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懂人生,感恩心态
468200000044

第44章

第六章第二节 感恩吃定你的人,让你学会了忍耐

人生中总是有很多的琐事纠缠着我们,很多时候不免有形形色色的矛盾、烦恼,如果斤斤计较于每一件事,那生命无疑是一桩累赘,且充斥了悲剧色彩。

从前有个心地善良的东郭先生。一天 ,他带着一口袋书出远门。他怕毛驴受压,就自己背着口袋,牵着毛驴赶路。走累了就在树下休息。

这时一只受伤的狼逃到东郭先生面前,说自己是只好狼,猎人要打死它,哀求东郭先生救命。东郭先生看它十分可怜,就把口袋里的书倒出来,让狼藏进口袋里。猎人追来时,东郭先生推说不知,救了狼的性命。

可是,这条狼一钻出口袋就凶相毕露,它说在口袋里闷了半天,现在肚子饿了,要把东郭先生吃了充饥。东郭先生说它恩将仇报,要找人评理。他们先请老树作证,老树说不清楚。再找老牛,老牛怕管闲事。

最后找到一个老农夫,老农夫听后胸有成竹地说,他不相信有这种事,要他们把经过情形再表演一遍 ,然后再评判谁有理。于是,狼钻进了口袋。老农夫立即把袋口扎紧,用锄头狠狠地把狼打死。他告诫东郭先生,对狼这样的坏蛋,千万不能讲仁慈。

东郭先生虽然受到了欺骗和伤害,但同时,也正是因为这种欺骗,在以后的人生里,他就学会了规避这种欺骗和伤害。

在非洲大草原上,有一种极不起眼的动物叫吸血蝙蝠。它身体很小,却是野马的天敌。这种蝙蝠靠吸动物的血生存,它在攻击野马时,常附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极敏捷地刺破野马的腿,然后用尖尖的嘴吸血。无论野马怎么蹦跳、狂奔,都无法驱逐这种蝙蝠。蝙蝠却可以从容地吸附在野马身上,落在野马头上,直到吸饱吸足,才满意地飞去。而野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无可奈何地死去。动物学家们在分析这一问题时,一致认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远不会让野马死去,野马的死亡是它暴怒的习性和狂奔所致。

与野马类似,生活中,将许多人击垮的有时并不是那些看似灭顶之灾的挑战,而是一些微不足道的、鸡毛蒜皮。人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无休止地消耗在这些鸡毛蒜皮之中,最终让大部分人一生一事无成。生活要求人们不断地清点,看看忙忙碌碌中,哪些是重要的,是必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或是无须劳神去忙的。然后,果断地将那些无益的事情抛弃,不去理它。

面对这种吃定了你的人,我们有必要暴跳如雷直至毁了自己的生活吗?是的,没必要。我们如果在其中学会了忍耐,我们将由此收获另一种平衡。我们要知道,虽然我们能愤怒,但是我们不能与它斤斤计较,一直愤怒下去。因为心胸狭窄是幸福的天敌,它对有意或是无意间的伤害是宽厚。对于这样的事情,如果我们学会忍让,或者,会有另一天地诞生呢!

1898年冬天,威尔?罗吉士继承了一个牧场。

有一天,他养的一头牛,为了偷吃玉米而冲破附近一户农家的篱笆,最后被农夫杀死。依当地牧场的共同约定,农夫应该通知罗吉士并说明原因,但是农夫没这样做。

罗吉士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于是带着佣人一起去找农夫论理。

此时,正值寒流来袭,他们走到一半,人与马车全都挂满了冰霜,两人也几乎要冻僵了。

好不容易抵达木屋,农夫却不在家,农夫的妻子热情地邀请他们进屋等待。罗吉士进屋取暖时,看见妇人十分消瘦憔悴,而且桌椅后还躲着五个瘦得像猴子的孩子。

不久,农夫回来了,妻子告诉他:“他们可是顶着狂风严寒而来的。”

罗吉士本想开口与农夫论理,忽然又打住了,只是伸出了手。

农夫完全不知道罗吉士的来意,便开心地与他握手、拥抱,并热情邀请他们共进晚餐。

这时,农夫满脸歉意地说:“不好意思,委屈你们吃这些豆子,原本有牛肉可以吃的,但是忽然刮起了风,还没准备好。”

孩子们听见有牛肉可吃,高兴得眼睛都发亮了。

吃饭时,佣人一直等着罗吉士开口谈正事,以便处理杀牛的事,但是,罗吉士看起来似乎忘记了,只见他与这家人开心地有说有笑。

饭后,天气仍然相当差,农夫一定要两个人住下,等转天再回去,于是罗吉士与佣人在那里过了一晚。

第二天早上,他们吃了一顿丰富的早餐后,就告辞回去了。

在寒流中走了这么一趟,罗吉士对此行的目的却闭口不提,在回家的路上,佣人忍不住问他:“我以为,你准备去为那头牛讨个公道呢!”

罗吉士微笑着说:“是啊,我本来是抱着这个念头的,但是,后来我又盘算了一下,决定不再追究了。你知道吗?我并没有白白失去一头牛啊!因为,我得到了一点人情味。毕竟,牛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获得,然而人情味,却并不是很容易得到。”

故事中的罗吉士,尽管失去了一头牛,却换得农夫一家人的笑容和幸福以及难得遇见的人情味,这段经历,我们是否能感受到其中的美好呢?

学会忍耐,甚至宽恕,这是一种多么需要感恩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