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可以控制信息渠道,那么我们就可以凭空制造各种事件。因为调查真相需要成本,大多数人即便怀疑,也没有条件去查清楚事实。在战略中使用“无中生有”计策的目的是要间接影响对方的决策系统,最终使对方团队领袖做出我们希望看到的选择。对方的决策系统要根据两个方面的信息为基础来做出最终抉择,而这项选择的结果将决定其控制范围内大量资源的流动方向。所以当我们提供给对手的信息表明我们在某个方面投入大量资源准备应战,这类信息将使对方决策层无法忽视,接下来对方的决策系统将根据我们的行动而采取相应对策。因此我们就达到通过信息诱导对方决策方向的目的。
那么我们是否真正在某个方面投入大量资源呢?其实可以表面上做到,而在实际当中只投入少量资源。也就是说即便制造假象也要投入一定数量的资源,欺骗同样需要成本。明明没有的事物,我们可以通过控制信息渠道说成真实存在。这是因为我们具备制造假象的资源,而对方不具备调查真相的能力。虽然如此表述可能让人感觉不可思议,但应对对手的种种变化的确是团队领袖做出决定时的一项重要考量因素。间接影响他人的决策方向,并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在现实当中可以操作的步骤。
有计策必然有对策,计谋必然存在破解之道。所以当我们使用“无中生有”的计策,对方总会有识破的时刻。在这里就产生一记变招,就是我们可以不是那么一直欺骗下去,让对手在最后一刻才了解真相,甚至一直被蒙蔽。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计策,我们可以缩短对方识破计谋的时间,让对方几乎一眼就能够识破我们是在想办法欺骗他们。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反而会疏忽大意。对方会认为我们智力水平低下,只能够想出来如此拙劣的主意。或者相信自身水平很高,什么计谋都能够一眼看穿。如果一个被识破的计谋,那么就代表已经不是很大的威胁,有解决方法。既然知道是什么计谋,就没有什么好担心。这个时候也正是对方思想麻痹、自鸣得意的时候。因此对手的放松警惕,正是我们要进行变化、立即行动的时机。变招就在这一刻发生,突如其来的变化,超乎对方的意料之外。这样才能够达到“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效果。变化就是看起来好像有些什么,但稍微仔细一看,又发现什么都没有,根本是在骗人。在对方自认为识破计谋的那一刻,我们变假为真。此时的变招才是“无中生有”的关键所在。
欺骗的策略不是一直都说拥有什么,也可以说没有什么,然后突然无中生有。我们明明已经准备充分、随时都可以出手,却偏偏告诉对方现在什么都不知道。计谋是要达到目的,计谋本身没有对错是非之分。使用计谋的人要有道德的底线,这个底线就是做事情到达目的为止。我们不是为了欺骗而欺骗,我们是为了做成一件事情而不得不这样做。如果我们可以直接了当,就不需要这般巧费心机。许多时候一些事情必须要做,但是在现实当中我们遇到困难的局面,面对有各种因素的困扰,最根本的原因却经常是自身实力不足。所以我们要进行变通,通过一些方法使一些事情可以在现实当中做到。使我们的想法、目标可以在实际生活当中“行得通”。要产生效果,就必须实际做成事情。只是有想法,遇到实际困难就素手无策,只能说是能力不足、志大才疏。为了实现目标,总要有人去面对困境,总要有人来解决问题,总要有人去做些什么。否则没有事实结果,理想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总有一个时刻,我们会扪心自问“难道一生只是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