子赋》。

十月二十六日,欧阳修一家抵达夷陵。夷陵,是陕州的首县,县城西北有夷山,县名以此而得。还有一种说法,夷陵地处长江西陵峡口,从西而来的险峻山势到这里变得平夷无险,湍急的长江水浪在这里也开始漫为平流,所以取名“夷陵”。这里是著名的古战场,秦朝白起伐楚,火烧夷陵;三国吴蜀交战,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都发生在这块地方。夷陵县城倚山濒水,又是峡州的州治。自古以来,峡州是小州,夷陵为下县,地方偏僻而贫穷,民俗俭朴而卑陋,州县官吏也多是降级贬职的罪过之人。

夷陵的古迹和民俗,也使欧阳修饶感兴趣。县舍西头,住着一位名叫何参的处士,这是一个好学博识的老人,懂得许多荆楚及三国的故事。欧阳修公务之暇,常登门与他闲聊。聊天的话题,除了形胜古迹之外,还有峡州的风土人情和乡礼民俗。欧阳修《夷陵岁暮感事呈元珍表臣》诗咏道:

萧条鸡犬乱山中,时节峥嵘忽已穷。游女髻鬟风俗古,野巫歌舞岁年丰。平时都邑今为陋,敌国江山昔最雄。荆楚先贤多胜迹,不辞携酒问邻翁。前四句咏诵夷陵民俗,年底乡民祭鬼祈年,男男女女数百人,野服游嬉,相从乐饮,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后四句咏诵夷陵形胜古迹。末句的“邻翁”,据诗句下附注,指的是西邻处士何参。

夷陵江山秀美,给欧阳修增添了无穷的生活情趣。早在赴任途中,欧阳修就已领略到这里的山水奇观。县城东南三十里处,长江北岸的虎牙滩,与东南岸的荆门山夹江对峙,江流汹涌,水势峻急。欧阳修《初至虎牙滩见江山类龙门》诗,将眼前的山水与伊洛形胜相比拟,咏道:“山形酷似龙门秀,江色不如伊水清”、“卧闻乳石淙流响,疑是香林八节声”。

政事之余,欧阳修与丁宝臣判官、朱处仁推官等四出游玩,探三游洞,下牢溪、龙溪、黄溪,访虾蟆背,谒黄牛峡祠,游甘泉寺等。每到一处,低徊流连,饮酒赋诗。著名的《夷陵九咏》,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其中《黄溪夜泊》咏道: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月夜泊舟,临风把酒,三峡苍烟迷茫,几声猿啼悲哀,时值岁暮,游子流落他乡,难免萌生羁旅愁思。诗尾的豪放乐观,表达作者在官场失意以后的豁达胸怀和超脱精神。

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欧阳修三十一岁。孟春二月,一位在许州(今河南许昌)作官的诗友谢伯初(字景山)赠他一方古瓦砚,并寄来诗文。他写了七言长韵《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等诗。另一位白衣秀才田画(字文初),从荆南赴万州(今四川万县)路过夷陵,欧阳修写了《代赠田文初》诗:“西陵长官头已白,憔悴穷愁愧相识。手持玉珮唱《阳春》,江上梅花落如积。津亭送别君未悲,梦阑酒解始相思。须知巫峡闻猿处,不似荆江夜雪时。”此外,他时而独自,时而陪丁宝臣,游了崖洞、牢溪、虾蟆碚、黄牛峡等处,写下《夷陵九咏》。其中两首云: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劳亭驿》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黄溪夜泊》

他又用朴素流畅的语言,歌唱江山的秀丽:“闻说夷陵人为愁,共言迁客不堪游。崎岖几日山行倦,却喜坡头见峡州。”(《望州坡》)“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当然,游夷陵毕竟与游龙门、嵩山不同。在他的歌调里,不能不带些商音:“江水流青嶂,猿声在碧霄。……县楼朝见虎,官舍夜闻鸣。”(《初至夷陵答苏子美见寄》)“青山四顾乱无涯,鸡犬萧条数百家。”“绕城江急舟难泊,当县山高日易斜。……惟有山川为胜绝,寄人堪作画图夸。”(《寄梅圣俞》)

不过,他不愿在贬所多写感伤作品,所以,在这一时期所写的诗歌中,仍然洋溢着乐观的情调: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戏答元珍》这是欧阳修自谓得意的一首七律,代表了欧诗的风格。首联两句,把写意与写实巧妙地结合起来。颔联的“残雪”、“冻雷”,渲染了料峭的春寒。颈联流露了病中离乡索居的感慨。但诗人并不悲观,所以在诗的结尾,还向丁宝臣、也向自己宽解说:咱们都曾在繁花似锦的西京洛阳作客,即使眼前这野花开得晚些,也无须感叹。在另外一首诗中,他更指出,西陵江口的梅花已经开放;春风是没有地域界限的。他向行路的旅客劝酒,请他们在停船处同赏春光:

西陵江口折寒梅,争劝行人把一杯。须信春风无远近,维舟处处有花开。

--《戏赠丁判官》

应该说,欧阳修这些诗所反映的精神状态,在一般过着贬窜生活的封建文人中间,是十分罕见的。正是由于这种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性格,他才能从逆境中得到锻炼,从接近下层人民的生活中获得启发,从而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基础。所以,清代诗人袁枚以翰林改官江南时,友人就援引欧阳修的事迹劝慰说:“庐陵事业起夷陵,眼界原从阅历增。”(《随园诗话》卷一)

六、从乾德到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