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犹太人一生信奉的传世智慧
4659900000005

第5章 经商秘诀(5)

卡内基在创业中,经过不断地扩张、吞并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钢铁王国。当别人问他,创业的秘诀是什么时,他毫不犹豫地说:“那就是不断地实现自我价值,追逐生意上利润的多少则是其次的。”这种价值的取向对管理者来说十分重要。盈亏的涨落对于股市行情的报道评价是必要的,但对于某个项目来说并非至关重要。尤其对私人公司来说,更是如此。钱多并不能真正说明什么。著名的美国通用汽车制造公司的高级专家赫特曾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在私人公司里,追求利润并不是主要目的,重要的是把手中的钱如何用活。”有一则劝人善加理财的故事,叙述一个大地主有一天将他的财产托付给三位仆人保管与运用。他给了第一位仆人5份金钱,第二位仆人2份金钱,第三个仆人1份金钱。地主告诉他们,要好好珍惜并善加管理自己的财富,等到1年后再看他们是如何处理钱财的。第一位仆人拿到这笔钱后做了各种投资;第二位仆人则买下原料,制造商品出售;第三位仆人为了安全起见,将他的钱埋在树下。1年后,地主召回三位仆人检视成果,第一位及第二位仆人所管理的财富皆增加了1倍,地主甚感欣慰。惟有第三位仆人的金钱丝毫未增加,他向主人解释说:“惟恐运用失当而遭到损失,所以将钱存在安全的地方,今天将它原封不动奉还。”

地主听了大怒,并骂道:“你这愚蠢的仆人,竟不好好利用你的财富。”

圣经中的例子,第三位仆人受到责备,不是由于他乱用金钱,也不是因为投资失败遭受损失,而是因为他把钱存在安全的地方,根本未好好利用金钱。钱存在银行是当今国人投资理财最普遍的途径,同时也是国人理财所犯的最大错误。

多数人认为钱存在银行能赚取利息,能享受到复利,这样就算是对金钱有了妥善的安排,已经尽到理财的责任。事实上,利息在通货膨胀的侵蚀下,实质报酬率接近于零,等于没有理财,因此,钱存在银行等于是没有理财。

每一个人最后能拥有多少财富,难以事先预测,惟一能确定的是,将钱存在银行而想致富,难如登天,试问:“你是否听说有单靠银行存款而致富的人?”将所有积蓄都存在银行的人,到了年老时不但无法致富,常常连财务自主的水平都无法达到,这种例子时有所闻。

贫穷人认为富人之所以致富,是因为富人运气好或者从事不正当或违法的行业。而正确的看法应当是将富人致富的原因,归于富人较我们努力或者较我们克勤克俭。但这些人怎么也想不到,真正造成他们财富不济的,是他们的理财习惯。穷人与富人的理财方式肯定不同,富人的财产以房地产、股票的方式存放,穷人的财产以储蓄为存放形式。

在犹太商人看来,投资人想跻身于理财致富之林,要能在思考模式上摆脱传统思考。

感悟:

储蓄存款的确不是一种理想的投资理财方式。尤其是当储蓄变成嗜好,而忘记了在达到一定数目时,可以提出来活用这批钱,使其能赚到比银行利息更多的钱。而且一旦银行存款达到相当数额时,心理上便产生了靠利息来补贴生活费的精神,对其产生依赖性而失去了冒险奋斗精神,这是最可悲的。

12.要富有冒险精神

有三种东西不能使用过多。那就是:作面包的酵母,盐、犹豫。

——智慧箴言

“投机家”是犹太商人的别名。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投机”这个词都不明不白地带有某种贬义色彩。现在不同了,经济学家们给“投机”换上了一个恰如其分的雅称,名之为“风险管理”。这个名称一改,犹太商人也由原来的“投机家”变成了“风险管理家”。

确实,犹太商人长时期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在“管理风险”,就是他们的生存本身也需要有很强的“风险管理”意识。犹太商人不能干坐着等“驱逐令”之类的厄运到来,也不能毫无准备地到时候措手不及。在每次“山雨欲来风满楼”时,他们都需要准确把握“山雨”到底会不会来,来了会有多大。这种事关生存的大技巧一旦形成,用到生意场上去就游刃有余了。

除此之外,也许同犹太裔人经商时的积极乐观态度也有很大的关系。

犹太民族历经劫难,但在看待事物的发展趋势时,却常抱乐观的态度,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而事实是,无论经商还是做什么,乐观者总要多点机会,投中的次数也更多些。

1938年3月,德国军队越过了奥地利边境,劳埃德赶在希特勒到达维也纳之前,带着10美元辗转到伦敦,并于1948年创立了“马尔伯勒高雅艺术陈列室”。主要为英国许多显赫的家族出售其收藏的艺术珍品,后来经营现代派的绘画作品。短短的6年就成为现代派美术作品最大的出口代理商,他的买主中,包括教皇保罗六世。

劳埃德对美术作品兴趣不大,只关心通过作品的买卖赚大钱。所以,他采取了纯商业式交易和职业化的处理,其作品大部分都是代销的,美术馆只在生意结束后收取佣金。但美术馆除了场地以外,还提供广告、推销、邮寄、保险和运输等全套服务。所以美术家对劳埃德的服务是满意的,他们的作品在这里不仅可以卖到最高价,而且不管销售情况如何,美术馆都给予他们稳定的生活津贴,乃至于各国的画家都愿意同他们来往。

目前,美术馆已成为一个世界美术界的超级大国,它在苏黎士、罗马、东京、伦敦、多伦多、蒙特利尔都设有分馆,每年的销售总额为2500万美元,占世界美术品市场的5%到10%。

1963年,俄国著名画家抽象印象派大师罗斯科卖给马尔伯勒美术馆15幅作品,价格14.76万美元,全部画款在4年内结清。到1969年,罗斯科的作品上涨到每幅2.l万美元,这时,劳埃德又同罗斯科签订了一个协议,商定以105万美元的价格出售87幅作品,后又把价款总额提高到144.6万美元,议定出售108幅作品。同时商定,在以后的14年中,不管劳埃德或美术馆的经营状况如何,都由罗斯柴尔德银行每年向罗斯科支付10万美元,为此美术馆向该银行抵押了数量可观的财产。作为回报,美术馆取得了今后8年中罗斯科的独家代理商资格。

这种不顾艺术潮流和美术家创作状态变化的“赌注”,无疑是极具风险的,而实际情况是协议执行不到1年,罗斯科就抹颈自杀,劳埃德被罗斯科子女的诉讼送上了法庭。

但只要抛开别的,仅仅从劳埃德这种无所顾忌地将风险带到美术品市场的行为上,足以看出犹太美术商独具一格的眼光和魄力。

时代的进步,使犹太人的这种风险观愈发光辉夺目。现在,所有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都面临着预测问题,每一件商业品的新问世,都是一次风险与机会的抉择。要生产就要冒风险,而不冒风险就难以抓住机会。但是,承担风险不是盲目蛮干,在果敢的行动背后应该有深谋远虑的计划,应该有细心的筹划和安排。只有智勇双全,精于计算,因利而动,才能获取最大利益。风险大利润才大。

犹太商人也有一种理念,就是“只要值得,就要去冒险”,这种在风险中淘金的做法,是犹太商人非常令人折服的一种投资方法。下面这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

1898年5月21日阿曼德·哈默生于美国,他上大学时,就开始经营父亲留给他的药厂事业,成效显著,他因之而成为当时美国惟一的大学生百万富翁。1921年赶赴苏联,成为贸易代理人,聚集了巨额财富。1956年58岁的哈默收购即将倒闭的西方石油公司,并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的创业者。

1974年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年收入达到60亿美元的惊人数字。

哈默一生与东西方政界领导人关系密切,声誉传遍全球。

经常有人向哈默请教致富的“魔法”。他们坚持认为:哈默发大财靠的不仅是勤奋、精明、机智、谨慎之类应有的才能,准还有“秘密武器”。

在一次晚会上,有个人凑到哈默跟前请教“发家的秘诀”,哈默皱皱眉说:“实际上,这没什么。你只要等待俄国爆发革命就行了。到时候打点好你的棉衣尽管去,一到了那儿,你就到政府各贸易部门转一圈,又买又卖,这些部门大概不少于二三百呢!……”听到这里,请教者气愤地嘟哝了几句,转身走了。

其实,这正是20世纪哈默20年代时在俄国13次做生意的精辟概括,其中包含着他的生意的兴隆与衰落,成功与失败的种种经历。

1921年的苏联,经历了内战与灾荒,急需救援物资,特别是粮食。哈默本来可以拿着听诊器,坐在清洁的医院里,不愁吃穿地安稳度过一生。

但他厌恶这种生活。在他眼里,似乎那些未被人们认识的地方,正是值得自己去冒险,去大干一番事业的战场。他做出一般人认为是发了疯的抉择,踏上了被西方描绘成地狱似的可怕的苏联。当时,苏联被内战、外国军事干涉和封锁弄得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十分困难;霍乱、斑疹、伤寒等传染病和饥荒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采取了重大的决策——新经济政策,鼓励吸引外资,重建苏联经济。但很多西方人士对苏联充满偏见和仇视,把苏维埃政权看做是可怕的怪物。到苏联经商、投资办企业,被称做是“到月球去探险”。

哈默心里当然也知道这一点,但风险大,利润必然也大,值得去冒险。于是哈默在饱尝大西洋中航行晕船之苦和英国秘密警察纠缠的烦恼之后,终于乘火车进入苏联。沿途景象惨不忍睹:霍乱、伤寒等传染病流行,城市和乡村到处有无人收殓的尸体,专吃腐尸烂肉的飞禽,在人的头顶上盘旋。哈默痛苦地闭上眼睛,但商人精明的头脑告诉他,被灾荒困扰着的苏联目前最急需的是粮食。他又想到这时美国粮食大丰收,价格早已惨跌到每蒲式耳一美元。农民宁肯把粮食烧掉,也不愿以这样的低价送到市场出售。而苏联这里有的是美国需要的、可以交换粮食的毛皮、白金、绿宝石。如果让双方能够交换,岂不两全其美?从一次苏维埃紧急会议上哈默获悉苏联需要大约100万蒲式耳的小麦才能使乌拉尔山区的饥民度过灾荒。机不可失,哈默立刻向苏联官员建议,从美国运来粮食换取苏联的货物。双方很快达成协议。初战告捷。

没隔多久,哈默成了第一个在苏联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此后,列宁给了他更大的特权,让他负责苏联对美贸易的代理商,哈默成为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美国橡胶公司、艾利斯—查尔斯机械设备公司等30几家公司在苏联的总代表。生意越做越大,他的收益也越来越多。他存在莫斯科银行里的卢布数额惊人。

第一次冒险使哈默尝到了巨大的甜头。于是,“只要值得,不惜血本也要冒险”,成了哈默做生意的最大特色。

犹太人最推崇敢于做出惊人的投资策略的商人,因为这些人最能反映犹太民“胆大心细,迅速出手”的投资水平,即看准了就大把撒钱。

美国金融巨头摩根就是敢于做出惊人投资策略的一个典型犹太商人,有人开玩笑地称:“只要摩根开始了自己的工作,相当于印钞机在飞速运转,因为他的脑子中的投资的概念已经完全成熟了。”

19世纪末,铁路运输是支撑美国产业界运输体系的台柱,就像一盘散沙似的各段铁路并不能完成这项重任。要想把分散路联成一体,组成一个铁路网络,仍要在铁路方面投入高额金钱。这样,铁路依赖投资银行的程度就表现得相当突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各公司的拆散、合并越加频繁,借贷的资金额也就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投资银行不有雄厚的财产做后盾,更要有很高的信誉。在这种青黄不接的形势下,摩根创立的银行辛迪加成为新时期银行投资业的榜样。很多破产的公司企业面对美国的经济危机,把希望寄托在摩根上,希望他能够收购他们的公司,成为他们的救世主,给他们的公司以新生。

在此等危难之时,摩根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他操起手术刀,向铁路业大动手术了。他这次采取的是“高价买下”战略。无论是西部铁路,还是那些早已不符合当今发展要求的铁路,他都要统统买下,以便能迅速整顿美国铁路。

摩根的高价购买铁路策略,有人称之为“托拉斯计划”,这正是反映摩根策略威力之处。摩根此次的大量投资,不是投机,而是为了促进铁路发展。这次之所以开出了打败所有竞争对手的价格,也是出于他并不想靠这次投资获利。另外,如果铁路产业经济的支柱被别人占领,那么他在金融界刚刚夺得的霸主地位,将会变成空谈。只为此,他就值得一搏。摩根对铁路的这次大整顿,标志着美国经济从开发的初始阶段,转入现代的重视经营管理阶段,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传统的经营战略与思想。他的成功,给美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带来的重大影响。在华尔街则更是如此,他的经营思想与管理方式成为华尔街纷纷的仿效对象,至今还影响广泛。

从“海盗式”经营到形成辛迪加,进而到托拉斯,华尔街已从过去投机商的天地,转变成为美国的经济中心。华尔街后来成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标志,并问鼎世界金融霸主的地位,摩根的贡献当然首屈一指。

通过摩根,我们发现,犹太人在投资方面充满着风险与机会,他们甘愿尝试在风险中赚钱,也绝不轻易地摆脱自己的风险。这种“胆大心细,迅速出手”的投资策略,应当是一个优秀商人的基本素质。

感悟:

人生之门不是自动门,若是我们不主动地推开或拉开,它就永远关闭着。为了开启成功之门,我们必须采取推或拉的行动。

不采取行动,一切会越来越糟糕。

13.慈善乃公义

如果一个富人不肯把他的财富作布施,财富就不会给他带来荣耀。

——智慧箴言

众多犹太巨商在发财致富中,都有一个共同举措——注重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俄国银行家金兹堡家族,从1840年创立第一家银行起,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在俄国开设了多家分行,并与西欧金融界建立了广泛的业务关系,发展成为俄国最大的金融集团,其家族成为世界知名的大富豪。金兹堡家族像其他犹太富豪一样,在其发迹过程中做了大量的慈善工作。他在获得俄国沙皇的同意下,在彼得堡建立了第二家犹太会堂;1863年,他又出资建立俄国犹太人教育普及协会;用他在俄国南部的庄园收入建立犹太农村定居点。金兹堡家族第二代继续把慈善工作做下去,曾把其拥有的欧洲最大图书馆捐赠给耶路撒冷犹太公共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