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就会让对手也走棋,而不是一个人下
在一环扣一环的博弈中,胜败往往相辅相成。无论如何,棋逢对手是一件让人兴奋的好事,做人做到曹操的份上,怕就怕没有对手孤独死。好了,现在刘备也壮大了,又突然冒出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曹操兴奋莫名,感悟到了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寻找高强对手。
一定要把刚壮大的对手趁早剪灭
曹操在青梅煮酒论英雄时,就对刘备下了断言:“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现在刘备壮大了,那不是闹着玩的,曹操嗅出了事态朝不利于自己的一面发展,果断出击,发动五十万大军要灭刘备。虽然没灭成,但也伤了刘备一下,总算比让刘备日渐做大强。当然谁也没想到接下来会出现赤壁之战的戏剧性场面,就事论事,曹操点起五十万大军主动前来剪灭刚壮大的刘备,这步棋是下对了的。
13善算明细账
大败之后能保本
攻守力戒盲目性。假如善算明细账,就不会丢掉失败后亏损的底线。
强者谋事的手段
人总有被打得大败的一天,非大败不能成就大人物。但大败也能毁掉一切,所以人必须有一套在大败到来时的自救系统。曹操在赤壁之战遭遇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个强劲对手,被孙、刘联军打得大败。但曹操能在战前预备好曹仁这支救援敢死队,自己又能逃,所以能保本生还。
曹操一路追刘备,结果把刘备追到了江夏。诸葛亮献计,让刘备与孙权结盟共抗曹操,将曹操的注意力转移到孙权身上,让曹、孙二人火并,若孙权胜,趁势夺取荆州;若曹操胜,趁势夺取江南。刘备从之。诸葛亮前往东吴游说成功,孙权为求自保与刘备结盟,命周瑜为主帅,与刘备夹攻曹操。
曹操见对方结成联盟,并不以为然,威慑孙权,继续推进。曹操军队大部分是北方军队,不擅长在南方丘陵与水域作战,于是以荆州水军为前锋,又在陆地布置曹仁、曹洪等路兵马接应,水、陆两路并进,号称百万大军。
孙、刘联军以孙权的水军破曹操的水军,以刘备的陆军破曹操的陆军,各自发挥优势,从火烧连营开始,大败曹操。
曹操接连败退,损兵折将甚众,遭受了有史以来的最大打击。此次作战的水军、陆军几乎全军覆没,幸有曹仁、曹洪接应,始能保住本钱,不至于彻底完蛋。
曹操启示录
强中自有强中手,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认为自己天下无敌
曹操是谁?
曹操是灭黄巾军、讨董卓、吞袁绍的一代枭雄,其文治武功堪称汉武帝之后第一人。但千万别忘了,强中自有强中手,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曹操想凭一己之力与一己之智一口气接连吞掉刘备与孙权,火速统一中国,这就违反了社会发展与战争的自然规律,结果适得其反,将对方的智慧与力量逼到了最高峰,最终被反扑,兵败不堪。
我们必须牢记曹操的教训,任何时候千万不可认为自己真的就天下无敌,任何急着称王称霸的行径都会被看似弱小的对手击得粉碎。
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有退路。打了败仗也能保本,任何时候不至于全军覆没
曹操有了荆州水军来降,得意忘形,驱之为前锋。但他毕竟战争经验丰富,并不把荆州水军当成唯一的依靠,同时也令大部队沿岸开进,并在较远区域伏下曹仁、曹洪两支大军接应。事态的发展渐渐超出曹操控制,曹操的三支军队分别遇到了如下情况:
荆州水军——遭遇东吴水军痛击
陆路大军——遭遇刘备伏军痛击与东吴陆军追击
曹仁伏军——刘备、孙权忙着收拾主战场,无人顾及
显然曹操靠曹仁伏军保住了老命。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的水陆两路大军基本上完蛋,但靠了第三路军队(伏军、备用军队、接应军队)他安全转移了,居然没被赤壁的大火烧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奇迹缘于智慧。
在整个赤壁之战中曹操都是个大笨蛋,一直挨打,但他用聪明的一招救了自己,那就是:
任何时候都为自己多准备一条后路,越在鼎盛时期越要准备好退路。
《红楼梦》中王熙凤有与曹操相同的智慧,在贾家鼎盛时,王熙凤抽空买了一批田地,为的是万一贾家败了,子孙还有口饭吃。结果预言不幸言中,贾家很快衰败,幸亏有王熙凤当初买下的田地,贾家子孙们才不至于饿死。
14绝不低头的斗志
新败之后求新胜
屡败屡战,这叫守志;屡战屡败,这叫丧志。凡是成大事者均是在新败之后再求新胜。
强者谋事的手段
人在新败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喘气,休养生息;第二件事是迅速东山再起,一定要打赢一场新的战争来挽回败局。曹操在赤壁之战后暂避刘备、孙权之锋芒,是个罕见的懂得韬光养晦的霸王。霸王一旦能忍,功夫将更上一层楼,果然,不久曹操就灭了西凉诸侯马腾,以新胜重振军威。
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狂奔回许昌。不久曹仁又被周瑜打败,曹家江山雪上加霜。曹操韬光养晦,坐等时变。果然不久刘备与孙权争夺荆州、桂阳、彝陵等地,孙权不敌刘备,周瑜又被诸葛亮气死,两家失和,孙权为了牵制刘备,派人向曹操示好。曹操大宴铜雀台,重振士气。又从西凉诸侯马腾开刀,将他诱骗入许昌杀死,又除去一个劲敌,取得了赤壁之败后的第一场胜利,重振了军威。
曹操启示录
败后之身应求胜
我们打了败仗之后要迅速翻身,哪怕只是打了一个很小的翻身仗,也要当成一次重大胜利来庆祝与跟进,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重振旗鼓,从而避免一败再败的厄运连发。
何妨另找一人开刀
曹操被刘备孙权联手打败后,当然想报仇,但孙刘二人势头正猛,曹操明显不敌,只好暂避其锋芒,等他们自家不和,日久生变。同时,曹操积极寻找一个替罪羊,好出一口恶气,于是找到了力量较弱的马腾。马腾当初与董承、王子服、刘备等人结盟要除曹操,又是一方诸侯,与曹操抗争。曹操拿马腾开刀,实际上是在清算刘备的外围,让所有与刘备为友的人一一灭亡,这样就杜绝了刘备呼应四方的可能,从而使刘备在赤壁之战取得的战果到此为止,不至于动摇曹操统治的根基。
15活着即是一场鏖战
越败越求胜
世上最大的对手是自己。你不能战胜自己,就战胜不了对手。故活着就是一场鏖战。
强者谋事的手段
所谓“屡败屡战”,就是不服输,就是坚信自己最后准能赢。曹操天性好杀,故天常杀之,一生凶险不断。马超为报父仇,会同韩遂决战曹操于中原。曹操擅长陆战,马超也擅长陆战;曹操出手狠,马超也狠,并且出手够快,因此曹操被杀得割须弃袍。如果换作他人必远遁,但曹操不,终凭一招离间计,将韩遂与马超挑动不和,于中取胜。
曹操诱杀马腾成功后,又点起大军三十万来攻刘备孙权。刘备孙权于是又结同盟,诸葛亮向刘备献计,这次不需动用我方军队与孙权军队,以免生变,不如让马超来敌曹操。刘备然之。马超听说其父马腾已死,大恨曹操,与父亲的结拜兄弟韩遂点兵数十万,来战曹操。曹操来不及南下,只好与马超决战。马超不减吕布之勇,又报仇心切,结果曹操又被马超打得大败,差点被马超活捉手刃,割须弃袍,比在赤壁之时更惊险、更狼狈,马超、韩遂占了长安。曹操心生一计,离间马超、韩遂。计成,韩遂要杀马超,反被马超一剑砍落左手。曹操趁其内乱杀人,马超大败,远遁西凉,曹操反败为胜。
曹操启示录
人在接连吃败仗时千万要挺住。并且要用硬扛与巧卸来反败为胜
曹操一败于刘备孙权,二败于马超,两次都伤筋动骨,差点葬送了老命。但曹操毕竟是曹操,他凭着坚强的毅力与顽强的斗志挺住了。鉴于曹操依然强大,刘备孙权也不敢杀到许昌来,曹操只要不南下,暂时也无事。唯有马超与曹操是死仇,必须解决。马超多厉害,曹操手下大将无一能敌,想用硬碰硬的方法已经失效。情况紧急,这时也把曹****聪明了,玩了一个离间计,结果大获成功。曹操胜利了,因为他挺住了。因为他挺住了,所以胜利了。
离间对手通常都是有效的
曹操在赤壁之战时不知道离间刘备与孙权,所以他失败了。正因为吸取了这次教训,曹操学聪明了,巧妙离间马超与韩遂,结果把貌似团结的对手很快分化,得以趁乱进攻,一举拿下。
记住:离间对手通常都是有效的。
16自我得意的弊害
任何时候不能太骄傲
你盲目地骄傲,是让你的对手最得意的一件事,因为你会不等对手出击,就已败在自己骄傲的感觉之中。
强者谋事的手段
人总是一有机会就骄傲,却常常为此付出代价。曹操取了西凉,下一个目标是汉中张鲁。张鲁要趁乱取西蜀,西蜀刘璋被逼无奈,要向曹操献降,谁知使臣张松到了许昌受到曹操轻视,张松一怒之下把西蜀地图献给了刘备。
曹操打败马超后,又在各路诸侯间挣得了面子,威震八方。汉中诸侯张鲁感觉不妙,想南下吞掉西川后攒足本钱抵抗曹操。西川之主刘璋惧怕张鲁,这时张松献计:不如投降曹操,让曹操收拾张鲁,同时免去与曹操、张鲁两处相争。
刘璋同意,派张松前往许昌献降。谁知曹操傲视天下豪杰,见张松生得矮小,十分怠慢。张松感觉受辱,怒而辞去。因见刘备礼贤下士,张松转将西川地图献给了刘备。曹操痛失西川大好河山。
曹操启示录
我们为人千万不可太骄傲,否则必有损失
曹操一生傲视群雄,成也是因为他的这种豪气,败也是因为他的这种豪气。豪气让人一路奋斗不懈,同时也容易让人粗心大意,不能细察。
曹操因为骄傲输掉了赤壁之战,现在又因为骄傲输掉了西川,足见他其实是个粗人,从本质上讲与董卓没什么两样,但曹操胜董卓的地方也刚好就在这个骄傲上。的确,曹操一生不曾委琐,是个充满阳刚之气的大丈夫,从这点讲,曹操又绝似项羽。项羽也是因为太骄傲,被刘邦暗算了;如今曹操又太骄傲,也只好落得个死在刘备之前的下场。看来人还是不能太骄傲,否则容易失败。骄傲其实就是愚昧。
当忽然有不熟悉或不认识的人来找我们谈某件事时,一定要搞清楚对方的意图。这其中可能有陷阱,也可能有千载难逢的机会
张松本是来向曹操献西川的,曹操以貌取人,没有看出张松此次前来是什么意思。这就是曹操不如刘备的地方了。凡是有人找刘备,他都说“好好好”,这样不会放掉机会。
凡是有人找曹操,他一旦不明其所以,就会烦起来,说“不不不”或“走走走”甚至“杀杀杀”,这样就容易让机会溜走。
有陌生人求见,这是蹊跷的事,越是这样越要明察。很多看似偶然的事的发生都有其必然的道理,这其中都可能隐藏着一个重大秘密,并呈现出一种不可逆转的事态,如果把握好,当有意外收获,把握不好则会把绝好机会拱手让人。
曹操没有看出张松来找他是他自己种下的因,结出的果,反当成一件莫名其妙的事,不等张松说出来意就把人家驱走,可谓不智。
为什么说张松来找曹操是曹操自己种下的因结出的果呢?其中关系如下:
引发
曹操杀马腾并打败马超→→张鲁自危,从而想攻取
引发
西川以拒曹操→→西川之主刘璋自危,想求援于曹操,
引发
从而派张松前往→→张松见曹操
曹操没看出张松与他的因果关系,所以错失良机。其实我们通常都像曹操一样,自己种下的因结出的果多半都看不出来,这是由于慧力不到。如果有足够的慧力,将可以自种自收,利用自己的因果成就自身。
世上没有陌生人,当有陌生人来找我们时,一定是有某件与我们相关的事发生,这时必须明察。
17以和为胜
当退则退,见好就收
做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度”,保持这个“度”,大家就可形成和局。当退不退,当收不收,只能收拾一场大败局。
强者谋事的手段
凡事自有尺度,不可任意为之。曹操被尊为“魏公”后再次南下,本想与孙权决战,因雨季到来便主动收兵,以和为胜。
曹操错失良机,让刘备占了西川。但这只是少了一笔进账,他本身的存款依然在随利息增多。长史董昭等人上表建议朝廷尊曹操为“魏公”,加九锡。朝廷没法不同意,于是曹操称“魏公”,为不久之后称“魏王”作好了过渡。曹操做魏公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发兵南下,这是第三次南下了。曹操一路开进,与孙权会战于长江边的濡须口,因见孙权兵强马壮,曹操挥鞭指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字仲谋)两军互有胜负,因江南雨季来临,北方兵苦不堪言,曹操见好就收,班师回朝,此行意在显示魏公的威风,不是为了报赤壁之仇。曹操见已达到目的,就退兵回去了。在这期间,曹操与孙权有过两次照面,两雄相见,大有英雄相敬之意。曹操胸怀大度,不以孙权为仇,这为后日吴国主动归降魏国打好了基础。
曹操启示录
我们做事要见好就收,不可犹豫不决
曹操此次下江南本来要与孙权决斗,不料天公不作美,碰上江南雨季,拖下去十分麻烦,他果断地退兵,既保持了威风,又能让军队零损失,做得很漂亮,显然比起上次赤壁之战前不管三七二十一地一味贪进高明多了。
有的仇不报比报了好。有的仇不报就是报
孙权与刘备当年联合起来整曹操,一下子就搞垮了他的百万大军,可以说是曹操的仇人。曹操是个有仇必报的人,当年陶谦手下杀了他父亲曹嵩,曹操为报父仇,一路疯杀,是个热血人。但如今曹操毕竟长了岁数,再也不是小青年了,他深知一切都要为利益服务,如果报仇能得应得之利,那么就要报;如果报了仇没有利益,仅为泄愤,那没什么意义。
有的仇不报比报好,比如与孙权,如果曹操再派百万大军杀下江南,孙权绝对再也不是对手,因为这时周瑜已死,孙刘联盟已破裂。但曹操与孙权大战自家也必定元气大伤,因为孙权也不是省油的灯,最终的受益者必是刘备,这是曹操最不愿意看到的。
世人皆知曹操的杀气、霸气天下第一,却不知道曹操的“忍功”也是天下第一,决不亚于刘备。你想,曹操连赤壁之战的奇耻大辱都能忍,那天下还有他做不成的事吗?对于一个自视甚高、性格狂傲的英雄人物来说,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被比他更强的对手打败了。
这仇报还是不报?
曹操决定不报。
当然不是怕了,我是曹****怕谁?曹操此举相当明智,既然这仇不报比报了好,那就不报呗。曹操真是个大英雄,拿得起放得下,奇耻大辱说不报就不报,这是何等气概!曹操从一个有仇必报的人变成一个有仇不报的人,这其中有着极大的飞跃。
有仇必报:常人也。
有仇不报,以图大利:非常人也。
有的仇不报就是报,看谁笑到最后!曹操不报孙权赤壁之仇,这样孙权就终生提防他报仇,你看孙权多累!本来应该是曹操报仇受累,但正因为曹操不按常理出牌,老是不报仇,结果他自己就轻松了,反而把对方搞得既紧张,又很累,当然划算。
在曹操强大的心理压力之下,孙权终生不敢妄动,龟缩于江南,只敢与刘备争荆州,不敢与曹操争中原,客观上为曹操打刘备助了一把力。后来孙权投降了曹操之子曹丕,这是很必然的。事实上孙权一直称臣于曹操,这就是曹操不报仇的好处,所以说有的仇不报就是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18顺天求利
趁势正旺再下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