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随风飘零
4561500000099

第99章 万寿节

第五回万寿节

陆氏做事历来低调,不喜欢凑热闹,虽然她的年纪比阿努大,但是人家早已经是令妃了,这次也算运气好,没几天,册封书就来了,自己升了嫔。

皇太后的万寿节是在冬季,所以从承德回来,大家都在准备为皇太后准备万寿节,过完万寿节再一个月多就是过年了。这次可是皇帝精心准备了好几个月,一定要让太后开心,所以各地方的官员也是各显身手。皇后如今正是春风得意,虽然皇帝喜欢的贵妃金氏也怀着孩子,但毕竟自己的是皇后。皇帝的意思怕她们都太劳累,让其他人帮帮。阿努看着也想自告奋勇,却被庆嫔一把拉住了:“别去,她们是龙虎斗。”

阿努这倒没想过,以前皇后在的时候,也不见得怎么。

“如今这山上有两只虎,以前孝贤皇后是皇上原配,她们谁也比不了,如今一个是皇后,一个有儿子,这鹿死谁手都不好说。”

“那怎么办?”

“别管啊,她们都是有些本事的,皇上更是有本事,太后的万寿节不会没人管的。”庆嫔说。

为了这次太后六十大寿皇帝特别节目是自己亲自迎接太后进宫接受朝拜,直隶总督更是别出心裁请一些老人家进宫吃寿席,哄太后开心。虽然有不少喜娘想见的人,但是人太多了,事情又要按程序走,哪有什么功夫细谈,只能表面上闹哄哄而已,一路上都是彩棚,烟花,列队的人群,只是这时皇帝的孝心要天下人都知道。

看戏是太后最喜欢的,这几天自然在宫中大戏台要演上三天,京城的达官贵人都会去看。

太后这段时间住在圆明园,圆明园到紫禁城大约有二十来里路,皇太后的凤辇才到西直门,只看见两边繁花似景,原来皇帝命人分段在路上杂了彩棚,所以这些官员为讨皇帝喜欢,自然是各显神通,皇帝骑着马在前面开路,皇太后由皇后陪着沿途观景。

从北京西直门外到西华门,一路张灯结彩,结成楼阁亭台无数,每几十步就搭一戏台,找几个名角儿在台上唱着南腔北调,观众目不暇接,仿佛是进了天堂一样。各省的礼物也挖空心思,或者拿丝绸搭成山,或者用锡箔做成海,广东省用孔雀尾巴毛搭成了一个翡翠亭,浙江用镜子做成了一面西湖,湖北用玻璃砖搭成一座黄鹤楼。总之是极尽精巧能事。

“这又不知要花费多少啊。”

“额娘,你莫管了,皇上花不了多少,这些都是臣子自个掏钱搭的,只是逗您乐。”

各省也派了各地的好班子进京,太后面前演不了的,就在搭的棚子里演,所以各地南腔北调的都有。

为了给太后祝寿,各地许多官员都在京城住着,所以这些天真叫什么都贵。有戏子自开玩笑搭台逗乐子的,这风声总有点刮到太后耳朵里。

请戏班的事是贵妃负责的,皇太后不喜欢繁文礼节,就想着早些能看戏。

到宫里戏锣才开,这戏单就上来了,偏巧就出了点漏子,本来开锣的应该是喜剧才是,应该由戏子演各路神仙给太后祝寿,可太后看烦了路上,要点一本全新的戏看,也不知谁下戏单,太监传话说皇太后点了新戏《斩经堂》。这戏可是讲的是吴汉杀妻之事。这戏本是好看的,但是太后过寿不合适。也许皇太后并不晓的,当初戏单也没看,只叫小太监读给他听,他也当作是个喜剧就点了单。戏班子觉得有问题决定冒险改戏,至少要弄个大团圆的结局,免得上面谁生气了,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戏刚开锣也没觉得什么,如果是为男人点的也很正常,偏偏到了后面吴汉要杀恩爱的妻子,乘着演出间隙,皇后发现不对劲了,于是也叫人把那演戏的改成了吴汉不杀妻了,说是他妻子王玉英原本不是王莽的公主了。偏巧太后也算老戏骨,那戏改得不怎么像,到后来似闹剧,但凡是看过的没看过的都不敢说什么,太后看看周围还有那么多人,个个不吭声,于是强压着怒气,说道:“我本想点给你们看的,结果变成这样的结局,可见下面的人都觉得我好糊弄。

皇帝本是好好地在看戏,知道戏被改了说:“大喜庆的,是朕叫他们改大团圆,怕的是额娘生气。”皇帝说道。

“这戏不好,就是不好,不用骗我的,你故意气我。”

皇后过来说道:“那戏是贵妃点的,不干皇帝的事,她不识字,胡乱点的,还以为是台好戏,她知道了怕您生气,都开锣了,只好临时改戏,这班子也难改啊,请老祖宗原谅。”

贵妃金氏也不敢说什么,只能低头认错。

“也不是你错,怪就怪你戏看少了!”太后说。她并不想再生气。

戏是不想看了,于是皇帝陪着她去寝宫。

太后说道:“吴汉投刘秀是为什么?”

“汉室正宗岂能让人篡位?”

“正宗?如果这也是理由,岂不是当今皇帝应该姓刘?官逼民反,我可不想别人借着我的名不做正事。”

“额娘的意思孩儿明白了,孩儿这就叫人去河南阳武查看黄河决堤情况。”也不知道太后怎么知道黄河决堤了。

“让那些当差的早日回去干正事吧!沿街彩棚,劳命伤财,速去拆了。”

本来这彩棚要搭三天的,百姓也好看热闹,哪知太后竟然下了懿旨拆了。

令妃很奇怪,太后在深宫怎么知道黄河决堤。庆嫔说道:“太后怎么会知道那么清楚,其实是皇上心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