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凡与敌战于江湖之间,必有舟楫(1),须居上风、上流。上风者,顺风,用火以焚之;上流者,随势(2),使战舰以冲之,则战无不胜。法曰:“欲战者,无迎水流。”
春秋,吴子伐楚。楚令尹(3)卜战,不吉。司马子鱼(4)曰:“我得上流,何故不吉?”遂战,吴师败绩。
【注释】
(1)舟楫:船
只。楫,划船的桨。
(2)随势:顺着水流的方向。
(3)令尹:官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所设,为楚之最高官职,掌军政大权。这里是指阳丐,亦即楚公子子瑕。
(4)司马子鱼:司马,官名,西周始置,主管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时仍沿用未变。子鱼,即楚公子子鲂。
【译文】
凡是与敌人在江河湖泊上作战,一定要利用舟船,占据上风和上游。占上风时顺风,可以借风势用火焚烧敌船;居上游时顺势,能用大战船冲击敌船,这样部署一定能战无不胜。兵书上说:“想要与敌人交战,不要迎着水流。”
春秋时,吴王阖闾伐楚,楚国令尹阳丐占卜预测这一战对楚国不利。司马子鱼说:“我军占据长江上游,为什么不吉利呢?”于是两军交战,楚军用大战船冲击吴军的战船,吴军势弱,难以抵挡,大败。
【心得】
本篇主要阐述在江河湖泊等水上作战时应如何利用风势、水势等自然条件的谋略。凡与敌人在水上作战,必须依靠舰船,并且要选择上风、上流之处。因为,位于上风,可以利用风势纵火焚烧敌人;占据上流,可用战舰乘流而下冲击敌人。
要说利用风势纵火焚船的战例,最著名的莫过于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公元208年,曹操领军83万,从江陵顺江东下,浩浩荡荡,向东吴进发。于是蜀吴两国联合抗曹,因曹军为北方人,不习水中作战,故将大船一一连在一起,蜀吴两国便决定用火攻之,接着上演了黄盖和周瑜的苦肉计,以黄盖诈降。东风大作那天,黄盖领船10艘,奔赴曹营,并在途中燃起大火,顺风而下,把曹船烧成一片灰烬,曹军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