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新编胎教一本通
4599600000003

第3章 胎教基础知识(3)

现已证实,母腹中的胎儿对来自外界的刺激是有反应的,孕妇所感觉到的事物都可影响胎儿。

在怀孕早期,如果夫妻之间经常争吵,孕妇情绪波动太大,可引起胎儿兔唇、腭裂等畸形,并能影响到出生后婴儿情绪的稳定;在怀孕晚期,如果夫妻感情不和,精神状态不好,则会改变胎动次数,影响胎儿的身心发育,而且胎儿出生后往往烦躁不安,易受惊吓、哭闹不止、不爱睡觉、经常吐奶、频繁排便、明显消瘦等情况,严重时甚至危及孩子的生命。

因此,男女双方从婚后到受孕,乃至整个怀孕期间,都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注重培养双方的感情,不要为一点儿小事就争吵不休,互不相让。妊娠期间,丈夫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处理好夫妻之间的一些矛盾,与妻子共同分担所承受的压力。

孕妇的求知欲对胎儿的影响

怀孕以后,不少孕妇往往容易发懒,什么也不想干,什么也不愿想。有人认为,这是孕妇的特征,随它去好了。殊不知,这正是胎教过程中的一大禁忌。

胎儿能够感知母亲的思想。如果怀孕的母亲既不思考也不学习,胎儿也会深受感染,变得懒惰起来。显然,这对于胎儿的大脑发育是极为不利的。而倘若母亲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则可使胎儿不断地接受刺激,促进大脑神经和细胞的发育。

因此,怀孕的母亲要从自己做起,勤于动脑,勇于探索。在工作上积极进取,努力创造出第一流的成绩。在生活中注意观察,把自己看到、听到的事物通过视觉和听觉传递给胎儿。要拥有浓厚的生活情趣,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不断探索新的问题,对于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请教有关专家,弄清根源。

总之,孕妇要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活动,使胎儿受到良好的教育。

适宜准妈妈阅读的读物

书是知识的源泉,是孕妇的良师益友,也是胎教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孕妇担负着孕育、培养胎儿的重任,更应注意从书籍中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知识和智慧的启示。那么,孕妇适宜阅读哪些方面的书刊呢?

从胎教的角度出发,孕妇宜选择阅读一些品味高雅、给人以知识的启迪、使人精神振奋、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书籍。因为读一本好书、看一篇好的文章,无异于在精神上获得一次美的净化,使人心情开朗,精神振奋,耳目一新。同时,对“深居”腹中的胎儿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那些单纯为了吊人胃口的庸俗小报,惊险离奇的凶杀、武打读物以及下流庸俗的黄色书刊,则像是精神上的噪声,使读者心理感到压抑、紧张、卑鄙,处于一种不良的情绪,显然,对于胎儿的身心发育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孕妇的阅读内容宜选择那些名人传记、名言集锦、优美的抒情散文、着名的诗歌、游记、有趣的童话故事、艺术价值高的美术作品以及有关的胎教、家教、育婴知识等书报杂志,以从中获得知识和力量。

母体与胎儿生理信息的传递

孕妇是胎儿与母体的复合体,因此母亲与胎儿之间血肉相连,息息相关。母体与胎儿的生理变化都会影响到对方,他们之间最早发生的沟通莫过于生理信息的传递。这种生理信息的传递分为两个方面。

胎儿方面

胎儿的存在是妊娠生理现象得以继续进行的基础与先决条件。胎儿的存在促进母体分泌维持妊娠所必需的激素,并使母体产生孕育胎儿所必需的生理上的变化,如子宫增大、变软、乳腺增殖,乳房增大,基础代谢加快,激素活动增加以及全身各器官的生理机能增强等等。

胎盘分泌出的激素也有维持妊娠正常进行的功能。简而言之,胎儿在积极地促使身体分泌一些物质,协助母亲维持自己的生命。就是说胎儿已经能够对自己的生命施加一定的影响。

母体方面

母体不断向胎儿传递营养等必需物质和生理信息,通过母体自身的变化对胎儿生存施加影响。

如母亲惊恐不安时分泌出来的激素使血液中化学成分发生变化,通过胎盘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当母亲有嗜烟、酗酒、滥用药物、暴饮暴食以及遭受外伤等情况时,可使胎儿的生长环境发生有害的变化,进而使胎儿产生恐惧的心理,表现为胎动异常、心动过速等。

从胎儿到母体,再从母体到胎儿,母体与胎儿之间就是这样传递着彼此的生理信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可以这样说,几乎每-个对孕妇产生影响的外界因素和孕妇自身的因素,都会通过孕妇体内的内分泌、激素以及相应化学物质的变化由胎盘而传达到胎儿,并对其产生影响。因此孕妇与胎儿之间的生理信传递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传递内容。

母体与胎儿情感信息的传递

母体与胎儿之间不仅有生理信息传递,而且还存在情感信息的交流,母、儿之间的情感交流或传递,是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的。

梦境方式

胎儿能够通过母亲的梦,向母亲传递信息。这一点乍看起来有点儿荒诞可笑,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孕妇的梦恰恰是她在清醒状态下的情绪和思维的反应。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就是这个道理。

有一位孕妇在怀孕8个月时,有一天夜里在梦中大喊:“我要出去,让我出去。”醒来后,她认为这是胎儿通过梦的方式向她传递信息,说明胎儿遇到了什么情况,于是她马上作了分娩的准备。结果,她的孩子两周以后就出生了。

神经--内分泌方式

母亲的情感状态,如怜爱胎儿、欢迎胎儿、期望胎儿健康成长的美好愿望及向往,以及紧张、恐惧、不安等信息也将通过类似神经--内分泌的方式和其他方式传递给胎儿,进而对胎儿产生潜移默化、由量变到质变的影响。

比如说,当母亲在绿树成荫的小路上散步,心情愉快舒畅时,这种信息便很快地传递给胎儿,使他体察到母亲恬静的心情,他随之安静下来。而当母亲生气、愤怒、烦躁时,胎儿则迅速捕捉到来自母亲的情感变化信息,变得躁动不安。据认为,一些不明原因的流产,正是由于母亲的情绪剧烈变化而造成的。

总之,母亲与胎儿之间是存在情感沟通渠道的。至于如何进行交流,目前还不清楚。但是许多事实已经证明,凡是生活幸福美满、对孩子充满期盼和热爱的母亲所生的孩子大都聪明伶俐,积极活泼,性格开朗外向;而生活不幸福又不喜欢孩子的母亲所生的孩子却往往反应迟钝、消极被动、自卑怯懦等。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胎儿是具有与成人相似的情感反应的生命体,而不是什么都不懂。要想优生,胎教决不能忽略情感信息对胎儿的影响。

母体与胎儿行为的沟通

行为也是一种语言,只不过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由于胎儿尚不具备语言表达的能力,所以发生在母亲与胎儿之间的这种行为信息的传递就显得十分重要。

通过观察发现,每当胎儿感到不适、不安或意识到危险临近时,就会拳打脚踢向母亲报警。据报道,一位妊娠7个月的孕妇突然感到腹中的胎儿猛烈地冲撞自己,并且持续时间较长。经医生诊断,结果是前置胎盘。这是一种很可能导致胎盘与子宫分离,引起大出血的妊娠。

可见,胎儿已感到即将降临的危险,于是不得不竭尽全力通知他的母亲。另一方面当孕妇因重体力劳动、大运动量活动、长途跋涉以及繁重的家务等引起极度疲劳,或者由于种种原因造成极度的烦恼、气愤和不安时,也会自然而然地传递给胎儿,使胎儿得到母亲行为的暗示,从而波及胎儿的健康和发育,严重时甚至使胎儿感到无法忍受而发生流产、死产等意外情况。

因此,未来的母亲应重视孕期保健,注意分析来自胎儿的行为信息,以保证胎儿健康成长。

胎教与胎儿性格的关系

胎儿和新生儿的区别只在于是否经过分娩这一过程,作为一个具有能力的人来说,是一样的。胎儿在母体内的表现各不相同:有爱动的胎儿,也有不爱动的胎儿。只不过隔着肚皮,只有孕妇能感觉到,其他人不易观察到。一旦出生之后,小婴儿的个性差别就立刻会被注意:有的婴儿喜欢睡觉,有的婴儿睁着眼睛张望,有的婴儿手足乱动。甚至对于哭这个唯一的表达方式,婴儿们的表现也不一样,有的婴儿放声大哭,有的的婴儿长时间低声哭泣。

布拉泽尔顿博士曾使用一种独特的观察方法,利用手电的光、货郎鼓(一种玩具),或通过抱、哄等各种行动,来观察婴儿的反应快慢、强弱、注意力的持续程度,以及适应能力和精神稳定状况等有关个性的基本特征。

从布拉泽尔顿博士的观察结果来看,即使在出生当天的婴儿,性格也不一样。受过胎教的婴儿能紧紧盯住博士手里的玩具,当博士上下、左右移动玩具时,婴儿的眼睛也追随着玩具转动。而没受过胎教的婴儿看了一下马上就不再看了。受过胎教的婴儿一般很快就习惯于听那些周围的声音而沉沉入睡,没受过胎教的婴儿却对外部的刺激十分敏感,总在哭泣,不肯睡。受过胎教的婴儿,安抚一下就立即停止哭泣,部分没受过胎教的婴儿若不抱在怀里摇晃一会儿就安静不下来,差别很大。

婴儿的这些表现体现了他们不同的性格,而性格的不同在胎儿时期就已经形成了。由于母体内环境和母子组合的不同,胎儿们形成了不同的性格。胎儿的性格形成与母亲妊娠期间的环境、生活方式、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母亲与胎儿情感相通

1972年,在德国某医院出生了一个名叫克里斯蒂娜的婴儿。这个婴儿身体很健康,但是从出生开始,就一直拒绝吮吸母亲的乳汁,即使很饿也不肯吃。而当医生让另外一位婴儿的母亲去喂她时,她却像个正常饥饿的孩子一样急切地吃起来。这种有悖于常情的举动,不禁让所有的人都非常惊愕。后来经过调查发现,克里斯蒂娜的母亲在怀孕时特别不想要这个孩子,一度想打胎,只是在丈夫的恳求下才勉强把孩子生下来。可见,这个小女孩在胎儿时期就已感觉到了母亲的想法,知道母亲不喜欢她的到来,所以出生后仍对母亲心存不满。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胎儿还在黑暗的母腹之中时,母子之间不但血脉相连,休戚相关,而且情感相通,心灵互应,母亲与胎儿在彼此传递着情感信息。胎儿与母亲的感情交流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在妊娠后期更为明显。胎儿也有喜怒,也会“记忆”,同时也向母亲发出各种信息。

至于母亲与胎儿之间的这条情感渠道是通过什么建立的,母亲对胎儿的心灵影响又是怎样发生的,至今还没有科学的论断。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就是在胎教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母亲的爱心。

培养胎儿的习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不管他们的习惯有什么不同,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就是良好的生活习惯都是培养出来的。

习惯是什么时候养成的呢?其实,早在胎儿时期,人的某些习惯就已基本养成。胎儿的生活习惯在母亲腹内受到母亲本身习惯的影响,潜移默化地继承下来,这不是哪个人的凭空想象,而是科学家经过科学探究所证实的事实。

瑞典医生舒蒂尔曼,他曾对新生儿的睡眠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新生儿的睡眠类型是在母亲怀孕后几个月内由母亲的睡眠所决定的。他把孕妇分为早睡早起型和晚睡晚起型两种类型,然后对这些孕妇进行追踪调查,结果发现,早睡早起型的母亲所生的孩子天生就有同妈妈一样的早起习惯,而晚睡晚起型母亲所生的孩子也同其妈妈一样喜欢晚睡。

由此可见,母亲的习惯将直接影响胎儿的习惯。如果有些母亲本身生活无规律、习惯不良,那么从你怀孕起就要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习惯的孩子。

受过胎教的孩子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