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生活宜忌全书
4603700000011

第11章 饮食营养宜忌(10)

汽水中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人们在口渴时喝汽水,可促进胃肠黏膜对液体的吸收,能生津止渴。但是,啤酒如兑上汽水就不一样了,因为啤酒中自身就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兑入汽水后,过量的二氧化碳会更加促进胃肠黏膜对酒精的吸收。因此,不宜用啤酒兑汽水喝。

不宜将啤酒当饮料

啤酒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素有“液体面包”之美称,适量饮用,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但是有些人将啤酒当作清凉饮料,以为多喝无妨,其结果会发生酒精中毒,尤其是更年期以上年龄者易出现酒精中毒现象。

另外,更年期者饮用啤酒容易并发慢性胃炎,如果已经患有慢性胃炎,则会加重胃炎或促使病情反复。

夏天不宜猛喝狂饮

夏天气温较高,体内水分散发较快,在出汗较多、口渴异常的情况下,往往会猛喝狂饮。实际上,这种喝水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由于汗液中含有大量的水和少量的盐,人出汗后,不但缺水而且也缺盐,而盐分的缺乏会使细胞的渗透压失去平衡。这时饮水肯定无法在细胞内停留,会随汗液迅速排出,而且又带出一定量的盐分。

这样,不仅不能改善机体细胞的缺水状态,还会使体内失去大量盐分,甚至还会因缺盐而引起肌肉无力、疼痛、抽搐。

此外,大量出汗后,也不宜饮用含气体的饮料。因为这类饮料不仅不含盐分,而且气体在胃内产生饱胀感,妨碍了体液的补充和吸收,细胞缺水状态得不到纠正。饮含高糖的饮料也不适合,它不仅不能纠正机体缺水,还会造成胃部不适。

口渴时,应选择低糖、无碳酸、无气,含钾、钠(盐分)的饮料,最好适量、分多次饮用。

盛夏不宜多饮酸味饮料

如过多地饮柠檬汁、酸梅汤等酸味饮料,大量的有机酸进入人体,会产生酸血症。尤其在盛夏,人体大量出汗,随汗液失去了许多钾、钠、氯等电解质,致使肌肉酸痛无力。这时,如果饮过多的酸性饮料,人会感到更加乏力。盛夏应多饮含盐饮料,汽水便是较好冷饮之一。

不宜用饮酒来御寒

很多人认为饮酒有御寒的作用,实际上,从长时间来看,喝酒反而会使抗寒能力减弱,甚至会导致身体的意外损害。

因为饮酒后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皮肤温暖,但同时由皮肤散发的热量增多并增快,其结果是发热过后体温很快下降,畏寒的感觉相继发生,很容易引起头痛、感冒等症状。

不宜用酒催眠

人喝酒之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暂时受到抑制,能促使人加快入睡。实际上,这并不是正常的酣睡。喝酒后引起的睡眠与生理性睡眠不一样,酒后上半夜睡眠与人清醒时相同,下半夜脑活动比平时还要活跃。

因此,人在酒后醒来,仍有昏昏沉沉和头晕不适的感觉,这正是大脑没有得到真正休息的缘故。

此外,睡前饮酒在睡眠过程中还可能会出现呼吸紊乱。患有心、肺疾病的患者睡前饮酒危险更大。

烹调之宜

宜用开水煮饭

谷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以及无机盐类等,这是人体从膳食中摄取维生素的重要来源。

谷类食物所含B族维生素对高温的耐受力比较差,冷水反复淘洗,又经高温长时间蒸煮,使B族维生素大受损失。

大米经4~5次冷水中搓洗,用冷水烧煮,其中维生素B1的损失约占70%左右。如事先拣米中杂物,一次开水过清,再加足开水煮饭。由于煮的时间较短,谷物表皮层营养物质少受搓洗破坏,这样,米饭中B类维生素含量可大大增加。

吃捞饭宜把米汤留下

有人喜欢吃捞饭,就是把米煮成半熟捞出,改用锅蒸,剩下的米汤小部分喝了,大部分被用来喂猪或是干脆倒掉,这种吃法很不科学。

米中含有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非常容易溶于水,所以在煮米过程中,相当部分的维生素溶在了米汤中,如果经常吃捞饭,营养都随米汤倒掉了,日久天长这种浪费是相当大的。

吃捞饭要把米汤利用起来,喝掉或用来煮菜,不失为一个弥补损失、两全其美的方法。剩饭异味宜用盐水除

吃不了的米饭,第二天再吃时须重新蒸一下,重新蒸的米饭总有一股异味,不如新蒸的好吃,可以在蒸剩饭时,兑入少量盐水,即可除异味。

防米饭变馊宜加醋

煮熟的米饭不宜久放,尤其在夏季米饭很容易变馊,若在煮饭时,按1500克米加2~3毫升醋的比例加点醋,可使米饭易于保存和防馊。

煮粽子宜用高压锅

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高压锅中加水,水要漫过粽子约1~2厘米,盖严锅盖,烧开锅后扣上限压阀,用中小火煮约15分钟粽子就熟了。

蔬菜饺馅宜加油

在制作饺子馅时,不少人为了防止馅里有过多菜汁,常常把水分较多的新鲜蔬菜切碎后,用盐杀去水分或用开水焯一下,挤去水分,这样既费事,又使许多营养成分丢失。

省力而科学的方法是,把洗净晾干的蔬菜切碎,拌上适量食油,随即把拌好的肉馅倒入,混合均匀即可。这样包出的饺子,吃起来鲜嫩爽口,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营养成分。

煮饺宜加葱

煮饺子时,在锅内的水烧开以前,先放入少量的大葱尖,水开后饺子下锅,这样煮出的饺子不易破,熟后装在盘中也不互相粘连。饺子煮熟以后,在温开水中过一下,再装盘也可防止粘连。

蒸馒头宜用凉水

有些家庭习惯用开水蒸馒头,这样不科学。因为生馒头突然放入热蒸笼里,会急剧受热,使馒头里外受热不均,容易夹生,蒸的时间也长。

如果锅里放入凉水就上笼,温度上升平缓,馒头受热均匀,这样蒸出来的馒头个大味甜,又比较省火。

蒸馒头宜用高压锅

高压锅内添上半寸多深的水(锅底到底屉距离的一半),用旺火烧开。将铺好屉布的底屉上锅,加盖,水开后即刻上馒头。

一般以中间放1个、周围放6个为宜,馒头间留充分的间隙,然后,盖上加封圈的高压锅盖,但不压阀,待顶眼处蒸气连续不断外冒、嘶嘶有声时开始计时。

火旺时10~12分钟压阀,火不旺或密封圈漏气,延至15分钟时压阀。压阀同时要压火,煤球炉加煤使火力减至原来的1/3,蜂窝炉用铁盖将火力减去2/3,或将进风口完全堵死,煤气炉可调节开关,使火力减少2/3。

如此压阀4分钟后,先取阀,再在火上蒸半分钟后端下,待蒸气放尽即可出屉。

用高压锅蒸出的馒头好吃,因为锅内压力大,温度高,馒头蒸得透,淀粉转化的麦芽糖较多,所以吃在嘴里越嚼越甜。高压锅内压力增大,使淀粉分子链拉力增强,吃起来富有弹性,有嚼劲。

陈馒头宜淋水蒸

馒头放久了,会变得又干又硬,重新加热时很难蒸透,而且蒸出的馒头又硬又不好吃。若在回锅加热前,在馒头的表皮淋一点水,则蒸出的馒头既松软可口又省时间。

面条防粘宜加油煮

擀好的面条下锅,稍不注意,面条就粘连在一起,影响了食用。可以在煮面条时,在开水锅内放一小匙食用油,面条就不易粘连,而且面汤锅里的泡沫也不容易外溢。

面条宜加盐煮

煮面条时,可在水中加少许食盐,一般每500克水加盐15克,这样煮出的面条不易糊烂。

和面宜加盐

许多地方喜欢吃抻面,抻面越“筋道”越好吃,怎样使抻出的面“筋道”呢?

和面时,在和面的水里加一些盐饧一饧,面就和得特别“筋道”,而且在短时间内不发酸,用这样的面抻面条,吃起来特别有风味。

防粥溢宜加植物油

熬大米粥、小米粥,用剩饭煮粥,往往有米渣或整粒米随同粥汁溢锅。如果在熬粥的同时加5~6滴植物油或动物油,就可避免米粥溢锅了。

做泡粥宜用热水瓶

把淘好的米放在热水瓶里(一般放热水瓶容量的1/4),然后往热水瓶里灌入开水(灌至离瓶塞10厘米左右的距离即可),把瓶塞塞好,4~5个小时后就可以食用了。

这种方法尤其适合赶早班的人,只要头一天晚上把米、开水放好,第二天早上起来后,倒出即可食用。

宜用慢火煮面条

挂面本身很干,用旺火煮,水太热,面条表面形成黏膜,水分不容易向里渗透,热量也无法向里传导。

同时,由于旺火催动水沸开,产生动力,面条上下翻滚,互相摩擦,糊化在汤里,更降低了水的渗透性,这样煮出的面条发粘,会出现硬心。

相反,如用慢火煮,就有了让水和热量向面条内部传导渗透的时间,这样,反而能将面条煮透煮好,并且汤清、利落。

肉类宜焖吃

肉类食物在烹调过程中,某些营养物质会遭到破坏。而不同的烹调方法损失的程度不一样。损失最多的要数蛋白质,在炸的过程中可达8%~12%,煮和焖时损耗小些。

维生素B1在炸的过程中损失45%,煮时为42%,焖为30%;维生素B2在炸煮的过程中损失为18%,焖时为10%。

因此,在烹调过程中,焖损失营养最少,而煮要比炸好,另外,把肉切成肉泥与面粉等做成肉丸子或肉饼子,其营养价值的损失要比直接炸和煮减少一半。

猪肉宜炖煮

如果长时间炖煮猪肉,脂肪会减少,而胆固醇含量会大大降低。猪肉被为“长寿之药”是有一定道理的。

猪蹄宜加醋

在烧猪蹄里略加一点醋,这种烧法可以使猪蹄中的蛋白质易于被人体吸收,并使骨细胞中的胶质分解出磷和钙来,增加营养价值。产妇食后可增加奶量,儿童食后可预防软骨病。

狗肉宜用调料除腥

将狗肉用白酒、姜片反复揉搓几次,再将白酒用水稀释浸泡狗肉1~2小时,用清水洗净,入热油锅微炸后再行烹调,可有效降低狗肉的腥味。

涮羊肉时间宜稍长

在吃涮羊肉火锅时,有的人认为羊肉要趁“嫩”吃,认为七八分熟的羊肉片吃起来才有味,这种吃法是不科学的。

因为这样做容易感染上旋毛虫病,常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泻、高热、头痛、肌肉疼痛等。

宜用香辛料烹兔肉

野兔肉土腥味较大,烹调前先用清水浸泡,使血水出净,泡的时间要久些,烹调时多用香辛料,由此产生特殊的香味,可以去除兔肉的土腥味。

煮鸡汤宜后放盐

鸡的本味是鲜美,制出的鸡汤营养丰富。但如果在制作鸡汤时不注意加放调味品的顺序,会使制出的鸡汤比较逊色。

制作鸡汤的目的是为了使鸡肉中的蛋白质、脂肪尽量多地溶解在汤中,只有这样制出的汤才鲜味醇厚,富有营养。

如果在做鸡汤时,把食盐投入汤中过早,因盐有渗透作用,可使鸡肉中蛋白质发生凝固,这样既不能使蛋白质充分地溶解在汤内,又使凝固后的蛋白质对脂肪、水分、含氮浸出物等起了封闭和保护的作用,不能使营养物质更好地溶于汤中,可以说影响了汤的营养程度和鲜味。

鸭汤鲜美宜加盐

鸭肉之所以味美,是因为鸭肉中含氮浸出物比其他的畜肉多。所以,烹调时,加入少量盐,能有效地溶出含氮浸出物,会使鸭肉汤的味道更鲜美。

煮蛋防裂宜加盐醋

煮鸡蛋时,如先往水中加进几滴醋和食盐,就可以防止蛋裂壳,而且蛋皮也容易剥掉。

鸡鱼菜肴宜少加盐

由于鸡、鱼一类的菜肴富含具有鲜味的谷氨酸钠,本身就有些咸味,所以,制作时应少加盐。

烧鱼宜后放姜

烧鱼时,放一些生姜可去腥增鲜,但不宜放得过早。因为生姜会受到鱼体浸出液中的蛋白质的影响,使其不能发挥去腥作用。鱼体的浸出液略偏酸性(pH值为5.5左右)时,放入生姜,其去腥的效果最佳。

所以,烧鱼时应等到鱼的蛋白质凝固后,再加入生姜,以发挥其去腥增香的功能。

做鱼宜放料酒和醋

做鱼时,加些料酒、米醋,料酒和米醋化合后生成乙酸乙酯散发出诱人的鲜香气,使鱼闻起来鲜香无比,去腥效果自然就十分显著了。

另外,烹鱼加入米醋,能使鱼骨和鱼刺里会有大量的钙与醋酸化合而转化为醋酸钙。醋酸钙较易溶于水,便于人体吸收,这就提高了钙的利用率,增加了人体对鱼的营养的吸收。

鳝鱼炒制宜用热油

用热油滑后,可使菜肴脆嫩、味浓。相反,如果用温油滑,因鳝鱼的胺性大,难以除去异味,成品菜肴解口。

鳝鱼炒制宜加香菜

炒鳝鱼配香菜,可以起到调味、鲜香、解腥的作用。

鲫鱼宜少煎炸

鲫鱼清蒸或煮汤营养效果最佳,如果煎炸,鲫鱼的营养效果将大大降低。

咸鱼宜少油煎炸

咸鱼、咸肉用油煎炸后食用,对人体非常有害。咸鱼、咸肉、香肠、火腿、熏肉等食品含有微量的亚硝胺,这种物质经油炸、油煎后会产生致癌物质。如果煮熟蒸透,可使亚硝胺随水蒸气挥发。因此,烹调时不宜煎炸咸鱼。

螺肉宜煮透吃

食用螺类时一定要煮透,一般以10分钟为佳,这样可防止病菌和寄生虫感染。

鱿鱼宜煮透吃

鲜鱿鱼中含有一种多肽成分,如果没有煮透食用,会导致肠运动失调,对人体健康不利。所以,鱿鱼应煮熟透后再食。

宜用生油煎鱼

为防止煎鱼粘锅,有人常将洗净的鱼晾干后再煎。这个方法有两个缺点:一是鱼中含的甲胺被析出,有鱼腥味;二是鱼肉内水分减少,肉质变老。

要使煎鱼既不粘锅,又鲜嫩可口,可先放少量生油涂满锅底,等到油在锅中起烟而上无白沫时,倒出锅中的油,接着再将锅置于火上烧至冒烟,放入适量菜油,待油起烟,即可将洗净的鱼投入。

用这种方法煎鱼,不管鱼干鱼湿都不会粘锅。

炒豆芽宜放醋

豆芽含水量高,在烹调时易出汤,经不起长时间加热。放点醋可以使豆芽既断生,又不出水软化,因醋酸对蔬菜中的蛋白质有显著的凝固作用,使豆芽增强脆度。

豆芽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B1、B2及其他维生素,在烹调时,维生素易被氧化而遭到破坏。炒豆芽放醋,可以达到保护营养素的目的。

豆芽中含有豆腥气,放点醋可消除豆腥气,且能使豆芽脆嫩。

炒蔬菜宜炒熟

许多蔬菜在烧至七八成熟时,能保持鲜嫩的色彩和外观,而且味道也最好。但是这些蔬菜在没有完全煮熟煮透或加热不彻底时,一不能有效杀灭或破坏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或有害酶类,原有的农药、添加剂等有害物质得不到清除;二是有些食物在半熟时会产生过量毒素,对人体有致命性的危害。

研究发现,煮至80℃而未全熟的豆类其毒素含量最高,因此必须煮熟煮透后再吃。类似的蔬菜还有竹笋、鲜金针菇等,大家食用时要彻底煮熟。

蔬菜宜急火快炒

旺火速炒,锅内温度高,可使蔬菜组织内的氧化酶迅速变性失活,防止维生素C因酶促氧化而损失。

叶类蔬菜用旺火速炒的方法,可使维生素C保存率达60%~80%,维生素B2和胡萝卜素可保留76%~94%。而用煮、炖、焖等方法烹制蔬菜,维生素C损失较大,如大白菜切块煮15分钟,维生素C损失可达45%。

旺火速炒,由于温度高,翻动勤,受热均匀,成菜时间短,可防止蔬菜细胞组织失水过多,避免可溶性营养成分的损失。同时叶绿素破坏少,原果胶物质分解少,从而既可保持蔬菜质地脆嫩,色泽翠绿,又可保持蔬菜的营养成分。

连续炒菜宜刷锅

炒完一道菜后,锅底就会有一些黄棕色或黑褐色的黏滞物。如果接着炒第二道菜,锅底里的黏滞物就会粘在锅底,从而出现焦味,而且对人体的健康会带来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