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随风飘零
4561500000073

第73章 惊变

第二回惊变

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晚,皇上急召宝亲王,原来雍正几丸自炼丹药下肚,浑身不舒服,知道自己已中毒,有些事需要交代,园子里的谦妃害怕了,但是雍正安慰他,这仅是小毛病而已。

雍正本以为是小疾病,可以化险为夷,也没惊动其他人,但是那些御医却无计可施。

熹妃总觉得这几天有事要发生,但不知是什么事。今天的夜非常得安静,可自己总睡不着。忽然宫门打开,一干人等急急忙忙跑了进来,把宫门围了起来。是什么事竟然惊动了那么多人?熹妃有点慌了,不是自己偷偷让弘历把那帮刺客放了让皇上发现了吗?还是偷偷让弘历帮那些乱臣的家人不至于他们饿死惹了皇上,自己无非想为皇上积点德,皇上也是个聪明人,一直只是装不知,难道他现在无法忍受自己要像处死那些人一样来对付自己吗?也许这是早晚的事,不就一条命吗?于是起身不慌不忙地向外走了出去。

宫门口灯火通明,宫里的那几个主管太监都在,本来熹妃其实已经是后宫的主了,见他们也正常不过,只是今天大家都到齐了是奇怪。

“皇上病危了!”大家都唰齐齐地跪下了。

“怎么回事?皇上不是好好的吗?”

“今个皇上服下自己炼的仙药,本也没事,精神好着呢,可突然就……”

“我早说过,叫你们这些奴才别捣鼓皇上,可你们……”

“冤枉啊!”

熹妃急急忙忙地赶到园子里的九州清晏殿,皇上的寝宫前已经跪着一片人了,但是屋子里面却只有妃嫔和三位阿哥,御医在边上伺候着。走近了看,皇帝只有出气而没入气了。顿时只觉得头昏眼花,却又踉跄着跪在了床前,一把握住了他的手。他的手冰凉冰凉的,像是被水浸过一般。

弘历上来一把搀起了母亲,他都不曾见过母亲晕倒的样子,而现在母亲就像弱不经风的女人一样瘫倒在皇阿玛的床前。

李嬷嬷连忙上来,按摩熹妃的人中,熹妃清醒了点,但是依然不肯离去,执意要跪在床前。

“没良心的,这就走了……”熹妃这声调刚起来,裕妃探过身子,用手一把按住了熹妃的嘴:“哎呀,我的老姐姐,这是宫里啊。”

熹妃这才回过神,拿出块手帕遮住了自己半边脸。这哭只能小声,因为这里是宫里。弘昼却大声哭起来,裕妃耿氏慌了,用力打了儿子一下,弘昼却不理她,干脆就趴到了皇帝身上大哭起来。谦妃看到这个样子,故意扭了下弘瞻的屁股,那孩子根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于是大声哭起来。

弘历上来拉住了弘昼:“请五弟节哀。”弘昼转过了头看了熹妃一下。

熹妃说道:“皇上没白疼你,但是你是亲王,这里的规矩还是要守的,别让你四哥为难。”

弘昼于是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跪了下来。而弘瞻得哭声却停不下来了,谦妃尴尬起来。

内务府的人进来了,他们要办理皇上的后事,而弘历作为长子需要和大臣们商议皇帝的丧事。

“弘历呢?”喜妃这才发现儿子不在身边了。

“宝亲王殿下正在接见群臣,另外宫中的事就让他的福晋去管,主子您就歇着,别累着了。”苏培盛说道。

“弘历他也够孝顺,我做娘的还有什么说的。”

“主子,这些道士们怎么办?”王得力上来问道:“我看那些人都想溜走。”

“让他们给皇上做场法事吧,然后放他们出去,养着他们有什么用。”熹妃说道。

“可他们与皇上暴亡脱不了关系。”

“这本不是他们的意思,你怎么追究?得饶人处且饶人吧。”熹妃说道,“新帝登基,少树敌的好。”

王总管心里明白得很,这几天熹妃现在心里不会好受,那个介绍真人入宫的事,熹妃也有一份子,虽然嘴里说着不要太信什么炼丹术,可是万岁爷做了,熹妃并没劝住,熹妃自己是不信的,可她似乎在纵容那个太虚真人。现在竟然放了这些道人走。

新君准备第二年改元乾隆,刚登位,就尊熹妃为皇太后。下旨让宫里的人不准到太后面前说三道四。宫里的确有各种说法,特别是现在,皇帝的死因没人说得清,也不许说,于是不知情的各种说法都有,新帝知道也没说什么,意思是让人说去,越解释越麻烦。

弘历其实心里也烦,自己本就不信那什么长生不老,就像母亲说得我们已经挺好了,人哪有不死的,可阿玛自从上次病了后,反对道学的炼丹术热衷起来,额娘竟然也没劝他,不过阿玛的脾气劝了也不一定有用,不过额娘把那几个道士放了是件错事,额娘不就是想着那个道士给自己的小恩惠,而没看全局,娘的脾气就喜欢做些小善,不过女人中现在自己也看不清娘是聪明人还是笨人,有时娘糊涂得不得了,明知错还要做。但是不能让这女人干政,这是阿玛嘱咐过的,历来历史上就有不少后宫干政的事,父皇在世的时候遇上解决不了的事喜欢去找额娘说说话,每次总有结果。父皇从没说自己去额娘这里问政,这也是不允许的,但是额娘的确厉害,至少她可以让父皇茅塞顿开,所以自己对她不得不防,更重要她让自己做的事和父皇的命令总是对着干的,本以为自己可以做个明哲保身的安乐王爷,至少自己的行为应该让父皇不放心把江山交于自己,没想到父皇竟然还是把江山交给了自己。其实自己和弟弟都不想担这担子,但是家国天下哪能没人管,既然自己在这个位上就必须做好它。首先,自己必须要巩固自己的权力,所以再不能陪额娘瞎混了,对额娘都要防,对兄弟更要防,对臣子更加要防,似乎现在自己明白了皇阿玛的心情了。

弘历一直没好好吃上顿饭,周围的臣子都在劝他保重身体,可他总觉得少了一个人,至少她应该关心自己,整整两天了,她都没出现。

“皇帝,应以江山社稷为重,不吃不喝并不能代表你的孝顺,你保重身体就是百姓的福分。”太后不知什么时候进了乾清宫。

“母后这几天还好吗?”

“我没事,我想是你有事,你这一道菜是摆给我看的吧!”

“母后怎么这么说,孩儿是想起阿玛心里难过。”

“你放心,我不会来拉你后腿的,你想成为一代明君,额娘不是不知道,你顾忌我,我不会学那些人的。”

“母后的教诲孩儿一定听,这我就保重身体,孩儿现在真觉得饿了。”

熹妃笑了:“哀家可以回去了,你好好守着吧。”

宝亲王弘历现在是新帝了,几天来也没好好地看奏折。现在表面是平静的,可这底下又有多少危机。父皇树敌太多,恐怕这些日子这些人都要蠢蠢欲动了吧。

“安大元,雍和宫那里有消息吗?”弘历问道。

“表面上一切平安,几位被圈的爷那里也没见什么动静。”

“十四叔呢?”

“十四爷那里没什么事。”

“我准备把他们都放出来,还有些人,朕想大赦天下,能饶他们就饶过他们吧!”

“使不得,万一出什么乱子。”

“他们老了,就是出来也没什么余威了。”

“虽是那么说,但是我们毕竟老了,那些有家室的人把子女都送到那里去当差,这些皇亲贵胄小的们都得罪不起,毕竟我们都是暗底下的人,都没什么名头。”

“这倒是,其实先皇在世的时候都靠了你们的忠心才做了不少难以解决的事,朕是应该给他们名头了。只是一些人还是需要他们做隐秘工作。一部分人让他们做大内侍卫吧。”

“皇上,现在那些反贼不得不防,各地的贼会只怕会趁机作乱。”

“是啊,朕就怕内外都乱,所以一定要稳住朝内大臣,你是先皇看中的忠臣,朕当然什么都不瞒你,只要稳住朝内,外面这些小毛贼算什么?百姓思安,他们还能反了不成,无非是骗人钱财,犯些小事,朕看他们早没这个能力了。就说北京那个天地会分舵里为争香主位都快起内讧了。”

“真是这样?”

“我外人看得当然清楚,只是他们不觉得,他们虽然嘴上说得豪迈,其实还不是一样,为个名利争得你死我活。所以朕感到父皇也是无奈。”

“先皇为的是天下苍生,在那种情况下一切都是很无奈的。奴才知道他的苦心。”

“怪不得先皇一直信任你。”弘历说到这里突然不说了,作为一代明主必须要有自己的忠臣,也要有直臣,干练之臣,自己的那些师傅们可都是阿玛为自己挑选的。

“漕帮的事你要多费心,江湖上的事让他们江湖人打发了。朕是和江湖无缘了。”

“皇上为国家大事日夜操劳,这些小事自然教给在下。”

早上,弘历想起太后那里一直没请过安,于是移驾慈宁宫。

熹妃这几日倒也伤心起来,虽然自己在所有嫔妃中表面上不得宠,但是先皇给了自己应有的所有地位,想起原先在承德,在陈府四爷也曾对自己温柔体贴,虽然进府后这些再与自己无缘,但是自己明白四爷为人,他在众人面前不会对自己这种女人表现出兴趣,自己的绿头牌基本没翻过几次,虽然有时他让自己在养心殿住着,只看见他和其他女人在一起,心生醋意,其实宫里的女人基本是和自己一样的,自己和先皇那种关系谁也说不清,其实也好,至少在这里没人来找自己的麻烦,昔日皇后伴皇帝四十年,不是那么过来的。只是这两天圆明园的刘氏常到自己面前来哭哭滴滴。一早借着给自己请安又来了,听多了不免心烦,但按自己脾气想想她也苦,免不了劝她。

“我知道你年轻,不比我们,皇帝不会是不讲理的,他不会亏待欺负他的小弟弟的,该有的都少不了。你也不要寻死觅活,大行皇帝是不会想见到你这个样去地下见他的,我看他在地下也不寂寞,皇后年贵妃都在等着他,再说你去了能和年贵妃争吗?历代君皇哪个能宠一个人一生?你没看见姐姐我什么叫君王的宠爱都不知道也不活得好好得吗?”

“先皇真没怎么召过姐姐吗?”

“我还骗你不成,你可以去查啊,进宫十三年才那么几次。”

“姐姐是怎么过来的?”

“为自己找些事情做啊,做做女红,去各院闲聊,也不就那么过来了。”

刘氏哭泣着说:“多谢姐姐想劝。”告辞回去了。

熹妃不由得自己伤心起来,大行皇帝虽然侍夜不召自己,但是平时和自己若即若离的关系毕竟还是在的,如今他走了,只要看见他曾用过的东西,听见他的事不由得伤心起来,不知自己是应该喜还是忧,至少那块石头不在了,可是又有块新石头压在了自己的头上,什么夫纲子纲压着自己,自己也轻松不起来,儿子是自己一手带大的,他认定没错的事,他一定会做下去,以前帮自己的时候他是那么想,现在他下旨再三强调宫规其实是给自己的一个警告,也是告诉自己以后不会再听自己的主张了,他长大了,他是权力至高的君主。

“孩儿来给额娘请安,祝额娘身体安康。”皇帝不知什么时候站在自己面前了。

“起来吧。皇帝也吉祥。”

“其实,圆明园阿哥他们请额娘放心,朕不会亏待他们。”

“你见到刘氏了?”

“刚才您和刘氏在一起说话,朕已经来了。”

“哦,刚才我只管自己了。”

“额娘,朕决定听从您的教诲,我首先要大赦天下,让天下老百姓开心,我也要取消粘杆处,这样娘你就不会难过了,我派人去大修雍和宫,愿佛主保佑我们大清昌盛。”

熹妃泪水又流了下来。她知道自己无力左右一切。“如果你当我是你是你额娘,只求你答应我不要对他们动手,以前你可是在佛祖前起过誓的。”

“你果真还记挂着他们,我也是读过圣贤书的人,朕说过的决不食言。”

“其实是娘不好,不应该给你带来那么多麻烦,我知道你处在这个位置很难做到所有的忠孝仁义等,如果当初娘不是那么心软,就不会有现在的局面。”

“娘,你没错,识大义顾全局,朕认为这算什么,他们不顾环境,就严守那些死教条,圣贤书是那么念的吗?不过我不会无义,但是他们要动手,朕不得不防。”

熹妃知道这个儿子,再说也不会有结果,再说他现在是天子,难道不应该为他感到高兴吗?自己在做些什么,竟然来逼儿子。

“皇帝尝一下糕点吧,厨子的新花样,拿来给额娘我先尝尝。”熹妃说。

“额娘,你现在自己还做吗?朕想吃娘亲手做的。”

“这几天我哪有心情啊,每天都有不少麻烦事。”

“朕让他们别来烦您,让您为孩儿做好吃的。”

熹妃笑了:“还这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