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物世界》时,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画面——
在非洲的马拉河,河谷两岸青草嫩肥,草丛中一群群羚羊在那儿美美的觅食。一只非洲豹隐藏在远远的草丛中,竖起耳朵寻找猎物,它觉察到了羚羊群的存在。然后悄悄地、轻手轻脚地,慢慢地接近羊群。越来越近了,突然羚羊有所察觉,开始四散逃跑。非洲豹像离弦的箭那样,瞬时爆发,冲向羚羊群,眼睛紧紧盯着一只未成年的羚羊。一直向它追去。羚羊是跑得飞快的,非洲豹更快。在追与逃的过程中,非洲豹超过了一头又一头站在旁边观望的羚羊,但它没有掉头改追这些更近的猎物。它一个劲地直朝着那头未成年的羚羊疯狂地追。那只羚羊已经跑累了,非洲豹也累了,在累与累的较量中比最后的速度和坚持力。终于,非洲豹的前爪搭上了羚羊的屁股,羚羊绊倒了,豹牙直朝羚羊的脖颈咬了下去,一动也不动喘着粗气。
可以说,一切肉食动物都知道在出击之前要隐藏自己,而在选择追击目标时,总是选那些未成年的,或老弱的,或落了单的猎物。在追击过程中,它为什么不改追其它显得更近的羊呢?因为它已很累了,而别的羊还不累呢。其它羊一旦起跑,也有百米冲刺的爆发力,一瞬间就会把已经跑了百米的豹子甩在后边,拉开距离。如果丢下那只跑累了的羊,改追一头不累的羊,以自己之累去追不累,最后一定是一只也追不着。
赏析:
优胜劣汰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在这种过程中,我们人类可以学习很多。非洲猎豹的做法告诉我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要开动脑筋,抓住一个目标不放松,而不能见异思迁,浅尝辄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