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烈人
大千世界,风云变幻,常令人感慨万千。在所有的已过风云之中,最令人记忆深刻的,恐怕莫过于“三国风云”了。何以见得?
两千二百年前,有一帮人——可以称之为英雄侠客,试图谋天下、争天下、得天下,互不相让,东追西躲,左逼右闪,刀光剑影,人仰马翻,形成三国壮阔风云。这帮人的主角是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周瑜等。
记载上述事件者,有《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等力作。说实话,一提起这些话头,绝大多数人都可说三道四,侃侃而谈,这说明“三国”影响力的深入和广泛。
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人们读《三国》,侃《三国》,还是少了一些智慧,即不知用《三国》!或者说,只知过足了嘴瘾,却不知其大用之妙,这就犹如丢了自家的祖传珍宝一样,令人扼腕叹息。
三国风云,既是一个战场,更是一个智场——布满变术的阵地。无怪乎,曾国藩站立南京城头,望残阳如血,不由豪气顿生,感叹道:“以三国之谋略,成天下之大事,不亦宜乎!”这句话说得发自肺腑,让明白人一下子就茅塞顿开,仿佛破译了成大事的密码。
上述三国主角想大事、做大事,所有的智慧都体现出人生的博弈之变术。他们总是在不停地分析对手的智能,判断局势的变化,把所有的“大人物”、“小人物”(只要他们有才)都调动起来,一方面把己方变成“点子库”,另外一方面把己方变成“火力库”,从而找准对手的软肋,痛下其手。他们摆的这些“龙门阵”,都是挖空心思,从脑海中挤出来的绝招。
曹操气宇轩昂,胸中宽阔如大浪淘沙,常把自己比喻成一匹“老骥”,在任何处境中都壮心不已。他最惯于打出“奸”、“雄”两张狠牌,生性多疑,眼光犀利,既把对手当“群小儿”,又把对手当成“顽石”,所以他作决策时,要么怒目圆睁,要么虎着个脸,各种变术往往从牙缝中挤出来。所以曹操实则为一匹威力无比的烈马,在三国的人群中穿梭往来,像风,像电,还像敲门神。
刘备与诸葛亮,更是变术多多。他们的“金点子”仿佛就像春天的青草,日日变新,目的只有一个,用绳子捆住曹操这匹烈马。刘备最精彩的一手就是三顾茅庐,为的是请定诸葛亮。他采用的是“掏心术”,把军师等等拢在身边,这样他就可以如虎添翼;另外,他还善于靠“帮人术”与“救人术”去给人留印象,最绝的是使用“众兄弟联合术”,让兄弟们越不出情义划定的圈。刘备的智慧可集结为一点:把自己变成一个管理人才的大师。这说明,一个能驾驭人才的人,必定为最聪明的大师。
诸葛亮是一台智力机器。他的最大特点之一是会掐掐算算,每根手指头都可以“点石成金”,抵挡住千军万马。他相信自己的大脑无人匹敌,从而不畏惧强手。相反,对手越高强他则越兴奋。他的厉害之处是,手中无刀剑,自己就是一个能造刀剑的能工巧匠;身边缺谋士,自己也能“挖”出几个智多星。所以对他来说,身处三国风云,实在是一件快乐的人生幸事。
人生之变术,其意藏在何处?是否有教科书可依呢?自然,《三国》即是其一。我们都明白:谋事之道往往取决于一个“变”字,你变、我变、他变,这是成功的定则,任何一个一成不变的“死脑筋”,都只能满身披上“失败”两字。
本书取名“三国谋事变术”,意思是“挖”出三国风云中的成功密码,找到成功的蓝图。再者,就是希望各位看客多一点谋事之变术,这样你们面前就不会出现一堵堵死墙。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作者王少农,好书善思,勤于笔耕,令人赞赏。此书即为其两年有余的用心成果。我这个人,很少推赏他人书稿(不含学术着作),但这部书稿,我是认可的,因为其智行于笔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