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随风飘零
4561500000067

第67章 清官难当

第十二回清官难当

眼见天气凉下来,一般到十一月,皇帝都要回紫禁城,其实这两个多月的私访也很快结束了,只是我们这位织造老爷十月就往回走了,一般每个地方不过停留几天,那些让他不舒服的事他也不自己出面,只要交待了,那皇帝的旨意自然就到了,他呢却做个旁观者,那有时还假惺惺的去看望这些人。

当官的俸禄不高,也是贪之源,要清官那也要让人吃饱饭,于是养廉银子这主意打定了,回头就给各官员发银子。各官员自然就千恩万谢。

喜娘却不以为然:“你那多余银子不给我,我这个家已经当不了了,虽说我家没雇丫头,还到处打秋风,你那师爷的钱总要给,还有上京的路费,你说当清官往回走,可一路越走越穷,普通航船都乘不起了,幸好你还混了个官,有个驿站住。”

“当然,公出要公家出钱,那官员不是都是这样。”

其实白天赶路很累,现在改成大车了,那公务又耽误不得,这两位大人每天忙着,这车座又小,喜娘倒也知趣,坐到车外头去了。

“你也倒换个打扮要不怎么都看着不舒服。”四爷说。

“车把式没穿那么漂亮的吧!爷。”喜娘说。“那爷现在不要夫人要奴仆了吧。”

“还说,都是你自找的,把手下的都打发回去了。”

“你要是养得起,我为什么这么做?谁不想过得稍好点,只怕再两天,你要休妻了,我还是替你赶大车好些,明天又好少个吃饭的人。”喜娘说。

“你这婆娘怎么当家的?我好歹也是个官。”四爷说。

“有银子才有官威。”喜娘说。

“瞧,我觉得她这两月就是调到钱眼里去了。”四爷转身对张廷玉说。

“夫人说的也没错,在李卫那里夫人就为您攒银子了。就说您那点俸禄早不够了,那夫人在杭州和李夫人他们打上的那几圈可都是赢了钱的。”

“那她当的什么家,原本没那么紧啊,可这阵子又叫没钱了。”

“这还不是爷您自己弄出来的。那你同情那些同僚,送的不是钱吗?这些都不是官银。”

“感情你们把这帐也算在我头上了?”

“那老爷要怎么算?”

“我还真没法算,当官还有这种意外开支阿。”

“对啊,你去见知府,空手总不好吧,夫人备礼要钱吧。”张廷玉说。

“老爷,我们徐州知府就别见了,以后谁都别见,安心回京吧。”喜娘说。

车过徐州,可真是故地重游,徐州驿馆不小,来往当官的经过此地都有接待标准,那五品官吃的都不差,可这位官人也太少了,加上车把式才四人。

“又是一名清官,说实在我就佩服清官,我不像别人那样,您们一路辛苦了。”驿站的小吏说。

“这里挺好,故地重游,喜娘。”

晚饭后,粘杆处的人照例来拿折子送新折子来。说白了,换上一只木箱,再换乘快马日夜不停送到京里,军机处基本在明晚这个时候皇帝的旨意就从京城发出了。有的加急的就直接由粘杆处送了。

“早些休息吧,”喜娘说。

“不行,明天陪你故地重游,这些来不及看。”四爷说。

“明个真不去拜访知府?”

“去什么,说道这地方我还真来气。”四爷说,“那大牢里那两牢头。”

“气什么,您要气的事多了,明天我们就找不气的事。”喜娘说。“去看看您的狗肉朋友,找点乐子。”

走进熟悉的巷子,这里毕竟生活了半年,那糕饼店居然还在。喜娘惊喜万分,老板娘很熟悉,原来就是住在隔壁的花婶,以前生意好的时候,她们夫妻就是店里的伙计。

“老板、老板娘,你们回来了。”花婶说,“我们两夫妻还以为你们回不来了,什么都没说,就走了。”

“没想到你们还坚持着这家小店。”喜娘说。

“我们也是无业的,你们雇了我们。那天你们全家都失踪了,那店铺可是写了五年租约的,我们不能让它关了,所以借了点银子维持到现在,后来一切都好了,我们继续租下店面,你是知道我家的不识字,那招牌也没改,再说已经做出了口碑,仗着你家的店铺养活了我们一家。你们回来,我先交帐,我们把每年赚的银子里取出我们俩工钱,其余都给您们存着。”

“不用了,”四爷说:“那店从今往后就是你们的,如不放心,我可写下契约。”

两夫妻是千谢万谢,但来了就是客,夫妻俩挽留他们吃午饭,又是切肉买菜。老街坊也都赶了进来。

“上回李卫李大人赴任过徐州,我们问起你们的事,李大人说和你们走失了,我们都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

造故事里来是喜娘做的:“那日倒是和李卫走失了,我们是外乡人,当然回家乡去了,我相公在康熙60年中了进士,所以就一直当官,也就是在京里做个抄抄书写写字的小官。李大人怎么会有机会见到我相公呢?”

正说着,大家听到街上一阵鸣锣声,是徐州知府的官轿。

徐州知府走下轿来,坏了,这一声李大人,四爷不得不陪,于是就往府衙去了。

喜娘倒没走,“花婶的情不好推,再说男人的事也不用拉上我们姐几个。”

“看上去,你家老爷是大官了啊,知府都来请吃席。”

“五品官,这不大概和知府平吧。”

“不得了了啊,怪不得人家连糕饼店都不要了,三年清知县十万两雪花银。”

“夫人这是富贵了啊。”周围人那么说。

“不对,除非他家老爷改性子,在下认识的陈四爷不是这样的人,如他奔富贵去,我就看比起他。”说话的是这条街上的穷秀才,年近七十还是秀才一名。

“老爷子说得没错,性子没改,改回原来姓名倒是实在话。就光看名帖,那李卫大人根本不认识我们,这次我们去他那里打了秋风。”

“你那小公子阿寿还好吗?”

“都结亲了,这不,老爷多逍遥。”喜娘说,其实他们问的就是一些家长里短。

这秀幸福的事,秀完后喜娘就觉得亏欠这帮子人,本来来看他们总应带什么东西,特别是老秀才和他娘子至今孤苦,膝下无子,可身边还真没多少银两了,只好嘱咐花婶,秀才老了街坊能帮就帮着点。

正准备回去,四爷赶回来了:“我赢银子了,给老哥几个买点礼物。”这样才体面离开。

喜娘问四爷:“平时没见你打牌,怎么赢得银子,再说你拿什么压。”

“这不,徐州知府明着讨好我吗?”

“那你已经不是什么清官了。”喜娘说。

“清官难当,我这样已经不错了。”四爷说,说实在现在想还银子还没地方去取。

回到驿站,张廷玉已经处理好今天的奏折,等着人来取。

“你把昨天徐州知府的折子找出来,我要仔细看他写点什么?”四爷说。

喜娘偷偷对张廷玉说:“那马屁拍在马腿上了。”

“那李卫怎么就没事?”

“那是爷看中的,就算真贪了点,爷也舍不得的。”