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随风飘零
4561500000075

第75章 十四叔

第四回十四叔

转眼到了十二月,熹妃住进了慈宁宫,被尊为崇庆皇太后。新帝的仁政让那些宗族们可以从流放地回来了,原来的八爷九爷的子孙都恢复了皇家身份。那些人的女眷都来慈宁宫谢恩。其实这些事本来就和喜娘关系不大,但是明面上太后好歹也要管着一大家子。乾隆一改康熙朝的严政,也让朝廷换了气象。

十四爷的到来,也在意料之中。叔嫂见面,这次却自由多了。

“十四爷,皇帝需要人帮。”

允禵至从雍正上台后就被逼改名关在了康熙皇帝的陵园,名为守灵,十三年的政治抱负都不能实现,他的四哥也太防着他了,在这十三年中竟是怨气,而四哥德铁腕政策让自己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你应该知道皇帝他从小就是宅心仁厚,不像先帝那么咄咄逼人,他一直念着大家的好,大家都是一家人,好好的为什么要争得你死我活。这些都过去了。”

“臣一直不明白,太后当年怎么不劝谏皇帝?”

“先皇即位之初,我是人微话轻,不是没说过,是说了没用。他自能掌握局面,我一个女人家怎么可以管这种事,到了后来,你四哥也有放你回来得想法,但是怕你忌恨,又不敢,如今弘历大赦你们不知道有没有先皇的意思在里面,你四哥和你闹得那么僵,我看主要还是当年太后偏向你,他心里不平衡。”

“他还防着我,可怜我那母后也没享多少福。太后,当年你为什么帮我?”

“先帝造的孽太多了,哀家当时看不下去,但是也帮不了你什么,当时没有哪个后宫女人敢顶先帝,就算我是最不怕死的,也就只能做到这里,十四爷的委屈一定没地方说去。”

“臣不敢。”

“其实皇帝有更多事情要拜托十四叔,我什么都说不来,皇帝已经在养心殿等了,请十四叔早些过去,毕竟我一个妇道人家,福晋陪我就是了。”

十四福晋完颜氏留在了太后身边,允禵退了出来赶往养心殿。

乾隆果真在养心殿等他了。

“十四叔!您终于来了。”

“臣先带福晋去了慈宁宫,所以晚了,忘皇上饶恕臣的罪过。”允禵说。

“母后是朕的长辈,按照家里的规矩,十四叔并没有错。”

“你还记得我是你十四叔!”允禵其实也是性情中人,脾气跟当年的德妃、雍正都很像,只要你让他知道你是真心对他好,他也会同样回报。乾隆谦虚的表现,让他的怨气顿时消失了,从这位小皇帝的眼睛里透露出来的是和善之气,而不是如同雍正那样的杀气。

“侄儿想让十四叔帮我分担朝廷的事,侄儿是个喜欢闲情野鹤的人,心底子就讨厌这些政事,如果十四叔愿意帮朕,朕宁可不做这个皇帝。只要十四叔放我出去走走就行了。”

允禵没料到他能说这种话,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臣绝对没那心,替皇上分忧是臣应该做的,皇上是授之天命,臣不敢逆天而行。”

乾隆微微一笑,扶起了允禵。“如今我父皇已不在,侄儿定如同对待父皇一般对待叔伯。”

允禵已经不再年轻了,十三年里他想了很多,他甚至以为他会在那个地方老死,然而新帝突然之间对自己重用有加,会不会这小子学他父亲的缓兵之策。可能性不大,因为自己早是没有权力之人了,他何必多此一举。

回家后,找福晋了解太后所说的,太后倒没对福晋说什么,都是家长理短的小事。

这对母子的来历别人不清楚,自己却很清楚,当年熹妃的话雍正自然不会放在心上,一个要和自己作对的人能提出什么好建议,换自己也不会理会熹妃,近几次弘历来祭陵,自己倒很他很谈得来

他们谈到了雍正宠信田文镜导致河南灾荒无法到朝廷,百姓税多,官员不讲人情,原本自己也就是听听这位宝亲王的怨气的,因为宝亲王的提议也不被采纳。当时弘历真言相告,自己从一开始就反对父皇,经常做点见不得光的事,惹父皇生气,父皇恐怕会临时改变继位的人选,选听话的弟弟。当时也有点同病相怜的感觉。看来这小子更是比他父亲棋高一着。

乾隆每日必去给太后请安,他要学习以仁政治天下,孝也是必要的功夫,自己能坐到这一个位置,母亲自然功不可没,对于这个女人,她是不同于其他女人的,她为自己付出了很多,报答她是很自然的,但是前提是她的心思必须和自己在一起,想父皇与母亲之间水火不容,这也会成为父皇的过错之一。对于阿玛逼死太后的事,自己不信是真的,但是母亲也讲不出所以然来,母亲不清楚的事不多,但这件事到如今也不愿意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