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法家眼中的三十六计
4630200000040

第40章 自由

自由到底是什么?自由是我们做什么都可以吗?如果说自由意味着有很多选择,但实际上我们只有一条路可走的时候,这还是自由吗?自由是一个相对概念,与之相对应的是限制与奴役。也许我们一直被奴役,只是自己从来没有察觉。当一个人从一接触世界开始就被奴役着,那么他将很难理解还有一个自由的空间等待自己去探索。这其中涉及三个层次的概念:觉醒、选择、承担。任何事物都存在范围,并且能够在量化的系统中通过数值来体现。数字与文字一样都属于抽象性概念,对概念性事物的理解需要人体进入一种被称为“觉醒”的状态。“觉醒、选择、承担”这三个步骤合在一起即是佛家的开悟、道家的明道,用现代语言来讲即是自我超越。

在这里我们对语言的发展稍作展开,中国的文明历史已经有几千年,其中朝代更迭、国家长存。每一个朝代的官方语言都不尽相同,即文字相同但发音存在地域差异。而在我们的头脑中对事物的认知除去形象化的视觉等感受外,还存在声音,这是我们大脑内部可以听到的声音。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练习来实际感受,首先在心中默念数字从一到十。此时我们会发现当自己没有张嘴说话的情况下,实际上在大脑内还存在一个声音在说话。因此在朝代更迭所导致官方语言的声音差异,将影响我们内在对事物的抽象性理解。一种持续性官方语言的确定,将作为系统平台使人类积累的感知不断延续、扩展。

觉醒的特征即是突然有一天,一个人对某个事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一种概念性的深入理解,用一句非常简单的语句表达出来就是瞬间的感知。也许我们以前已经看到接触到很多次,但是从来没有深刻的理解。混沌状态的内心感受必须通过抽象化的概念提炼出来,通过简单具体的文字描述来产生系统认知。当然这也可以是形象化的趋势方向的确认。人类会因为发现自己经历过程而真正获得对某个事物深入一个层次的了解而感到激动、狂喜。自我觉醒是他人不可替代的成长环节,是必须要一个人自己想方设法实现脱茧而出的过程。他人的告知、教材的讲解只是提前告诉我们接下来的事物发展阶段,这是他人在经历个人觉醒后的概念性总结。所以此处出现一个问题,每个人对事物的概念性表述都会存在一些词汇理解上的差异。他人的概念性总结对亲身经历的人来说可能非常清楚,但是对那些也许根本没有机会接触的人来讲,简直就像是天方夜谭。从一句话推导其外在环境特征的准确描述,会因为词汇理解差异而造成沟通障碍。教育实际上是两方面的结合,教授知识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接受教育、自我成长才是掌握知识的关键所在。

但觉醒仅是后续动作的开始阶段,觉醒代表人类的一种概念性认知功能的出现。觉醒之后意味着我们看到一个相对真实的世界,一个世界原本的性质,一个隐藏在人类华丽辞藻背后的真相,一个只有很少一些人才能够看到的现实。此时此刻一个人将进入选择阶段,而在实际生活当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同时也因此面对几个有限的选择。每一种选择都会存在获得与割舍、利益与代价,那么如果我们只有一个选择的时候,我们还是自由的吗?

幸福不是用金钱来衡量,消费可以带来短暂的喜悦与满足,而快乐是一种内在感受,一个人是否快乐与心态有关。我们就此深入一个层次来看待概念范围的另一极——奴役。奴役的深层含义是限制,应该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演进,奴役的形式也在发生变化,从最初的外在强制逐渐演变成为内在控制。被奴役的社会阶层将因为内在概念的固化而绝大多数永久停留于此。现代社会的奴役方式更加隐蔽,也更加难以察觉。被奴役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遭受奴役,因为其从一开始就接受这种生活方式与社会地位。他们只是不知道自己的一生都生活在被控制的状态之中。那么在奴役与自由之间存在一条通途吗?答案是确实存在,但并不容易抵达。自我觉醒只是开始步入寻求自由之旅的第一步,追寻自由意味着要独自选择并承担结果。自由代表风险,奴役产生安全。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使人们不愿离开,只要其中的压力可以承受就不会造成大范围反抗。而自由在于任何愿望可以成真,梦想的翅膀有足够的空间来翱翔。同时这也意味着要放弃原来的安逸环境,进入一个真实的世界,凭借自身实力与意志来追逐梦想。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自己的价值选择,都会根据现实条件尽可能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渴望自由的灵魂往往与生俱来,这不仅是自我超越,同时还要感化世人,为人类社会带来积极影响。应该去创造未来,而不是抱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